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50年,马克思一家在伦敦贫苦的生活令恩格斯痛心不已,为接济马克思,他回到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公司从事资产阶级的“勾当”。他不断地汇钱给马克思,帮他渡过难关,使他能够安心写作。
恩格斯无声奉献
1851年,《纽约论坛报》邀请马克思为专栏写稿,马克思正埋头于自己的经济研究,而且英文不够好,他要求恩格斯为他写这些文章。恩格斯也有一个自己的研究项目,且白天要全力投入公司的经营业务,只晚上有空余时间。但是,恩格斯还是一口答应了马克思的请求,为《纽约论坛报》每两周写一篇文章,署上马克思的名字,稿费也由马克思支领。这些文章收集成书出版时,仍署上马克思的名字。
为了写作,恩格斯每天都要在公司待到很晚。一次,他答应为英国的民权运动写一篇文章,便写信给马克思说,专栏文章要顺延一个晚上,马克思回信道:“既然你的时间这么紧,你当然还是应优先考虑美国那边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是绝对延误不得的。”后来,恩格斯就劝马克思用德文写这些文章,再由他译成英文。但是,这个活儿显然更不轻松。后来,马克思的英文磨炼得差不多了,终于能够独自承担专栏的写作,他仍不时要求恩格斯为他提供军事和商业方面的资料,以使文章更为完善。1857年,恩格斯由于过度劳累,终于病倒了。即使在病中,他仍替马克思为《大美百科全书》供稿,撰述有关军事和武器方面的文章。
恩格斯重返公司不久,父亲很高兴,为他买了一匹马作为圣诞节礼物。恩格斯因此喜欢上骑马运动,却也为此感到愧疚不安。他写信给马克思说:你在伦敦那么艰难穷困,我却在此骑马,不过,好在这匹马是赊来的。后者回信道:“我要恭喜你能够再度玩你的马术表演,只是要小心,可不能玩得太激烈,把脖子也摔断了,你那匹马似乎太野了些。”这样的口气,颇有点上司的派头,而这也是马克思惯常的作风。
对马克思经济生活和写作等方面的索求,恩格斯从来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只有一次,燕妮母亲去世后,留下120英镑,马克思一家人花80英镑添置一套新家具,从伦敦的苏荷区迁居到格拉夫顿街,住进宽敞的房子,情况似乎大有改观。可不久,恩格斯就接到马克思大倒苦水的信,说他在《纽约论坛报》的专栏文章要缩减,处境比过去五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糟。恩格斯回信也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我本来以为情况已经好转,现在看样子情况并没那么乐观。二月初我会先寄上五英镑,以后每个月就寄这个数目给你,虽然未来一年仍有大笔债务要料理,不过我还是做得到的。”
恩格斯留在曼彻斯特的11年间,马克思几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通信中不停地诉说他的艰苦处境,恩格斯也不断地答应给他一些固定津贴之类的补助。但是,马克思总觉得不够用,要恩格斯挪用公司的公款来接济他一些。这显然有悖恩格斯的商业道德。尽管如此,两个朋友间的相处基本是融洽的。如果听到恩格斯将要来访的消息,马克思十几天前就会停止工作,坐立不安,焦急地期待朋友的到来。恩格斯来后,两个人会在一起彻夜饮酒长谈。这种心灵的默契和精神上的高度融合,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马恩友谊阴转晴
恩格斯不能容忍的是马克思一家对他的女友玛丽·彭斯的冷淡。玛丽逝去后,马克思写的信中对此事轻描淡写,恩格斯心中的悲痛无以言喻,所以收到马克思的信后,心中无法释怀。
隔了好几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亲爱的马克思,你应该可以了解我此时哀痛的心情才是,而你对此事的冷淡态度竟让我久久无法持笔回信给你。我所有的朋友,包括那些俗气的假绅士们,都对我表现出令人感动的关心态度,几乎超过了我所预期的样子,而你却非得在这种时刻照样表现出你凡事漠不关心的优越态度不可(请慎思为是)。”接下来,他不得不谈钱的问题:“你应该知道我目前的财务状况,你也知道我一向都是尽我所能在帮助你渡过经济难关,但是你提的要我为你筹措的那笔大数目,我实在无能为力,望你能够察谅。”他为马克思列出可能弄到那笔钱的三个方式,最后说,如果都行不通,“就只有去找你那位荷兰的舅舅了”。
十天后,马克思回信,对恩格斯表达歉意。同时他也提及,由于恩格斯的上一封信,燕妮不断地对他施加压力,他们的生活再也維持不下去了。这样也好,他可以宣布破产,让两个大一点儿的女儿去当家庭教师,把女仆琳蘅打发掉,他和燕妮带着最小的女儿小杜茜(即艾琳娜)住进贫民救济院。
恩格斯当然不会对马克思的困境坐视不管,他大胆地给马克思开了一张100英镑的支票寄出去(他将自己逐步还这笔钱),此后22天的时间内,他对马克思的来信一概不复。
恩格斯最后回了信,他请求马克思原谅他长期以来的静默,这段日子里,他努力在学习斯拉夫语,想忘掉失去玛丽的沮丧。朋友间不仅无话不谈,而且恢复了昔日的亲密友情。他对马克思的态度多了一层幽默的慈悲。1867年的一封信中,他用法文写道:“马克思老爹来了。”并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揶揄马克思说,前一年秋天他给人开了一张支票,却不知上面到底填了多少数目。
1863年1月至2月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度过他们一生交往中最阴霾的日子。马克思战胜自己性格上的缺点,赢得恩格斯的谅解和同情,他们的友谊雨过天晴。
恩格斯的晚年生活似乎很快乐,他住在伦敦一间很普通的房子里,结交一些有趣的朋友。因为已经从他厌恶的商业活动中脱身,他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作,和朋友们在一起聚会。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整理亡友马克思的手稿上。当然,这个工作并不轻松。
(摘自《同舟共进》)
恩格斯无声奉献
1851年,《纽约论坛报》邀请马克思为专栏写稿,马克思正埋头于自己的经济研究,而且英文不够好,他要求恩格斯为他写这些文章。恩格斯也有一个自己的研究项目,且白天要全力投入公司的经营业务,只晚上有空余时间。但是,恩格斯还是一口答应了马克思的请求,为《纽约论坛报》每两周写一篇文章,署上马克思的名字,稿费也由马克思支领。这些文章收集成书出版时,仍署上马克思的名字。
为了写作,恩格斯每天都要在公司待到很晚。一次,他答应为英国的民权运动写一篇文章,便写信给马克思说,专栏文章要顺延一个晚上,马克思回信道:“既然你的时间这么紧,你当然还是应优先考虑美国那边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是绝对延误不得的。”后来,恩格斯就劝马克思用德文写这些文章,再由他译成英文。但是,这个活儿显然更不轻松。后来,马克思的英文磨炼得差不多了,终于能够独自承担专栏的写作,他仍不时要求恩格斯为他提供军事和商业方面的资料,以使文章更为完善。1857年,恩格斯由于过度劳累,终于病倒了。即使在病中,他仍替马克思为《大美百科全书》供稿,撰述有关军事和武器方面的文章。
恩格斯重返公司不久,父亲很高兴,为他买了一匹马作为圣诞节礼物。恩格斯因此喜欢上骑马运动,却也为此感到愧疚不安。他写信给马克思说:你在伦敦那么艰难穷困,我却在此骑马,不过,好在这匹马是赊来的。后者回信道:“我要恭喜你能够再度玩你的马术表演,只是要小心,可不能玩得太激烈,把脖子也摔断了,你那匹马似乎太野了些。”这样的口气,颇有点上司的派头,而这也是马克思惯常的作风。
对马克思经济生活和写作等方面的索求,恩格斯从来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只有一次,燕妮母亲去世后,留下120英镑,马克思一家人花80英镑添置一套新家具,从伦敦的苏荷区迁居到格拉夫顿街,住进宽敞的房子,情况似乎大有改观。可不久,恩格斯就接到马克思大倒苦水的信,说他在《纽约论坛报》的专栏文章要缩减,处境比过去五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糟。恩格斯回信也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我本来以为情况已经好转,现在看样子情况并没那么乐观。二月初我会先寄上五英镑,以后每个月就寄这个数目给你,虽然未来一年仍有大笔债务要料理,不过我还是做得到的。”
恩格斯留在曼彻斯特的11年间,马克思几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通信中不停地诉说他的艰苦处境,恩格斯也不断地答应给他一些固定津贴之类的补助。但是,马克思总觉得不够用,要恩格斯挪用公司的公款来接济他一些。这显然有悖恩格斯的商业道德。尽管如此,两个朋友间的相处基本是融洽的。如果听到恩格斯将要来访的消息,马克思十几天前就会停止工作,坐立不安,焦急地期待朋友的到来。恩格斯来后,两个人会在一起彻夜饮酒长谈。这种心灵的默契和精神上的高度融合,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马恩友谊阴转晴
恩格斯不能容忍的是马克思一家对他的女友玛丽·彭斯的冷淡。玛丽逝去后,马克思写的信中对此事轻描淡写,恩格斯心中的悲痛无以言喻,所以收到马克思的信后,心中无法释怀。
隔了好几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亲爱的马克思,你应该可以了解我此时哀痛的心情才是,而你对此事的冷淡态度竟让我久久无法持笔回信给你。我所有的朋友,包括那些俗气的假绅士们,都对我表现出令人感动的关心态度,几乎超过了我所预期的样子,而你却非得在这种时刻照样表现出你凡事漠不关心的优越态度不可(请慎思为是)。”接下来,他不得不谈钱的问题:“你应该知道我目前的财务状况,你也知道我一向都是尽我所能在帮助你渡过经济难关,但是你提的要我为你筹措的那笔大数目,我实在无能为力,望你能够察谅。”他为马克思列出可能弄到那笔钱的三个方式,最后说,如果都行不通,“就只有去找你那位荷兰的舅舅了”。
十天后,马克思回信,对恩格斯表达歉意。同时他也提及,由于恩格斯的上一封信,燕妮不断地对他施加压力,他们的生活再也維持不下去了。这样也好,他可以宣布破产,让两个大一点儿的女儿去当家庭教师,把女仆琳蘅打发掉,他和燕妮带着最小的女儿小杜茜(即艾琳娜)住进贫民救济院。
恩格斯当然不会对马克思的困境坐视不管,他大胆地给马克思开了一张100英镑的支票寄出去(他将自己逐步还这笔钱),此后22天的时间内,他对马克思的来信一概不复。
恩格斯最后回了信,他请求马克思原谅他长期以来的静默,这段日子里,他努力在学习斯拉夫语,想忘掉失去玛丽的沮丧。朋友间不仅无话不谈,而且恢复了昔日的亲密友情。他对马克思的态度多了一层幽默的慈悲。1867年的一封信中,他用法文写道:“马克思老爹来了。”并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揶揄马克思说,前一年秋天他给人开了一张支票,却不知上面到底填了多少数目。
1863年1月至2月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度过他们一生交往中最阴霾的日子。马克思战胜自己性格上的缺点,赢得恩格斯的谅解和同情,他们的友谊雨过天晴。
恩格斯的晚年生活似乎很快乐,他住在伦敦一间很普通的房子里,结交一些有趣的朋友。因为已经从他厌恶的商业活动中脱身,他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作,和朋友们在一起聚会。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整理亡友马克思的手稿上。当然,这个工作并不轻松。
(摘自《同舟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