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护理观察经验,寻找更有效的护理观察方案。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00例,根据Apgar评分将患儿分为轻度、重度窒息,对所有患儿进行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监测,动态分析患儿血糖改变情况,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如改变奶量,调节输液药品与速度等。结果: 100例窒息新生儿中糖代谢紊乱的患儿通过积极干预后,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可以纠正,2例因合并脑出血治疗效果欠佳放弃治疗,其余患儿均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窒息新生儿容易合并糖代谢紊乱,但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恢复较快。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糖代谢紊乱;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2-0068-01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的本质为缺氧[1],凡是影响胎儿、新生儿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可发生于妊娠期,但绝大多数发生于产程开始后。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宫内窒息)的延续。一般情况下窒息早期儿茶酚胺及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血糖正常或增高,继之糖原耗竭儿出现低血糖,本研究通过对窒息新生儿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糖,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来调整患儿的血糖水平,现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0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62例,女患儿38例,胎龄28周-41周,平均胎龄(38.2±0.8)周;入院时的年龄为生后10min-1天,平均时间为(2.9±0.51)h;出生体重2kg-4.5kg,平均体重为(3.41±0.21)Kg;剖宫产71例,经阴道分娩29例;轻度窒息患儿35例,重度窒息患儿65例,所有患儿均无糖尿病家族史、遗传代谢病等家族史。
1.2诊断标准
1.3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前均无输注葡萄糖史,入院后首先应用微量血糖仪以及相关的器材等测足跟末梢血糖,然后在入院后2h,6h,12h,24h,48h,72h的血糖;若患儿血糖<2.2mmol/L,但是患儿无明显症状,可给患儿试喂5%葡萄糖,若血糖不能改善,可给予高浓度的葡萄糖如10%葡萄糖液6-8mg/(kg.min)静脉滴注;若升高不明显,可给予10%葡萄糖液2-4ml/kg,1ml/min静脉推注,20分钟后再次测血糖,并且根据血糖的结果决定测血糖的间隔时间与治疗方式,当血糖调节至正常水平时,间隔3-4h测血糖,直至血糖稳定24h时,可以增加间隔时间;若血糖>7.0mmol/L,根据患儿具体血糖水平选用2.5%葡萄糖或者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需要调节滴注速度,一般控制在3-4mg/(kg.min),根据患儿情况确定监测血糖时间间隔,当血糖水平稳定后,应用5%葡萄糖液,经过以上调整患儿的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所有患儿未加用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治疗。在整个过程中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患儿进行药物治疗以及相应的对症处理。
1.4护理观察
新生儿的血糖监测:密切观察低血糖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患儿有无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发绀、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抽搐、体温不升等,若出现要采取积极治疗;测血糖时注意患儿与喂奶时间间隔的时间。
静脉输液的速度:根据患儿血糖的高低以及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调节输液速度,对于低血糖患儿调快输液速度或者静推葡萄糖;高血糖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且防止医源性高血糖。
足跟部护理:由于患儿多监测足跟血糖,在操作时必须进行严格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并且在平时护理是注意观察。
2结果
100例窒息新生儿中糖代谢紊乱的患儿,通过定时监测血糖,积极处理,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可以纠正,并且不需要应用胰岛素与激素等;其中2例患儿因合并脑出血治疗效果欠佳放弃治疗,其余患儿均治疗痊愈后后出院。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可以继发其他系统损伤,是影响新生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新生儿窒息可以引起机体其他系统的改变,其中导致糖代谢紊乱非常常见,高血糖、低血糖均比较常见。糖代谢紊乱的机制可能为:窒息时机体应激性反应导致激素水平改变,从而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当窒息导致患儿缺氧时,造成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结合力减弱,葡萄糖利用降低,相应的出现血糖升高;缺氧后进行无氧酵解,机体代谢旺盛,消耗葡萄糖量明显增加,导致低血糖等。
新生儿的各种调节功能不完善,很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正常足月儿也可能出现,但是能很快恢复正常。低血糖时患儿机体各个系统功能不足,严重影响其功能甚至导致不可逆性损伤;高血糖时虽能保证各脏器的功能,但是高渗状态可以导致神经细胞脱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甚至出现脑出血,故新生儿血糖紊乱需要及时纠正,并且定时监测血糖,观察病情变化,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病情恢复好,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常丽. 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2):1740-1741.
[2] 王菊萍. 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2008,23(20:169-170.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糖代谢紊乱;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2-0068-01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的本质为缺氧[1],凡是影响胎儿、新生儿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可发生于妊娠期,但绝大多数发生于产程开始后。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宫内窒息)的延续。一般情况下窒息早期儿茶酚胺及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血糖正常或增高,继之糖原耗竭儿出现低血糖,本研究通过对窒息新生儿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糖,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来调整患儿的血糖水平,现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0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62例,女患儿38例,胎龄28周-41周,平均胎龄(38.2±0.8)周;入院时的年龄为生后10min-1天,平均时间为(2.9±0.51)h;出生体重2kg-4.5kg,平均体重为(3.41±0.21)Kg;剖宫产71例,经阴道分娩29例;轻度窒息患儿35例,重度窒息患儿65例,所有患儿均无糖尿病家族史、遗传代谢病等家族史。
1.2诊断标准
1.3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前均无输注葡萄糖史,入院后首先应用微量血糖仪以及相关的器材等测足跟末梢血糖,然后在入院后2h,6h,12h,24h,48h,72h的血糖;若患儿血糖<2.2mmol/L,但是患儿无明显症状,可给患儿试喂5%葡萄糖,若血糖不能改善,可给予高浓度的葡萄糖如10%葡萄糖液6-8mg/(kg.min)静脉滴注;若升高不明显,可给予10%葡萄糖液2-4ml/kg,1ml/min静脉推注,20分钟后再次测血糖,并且根据血糖的结果决定测血糖的间隔时间与治疗方式,当血糖调节至正常水平时,间隔3-4h测血糖,直至血糖稳定24h时,可以增加间隔时间;若血糖>7.0mmol/L,根据患儿具体血糖水平选用2.5%葡萄糖或者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需要调节滴注速度,一般控制在3-4mg/(kg.min),根据患儿情况确定监测血糖时间间隔,当血糖水平稳定后,应用5%葡萄糖液,经过以上调整患儿的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所有患儿未加用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治疗。在整个过程中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患儿进行药物治疗以及相应的对症处理。
1.4护理观察
新生儿的血糖监测:密切观察低血糖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患儿有无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发绀、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抽搐、体温不升等,若出现要采取积极治疗;测血糖时注意患儿与喂奶时间间隔的时间。
静脉输液的速度:根据患儿血糖的高低以及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调节输液速度,对于低血糖患儿调快输液速度或者静推葡萄糖;高血糖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且防止医源性高血糖。
足跟部护理:由于患儿多监测足跟血糖,在操作时必须进行严格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并且在平时护理是注意观察。
2结果
100例窒息新生儿中糖代谢紊乱的患儿,通过定时监测血糖,积极处理,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可以纠正,并且不需要应用胰岛素与激素等;其中2例患儿因合并脑出血治疗效果欠佳放弃治疗,其余患儿均治疗痊愈后后出院。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可以继发其他系统损伤,是影响新生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新生儿窒息可以引起机体其他系统的改变,其中导致糖代谢紊乱非常常见,高血糖、低血糖均比较常见。糖代谢紊乱的机制可能为:窒息时机体应激性反应导致激素水平改变,从而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当窒息导致患儿缺氧时,造成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结合力减弱,葡萄糖利用降低,相应的出现血糖升高;缺氧后进行无氧酵解,机体代谢旺盛,消耗葡萄糖量明显增加,导致低血糖等。
新生儿的各种调节功能不完善,很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正常足月儿也可能出现,但是能很快恢复正常。低血糖时患儿机体各个系统功能不足,严重影响其功能甚至导致不可逆性损伤;高血糖时虽能保证各脏器的功能,但是高渗状态可以导致神经细胞脱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甚至出现脑出血,故新生儿血糖紊乱需要及时纠正,并且定时监测血糖,观察病情变化,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病情恢复好,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常丽. 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2):1740-1741.
[2] 王菊萍. 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2008,23(2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