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兴市何家山乡百嘉村村民刘才通老人被评为“郴州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年事已高的他没能来到现场领奖,第二天,我们随同乡镇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探访,并将奖杯送到了他手上。
金黄的谷子,老人的宝贝
车子开到百嘉村村口就无法再前行,我们一行扛着采访器材,在混合了梨花、桃花和油菜花香味的乡村公路上步行三公里后,来到了刘才通老人的家。
我们的突然到访引来一些村民的围观,但他们并没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和好奇,刘才通在当地是个“名人”,家里时常有记者进出,村民们对此也已经见怪不怪。
刘老的家是一栋由黄土砖和木头搭建的两层旧式土砖屋,进门的门框上已经被熏得漆黑,墙边晒着一捆捆枯树枝,那是老人自己上山砍下的柴火。
刘才通的老伴已去世多年,儿子年轻时因公牺牲,三个远嫁他乡的女儿都已年过花甲,不能在身边照料。十余年来,刘老便孤独一人度日,靠着硬朗的身体,辛勤劳作养活自己。
刘老要带我们参观他的粮仓和卧室,他身手利索地爬上了一个没有扶手的木质楼梯,还回过头嘱托我们小心点。他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92 岁高龄身体还如此硬朗。
在用木板隔成的阁楼里有3 间廒(收藏粮食的仓房),每个足有2米长,1米多宽,堆满了金黄的谷子。廒的边上,则用装满谷子的编织袋“砌”成一堵墙。为保管好这些宝贝,刘老汉可费尽了心。在不同的廒之间,老人用各种树木枝条做了明显的记号,并坚持吃老谷、存新粮。每年夏天,老人都要把这些谷子一担担挑出来,晒干后再挑回仓保管。
最好的粮食,送给需要的人
“我的谷子不放化肥、不打农药,用的都是草肥。”刘老捧一捧金黄的谷子,笑着说道,“ 这些谷子原本是准备我自己养老用的,可是看到无家可归、没有饭吃的人,我愿意把最好的粮食给他们……”
人们熟悉刘才通正是从他手中“最好的粮食”开始
2006年夏天,“碧利斯”特大洪水席卷资兴,刘才通家里也倒塌了一间杂房,可谁也没想到,洪水退后,当时已86岁高龄的他竟独自挑了近30公斤大米,打着赤脚、顶着烈日、翻山越岭6公里走到何家山乡政府,请求乡干部派人到他家里去运粮食。
“他穿得很破烂,脚上全是泥水,我们以为是来求助的灾民,正准备安抚他,结果他说:‘我七八年没卖过粮食,存了上万斤粮,要捐一半出来,你们派人去挑吧!”当年接待刘才通的乡干部胡爱国还清晰地记得老人挑粮来的情景,“ 他还拿出一个用塑料和布包了好几层的包,打开一看是1000 块钱,说是也要捐了,当时好多人都被感动掉泪。”
不用电灯照明的独居生活
老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鲜花和掌声以及各种名誉、晚会邀请函接踵而来,而刘才通依旧怡然自得地过着原来的勤俭生活。
他至今不用电照明,甚至不用煤油点灯,天一黑他便早早地上床睡觉,必要时用一根长长的篾片点燃,插进墙缝便是“灯”;他床上铺的是邻居不要的旧棉絮,而2006 年中国文联送的一床丝绒被至今不舍得用;揭开灶台上的锅盖,老人端出一碗干鱼说吃了快一个月了还没吃完;因为“一个人住,不能浪费”,某爱心商家送的一台空调一直未安装,被当成了摆放物件的用具;家里唯一在使用的“电器”是一台别人送的小收音机,这是他的心头宝,每个月只需花上4 元钱买电池,他爱听时事新闻,洪灾和地震的消息便是由此得知……
日子虽清苦,但老人从不向当地政府伸手。乡亲们实在看不下去他这样苛刻自己,曾派人接他进乡敬老院,每次都被婉言谢绝。
“我有子女不是五保户,怎么能去住敬老院?再说我劳动惯了,闲不住。”刘才通乐呵呵地说,目前他的粮食和小菜都是自己种,只用偶尔买点肉,买点油盐就够过日子了。“算八字的说我能活127岁,我打算劳动到102 岁,多存点粮食,剩下的25 年就休息休息……”,刘老笑着说,满足的笑容填满了他脸上的皱纹。
金黄的谷子,老人的宝贝
车子开到百嘉村村口就无法再前行,我们一行扛着采访器材,在混合了梨花、桃花和油菜花香味的乡村公路上步行三公里后,来到了刘才通老人的家。
我们的突然到访引来一些村民的围观,但他们并没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和好奇,刘才通在当地是个“名人”,家里时常有记者进出,村民们对此也已经见怪不怪。
刘老的家是一栋由黄土砖和木头搭建的两层旧式土砖屋,进门的门框上已经被熏得漆黑,墙边晒着一捆捆枯树枝,那是老人自己上山砍下的柴火。
刘才通的老伴已去世多年,儿子年轻时因公牺牲,三个远嫁他乡的女儿都已年过花甲,不能在身边照料。十余年来,刘老便孤独一人度日,靠着硬朗的身体,辛勤劳作养活自己。
刘老要带我们参观他的粮仓和卧室,他身手利索地爬上了一个没有扶手的木质楼梯,还回过头嘱托我们小心点。他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92 岁高龄身体还如此硬朗。
在用木板隔成的阁楼里有3 间廒(收藏粮食的仓房),每个足有2米长,1米多宽,堆满了金黄的谷子。廒的边上,则用装满谷子的编织袋“砌”成一堵墙。为保管好这些宝贝,刘老汉可费尽了心。在不同的廒之间,老人用各种树木枝条做了明显的记号,并坚持吃老谷、存新粮。每年夏天,老人都要把这些谷子一担担挑出来,晒干后再挑回仓保管。
最好的粮食,送给需要的人
“我的谷子不放化肥、不打农药,用的都是草肥。”刘老捧一捧金黄的谷子,笑着说道,“ 这些谷子原本是准备我自己养老用的,可是看到无家可归、没有饭吃的人,我愿意把最好的粮食给他们……”
人们熟悉刘才通正是从他手中“最好的粮食”开始
2006年夏天,“碧利斯”特大洪水席卷资兴,刘才通家里也倒塌了一间杂房,可谁也没想到,洪水退后,当时已86岁高龄的他竟独自挑了近30公斤大米,打着赤脚、顶着烈日、翻山越岭6公里走到何家山乡政府,请求乡干部派人到他家里去运粮食。
“他穿得很破烂,脚上全是泥水,我们以为是来求助的灾民,正准备安抚他,结果他说:‘我七八年没卖过粮食,存了上万斤粮,要捐一半出来,你们派人去挑吧!”当年接待刘才通的乡干部胡爱国还清晰地记得老人挑粮来的情景,“ 他还拿出一个用塑料和布包了好几层的包,打开一看是1000 块钱,说是也要捐了,当时好多人都被感动掉泪。”
不用电灯照明的独居生活
老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鲜花和掌声以及各种名誉、晚会邀请函接踵而来,而刘才通依旧怡然自得地过着原来的勤俭生活。
他至今不用电照明,甚至不用煤油点灯,天一黑他便早早地上床睡觉,必要时用一根长长的篾片点燃,插进墙缝便是“灯”;他床上铺的是邻居不要的旧棉絮,而2006 年中国文联送的一床丝绒被至今不舍得用;揭开灶台上的锅盖,老人端出一碗干鱼说吃了快一个月了还没吃完;因为“一个人住,不能浪费”,某爱心商家送的一台空调一直未安装,被当成了摆放物件的用具;家里唯一在使用的“电器”是一台别人送的小收音机,这是他的心头宝,每个月只需花上4 元钱买电池,他爱听时事新闻,洪灾和地震的消息便是由此得知……
日子虽清苦,但老人从不向当地政府伸手。乡亲们实在看不下去他这样苛刻自己,曾派人接他进乡敬老院,每次都被婉言谢绝。
“我有子女不是五保户,怎么能去住敬老院?再说我劳动惯了,闲不住。”刘才通乐呵呵地说,目前他的粮食和小菜都是自己种,只用偶尔买点肉,买点油盐就够过日子了。“算八字的说我能活127岁,我打算劳动到102 岁,多存点粮食,剩下的25 年就休息休息……”,刘老笑着说,满足的笑容填满了他脸上的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