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精 能移我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说:“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东方的传统插花和中国古代文人的折枝画如出一辙,折枝画是纸上的瓶花,插花是空间里静止的绘画,二者相辅相成,是互为促进的艺术。
  负有花癖能成痴的风雅士子文人,时常爱用“花解语”来赞美自己喜爱的花草。花草如何能解人语,全是意象之所向,心随而往,是情愫在物我之间的通感呼应,所以有“草木之精,能移我情”。
  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千江水里倒影的那一轮明月,又各自呈现出的是不同于他人的,只属于自己所独有的一段韵致,文化的体验往往也是这样寂寞。在古琴曲《水仙操》的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赍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波,山林窅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矣!”
  一個插花艺术品里包含有两个阶段精神体验,一种是插花时的体验,另一种是赏花时的体验,二者相比较,能直入人心,能给人最多启发的是在插花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却是无限寂寞的向内关照,需要人在心灵和自然之间不停地进行着沟通和交流。在东方艺术美学理论里,这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宗白华先生认为,移情是发现美在何处的途径,分为“移易”和“移入”两种体验。插花时不但有自我和花草之间的相互“移易”,同时还要做到把人本身的感情“移入”花草之上,造物由我而出的插花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花草能移我情,艺术便是这般有意味的形式,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一个高于自然表现的人文表达。
  从形而上,由器而道,插花的过程是纯粹个人的精神体验,插花在人和自然之间创造了增进沟通的渠道,通过形式能让人们更加懂得自然为何而然,更加了解生命自身的根本。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样愉悦的精神享受古今都有,偷得浮生半日,沐浴在一瓶插花的葳蕤华光里,但须“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
其他文献
生姜,古人就为药物。在民间早已家喻户晓,用生姜治病验方很多。而且许多名人也有食生姜治病的例子。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有种说法,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
期刊
周作人的得意弟子废名,特别迷恋佛学,于是经常和熊十力一起交流论道,而且经常发生争执,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的。有一天,两个人坐到一起,又开始谈论佛学,一开始还是平心静气地交谈,但谈着谈着,就争执起来了,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厉害。也许是觉得吵架不过瘾吧,两人后来就开始动手了,你抓住我的领子,我抓住你的衣襟,扭打在一起……大家连忙上前劝开,结果废名气冲冲地走掉了。但第二天,废名又
期刊
上次我们说到张潮的《幽梦影》仿佛一本古代微博手册,可事实上,社交达人张潮的小伙伴也只是文坛的一小撮。虽然晚明的小品文在整个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充满韵致的一笔,清人对小品的态度颇有蔑视之意。如四库馆臣对《檀几丛书》的评价:“大半采自文集中,其余则多沿明季山人才子之习,务为纤佻之词。”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表现出清人对小品文与正统文学背道而驰的批判与不屑;另一方面也恰好说明了清言创作者们对晚明小品畅所欲言、独抒
期刊
有人说,叶嘉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说,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叶嘉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强者,但她也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弱者,她常常强调,她是在顺服中完成自己。她早岁丧母,不久远嫁他乡,后来丈夫入狱,她也带着吃奶的孩子蹲班房,再后来遭遇丈夫的性情变异,再后来拖着一家老小五口人在北美讨生活,辗转半生。历尽了人生的悲哀苦难,就在她满以为幸福的大门即将临近之时,一场飞来横祸
期刊
就这三家企业的背景、行业、文化皆不相同而言,实则不具有可类比性。但从表面看,却得出了一个结论:管理无用论。就是说:管理是没有用的,管理越严格反而会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影响企业的效益。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的,实则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深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届政府、一个国家的制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无形的,可称为核心制度;一部分是有形的,可称为表层制度。A公司倒闭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牢
期刊
幸福,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期许。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解决温饱,到逐渐提高生活的品质,再到追求内心的平和、疏朗。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走了好远的人们忽反顾以游目兮,发现内心越来越躁动、不安、空虚,所以很多人开始怀旧,怀念那些物质虽不丰富但人们简单快乐的年代。逝川不回流,往者亦难觅。那我们该如何重新寻回内心那份简单的恬静,让清风明月、幽谷暗香重新停驻在我们灵魂的花园
期刊
据说世界上最好的锣出在中国,中国锣又以西藏的为最佳。当喇嘛寺中的铜锣响起,能在清晨晓雾中声传数百里,近听,声音沉厚而不震耳;远闻,徐音袅袅而回荡不绝。  又据说,好的锣是以整块铜板捶打而成。制锣的师傅,由铜板边缘一圈又一圈地向锣心敲打,每一捶的轻重间隔都得恰到好处,否则声音就不均匀。所以一只大鑼往往需要经过整年的时间,千万次捶打之后才能成功。而最重要的是,一只锣的好坏,就决定在最后锣心的一捶。师傅
期刊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人生的天命,在道中,在内,不在外。天给我们的使命,来自自然。  人的生命有两种,一个是身命,一个是慧命。身命容易成毁坏死,身命是短暂的,身命会经常面临生老病死苦的折磨。身命是无常的,但很多人为了无常的肉身,为了满足肉身而奔波。  当一个人面对身命考验的时候,尤其连环考验甚至灾难的时候,人经常处于身命的焦灼之中。因为肉身
期刊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熙宁年间,曾两度出任宰相。他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着重描写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元”,含有“第一”和“开始”的意思,“元日”指的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全诗是这样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两句写大年初一,人们燃放爆竹、饮用屠苏酒的喜气洋洋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古时候人们用火燃烧竹
期刊
“人生实苦”,这是杨绛《走在人生边上》发出的感慨,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1997年春,爱女钱瑗先二老而去,钱钟书长期病重住院,1998年岁末,离开了相濡以沫63年的妻子,“我们仨”只剩下了87的杨绛,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杨绛有过一个以学术为重温馨幸福的家  1935年7月,不到25岁的钱钟书和24岁差几天的杨绛结婚,紧接着俩人一起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他们接受的是先进的西方教育,中西交融的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