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为许多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生活化. 把数学生活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密切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经验纳入课堂,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到有关数学知识,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 让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立足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生活即教育”.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生活的实际,合理地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对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适当地进行加工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熟悉的、感兴趣的活教材,是能激发他们好奇心求知欲的,是能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以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充满着数学因素. 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导入课题,通过特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展开学习活动. 如在进行“克与千克”教学时,课前让学生到超市调查有关物品重量的问题,课始,生活引入(出示各种秤),问:这些秤能帮我们做什么事?还有什么发现?创设“掂一掂物品体验重量,找一找、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从生活中引入数学并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感受数学的价值. 这种“现实化”的导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打开思路想问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编制例题,增强学习信心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和生活中有多种渠道可以提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数学问题,编制出合理、符合逻辑的例题.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容积”后,出示:用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盒. 这个铁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焊接厚度与损耗不计)?没有提示如何设计这只铁皮盒,在“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你设计的是不是尽可能大的体积?”“你最喜欢那一种?”学生根据自身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把数学学习任务与生活融为一体,是“大众”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就成了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通过“主题式”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每名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探究、交流.
3. 构造生活中的意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化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如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后出示:(1)用一条18米长的绳子去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绿地,绿地面积是多少?(2)利用一面墙,这条18米长的绳子可以围成怎样的长方形绿地?每种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3)在长12米、宽6米的长方形地上种草,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草皮,第一种面积9平方分米,每块2元;第二种每块边长5分米,每块5元. 你选哪种?铺满整块地需多少草皮?需多少钱?(4)如果这块地既有花又有草更漂亮,且花草各占总面积的一半,请设计一个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情景中,这些信息需要问题解决者自主去获取,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知识、能力、创新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 学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情感去讨论验证获得问题的解决,展现学生看待问题上的个性差异,又富有人文气息.
二、立足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开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那么引导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所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 收集信息,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数学的时空范围不能局限在课时和教室这狭小的时间和空间,而应该更多地融入社会. 教师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做一些社会调查,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如:学校组织春秋游活动,怎样的车辆安排方案是最佳呢?为此,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面调查各班人数和租车费用,根据信息设计不同的租车方案, 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学生投票表决.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感受数学知识存在的普遍性,并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空间.
2. 实践作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寓于活性与灵性. 问题解决在于“做”,这种“做”是高级规则所涉及的概念、法则的综合应用. 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当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住房重新装修,为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根据自己家庭条件和爱好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并算出装修面积、所需材料量及所需人民币金额等. 又如:让学生对本县主要快餐店送快餐调查,通过数据的整理、计算有什么发现?如果全市、全国都把吃剩的快餐盒乱扔,将会有更大的“惊人的发现”.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知道了与此相关的许多知识,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强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开放练习,体验应用,促学生思维的发展
练习的设计,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习题,促使他们自主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如教学“圆柱形体积、容积”后,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啤酒、饮料等圆柱形易拉罐,抛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可口可乐易拉罐的高度是底面直径的两倍?如果你是可口可乐公司老板,会怎样设计这个易拉罐?为什么?(从用料省、美学角度、视角、实用程度考虑)这样的练习,创设了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沿着不同方向展开,受到许多启示,在交流中丰富认识,拓展思维,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有利.
“合理挖掘与利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立足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有零碎的生活数学经验上升到科学的数学结论,用数学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的目的.
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密切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经验纳入课堂,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到有关数学知识,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 让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立足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生活即教育”.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生活的实际,合理地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对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适当地进行加工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熟悉的、感兴趣的活教材,是能激发他们好奇心求知欲的,是能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以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充满着数学因素. 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导入课题,通过特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展开学习活动. 如在进行“克与千克”教学时,课前让学生到超市调查有关物品重量的问题,课始,生活引入(出示各种秤),问:这些秤能帮我们做什么事?还有什么发现?创设“掂一掂物品体验重量,找一找、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从生活中引入数学并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感受数学的价值. 这种“现实化”的导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打开思路想问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编制例题,增强学习信心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和生活中有多种渠道可以提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数学问题,编制出合理、符合逻辑的例题.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容积”后,出示:用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盒. 这个铁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焊接厚度与损耗不计)?没有提示如何设计这只铁皮盒,在“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你设计的是不是尽可能大的体积?”“你最喜欢那一种?”学生根据自身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把数学学习任务与生活融为一体,是“大众”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就成了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通过“主题式”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每名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探究、交流.
3. 构造生活中的意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化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如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后出示:(1)用一条18米长的绳子去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绿地,绿地面积是多少?(2)利用一面墙,这条18米长的绳子可以围成怎样的长方形绿地?每种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3)在长12米、宽6米的长方形地上种草,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草皮,第一种面积9平方分米,每块2元;第二种每块边长5分米,每块5元. 你选哪种?铺满整块地需多少草皮?需多少钱?(4)如果这块地既有花又有草更漂亮,且花草各占总面积的一半,请设计一个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情景中,这些信息需要问题解决者自主去获取,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知识、能力、创新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 学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情感去讨论验证获得问题的解决,展现学生看待问题上的个性差异,又富有人文气息.
二、立足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开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那么引导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所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 收集信息,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数学的时空范围不能局限在课时和教室这狭小的时间和空间,而应该更多地融入社会. 教师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做一些社会调查,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如:学校组织春秋游活动,怎样的车辆安排方案是最佳呢?为此,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面调查各班人数和租车费用,根据信息设计不同的租车方案, 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学生投票表决.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感受数学知识存在的普遍性,并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空间.
2. 实践作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寓于活性与灵性. 问题解决在于“做”,这种“做”是高级规则所涉及的概念、法则的综合应用. 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当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住房重新装修,为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根据自己家庭条件和爱好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并算出装修面积、所需材料量及所需人民币金额等. 又如:让学生对本县主要快餐店送快餐调查,通过数据的整理、计算有什么发现?如果全市、全国都把吃剩的快餐盒乱扔,将会有更大的“惊人的发现”.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知道了与此相关的许多知识,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强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开放练习,体验应用,促学生思维的发展
练习的设计,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习题,促使他们自主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如教学“圆柱形体积、容积”后,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啤酒、饮料等圆柱形易拉罐,抛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可口可乐易拉罐的高度是底面直径的两倍?如果你是可口可乐公司老板,会怎样设计这个易拉罐?为什么?(从用料省、美学角度、视角、实用程度考虑)这样的练习,创设了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沿着不同方向展开,受到许多启示,在交流中丰富认识,拓展思维,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有利.
“合理挖掘与利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立足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有零碎的生活数学经验上升到科学的数学结论,用数学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