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过错:再论国家赔偿的过错归责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国《国家赔偿法》舍弃了过错要素,但在越来越多的案例中,法院已经将过错重新带回国家赔偿的司法实践,并且依据《侵权责任法》上的相关法理,灵活地将过错要素作为裁判说理的重要支撑.过错要素不仅可以直接成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外"构成要件,也能够"替代"违法性要件,还会对违法性要件、损害结果要件和因果关系要件的成立以及责任范围、责任形态和责任承担方式产生影响.当下的国家赔偿司法实践清晰且有力地表明,过错真实地扮演着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角色.
其他文献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有赖于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当前,科层式治理导致基层治理理念、主体、制度、机制、责任、技术等碎片化,深究其因,需从理念、主体、制度、机制、责任、技术等层面建构基层整体性治理共同体,实现基层整体性应急治理和整体性智治.
人的单体化是数字社会的新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数字技术的解析,人的单体化得到了量化自证,自我与他者的差异被揭示,人的差异性单边呈现,单体人出现.从社会功能看,通过数字技术解析人是强化社会控制的需要,是社会数字化、智能化治理的需要,是个性化社会治理的需要.在社会数字化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功能必须保持平衡.如同工业化过程中破坏了人际关系一样,数字技术解析人引发的社会失范主要包括:新平等难题开始呈现,社会革命加速来临,"双重社会性死亡"出现,人际治理难题加重.忽视数字化过程中"人的问题",对数字社会的治理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下移社会管理职能、购买公共服务以及创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等多重政策叠加下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可促进社会组织适应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竞争的资源配置格局,调节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以M市社会组织总会为例,提出并验证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逻辑为:政社关系方面,优化政社互嵌,实现政治性与社会性的平衡;机制建设方面,推进市社互联,实现功利性与公益性的兼容;组织结构方面,提升社社互通,实现分散性与集成性的融合.
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金庸小说自然也不例外.但早期学术界并不认为金庸小说具有现代性,而只认为其具有"近代性"或"前现代性""后古典性".随着现代性及金庸小说研究的深入,可以发现金庸小说所具有的现代性因素在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总体现代性三个层面其实都有所体现.金庸小说的现代性,更多建基于中华民族国家的启蒙现代性之路与人民大众日常生活异化扬弃的总体现代性之路,其现代性揭示是深刻的,其现代性道路是广阔的.在今天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更需要将其放到广阔的现代性大格局之中,并由此找到对今天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