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体系运行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数量的增多以及招生人数的扩大,高校财务活动相比以往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筹资渠道、管理手段都显得更为复杂,并且由于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高校财务管理出现了诸多不规范操作行为,增加了高校运营的财务风险,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本文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高校财务管理融合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企业财务 管理 高校财务
高校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支持内容,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维持正常运行,学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财务支持,如银行贷款、社会引资等,这些活动无疑会增加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探索一条适合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道路成为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困境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进行任何活动尤其是像财务管理这样专业化程度高、相关责任辐射面广的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实施依据,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高等院校往往保留了传统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最明显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权利分配和统一领导之间的冲突,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个人或者小集体的违法违纪活动将会成为组织内部的常见情况,进而会导致高校财务系统监督体系失灵状况的发生,在新形势下这种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第二是很多新开办的高校没有形成成熟的财管制度,在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时不能做到与高校实际情况的兼容,致使高校整体的财务机制形成很大的漏洞。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主体
从近些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通常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主要原因是学校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对财务管理进行了干涉,特别是在当前将高效运行市场化的环境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趋向企业财务管理的迹象非常明显。然而对比我国普通高校可以发现,资源浪费以及配置不合理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我国普通高校具有非常明显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痕迹,其建设者为国家,其经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财政补贴,因此,国家成为高校净资产的实际拥有者。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高校管理活动采取的自行管理措施,国家也未对其资金来源和开支进行明确的考核指标,因此丧失了偿还要求以及共享利益所具有的管理动机。这种高效管理者财务责任的缺失其实就是财务管理主体的缺失,这种制度运行的结果必然是削弱高校财务管理本身所具备的监督作用和规范作用。
(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高校本身性质限定了其运行目的不具有盈利性质,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并不直接涉及盈利形式的财务活动,整个体系的风险意识也就相对淡薄。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评价体系是衡量财务风险意识的最佳标准,如果高校实行的是严格的财务管理监督、运行、管理、回馈等制度,将会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将会淡化甚至是主动性地淡化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新会计制度落实之前,高校财务活动相对单一,主要内容为收付财政拨款,这一时期并没有建立评价体系的实际需要。但是我国高校在呈现井喷式发展状况之后,其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自由度的提升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财务活动涉及面更加广泛,对学校运行的支持作用越发明显,必然要求财务质量大幅提升,而设立标准的评价体系则是保证财务管理水平和实际效用的最佳措施。目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过于简化,核算口径统一化操作,根本无法体现财务管理效果和学校发展速度,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和管理能力自然达不到要求。
(四)财务管理队伍结构失衡
无论是制度建设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还是财务流程管理,最终都要回归到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上。财务人员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一定方式的激发可以取得重大的成果,创造丰厚的价值。但是如果财务管理队伍结构设置不合理将会大大打击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很难实现工作效率的总体提升。我国高校曾经处于全额拨款发展阶段,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对财务人员的核算要求较低,并且一度出现了选择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教职工家属作为高校财务人员的状况,使财务处理能力和效果严重下降,并且这种状况在当前阶段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很多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被引进到高校体制中,但是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这些财务人员的工作权责都输局限在出纳和记账上,而对于高校财务所具有的其他功能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
二、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一)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评价财务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建立起市场意识,通过预算为主导的管理体制的落实加强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预算管理具有很高的专业要求,需要对多项指标性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具体来讲要实现以下三点内容,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具有较高执行力度的监督组织机构,其次是编制合理的预算执行方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法,最后是加强财务核算和分析相关软件在管理中的应用,提升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
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并且在结构上至少应包含高校主要领导、审计部门人员、组织部成员等,通过多层次的权利设置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公开、公正、客观的监督网络;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直接目的,也是将科学的预算方案付诸实际的保证;合理的考评方法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激励各个部门根据制定好方案控制开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化办公对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处理大量数据和专业化的数据核算更需要辅助设备的支持,此外相关软件系统的应用能够尽可能低提升核算的准确度和效率,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低级错误。 (二)完善评价体系
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现今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加强对原有评价体系的改造和重组,将原有系统中的科学成分引入到管理模式中,并注意加强与实际情况和制度背景的结合。在具体实施环节,要对高校各个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财务报告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然后运用专业分析软件评价高校在财务活动以及实施成效方面的阶段性效果。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注意一下内容,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多维性,不能仅仅一个指标就判定某一部门或者某一方面的财务效果,而要综合各项细节因素并从中辨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权重分析评价财务管理的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及时总结财务活动,在完成阶段性的评价工作之后,不能止步于此,而要充分注意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列出细节条目分析每项活动的优点和缺点,以此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最后要能够通过评价结果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评价机制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控制制度
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落实到位,发挥出强大的效能,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控制制度的健全,因此高校在引入企業财务管理时,也应在财务管理层面之上设立相对独立的控制体系,保障制度的落实、资源的有效性以及财务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当前很多高校财务具有很高的自主权,在涉及到资金流向问题以及资源分配问题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有的高校财务部门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由于财务支出自由度的增强,这些预算往往被打破,沦为表面工程。因此加强控制制度的实施能够对阶段性的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的控制,利于高校中长期的发展,使高校在剧烈的市场环境变动中能够平稳过渡,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在具体实施时,要加强基础建设,也即是组织保证、预算目标、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奖惩制度等,确立起以综合经济业务、现金流量等为控制目标的财务控制体系,进一步保证预算的实施。
(四)提高风险意识
国家对高校建设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大,但是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财政扶持力度和分配标准的差异使很多高校不得不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当前非财政经费在高校运行中比重不断增加的现状。一方面是财政补贴分配到学校的比例在下降,另一方面是高校扩大规模后硬件软件更新建设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如果不能够切实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将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急剧增加,使学校悲伤沉重的包袱。因此树立起风险意识,掌握筹资力度和筹资途径之间的权衡,加强学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结论
高校建设关系到我国长期的发展和富强,因此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为学术研究、人才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各项业务的开展,进而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作用,为了保证财务管理能够良性运作,将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及理念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是解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学忠.高校财务管理具体环境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1(06).
[2]郭宏.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9(29).
[3]赵彦志,万丛颖.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01).
[4]但锋,尚鹏.高校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会计之友,2009(01).
[5]宋洪超.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08).
[6]徐兰.以企业模式搭建财务管理框架的研究——基于环境趋同性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2(33).
[7]王明惠,朱朝枝.基于就业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8]黄德忠,阳秋林.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关键词】企业财务 管理 高校财务
高校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支持内容,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维持正常运行,学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财务支持,如银行贷款、社会引资等,这些活动无疑会增加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探索一条适合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道路成为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困境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进行任何活动尤其是像财务管理这样专业化程度高、相关责任辐射面广的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实施依据,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高等院校往往保留了传统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最明显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权利分配和统一领导之间的冲突,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个人或者小集体的违法违纪活动将会成为组织内部的常见情况,进而会导致高校财务系统监督体系失灵状况的发生,在新形势下这种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第二是很多新开办的高校没有形成成熟的财管制度,在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时不能做到与高校实际情况的兼容,致使高校整体的财务机制形成很大的漏洞。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主体
从近些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通常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主要原因是学校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对财务管理进行了干涉,特别是在当前将高效运行市场化的环境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趋向企业财务管理的迹象非常明显。然而对比我国普通高校可以发现,资源浪费以及配置不合理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我国普通高校具有非常明显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痕迹,其建设者为国家,其经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财政补贴,因此,国家成为高校净资产的实际拥有者。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高校管理活动采取的自行管理措施,国家也未对其资金来源和开支进行明确的考核指标,因此丧失了偿还要求以及共享利益所具有的管理动机。这种高效管理者财务责任的缺失其实就是财务管理主体的缺失,这种制度运行的结果必然是削弱高校财务管理本身所具备的监督作用和规范作用。
(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高校本身性质限定了其运行目的不具有盈利性质,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并不直接涉及盈利形式的财务活动,整个体系的风险意识也就相对淡薄。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评价体系是衡量财务风险意识的最佳标准,如果高校实行的是严格的财务管理监督、运行、管理、回馈等制度,将会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将会淡化甚至是主动性地淡化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新会计制度落实之前,高校财务活动相对单一,主要内容为收付财政拨款,这一时期并没有建立评价体系的实际需要。但是我国高校在呈现井喷式发展状况之后,其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自由度的提升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财务活动涉及面更加广泛,对学校运行的支持作用越发明显,必然要求财务质量大幅提升,而设立标准的评价体系则是保证财务管理水平和实际效用的最佳措施。目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过于简化,核算口径统一化操作,根本无法体现财务管理效果和学校发展速度,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和管理能力自然达不到要求。
(四)财务管理队伍结构失衡
无论是制度建设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还是财务流程管理,最终都要回归到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上。财务人员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一定方式的激发可以取得重大的成果,创造丰厚的价值。但是如果财务管理队伍结构设置不合理将会大大打击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很难实现工作效率的总体提升。我国高校曾经处于全额拨款发展阶段,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对财务人员的核算要求较低,并且一度出现了选择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教职工家属作为高校财务人员的状况,使财务处理能力和效果严重下降,并且这种状况在当前阶段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很多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被引进到高校体制中,但是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这些财务人员的工作权责都输局限在出纳和记账上,而对于高校财务所具有的其他功能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
二、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一)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评价财务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建立起市场意识,通过预算为主导的管理体制的落实加强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预算管理具有很高的专业要求,需要对多项指标性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具体来讲要实现以下三点内容,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具有较高执行力度的监督组织机构,其次是编制合理的预算执行方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法,最后是加强财务核算和分析相关软件在管理中的应用,提升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
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并且在结构上至少应包含高校主要领导、审计部门人员、组织部成员等,通过多层次的权利设置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公开、公正、客观的监督网络;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直接目的,也是将科学的预算方案付诸实际的保证;合理的考评方法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激励各个部门根据制定好方案控制开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化办公对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处理大量数据和专业化的数据核算更需要辅助设备的支持,此外相关软件系统的应用能够尽可能低提升核算的准确度和效率,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低级错误。 (二)完善评价体系
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现今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加强对原有评价体系的改造和重组,将原有系统中的科学成分引入到管理模式中,并注意加强与实际情况和制度背景的结合。在具体实施环节,要对高校各个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财务报告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然后运用专业分析软件评价高校在财务活动以及实施成效方面的阶段性效果。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注意一下内容,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多维性,不能仅仅一个指标就判定某一部门或者某一方面的财务效果,而要综合各项细节因素并从中辨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权重分析评价财务管理的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及时总结财务活动,在完成阶段性的评价工作之后,不能止步于此,而要充分注意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列出细节条目分析每项活动的优点和缺点,以此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最后要能够通过评价结果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评价机制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控制制度
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落实到位,发挥出强大的效能,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控制制度的健全,因此高校在引入企業财务管理时,也应在财务管理层面之上设立相对独立的控制体系,保障制度的落实、资源的有效性以及财务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当前很多高校财务具有很高的自主权,在涉及到资金流向问题以及资源分配问题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有的高校财务部门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由于财务支出自由度的增强,这些预算往往被打破,沦为表面工程。因此加强控制制度的实施能够对阶段性的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的控制,利于高校中长期的发展,使高校在剧烈的市场环境变动中能够平稳过渡,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在具体实施时,要加强基础建设,也即是组织保证、预算目标、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奖惩制度等,确立起以综合经济业务、现金流量等为控制目标的财务控制体系,进一步保证预算的实施。
(四)提高风险意识
国家对高校建设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大,但是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财政扶持力度和分配标准的差异使很多高校不得不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当前非财政经费在高校运行中比重不断增加的现状。一方面是财政补贴分配到学校的比例在下降,另一方面是高校扩大规模后硬件软件更新建设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如果不能够切实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将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急剧增加,使学校悲伤沉重的包袱。因此树立起风险意识,掌握筹资力度和筹资途径之间的权衡,加强学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结论
高校建设关系到我国长期的发展和富强,因此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为学术研究、人才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各项业务的开展,进而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作用,为了保证财务管理能够良性运作,将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及理念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是解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学忠.高校财务管理具体环境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1(06).
[2]郭宏.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9(29).
[3]赵彦志,万丛颖.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01).
[4]但锋,尚鹏.高校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会计之友,2009(01).
[5]宋洪超.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08).
[6]徐兰.以企业模式搭建财务管理框架的研究——基于环境趋同性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2(33).
[7]王明惠,朱朝枝.基于就业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8]黄德忠,阳秋林.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