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频繁急性发作风险相关的牙周指标及唾液炎症与细菌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38例[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63.7±8.6)岁]检测患者的牙周指标并收集唾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唾液样本中炎症因子水平,并应用基于16S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样本中的细菌组成。随访所有患者12个月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并将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发作组(≥2次/年,10例)和非频繁急性发作组(<2次/年,28例)。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急性发作组年龄[(69.0±7.3)岁]显著高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61.8±8.3)岁](P=0.02),余留牙数≤26颗的百分比[100%(10/10)]显著高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43%(12/28)](P=0.02),菌斑指数≤2.5的百分比(2/10)显著低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71%(21/28)](P=0.01);频繁急性发作组唾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60 ng/L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 550 μg/L百分比、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140 μg/L百分比及纤维蛋白酶原(fibrinogen,Fib)≤90 mg/L百分比(分别为10%、30%、30%及30%)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1%、71%、86%及7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急性发作组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相比,唾液中的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刚、厌氧绳菌目、棒杆菌目、厌氧绳菌科、组织菌科、纤毛菌科、棒杆菌科、纤毛菌属、Moryella、Lachnoanaerobaculum及棒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6>60 ng/L和细菌目水平棒杆菌目相对丰度>0.2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定期检测COPD患者唾液中炎症因子IL-6水平和唾液细菌棒杆菌目的相对丰度可以作为COPD频繁急性发作的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