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研制与评价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制中医脾系问诊信息规范化采集系统,探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问诊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方法 基于中医脾系问诊量表,结合中医临床诊疗习惯,研制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系统界面采用B/S架构,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储存、查询、导出和打印等功能,并通过调用正确的算法程序对目标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此采集软件已初步实现脾系疾病中以问诊为主的四诊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储存,能较好满足病例数据的查询、删改、数据导出、打印等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医脾系问诊采集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结论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中医问诊数据规范化管理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作为今后中医四诊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8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19-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270050,30901897);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103607);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SHUTCMCXHDZ(2011)03]
  通讯作者:刘国萍,E-mail:13564133728@163.com
  由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特点及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临床资料采集方式的特殊性,同样是描述患者的主观感觉,中医问诊中的症状往往包涵更为复杂的信息,如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津液、经络等方面的信息。相对西医而言,因此中医问诊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故张景岳指出问诊“乃诊治之要
  领,临证之首务也”,清代陈修园也指出“问诊是医家第一要事”。然而,尽管问诊已历经数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问诊资料的获取仍然存在主观性较强、可重复性差、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等缺点,这极大制约着现代中医问诊的研究与发展,阻碍中西医理论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因此,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研制中医问诊系统,探求中医问诊信息的规范化与客观化,为中医问诊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课题组在既往研究中研制了中医脾系问诊量表[1],该量表共包括寒热、汗、头身胸腹、二便、饮食口味、睡眠、情绪、妇女共8个维度,还有既往史、望诊、切诊等内容,共113个变量。本研究在该脾系问诊量表内容的基础上,以问诊的思维为指导,设计了中医脾系问诊采集软件系统,探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问诊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1 中医脾系问诊系统采集系统整体框架及功能
  1.1 采集系统整体框架
  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Browser)来访问用户界面,浏览器端仅负责界面显示与数据交互等简单功能,主要的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这样的架构选择使系统存在开发快捷、维护与升级方便、共享性强等优点。系统的整体架构图见图1。
  1.2 问诊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本着建设一个集中医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软件平台,本系统功能主要以解决对海量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描述,以及对隐性知识的挖掘等问题为需求。
  1.2.1 基本功能 采用Insert DBServlet、Excel Servlet、Inquery DBServlet、Modify DBServlet、Detail DBServlet、Delete DBServlet等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实现系统所应具备的基本操作、功能,如病例数据的采集储存、数据查询、数据的删改、数据的导出和打印等。
  1.2.1.1 采集功能 本系统主要对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脾系症状与一般症状相结合的问诊信息,形态面色、舌脉象方面的望切诊信息,发病既往史以及与疾病相关的西医检验报告、诊疗处方等信息进行较全面的采集,并在最后的采集子界面输入附上诊断,包括西医诊断、采集人中医诊断及中医专家诊断,以求进一步达到所采病历信息的完整性。
  1.2.1.2 查询功能 可按照编号、姓名、性别、症状、证型、病名(中医、西医)行分类检索,也可以相互组合检索。
  1.2.1.3 数据的删改功能 对病历库已过时或认为错误的任何字段记录随时进行删除。删除后的记录,被放置于一个过程库中,以避免删除所带来的麻烦。
  1.2.1.4 数据的导出和打印功能 数据的输出有不同的方式, 既可屏幕显示输出,又可打印输出患者病历。为统计分析方便,也可转出为Excel数据格式。
  此外,在数据采集时,系统会同步记录数据从开始采集到结束的时间,并在每份病历上显示。
  1.2.2 数据处理功能 数据的高级操作包括基本的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数据特征提取及数据建模等算法在特定数据集上的应用。程序实现的是调用正确的算法程序对针对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并返回结果。故本部分的程序包括主调用程序FCallServlet和其可以调用的算法程序,如频度统计FreqAlgo程序。FCallServlet的功能是根据用户命令从数据库中查询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赋给用户希望使用的算法程序,从该算法程序中取到运算结果后再将其返回到用户界面,由用户界面进行显示。算法程序负责实现具体的数据处理功能,为方便起见,所有的算法程序使用统一的接口。
  2 用户界面设计及运行环境
  2.1 问诊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结合本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我们在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将系统界面设计成两大块:病历输入界面和数据基本操作界面。病历输入界面包括如下子界面:基本信息采集界面、主诉与重点问诊采集界面、一般问诊采集界面、望切诊信息采集界面、西医检验报告传入界面、其他症状与处方输入界面,诊断结果输入界面等。   2.2 问诊系统运行的测试环境
  本系统在Windows7/32 bit的操作系统下开发,用于测试的浏览器包括IE8与Firefox3.6。用户界面开发的环境为Adobe Dreamweaver CS4+Adobe Fireworks CS4+Adobe Flash CS3。业务逻辑层与数据持久层的程序开发所需的环境与工具包括JDK、Tomcat、MySQL和Eclipse for Java。Tomcat为Web服务器程序,用于接收浏览器端请求,根据请求直接返回HTML页面或执行Servlet代码返回需要结果。
  3 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的测试和评价
  经过多人多次不断的临床测试,该系统现已基本实现我们的设计目标。在系统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中医临床问诊思路的基础上,系统基本上能对所就诊患者进行系统、全面、规范的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功能也方便快捷,整个系统运行稳定,速度快,符合中医临床诊疗和科研习惯。
  系统的评价从专家咨询和临床测试两部分进行,分别从功能实现(包括中医问诊采集规范、症状术语描述的规范性、病史记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符合临床规范、操作简便快捷)、界面设计(友好美观、具有中医特色)、系统性能(运行速度、稳定性)3个方面进行打分,各项满分为5分。
  3.1 专家咨询评价
  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消化科教授对该系统进行评分,其中中医问诊采集规范4.3分,症状术语描述的规范性4.5分,病史记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4.7分,符合临床规范4.7分,操作简便快捷4分,友好美观4.7分,具有中医特色5分,运行速度4.7分,稳定性4.5分。专家认为本系统能很好地体现中医特色,能较好实现数据的规范化采集,病史记录全面,症状用语规范,操作也较快捷简便。
  3.2 临床测试及评价结果
  课题组分别在上海龙华医院及上海市中医院采集中医脾系临床病例100例进行了测试和评价。测试过程中,系统各方面都运行良好,所包含的采集内容规范全面,操作也较快捷,但在系统稳定性上需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临床测试调查结果为中医问诊采集规范5分,症状术语描述的规范性4.7分,病史记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4.8分,符合临床规范4.3分,操作简便快捷4.5分,友好美观4.4分,具有中医特色4.9分,运行速度4.5分,稳定性4.1分。
  4 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研制的特色及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深入,“老中医专家系统”以及“中医辨证系统”的研究日趋活跃。如根据模糊判别模式模拟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辨证[2]、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中医辨证系统[3-6]、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算法[7]等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类系统并未按照临床的问诊思维设计,不能很好地解决临床问诊资料规范化采集问题。
  传统问诊是耳闻口述,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使中医问诊规范化、程序化和系统化,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任务。中医问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临床经验不同,其问诊效果也不一样。中医问诊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中医问诊系统则完全可以依靠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综合众家之长。另外,中医问诊系统更具备一般医生所不具备的优点:①中医脾系问诊采集系统实现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病史资料输入。规范的临床术语及简易的输入方式不但可避免中医临床术语中灵活多变的习惯性语言描述[7-8],实现中医脾系问诊采集的规范化,为进一步扩大及积累中医四诊数据集、实现数据间的共享提供可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临床信息收集的速度,无(少)中文输入的计算机病案书写并自动生成病历文件,既能将医生从大量繁琐的手工书写中解放出来,节省临床医生的病史书写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又能确保病历的完整和质量,为中医问诊的规范化、程序化、数字化研究提供便利。②本系统是基于数据库模式的集存储、利用和挖掘于一体的数据采集平台,可在进行数据采集的同时实时对数据进行储存,并借助数据仓库[9-10]进一步实现中医四诊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思路下,结合系统附带的数据导出及高级数据处理功能,本系统克服了中医研究中存在的可重复性差、实施标准不统一等缺点,可方便地用于后期相关中医研究间的数据共享与挖掘,极大程度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③就其中西医结合特色及采集内容而言,本系统还新增加了以往众多中医临床采集系统中所不具备的现代医学相关内容采集板块,如现代医学检验结果报告、西医诊断等,方便在以后的证候分析进行中西医对照研究,极大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实际出发,运用计算机智能处理方法与中医问诊相结合,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数据采集软件,虽然以脾系为切入点,但基本上含括了中医四诊数据的全部内容,可方便地将其运用到临床上。测试和评价结果也说明该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诊资料获取的主观性较强、可重复性差、缺乏统一实施标准的问题,对其他疾病问诊的规范和客观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该系统运用于中医四诊数据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然而,由于中医脾系问诊采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是较复杂的中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因此,本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中还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可以在问诊中模拟询问场景,让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作答;还可以由医生通过远程摄像头或类似远程会议系统的环境与异地的患者面对面交流,通过询问病情,实时地掌握患者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诊断。希望随着本类型系统的不断推广使用,为临床科研提供大量真实、可靠、实时的可分析数据,推动中医药临床及科研。
  参考文献:
  [1] Liu Guo-Ping, Yan Jian-Jun, Wang Yi-Qin. Application of multi-label learning using the relevant feature for each label (REAL) algorithm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gastritis[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2: 1-9.
  [2] 田禾,戴汝为.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中医专家系统外壳NNS[J].计算机学报,1990,13(5):397-400.
  [3] 陈五零,王存冉,郭荣江.神经元网络模型及其在中医诊断方面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1,71(2):111-113.
  [4] 宋红,林家瑞.用于医学辅助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的应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6,13(2):141-144.
  [5] 樊晓平,彭展,杨胜跃,等.基于多层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抑郁症分类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3):205-208.
  [6] 徐蕾,贺佳,孟虹,等.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9):1009-1012.
  [7] 袁敏,施毅,许吉,等.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思考与构建探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3):1599-1603.
  [8] 王忆勤.中医诊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3-69.
  [9] 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等.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数据挖掘需求与数据前处理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23-1324.
  [10] 刘保延,周雪忠,李平等.个体诊疗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J].中国数字医学,2007,2(6):31-36.
  (收稿日期:2013-01-13,编辑:华强)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信息服务;服务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02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04-02  中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产生并不断验证发展的医学科学。临床数据既是中医学发展的源泉,也是临床疗效的证据基础。采集临床实际数据、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不断
期刊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西医;中医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99-02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1]。西医八年制的中医学基础学习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及经络学,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此外,西医八年制学生在
期刊
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从2007年9月开始,纳入了2006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糖尿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研究历时3年,观察患者800例,最终证实消渴丸与格列本脲相比,在糖尿病治疗上更安全、更有效。该研究结果已于2013年2月在《PLoS one》上发表。  课题总负责人纪立农教授认为,通过这项研究可见,消渴丸中西医结合,既解决血糖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又解决糖尿病引起的相关症状等问题,是中医和西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补心软脉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麦冬、山萸肉、水蛭、银杏叶、虎杖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红景天苷、马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能够检出麦冬、山萸肉、水蛭、银杏叶、虎杖。红景天苷在0.290 2~2.902 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为99.64%(RSD=2.72%),马钱苷在0.083 1~0.831 2 μ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中药注射剂潜在的类过敏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 以C48/80为工具药物,对可能影响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优选最佳试验条件,选用Tween80、内毒素、中华眼镜蛇毒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考察和应用。结果 大鼠皮肤类过敏反应试验方法最佳条件为: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口径0.33 mm)进
期刊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杂疾病;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49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103-04  药物承担着防治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医药产业也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药物的发现主要集中于单一靶点的高特异性抑制剂。然而,通过大规模功能基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武维屏;支气管扩张;病机;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38  中图分类号:R259.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88-02  武维屏教授是本院呼吸科首席专家、博土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治学严谨,讲究实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
期刊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治未病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1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01-02  中医预防保健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指在固定场所由专业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等药物体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后物理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溶液两药或多药配伍后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但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0.5 h出现少量絮状悬浮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黑逍遥散对东莨菪碱致痴呆小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黑逍遥散组、逍遥散组、精简方组,每组10只。采用氢溴酸东莨菪碱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记忆障碍建立模型,各药物组每日给予相应的原药材水煎液2.314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0 d。给药后第6、8日采用水迷宫法、跳台法及避暗法进行行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