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联盟网络,已成为企业主流竞争模式和开展市场竞争的新战略。文章在阐述联盟网络、资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从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关系、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联盟网络与资源整合关系三个方面对现有联盟网络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企业绩效;研究述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深化,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与多个合作伙伴缔结联盟从而构建联盟网络,这种方式已成为企业主流竞争模式和开展市场竞争的新战略。联盟网络能够拓宽企业攫取资源的渠道、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及成本。因此,联盟网络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深远影响,联盟网络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基于此,本文在阐述联盟网络内涵和资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从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关系、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联盟网络与资源整合关系三个方面对现有的联盟网络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进一步明确联盟网络和资源整合的内涵,对当前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在逻辑关系上做出清晰的梳理,为新环境下的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联盟网络和资源提供指导。
  一、 联盟网络与资源整合的内涵
  1. 联盟网络的内涵。联盟网络这一概念的诞生伴随着战略联盟的演变与发展,企业缔结双边联盟关系之后形成的总和便是联盟网络(Alliance Network),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目前关于联盟网络仍然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定义。
  Stuart(1998)提出以企业与其他多家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的双边联盟为中心,从而形成的网络组织即为联盟网络。刘翼(1999)认为联盟网络的成员公司未必来自同一国家、未必规模一致、未必经营策略与长期目标统一,更重要的是各成员公司之间的关系亦各不相同,其共同点在于某一时间段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张晖等(2004)认为联盟网络是由参与一系列合作协议的一群企业组织为了提高共同价值而形成的战略联盟。吴翠花等(2005)认为联盟网络是由若干企业针对企业本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缔结而成的特殊网络组织形态。其成员通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它们在规范合作方式及尊重彼此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联合起来使得各自资源优势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为保持各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各成员企业还会适时进行整合或变革。Lavie等(2007)认为联盟网络是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缔结的多个联盟的集合。刘海潮(2007)认为联盟网络是指由核心企业和与其具有共同远景的供应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节点构成,在非线性机制作用下,通过共生与合作方式达到多赢战略目标的复杂系统。冯海红等(2008)将构建联盟网络的主体限定为基于企业战略、产业技术等基础上构建的联盟,合作内容涵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合理减少研发风险、积极拓宽产业市场等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各方面,在研发合作、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肖远飞(2011)将联盟网络定义为位于大型企业外部,呈现出网状形式并构成联盟的特定群体。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本文认为联盟网络是指一个企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各种协议和契约的约束下,通过对成员企业若干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成员企业特定战略目标而结成的网络组织。正确理解联盟网络的这一内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企业联盟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纵向合作对象,即买方与卖方。另一类是横向合作对象,涵盖与竞争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有关联的科研机构及提供配套设施的供应商等的合作。(2)企业通过协议和契约建立并维持联盟关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股权参与及契约联结。股权参与是指联盟成员间通过相互持有对方股份,或共同出资创立一家新企业等方式,使各合作方的利益紧密结合,相互依存,这是一种比较深入稳定的合作方式。契约联结是指联盟成员通过签订各种协议来保护各自的利益,并约束彼此的行为,形式更为松散灵活。如特许经营、供应合作协议、合作营销协议、培训合作协议等。(3)成员企业提供的要素资源既可以是互补的,也可以是相似的。因资源优势互补而构建战略联盟的成员企业,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改善自身在经营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超额利润。资源相似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实现规模经济,并形成联盟竞争优势,同样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4)企业联盟关系的建立有相对明确的战略目标,双方的合作是企业在审视联盟成员现在及未来发展的基础上,达成的战略层面的联盟,不仅仅是为了谋求短期利益。(5)联盟关系的建立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一般大于3年,几个月就结束的合作尚不能称为战略联盟。(6)联盟企业间是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联合体。联盟成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地位相当,独立自主,互不控制,不形成新的隶属关系。
  2. 资源整合的内涵。资源是企业发展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其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需要一系列整合。目前许多学者对资源整合进行了界定:
  Barney等(1991)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在获取所需资源后,对其进行调整,使它们互相匹配,并获得独特竞争力的过程。Tsai等(1998)认为企业以新的方式对新资源和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即为资源整合。Hitt等(2001)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打破原资源体系,重构新资源体系的复杂动态过程。企业整合来源不同、层次各异、结构不一、内容不同的旧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吸收其中能与企业现状融合的部分进行重新合理配置,摒弃毫无价值的部分,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新资源体系往往更有条理、更系统化、更有价值,且具柔性,更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Baker等(2003)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将其自身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解决新问题并抓住新机会的过程。李正风等(2005)着重考虑企业创新力,提出资源整合主要通过人们的理性设计来实现,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展现市场这一无形力量对资源配置的深远影响。此外,理性思考更容易促使创新资源的有效结合,从而改善创新绩效。Sirmon等(2007)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获取所需的资源后,将其进行绑定融合,以形成能力的过程。蔡丽等(2011)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认识和积累资源、对组织内、外部资源加以调动和配置,并通过反馈过程来形成与提升企业能力的过程。吴群(2013)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不断学习、创造知识与技能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综上不难看出,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资源整合是一个对资源利用和配置的过程。其中Hitt等(2001)从资源的分类、整合手段和目的等方面对资源整合进行了诠释,这一概念被广泛引用(饶扬德等,2006;马鸿佳等,2011;董保宝等,2011),本文亦持此观点。
  二、 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
  1. 作用结果方面。联盟网络的中心性、关系属性、社会资本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Gulati,1995)。Bae等(2004)通过对美国电信行业联盟的调查研究,发现联盟成员的资源控制能力和联盟密度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Goerzen等(2005)通过580家大型跨国企业调查研究,发现联盟网络多元性会增加联盟成员间沟通与学习的障碍,阻碍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多元性的联盟网络跨国企业绩效平均低于具有少量联盟网络跨国企业绩效。Zeng等(2010)通过对中国137家中小型制造企业调查研究,发现企业间合作、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与研究型组织的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联盟网络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均正向影响企业绩效(易朝辉,2012)。新创企业联盟网络之间关系的强度、中心性对企业长期绩效的作用正向且效果显著(彭伟等,2014)。
  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都是正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个时间段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Lazer et al.,2007)。联盟网络中重复性伙伴关系与联盟中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Goerzen et al.,2007)。联盟的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呈现一个倒U形的关系(Duysters et al.,2011)。
  2. 作用关系方面。Sampson(2007)通过对电信设备行业463个R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提升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参与全球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状况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
摘要:“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2%。根据国家节能目标分解情况,“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单位GDP能耗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降16%。伴随着经济回暖和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河南省的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有所回升,再加上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工业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节能降耗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使得节能降耗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文章针对河南省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
从国外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及企业随着国内不同区域要素优势的变化而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要素价格的上涨和资源消耗的不断上升,使得
补中益气汤始载于<脾胃论>,用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的诸症,如发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等.现多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内脏下垂、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