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的电子商务领域的爆发式增长,邮政快递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新时期下的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与当前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能力。本文针对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角度给出了在培养模式上的对策与解决方案,为培养满足邮政快递企业实际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与创新人才提供了借鉴思路。
关键词:现代邮政;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策
1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背景
邮政快递业作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流通方式转型的重要社会公共事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1]。近十来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迅猛,“十三五”期间的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超过30%,2020年全年的快递业务量达到833亿件,并有望在2021年突破千亿大关。尽管邮政快递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黑马”在扩大就业范围、支撑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教育体系不健全、综合素质不高的弊端已逐渐凸显,并成为了制约邮政快递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2]。
目前我国针对邮政快递从业人员的培养仍然以高职院校为主,在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知识体系架构方面无法满足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极其缺乏[3]。针对此问题,自2016年起国家邮政局与教育部以及各省政府合作,在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所以邮电为特色的高校中成立了现代邮政学院,力争为当前蓬勃发展的邮政快递业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4]。
当前面向邮政快递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高校的教学主要也主要以理论为主,如何根据邮政快递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加强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形成人才从校园至企业的无缝对接,是当前相关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5]。
2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尚不健全
现代邮政的概念是在传统邮政服务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内涵发生了进一步地深化[6]。故而,当前的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不仅仅要熟悉邮政快递业的实际运营管理,还需要掌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如何在邮政快递业实际应用。然而当前很多邮政物流类相关专业仍然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比较少,在实践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方面也未能紧跟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造成实践课程流于表面,学生仅了解基本原理而对如何在行业中实际应用一无所知,难以满足邮政快递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发展需求。
2.2 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培养效果。我国长期以来在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学科设置中并没有与邮政快递相关的专业,因此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只能选取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例如物流管理、交通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工程等相关专业。随着邮政快递业的快速转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所研究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需要握邮政快递领域的生产运作规律,并对各个专业领域在邮政快递业的实际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解。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的专业教师对当前邮政快递业认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3 产学研融合深度不足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相互协同,并结合前沿技术以及行业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实践基地以及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当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产学研结合”存在缺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在互利共赢的深度和广度上成效不明显。此外,高等院校与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类学科竞赛培训指导、学科联合实验室创建等方面投入力度不足,无法全方位的满足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验实训以及各层次的实践需求。
3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3.1 围绕行业需求,定期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实地走访、专家高管集中座谈会等多样化形式向邮政快递企业调研对于现代邮政类人才的需求,企业由用人单位向主动育人角色转变,直接参与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除了专业实践课程之外,高校应强化通过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课题、科研训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同时,通过组织高水平大学的专家集中研讨、跟踪调查毕业生服务社会能力,国内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比分析等方式,找出人才实践能力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定期对实践教学课程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3.2 校企资源优势互补,打造“双师双能双栖型”教师队伍
按照“一课双师”的模式,从邮政快递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兼职授课,指导实习、实训以及创新创业工作,使得书本知识与企业需求应用更紧密地结合。推进专任教师深入行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了解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双栖型”转变。同时,依托高校教师培训与发展中心,对企业教师开展方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技能的培训,提高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任教师以及企业教师通过联合教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法联合创新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真正实现校企教师的协同育人。
3.3 校内外资源深度融合,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方面,采用虚拟仿真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物流管理实验室、智能信息物流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為学生的实验实训以及各层次实践需求提供良好的设备与真实环境。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面,依托合作企业,基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相关项目开发、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提高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形成邮政工程专业人才从校园至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专业教师以邮政快递相关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掌握以及科研兴趣的培养,吸引优秀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4 结语
随着邮政快递行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重用。本文通过梳理当前高校在现代邮政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校企师资队伍共建、产学研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人才实践能力的可行方案,使得高校、邮政企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得到充分融合,从而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军胜.准确把握现代邮政学院发展定位和方向 为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和邮政强国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5):1-2.
[2]崔逸凡,韦凌云.邮政快递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分析[J].物流技术,2017,36(9):185-188.
[3]孔德婧,刘晓平.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邮政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77-79.
[4]陈松乐,孙知信,曹亚东,等.邮政本科专业心理归属感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6):35-37+55.
[5]邓维斌,王海锦,刘跃.浅析邮政快递运营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94-96.
[6]赵学健,孙知信,季秋,等.现代邮政及其人才培养思路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88-89.
关键词:现代邮政;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策
1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背景
邮政快递业作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流通方式转型的重要社会公共事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1]。近十来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迅猛,“十三五”期间的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超过30%,2020年全年的快递业务量达到833亿件,并有望在2021年突破千亿大关。尽管邮政快递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黑马”在扩大就业范围、支撑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教育体系不健全、综合素质不高的弊端已逐渐凸显,并成为了制约邮政快递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2]。
目前我国针对邮政快递从业人员的培养仍然以高职院校为主,在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知识体系架构方面无法满足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极其缺乏[3]。针对此问题,自2016年起国家邮政局与教育部以及各省政府合作,在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所以邮电为特色的高校中成立了现代邮政学院,力争为当前蓬勃发展的邮政快递业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4]。
当前面向邮政快递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高校的教学主要也主要以理论为主,如何根据邮政快递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加强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形成人才从校园至企业的无缝对接,是当前相关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5]。
2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尚不健全
现代邮政的概念是在传统邮政服务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内涵发生了进一步地深化[6]。故而,当前的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不仅仅要熟悉邮政快递业的实际运营管理,还需要掌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如何在邮政快递业实际应用。然而当前很多邮政物流类相关专业仍然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比较少,在实践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方面也未能紧跟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造成实践课程流于表面,学生仅了解基本原理而对如何在行业中实际应用一无所知,难以满足邮政快递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发展需求。
2.2 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培养效果。我国长期以来在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学科设置中并没有与邮政快递相关的专业,因此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只能选取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例如物流管理、交通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工程等相关专业。随着邮政快递业的快速转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所研究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需要握邮政快递领域的生产运作规律,并对各个专业领域在邮政快递业的实际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解。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的专业教师对当前邮政快递业认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3 产学研融合深度不足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相互协同,并结合前沿技术以及行业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实践基地以及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当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产学研结合”存在缺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在互利共赢的深度和广度上成效不明显。此外,高等院校与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类学科竞赛培训指导、学科联合实验室创建等方面投入力度不足,无法全方位的满足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验实训以及各层次的实践需求。
3 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3.1 围绕行业需求,定期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实地走访、专家高管集中座谈会等多样化形式向邮政快递企业调研对于现代邮政类人才的需求,企业由用人单位向主动育人角色转变,直接参与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除了专业实践课程之外,高校应强化通过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课题、科研训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同时,通过组织高水平大学的专家集中研讨、跟踪调查毕业生服务社会能力,国内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比分析等方式,找出人才实践能力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定期对实践教学课程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3.2 校企资源优势互补,打造“双师双能双栖型”教师队伍
按照“一课双师”的模式,从邮政快递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兼职授课,指导实习、实训以及创新创业工作,使得书本知识与企业需求应用更紧密地结合。推进专任教师深入行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了解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双栖型”转变。同时,依托高校教师培训与发展中心,对企业教师开展方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技能的培训,提高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任教师以及企业教师通过联合教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法联合创新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真正实现校企教师的协同育人。
3.3 校内外资源深度融合,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方面,采用虚拟仿真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物流管理实验室、智能信息物流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為学生的实验实训以及各层次实践需求提供良好的设备与真实环境。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面,依托合作企业,基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相关项目开发、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提高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形成邮政工程专业人才从校园至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专业教师以邮政快递相关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掌握以及科研兴趣的培养,吸引优秀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4 结语
随着邮政快递行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现代邮政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重用。本文通过梳理当前高校在现代邮政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校企师资队伍共建、产学研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人才实践能力的可行方案,使得高校、邮政企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得到充分融合,从而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军胜.准确把握现代邮政学院发展定位和方向 为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和邮政强国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5):1-2.
[2]崔逸凡,韦凌云.邮政快递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分析[J].物流技术,2017,36(9):185-188.
[3]孔德婧,刘晓平.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邮政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77-79.
[4]陈松乐,孙知信,曹亚东,等.邮政本科专业心理归属感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6):35-37+55.
[5]邓维斌,王海锦,刘跃.浅析邮政快递运营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94-96.
[6]赵学健,孙知信,季秋,等.现代邮政及其人才培养思路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