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行政区划将湖北省划分为鄂东、鄂中和鄂西三大区域,并利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测度三个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发现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产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区位交通、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劳动力流动、对外开放程度和政策环境。选取了八个与之相关的经济指标,采用双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相关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是产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湖北省 區域经济差异 驱动因素 协调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态势强劲,但是省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就明确表达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分析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差异,并研究湖北省经济增长形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缩小湖北省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外区域经济研究的出现相对于国内来说较早,自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以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企业区位选择为中心的区位理论,其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代表人物有李嘉图、杜能、韦伯等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则不再局限于对区位的研究,而开始从区域资源的稀缺性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转向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有缪尔达尔、佩鲁赫希曼、威廉姆逊和弗里德曼(中心—外围理论)等人。
国内对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差异很小,但以牺牲效率为代价。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带动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也带来了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差异的扩大。
关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国内的学者们也采用不同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如王启仿、李娟文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设计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模型,对湖北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并从构建多层次区域城市网络、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以及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对策。
综上所述,相对于国外的研究现状,我国的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方面,我国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传统,更注重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进行分析。虽然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显得不太立体和全面。因为,随着对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仅仅是以时间序列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还是不够全面的,从空间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视角。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为许多科学研究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如GIS软件技术在空间统计分析上的应用。
二、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现状分析
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均衡是相对的。实际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1895年韦伯提出区域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甚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内部也不例外。湖北省是一个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中部大省,地处中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域广阔,在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就存在着天然差异,在经历经济政策、制度变迁等历史原因之后,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在地域上必然存在着不平衡。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一)研究区域划分
本文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方法,依照湖北省的行政区划地图,将湖北省的大中型城市划分为鄂东、鄂中和鄂西三大区域,各区域的详细划分见表1。
(二)数据处理和指标测度
本节的数据来自《湖北统计年鉴》,查找了2007-2017年湖北省以及三大区域中各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利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反映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差异的现状。
1绝对指标。绝对指标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地区等级水平的差异,而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物价变化的速度都会对其变动趋势产生影响。绝对指标的公式为:
极差:R=Ymax-Ymin,其中Ymax是三大区域中人均GDP的最大值,Ymin是三大区域中人均GDP的最小值。
标准差S=∑(Y1-Y-)2n,其中Y1是各区域的人均GDP,Y-是湖北省人均GDP。
2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反映的是地区之间相对的经济差异,体现出地区差距的内在性,其变动趋势主要受到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其公式如下:
相对极差:RR=Ymax/Ymin;加权变异系数V=∑(Y1-Y-)2(X1/X)Y-,其中X1为各区域的人均GDP,X是湖北省的人均GDP。
从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三大区域的人均GDP都有着稳步的上升。但从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鄂东区域的人均GDP要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且经济增长速度快,鄂西区域次之,鄂中区域人均GDP均低于其他两个区。近十年来,三大区域的人均GDP上涨势头强劲,但彼此差距明显,并且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即湖北省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出以武汉为首的鄂东区域独强,与鄂西、鄂中的经济增长的梯度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三、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及预处理
结合对相关文章以及文献综述的学习,并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最终决定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作为因变量,将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作为自变量,并且在三大区域中各选一个與该区域的人均生产总值接近的大中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从鄂东、鄂中、鄂西区域中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鄂州、孝感和襄阳,并选取了鄂州、孝感和襄阳2007-2017年11年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
表3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则是可以反映政策环境。但可以看到,各指标的数值单位并不统一,因此为方便进行后续的研究,对相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公式(1)如下:
其中,x为每一个指标的数值,μ为每个指标的平均值,σ为相应指标的标准差。通过计算,得到鄂州、孝感和襄阳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值。
(二)建立模型与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由于研究的八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回归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双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于鄂州、孝感和襄阳三个地区的各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等上文中已列出的八个指标和各个地区的人均GDP做回归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对策。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eviews软件的操作来进行回归分析,经过对于鄂州、孝感和襄阳的指标和数据计算分析,可得到三个城市的回归分析结果。
得到结果之后就需要考察相关性的问题。相关性分析是衡量两个数值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这里用到相关系数去衡量,通常是用r表示,回归结果中会直接给出R-squared(R2)即r2的值,因此,得到回归结果之后就能很快得到相关系数r的值。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取值为正,为正相关;取值为负,则为负相关。本文所选取的指标在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上与人均GD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大,见表4。
首先,要对鄂州、孝感和襄阳分别建立三个双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鄂州的线性回归模型(2)如下:
其中,Y为鄂州的人均GDP,X为可能对鄂州的经济发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变大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X1-8依次为: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a为相应的回归系数。根据相应的软件操作,部分指标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如图1所示;部分指标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如图2所示。
依次类推,经过简单的计算,除了鄂州市第二产业占比(%)与人均GDP之间为中度相关,第三产业占比(%)与人均GDP之间为弱相关以外,其他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1的范围内,即为高度相关。也就是说,对鄂州市的人均GDP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为:第一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再来研究孝感市,孝感的线性回归模型(3)如下:
其中,Y为孝感的人均GDP,X为可能对孝感的经济发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变大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X1-8依次为: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b为相应的回归系数。
依照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归纳。最后,研究分析得到:除了第三产业占比(%)外,其他指标都对孝感的人均GDP有着显著影响。
最后对襄阳市进行研究,襄阳的线性回归模型(4)如下:
其中,Y为襄阳的人均GDP,X为可能对襄阳的经济发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变大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X1-8依次为: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b为相应的回归系数。
同理,得到结论:除了第三产业占比(%)外,其他指标都对襄阳市的人均GDP有着显著影响。
(三)结果分析
由上述对于三个城市相关指标的回归分析求解,以及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可以看到,对于三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即人均GDP产生显著影响的指标还是存在些许不同的,第二产业的占比(%)对于孝感和襄阳来说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对于鄂州市来说,相关性仅为中度相关,也就是说其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产业结构这一因素对于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还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从上述结果来看,其他指标虽然对于三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无太大差别,也无法显示其他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他指标与区域的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说明对于这些指标的合理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如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额度来加快区域的经济增长。 四、结论
第一,本文采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对湖北省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测算,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差异的几个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并采用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了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来看,湖北省三个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而且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现状和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
第二,导致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很多,本文从自然资源、区位交通、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劳动力流动、对外开放程度和政策环境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通过对相应指标和区域人均GDP的线性回归分析,定量比较了其中几个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发现,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湖北省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虽然其他指标并没有反映出太大差别,但高度相关的相关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他几个指标对于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第三,为了缩小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建议湖北省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虽然近几年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快速,成为中部崛起计划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省份,但是湖北省的经济还是一直存在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明显的问题,这也阻碍了湖北省经济实现质的飞跃,采取合理的政策手段,实现湖北省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周营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分析[J].時代金融,2013(10).
[3]郭若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
[4]郭若艺,罗晶晶湖北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和恩施为例[J].中国市场,2018(05).
[5]龙美林,向南平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02).
[6]冯占民湖北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刘耀彬,李仁东现阶段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01).
[8]周起业等著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9]白瑞武区域经济政策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ZK)]
[10]樊士德,姜德波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
[11]马娇劳动力流动对湖北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北:湖北大学,2013
[12]刘学军,赵耀辉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9(02).
[13]何秀平,王丰阁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协调发展[J].现代商业,2010(33).
[14]赵晗,肖晓勇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15]王启仿影响城市发展的十大因素[J].生态经济,2002(03).
[16]王文成,杨树旺,易明湖北省区域优势产业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4).
[17]刘艳丽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18]陈丽媛“中部崛起”与湖北经济增长极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11).
[19]陈磊,王波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0]杨问芝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21]卢文忠,邓菲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理论综述[J].理论月刊,2005(11).
[22]刘红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2000-2011[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23]吴颂中部崛起及湖北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24]张良刚外向型经济与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管理观察,2009(07).
[25]郭兆淮论所有制结构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5).
[26]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2008(06).
[27]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8]Scott Rozelle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s reforming economy[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19).
[29]Joha Knight,Lina SongThe spatial contribution to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7).
[30]Chen J,Fleshier B M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6,22(02).[ZK)]
〔汪小英、王宜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湖北省 區域经济差异 驱动因素 协调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态势强劲,但是省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就明确表达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分析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差异,并研究湖北省经济增长形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缩小湖北省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外区域经济研究的出现相对于国内来说较早,自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以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企业区位选择为中心的区位理论,其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代表人物有李嘉图、杜能、韦伯等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则不再局限于对区位的研究,而开始从区域资源的稀缺性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转向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有缪尔达尔、佩鲁赫希曼、威廉姆逊和弗里德曼(中心—外围理论)等人。
国内对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差异很小,但以牺牲效率为代价。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带动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也带来了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差异的扩大。
关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国内的学者们也采用不同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如王启仿、李娟文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设计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模型,对湖北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并从构建多层次区域城市网络、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以及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对策。
综上所述,相对于国外的研究现状,我国的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方面,我国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传统,更注重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进行分析。虽然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显得不太立体和全面。因为,随着对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仅仅是以时间序列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还是不够全面的,从空间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视角。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为许多科学研究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如GIS软件技术在空间统计分析上的应用。
二、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现状分析
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均衡是相对的。实际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1895年韦伯提出区域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甚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内部也不例外。湖北省是一个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中部大省,地处中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域广阔,在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就存在着天然差异,在经历经济政策、制度变迁等历史原因之后,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在地域上必然存在着不平衡。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一)研究区域划分
本文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方法,依照湖北省的行政区划地图,将湖北省的大中型城市划分为鄂东、鄂中和鄂西三大区域,各区域的详细划分见表1。
(二)数据处理和指标测度
本节的数据来自《湖北统计年鉴》,查找了2007-2017年湖北省以及三大区域中各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利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反映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差异的现状。
1绝对指标。绝对指标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地区等级水平的差异,而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物价变化的速度都会对其变动趋势产生影响。绝对指标的公式为:
极差:R=Ymax-Ymin,其中Ymax是三大区域中人均GDP的最大值,Ymin是三大区域中人均GDP的最小值。
标准差S=∑(Y1-Y-)2n,其中Y1是各区域的人均GDP,Y-是湖北省人均GDP。
2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反映的是地区之间相对的经济差异,体现出地区差距的内在性,其变动趋势主要受到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其公式如下:
相对极差:RR=Ymax/Ymin;加权变异系数V=∑(Y1-Y-)2(X1/X)Y-,其中X1为各区域的人均GDP,X是湖北省的人均GDP。
从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三大区域的人均GDP都有着稳步的上升。但从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鄂东区域的人均GDP要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且经济增长速度快,鄂西区域次之,鄂中区域人均GDP均低于其他两个区。近十年来,三大区域的人均GDP上涨势头强劲,但彼此差距明显,并且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即湖北省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出以武汉为首的鄂东区域独强,与鄂西、鄂中的经济增长的梯度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三、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及预处理
结合对相关文章以及文献综述的学习,并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最终决定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作为因变量,将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作为自变量,并且在三大区域中各选一个與该区域的人均生产总值接近的大中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从鄂东、鄂中、鄂西区域中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鄂州、孝感和襄阳,并选取了鄂州、孝感和襄阳2007-2017年11年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
表3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则是可以反映政策环境。但可以看到,各指标的数值单位并不统一,因此为方便进行后续的研究,对相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公式(1)如下:
其中,x为每一个指标的数值,μ为每个指标的平均值,σ为相应指标的标准差。通过计算,得到鄂州、孝感和襄阳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值。
(二)建立模型与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由于研究的八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回归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双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于鄂州、孝感和襄阳三个地区的各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等上文中已列出的八个指标和各个地区的人均GDP做回归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对策。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eviews软件的操作来进行回归分析,经过对于鄂州、孝感和襄阳的指标和数据计算分析,可得到三个城市的回归分析结果。
得到结果之后就需要考察相关性的问题。相关性分析是衡量两个数值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这里用到相关系数去衡量,通常是用r表示,回归结果中会直接给出R-squared(R2)即r2的值,因此,得到回归结果之后就能很快得到相关系数r的值。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取值为正,为正相关;取值为负,则为负相关。本文所选取的指标在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上与人均GD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大,见表4。
首先,要对鄂州、孝感和襄阳分别建立三个双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鄂州的线性回归模型(2)如下:
其中,Y为鄂州的人均GDP,X为可能对鄂州的经济发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变大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X1-8依次为: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a为相应的回归系数。根据相应的软件操作,部分指标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如图1所示;部分指标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如图2所示。
依次类推,经过简单的计算,除了鄂州市第二产业占比(%)与人均GDP之间为中度相关,第三产业占比(%)与人均GDP之间为弱相关以外,其他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1的范围内,即为高度相关。也就是说,对鄂州市的人均GDP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为:第一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再来研究孝感市,孝感的线性回归模型(3)如下:
其中,Y为孝感的人均GDP,X为可能对孝感的经济发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变大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X1-8依次为: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b为相应的回归系数。
依照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归纳。最后,研究分析得到:除了第三产业占比(%)外,其他指标都对孝感的人均GDP有着显著影响。
最后对襄阳市进行研究,襄阳的线性回归模型(4)如下:
其中,Y为襄阳的人均GDP,X为可能对襄阳的经济发增长以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变大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X1-8依次为: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b为相应的回归系数。
同理,得到结论:除了第三产业占比(%)外,其他指标都对襄阳市的人均GDP有着显著影响。
(三)结果分析
由上述对于三个城市相关指标的回归分析求解,以及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可以看到,对于三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即人均GDP产生显著影响的指标还是存在些许不同的,第二产业的占比(%)对于孝感和襄阳来说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对于鄂州市来说,相关性仅为中度相关,也就是说其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产业结构这一因素对于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还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从上述结果来看,其他指标虽然对于三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无太大差别,也无法显示其他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他指标与区域的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说明对于这些指标的合理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如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额度来加快区域的经济增长。 四、结论
第一,本文采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对湖北省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测算,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差异的几个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并采用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了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来看,湖北省三个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而且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现状和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
第二,导致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很多,本文从自然资源、区位交通、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劳动力流动、对外开放程度和政策环境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通过对相应指标和区域人均GDP的线性回归分析,定量比较了其中几个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发现,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湖北省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虽然其他指标并没有反映出太大差别,但高度相关的相关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他几个指标对于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第三,为了缩小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建议湖北省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虽然近几年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快速,成为中部崛起计划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省份,但是湖北省的经济还是一直存在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明显的问题,这也阻碍了湖北省经济实现质的飞跃,采取合理的政策手段,实现湖北省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周营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分析[J].時代金融,2013(10).
[3]郭若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
[4]郭若艺,罗晶晶湖北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和恩施为例[J].中国市场,2018(05).
[5]龙美林,向南平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02).
[6]冯占民湖北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刘耀彬,李仁东现阶段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01).
[8]周起业等著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9]白瑞武区域经济政策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ZK)]
[10]樊士德,姜德波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
[11]马娇劳动力流动对湖北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北:湖北大学,2013
[12]刘学军,赵耀辉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9(02).
[13]何秀平,王丰阁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协调发展[J].现代商业,2010(33).
[14]赵晗,肖晓勇论建立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15]王启仿影响城市发展的十大因素[J].生态经济,2002(03).
[16]王文成,杨树旺,易明湖北省区域优势产业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4).
[17]刘艳丽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18]陈丽媛“中部崛起”与湖北经济增长极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11).
[19]陈磊,王波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0]杨问芝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21]卢文忠,邓菲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理论综述[J].理论月刊,2005(11).
[22]刘红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2000-2011[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23]吴颂中部崛起及湖北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24]张良刚外向型经济与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管理观察,2009(07).
[25]郭兆淮论所有制结构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5).
[26]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2008(06).
[27]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8]Scott Rozelle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s reforming economy[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19).
[29]Joha Knight,Lina SongThe spatial contribution to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7).
[30]Chen J,Fleshier B M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6,22(02).[ZK)]
〔汪小英、王宜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