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叶石楠是我国城市绿化的常用树种,近年来受到以桑天牛为主的蛀干害虫的严重为害.桑天牛以幼虫钻蛀树干木质部为害,导致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该虫2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6月初-7月初盛发,幼虫6月上中旬始见为害,至10月初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继续钻蛀为害至10月初再次越冬.根据该虫为害红叶石楠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前人研究,从林业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植物检疫等5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机 构】
: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福建龙岩427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叶石楠是我国城市绿化的常用树种,近年来受到以桑天牛为主的蛀干害虫的严重为害.桑天牛以幼虫钻蛀树干木质部为害,导致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该虫2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6月初-7月初盛发,幼虫6月上中旬始见为害,至10月初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继续钻蛀为害至10月初再次越冬.根据该虫为害红叶石楠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前人研究,从林业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植物检疫等5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其他文献
在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山垅湾村设置试验地,开展油茶、黄栀子间种试验,总结间种主要技术,分析经营效果,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油茶、黄栀子间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经验.
为筛选出适宜在宜春市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选取的15个苎麻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地上部分苎麻生物产量的各构成因子,即叶片(叶与叶柄)、茎、皮干重,分析各构成因子之间关系,以期为苎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究密植枣园下枣树拉枝对枣果质量的影响情况,以拉枝角度为45°和90°的枣树作为试验组处理,以不拉枝正常生长的枣树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密植枣园下枣树果实生长与成熟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影响枣树果实质量的因素除枝长、含水率、果形指数及果实蛋白质之外,其果树的拉枝角度也会影响枣树及果树的生长.当枣树拉枝角度出现变化时,枣树的枝叶、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及花开程度均会出现变化,结果显示,以枣树拉枝角度呈现90°时最利于枣树叶片与果实的生长.
为研究中华楠生长规律,通过对5a、10a、20a、30a这4个林龄的中华楠林分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0~5a),中华楠生长缓慢;而后生长逐渐加快(5~10a);至10~20a进入快速生长期,树高、胸径、冠幅增长较快;在20~30a,生长速度开始逐渐降低,且在整个生长阶段,树高、胸径、冠幅三者间表现为相互促进.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华楠林分经营提供指导.
为加快城市绿化的进程,当前,运用了大量的香樟树苗木移植措施,主要包括带土球枝叶移栽、带土球扦插、裸根扦插等.移栽时,应选取树龄小、树干直、无病虫害、结实的香樟树.根据移栽的不同距离,应用不同移栽方式,强化管理,提升植株成活率.现以香樟树大苗移植为依据,研究了不同处置方法下樟树移栽成活率.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樟树苗木移植成活率和樟树苗木移植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葫芦岛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huludoensis)是东北野生菊属植物变种,具有抗逆性强、匍匐性好的特性,是研究菊花起源、菊花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材料.以葫芦岛野菊舌状花为外植体,建立花瓣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葫芦岛野菊花瓣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mg/L+NAA 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2mg/L.
通过采取样地选取、观察与记录绿地中师生行为、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调查所得数据,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研究校园绿地中的游人使用情况,分析其关联性并总结规律.
在线虫口岸检疫工作中,线虫与其寄主分离过程耗时最长,由于线虫无法像昆虫一样直接被肉眼看到并抓取,实验室中一般采用贝尔曼漏斗和过筛法,利用线虫的趋水性,使其慢慢游离寄主,再进行富集和显微观察.该方法一般耗时16~24h,且对操作人员经验要求高,例如,用于过滤土壤、栽培介质的纱布和滤纸没有具体标准,全凭操作人员经验.采用正压式线虫快速富集装置,对土壤中的线虫进行分离并做出效果评价,以期找到分离效果最佳的使用方法.
茶叶深加工发展以夏秋茶综合利用为指导,旨在解决因传统茶业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因其在发展中与传统茶产业共用一条产业链,使茶叶深加工综合成本过高,制约了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随着传统茶产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茶产业由三产集中迈向三产分离,我国茶产业呈现工业化萌芽,为茶叶深加工从传统茶业剥离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建设集约工厂和管育公司,实现产区资源集中化,从而以规模经济实现综合成本下降,以期打破因成本问题而制约茶叶深加工成果产业化的壁垒.
蓝靛果属于忍冬科变种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早熟、适应性强、价值高的特点,所以,培育蓝靛果有着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就蓝靛果忍冬苗木育种进展、引种驯化、栽培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