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外的大用

来源 :珠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金填,著名旅德陶瓷艺术家,创办“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月记窑在明清朝代是兴盛一时的名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中国目前现存还可以烧制瓷器的古龙窑,也是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吴金填创作的柴烧艺术作品,达到了世界柴烧白瓷的最高水准,得到国内外陶瓷专家的称赞与收藏。他致力于促进德化柴烧文化的发展,重塑一种能代表东方美学、象征生活哲学并能沟通东西方艺术的美。
  第一次听说在德化有一个四百多年至今薪火未断的月记窑,便起心动念。“月记窑”这三个字,有阳刚之气,有柔软之声,念起来嘴唇和牙齿轻轻碰触,便滑出来一股清雅诗意。后来在珠海看到从这个古老龙窑烧制出来的杯子,器皿的温度在掌心传递,四百多年的时光也仿佛可以被触摸,从此更是心心念念。
  这样的念念不忘,便有了回响。终于有机会去拜访这位将差点沦为废墟的一代名窑重新唤醒的艺术家吴金填。车子从蜿蜒的泥泞路一路进山,远远见到了斜躺在德化三班镇蔡径村山坡上400多年的古龙窑,简朴得近乎拙,一块木牌简单刻着“月记窑”三个字。扎堆的枯柴整齐地摆放在窑边,数百年废弃下来的瓷碎片层层叠叠。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拾级而上,一排沿着龙窑的山坡搭建的木房子出现在右侧,穿过颇有古意的走廊,一棵大树直直立着,四处散落着各种瓷器。树下一张竹椅,树的影子映衬在一栋白墙上,像一幅写意山水画,墙上一行小字:照心院,像这幅山水画的落款。
  山中空气潮湿氤氲,一场大雨将至。推开门,两面大落地玻璃窗外竹林环绕,一盏温暖的灯下,吴金填正在安静地喝茶,时间仿佛在那里陷进去一个角。“来了,喝茶。”吴金填的声音里有闽南话独有的亲切和饱满,一下子就驱赶了屋子外的阴郁低压。
  得未曾有 心净踊跃
  有些意识就像种子一样,机缘巧合埋在那儿,春天了,要发芽,生长出来。2009年春,旅居德国多年,回国后在上海设立工作室,研究书画陶艺创作的吴金填,在回家乡泉州时,无意中得知有个建于明清的古龙窑,由于古法柴烧渐渐式微几乎沦为废墟,马上面临要被推平为工业用地的困境。
  德化是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月记窑烧制的白瓷曾经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海外。当时的月记窑虽然已无人问津,但结构保存完好,也是国内现今唯一还可以柴烧瓷器的古代龙窑。几乎没有犹豫的,吴金填决定舍弃在上海的一切,回到家乡的山里,做起了守窑人。
  在古窑旁的牛棚和一片废墟之上,吴金填亲自设计,就地选材,一砖一瓦搭建了这片白墙黛瓦、绿竹掩映的“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中心”,使得“浴火重生”这四个字,在月记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注脚,也使得柴烧这个绵延上千年的中国文化艺术,有了一个活化石。“我常常坐在这里看着门外这两棵树,它们现在还有大小之分,还要经过这么多岁月的风雨,但是百年之后,我都老了,而它却风华正茂。届时它已花枝春满,我把诗烧成瓷埋在它树下,多好。”心在泥土里的人,自然懂得敬畏和坚守。在无限的时空中,人的确是不算什么的。但表达出自己,完成自己,这是生命度过的方式。
  九年来,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吴金填创办了“国际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吸引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几千位陶瓷艺术家前来创作交流,让世界重新看见了这个中国古老瓷都的柴烧魅力。今年9月份,他创作的手工白瓷柴烧茶碗作品《隐者》入围第十一届MINO国际陶瓷器大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规格的专业大展之一。拙朴的画面和纯手工捏坯的质感,有摒弃繁华似锦洗尽铅华之后的沧桑大气,有远山含黛的东方独具的山水意境。不需要外界的喝彩和认同,只需埋头在照心院里,隐居山林,年复一年,把他对天地自然、日月晨昏、腹中诗华,以及生死轮回和人性的领悟,无障无碍、天马行空地熔铸在作品里,还原艺术的本真和纯粹,隐者说的又何尝不是他自己?
  “东西烧出来就跟创作者没有关系了,我只管喝茶、烧窑,烧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来。但是九年来的坚守和付出得到了世界级的专业认可,在中国的山坳里还有一个人还能把白瓷烧到这样的水准,让他们震惊,这是我最高兴的。”吴金填说,日本的柴烧虽然世代传承得很好,但更多注重技艺和器型,而他的创作更注重于内在,触及生活之外,“如果只是把火和土当做道具,那就仅仅是术,只有提升到精神层面,才是道”。突破“技”之后,就需要“心性的修行”,這几乎是所有艺术表达的殊途同归。
  万般喜悦 纷至沓来
  德化的古龙窑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在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上,发掘出大量来自德化的窑器。专家分析当时这艘古船极有可能便是从泉州始发,装满德化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上世纪70年代是龙窑的鼎盛时期,在那段岁月里,整个德化有200多座龙窑,光三班镇就有40多个大大小小的龙窑在吞吐着烟火。然而后来,柴烧龙窑渐渐被油窑、电窑和天然气窑取代,以致如月记窑这样的名窑甚至差点沦为工地,细想也并非没有缘由。
  “柴烧太辛苦了,而且难度相当大”,吴金填说,“柴烧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从炼泥、拉胚到装窑、烧造,在等待极度的高温瓷化这漫长的时间里,存在着太多变数,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气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哪怕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影响最终成品。即便如此,每一窑的成功率仍不到三成,且每一个都独一无二,无法复制。难怪都说柴烧是一种未完成的美,手艺人做一半,上天做一半,你的眼睛做一半。
  柴火的噼啪声,在黑暗中,昼夜不歇地响起,需要持续不间断地烧五到十天,甚至更长。在一片寂静里,那巨大龙窑里头炽烈燃烧的,除了土坯与松木的燃烧声,一无所有。“火要观,风要听,鼻要闻。烧窑时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分心,从火焰的颜色和气流的声音能分辨出炉内的温度。火是有情感的,它在里面流通是有声音有色泽的,它的变化和你内心的经验和感悟是互为感应的。”

  吴金填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融相会的,一脉相通的。中国文化的高妙之处就在这里,只要把内在的东西流通出来,跟天地融合在一起,就会是伟大的创物者。理解了这一层,柴烧也好,书法也好,文字也好就都只是表达的工具,传统也好形式也好,也便不再有束缚。“我不需要太多跟外界的交流,也厌倦所谓高雅的娱乐。最终心还是需要跟自然来呼应,从那里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 所以,需要静下心来,与自己对坐。
  真正达到了某个境界,觉得事情就是这样,该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需要扭捏与造作。“我的器皿就是我情感的一部分,抚摸它们的时候,我的痛苦和忧愁就没有了,就觉得很快乐。”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吴金填把他这种心无挂碍也流露到了他的书法作品里,连他随手写的笔记也字里有画,有一种肆意的天真。他说器是人与人、人与世界的链接,拥有或者旁观其实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能触动到人的内心。“器只是我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演绎,当我内心的情感通过器物影响了另一个情感,无形中就会串起一个气场,这种气场是在美的影响下找到的共同知音,看似无道其实有道。”
  他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有用的也是无用的。不管是出于售卖定制的作品,还是出于纯粹艺术创作的作品,只要是内心真实情感的一部分,就既是现世的也是出世的,是欲望不同层次的反映,都是真实的,没有高贵之分。所以不要金钱,不要名利,那也没必要。
  月记窑以前四百年的岁月已经随着过去埋进土里,他在乎的是未来的四百年。他想做的不仅仅是唤醒,还有重塑一种能代表东方美学、象征生活哲学并能沟通东西方艺术的美。
  他的作品《观山色》,温润如玉,体现了柴烧白瓷极高的水准,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有一种飘逸洒脱的山水意境。而他的童心杯,采用盐釉柴烧的烧制方法,令本拙朴的外形,变幻出或凝重内敛或绚丽多彩的釉色效果,又有一种天然去雕饰,回归孩童的本真。而他手作的自在杯,集积釉、流釉、垂釉、火刺、麻点、飞白、狭雾、网纹、侵蚀等多种窑变效果于一身,有一種诗意般的乐感,当真是自在,捧在手上喝茶时,也能感觉到它的自在和欢喜。
  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吴金填的水墨意境,汲取了他的思想和本真的情感。他没有来自学院框架的羁绊,没有师某家,也没有法某派,而是营造自我的艺术表达方式,一通则百通,随心随性、不拘一格。比如他的作品《相变》,将电烧和柴烧组合在一起,既对立又统一,既相生又相克,既相斥又相合,大胆又有趣。
  走出照心院的时候天已黑了,一轮月亮幽静地悬挂在山边。月色下的月记窑,33米长的窑身依山斜卧,可以想象烧窑时所有窑炉同时吐烟的壮观和出窑时20多名窑工忙里忙外齐声呐喊的热闹。
  四百年多了,月记窑承载了一段古龙窑的兴衰史,也收藏着无数烧窑人无数次出窑时或欣喜的欢呼或无声的叹息。它只是像一条长龙沉睡在山坡上,而这一切,有月亮替它记得。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而早在2015年,珠海就已经印发了《珠海市实施“河长制”指导意见》,可以说是实施河长制工作的先行地区之一,为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切实的操作经验。2017年初,珠海市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开始启动,建立了全市四级河长体系名录名单;河长制工作管理范围覆盖江河涌渠共计533条、水库66宗、山塘13座、湖泊6
期刊
“广州其实是一个依江而建的老城。在孕育出南国花城的母亲河珠江上,再也见不到点点繁星般的渔舟唱晚,取而代之的,是络绎不绝的游轮。”  沙面 交织特色欧陆风情  提到广州的老建筑群,许多人会想到沙面,这里还有一个更为文艺的名字——拾翠洲,南濒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一涌之隔,一边是车水马龙,沙面却是难得闲适安然。这里是广州最具欧陆风情之地,各种欧式老建筑静静伫立,新巴洛克、哥特式、新古典、券廊等風格的建筑
期刊
吴志伟做牙雕已经近四十年了,这三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雕刻。无论是他看到的还是想到的,他都能把它雕出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雕刻虽是游走方寸的手艺,一只蝈蝈或是一群仙人,却都是在一毫一厘的精心营造中完成的。他的“承前”是一条至少可以往上追溯几千年的脉络,而桃李遍布和艺术性的流传,则是他正在做的“启后”,使命艰辛,代价巨大,全然出于他对牙雕的深情。  一把刻刀 一种人生  “雕塑厂”的牌子
期刊
大家对于佛山顺德有着许多偏爱,这里有让人赞不绝口的美食、景致清雅优美的岭南园林,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古朴水乡。其中,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古村的” 碧江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该村始于南宋初年,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从古至今,碧江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
期刊
跟着建筑去发现城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人们了解城市的另一种渠道。巴黎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伦敦的伦敦塔桥、大本钟,悉尼的歌剧院,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成为多少人相机中永远保存的镜头。这些城市的地标,它们形成了城市的气质,让城市变得清晰、细腻,充满生气。要了解某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人们却往往通过建筑来捕捉那些碎片化的回忆。法国的浪漫、英国的绅士、美国的奔放……20世纪中叶最有创造性的建筑師之一埃罗·
期刊
秋天的珠海,有种平日里并不多见的惬意的美。特别是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那些建筑,它们命中注定是这座城市的瑰宝,斗门的南门村接霞庄、唐家古镇共乐园、北山古村落、会同莫氏等等,都曾风光无限,是大户人家传承几代的院落,也沉寂着无数的故事与传奇。走进这些古老建筑,外头的日子仿佛被隔开,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地面上,倒成了耐人寻味的影子。  北山  古建筑的新生  看过珠海的建筑还只是领略,只有深入其中,才算是体会
期刊
10月22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表示,明年要实施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使社保基金蓄水池越来越大。  养老金有多少?怎么养老?这关系到每个家庭。  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6年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1.5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8%
期刊
1  秋天,白露刚过,黄锦春就走进步云村,这是个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常住人口不到60人的小村庄,几乎快要与世隔绝。但就是这个村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84%,客家黄姓三代都在这,守着这儿的一眼好泉水。  “一定得在冬至前把水放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 酿酒用的水,立冬和冬至之间的水是最好的,过了冬至就是“春水”,“用春水酿的米酒,放不久的。”这些经验,黄家人已经用了三代,也传了三代了。  
期刊
行走在澳門,走几步总会遇见老建筑,西式、中式或者中西融合的,它们在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中沉淀,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哪怕是澳门看过很多遍的风景,还总能发现一些容易被遗忘或是忽略的角落,一些隐秘而秀丽的地方。  翻开今日的澳门半岛地图,历史城区以妈阁庙为中心,向周围铺开,由20多个文物建筑、街道及前地空间组成。妈阁前地、亚婆井前、西望洋斜巷、下环街纵横交错,连接其许多保留完整的古朴建筑,或是悠然安
期刊
早在Tiffany风靡天下之前数百年,中国皇室的珠宝工匠们就已经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镶嵌工艺——花丝镶嵌。他们将金银等贵金属加工成细丝,再通过堆垒、掐丝、编织等工艺进行造型。它可以被焊接在金银方片上,制成底托,将珍珠、水晶、白玉、翡翠等珠宝,按照工匠设计的需要,以不同角度固定在金银首饰上;也可以独立造型,修饰出一个创意构图中的细节。  跨越了两千年,在喧嚣中,有些不忘初心的匠人,始终固守一份坚持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