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水河林业局1958年建局,经营总面积12.1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 0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4.9%,净生长率1.06%。保存了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原始红松母树林1.2万公顷,建成了占地182.3公顷,红松单树种面积亚洲最大的红松种子园。
作为林业企业,露水河林业局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精神实质,义不容辞肩负着生态建设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按照吉林森工集团确定的“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探索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抓思想,建立生态文化“入脑、入心”的人文环境体系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离不开提高员工的素质。只有使生态文化在员工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才能使生态文化理念时刻体现在员工行为中。露水河林业局把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强化员工对生态文化的广泛认知,作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一是围绕提高干部员工素质,开展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化生态文化建设的学习活动。在广大员工中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低碳绿色生活等知识的教育,使广大干部员工了解生态文化知识,感悟生态良好,生态文化对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教育效果。林业局每年都将结合实际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开展生态文化专题宣讲,使全局员工人人都能接受学习教育,并使其深入人心。并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和学者前来做专题讲座、培训。先后邀请了吉林省社科院院长邴正、吉林日报社张平等专家教授到局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和更新员工的相关知识。同时每年都安排专业人员到国内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先进示范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三是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环保文化活动等,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引导广大林区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结合“争创转型发展先进、争做绿色产业先锋”活动,印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局掀起了远学杨善洲,近学赵希海的热潮。逐渐在员工中形成了践行生态文化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大家在践行生态文化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对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突出表现的一线员工作为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
抓载体,建立生态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体系
露水河林业局不仅要求生态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上扎根,更追求生态文化转化为贴近员工群众生活的精神层面文化。为此,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建设载体,使其拓展和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是加大投入,建设生态文化阵地。为了适应生态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给员工开辟良好的文化娱乐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文化需求。投资兴建了占地文化活动广场2处,使广大员工群众在工作生活闲暇,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2007年投资500多万元,将原有的文化宫、俱乐部进行了维修改造,建成了具备文化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并增设局史展室,回顾展现建局50年以来的创业历程,满足了员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008年,为将生态旅游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林业局在露水河狩猎场建设了以长白山文化为主的“和露园”园中以石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书法、篆刻、剪纸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打造成凝聚生态文化、传统文化、自然文化的精品力作,成为陶冶情操,升华生态文化理念的重要场所。2010年以来,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更新了电视采播设备、对局网站进行了整合升级、成立局报社复刊了《露水河林业报》、在主要公路沿线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36处。整体打造了“四位一体”(电视、报纸、网站、公益广告牌)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文化阵地,形成了立体动态的生态文化宣传模式。二是将生态文化同森工集团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吉林森工集团的企业文化是集团精心提炼的森工特色文化。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为国效力、为民造福”;集团精神“忠诚做人、和谐创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林业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同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确定了以“十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六项工程”建设为平台的基本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弘扬集团文化 践行绿色宣言”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全局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生产实际,围绕员工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分别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月,生态文化进万家”活动。在今年集团企业文化繁荣年活动中,其中,探索资源节约型、生态良好型发展道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生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良好效果。三是将文体活动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该局把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林区员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和谐林区的全面发展上,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营造了浓厚的具有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氛围。为把生态文化理念付诸实践,先后连续五年举办了冰雪旅游节,通过冰雪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新闻媒体、艺术家前来观光、创作,在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传播了企业的生态文化。他们还先后创作了《露水河,红松的故乡》歌曲,制作了长白山系列电视风光片《红松故乡》,展现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理念。2010年著名摄影家林铭述等来到露水河林业局就生态和森林资源进行摄影创作,从多角度充分展现了生态建设发展概况。2010年我国首部反映森林警察及林业工人可歌可泣事迹的30集电视剧《又是一年山林绿》剧组来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红松王”等景点采集外景及拍摄,进一步体现了该局良好的生态环境。2011年举办了《为绿色而奉献》大型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林区群众的高度赞誉,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生态意识。另外,该局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员工运动会,每年都组织各类球赛等活动,陶冶了员工的情操,促进了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广大林区群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经常举办的演唱会、演讲比赛、员工书画展,大力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日、爱鸟周、林业法规宣传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吉林省2010年和2011年“关注森林”活动中,连续两次获得“关注森林活动优秀组织奖”,体现生态文化建设的作品获得“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十几个奖项。2009年被省精神文明办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1年有四个基层单位被评为白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露水河狩猎场被评为白山市文明景点。四是打造绿色家园,推动林区生态环境建设。建局5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露水河林业局投入近2 00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绿化、美化。全局各单位房前屋后栽植各种绿化树木18.8万株,铺草坪12.4万平方米,种花草近120万株,小品318座,营造了生活与生产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林区社会环境。2007年被吉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优胜杯”竞赛(绿色生态单位)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目前全局先后有14个单位被上级评为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场区。 抓机制,建立生态文化长足发展的保障体系
林业局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精神生活不断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文化建设的绩效纳入各单位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结合“文明森工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主题实践活动和“企业文化大繁荣”活动,建立专项检查综合评比的考评制度,细化工作目标,完善配套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实施了有悖于生态文化的责任追究制度,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二是确立目标,使文化建设每年都有新起色、新进展。每年都按照要求,制订符合实际的文化建设方案。明确文化建设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要求员工主动自觉地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促进发展绿色产业,在全局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化开展“四节”活动,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三是把建设繁荣的文化体系纳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之中。近年来露水河林业局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教育、生态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行为,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生态、爱护绿色,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抓产业,形成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体系
多年来,露水河林业局一直把发展生态建设作为立局之本,通过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开发、利用、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奠定基础,营造环境,使生态文化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是科学经营培育森林资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森林经营上就提出了“大伐区、低强度,伐成熟、保健壮;清病腐、补珍贵,短回归、常产出”的24字方针,经过30多年来的严格管理与合理采伐,目前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材种蓄积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凸显优势。2005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4月正式通过森林认证(FSC)。森林认证的顺利通过,将引领企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走向生态环保、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模式上来,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同年,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不断深入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红松育种、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红松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走在了林业科研的前沿。近年来,局林科所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果梢斑螟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我省大面积推广,确保了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并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作为国家重点良种基地的宏伟种子园,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拥有红松分布区南、中、北亚地带的1 012个家系,实生与无性并举、基因储备最丰富的特点,其红松果林嫁接苗木已成为名牌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首先利用企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长白山大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几年来,自筹资金加大了以国际狩猎场和红松母树林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建设,建成了融森林狩猎、森林木屋、长白山“红松王”“连理树”、原始森林观赏、森林氧吧、碧泉河漂流等项目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2004年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目前整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 000余万元。近期与卡森集团达成合作开发意向,将进一步发掘科学运用山、水、洞、峡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其次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森工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率先开发了森林空气产业。于2010年12月申报注册了吉林森工森林空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制订产品标准等工作。这一产业的确立和发展是保护生态与开发资源理念完美结合的杰作。此外,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有长足发展。2001年我局的红松果仁和黑木耳两项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AA”级认证,并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的保护,红松果仁已成为建局以来第一项享有国家独立知识产权和国家强制执行标准的产品。
(责任编辑:崔小花)
作为林业企业,露水河林业局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精神实质,义不容辞肩负着生态建设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按照吉林森工集团确定的“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探索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抓思想,建立生态文化“入脑、入心”的人文环境体系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离不开提高员工的素质。只有使生态文化在员工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才能使生态文化理念时刻体现在员工行为中。露水河林业局把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强化员工对生态文化的广泛认知,作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一是围绕提高干部员工素质,开展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化生态文化建设的学习活动。在广大员工中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低碳绿色生活等知识的教育,使广大干部员工了解生态文化知识,感悟生态良好,生态文化对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教育效果。林业局每年都将结合实际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开展生态文化专题宣讲,使全局员工人人都能接受学习教育,并使其深入人心。并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和学者前来做专题讲座、培训。先后邀请了吉林省社科院院长邴正、吉林日报社张平等专家教授到局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和更新员工的相关知识。同时每年都安排专业人员到国内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先进示范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三是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环保文化活动等,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引导广大林区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结合“争创转型发展先进、争做绿色产业先锋”活动,印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局掀起了远学杨善洲,近学赵希海的热潮。逐渐在员工中形成了践行生态文化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大家在践行生态文化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对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突出表现的一线员工作为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
抓载体,建立生态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体系
露水河林业局不仅要求生态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上扎根,更追求生态文化转化为贴近员工群众生活的精神层面文化。为此,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建设载体,使其拓展和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是加大投入,建设生态文化阵地。为了适应生态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给员工开辟良好的文化娱乐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文化需求。投资兴建了占地文化活动广场2处,使广大员工群众在工作生活闲暇,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2007年投资500多万元,将原有的文化宫、俱乐部进行了维修改造,建成了具备文化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并增设局史展室,回顾展现建局50年以来的创业历程,满足了员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008年,为将生态旅游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林业局在露水河狩猎场建设了以长白山文化为主的“和露园”园中以石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书法、篆刻、剪纸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打造成凝聚生态文化、传统文化、自然文化的精品力作,成为陶冶情操,升华生态文化理念的重要场所。2010年以来,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更新了电视采播设备、对局网站进行了整合升级、成立局报社复刊了《露水河林业报》、在主要公路沿线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36处。整体打造了“四位一体”(电视、报纸、网站、公益广告牌)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文化阵地,形成了立体动态的生态文化宣传模式。二是将生态文化同森工集团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吉林森工集团的企业文化是集团精心提炼的森工特色文化。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为国效力、为民造福”;集团精神“忠诚做人、和谐创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林业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同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确定了以“十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六项工程”建设为平台的基本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弘扬集团文化 践行绿色宣言”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全局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生产实际,围绕员工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分别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月,生态文化进万家”活动。在今年集团企业文化繁荣年活动中,其中,探索资源节约型、生态良好型发展道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生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良好效果。三是将文体活动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该局把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林区员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和谐林区的全面发展上,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营造了浓厚的具有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氛围。为把生态文化理念付诸实践,先后连续五年举办了冰雪旅游节,通过冰雪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新闻媒体、艺术家前来观光、创作,在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传播了企业的生态文化。他们还先后创作了《露水河,红松的故乡》歌曲,制作了长白山系列电视风光片《红松故乡》,展现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理念。2010年著名摄影家林铭述等来到露水河林业局就生态和森林资源进行摄影创作,从多角度充分展现了生态建设发展概况。2010年我国首部反映森林警察及林业工人可歌可泣事迹的30集电视剧《又是一年山林绿》剧组来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红松王”等景点采集外景及拍摄,进一步体现了该局良好的生态环境。2011年举办了《为绿色而奉献》大型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林区群众的高度赞誉,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生态意识。另外,该局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员工运动会,每年都组织各类球赛等活动,陶冶了员工的情操,促进了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广大林区群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经常举办的演唱会、演讲比赛、员工书画展,大力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日、爱鸟周、林业法规宣传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吉林省2010年和2011年“关注森林”活动中,连续两次获得“关注森林活动优秀组织奖”,体现生态文化建设的作品获得“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十几个奖项。2009年被省精神文明办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1年有四个基层单位被评为白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露水河狩猎场被评为白山市文明景点。四是打造绿色家园,推动林区生态环境建设。建局5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露水河林业局投入近2 00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绿化、美化。全局各单位房前屋后栽植各种绿化树木18.8万株,铺草坪12.4万平方米,种花草近120万株,小品318座,营造了生活与生产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林区社会环境。2007年被吉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优胜杯”竞赛(绿色生态单位)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目前全局先后有14个单位被上级评为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场区。 抓机制,建立生态文化长足发展的保障体系
林业局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精神生活不断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文化建设的绩效纳入各单位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结合“文明森工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主题实践活动和“企业文化大繁荣”活动,建立专项检查综合评比的考评制度,细化工作目标,完善配套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实施了有悖于生态文化的责任追究制度,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二是确立目标,使文化建设每年都有新起色、新进展。每年都按照要求,制订符合实际的文化建设方案。明确文化建设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要求员工主动自觉地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促进发展绿色产业,在全局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化开展“四节”活动,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三是把建设繁荣的文化体系纳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之中。近年来露水河林业局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教育、生态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行为,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生态、爱护绿色,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抓产业,形成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体系
多年来,露水河林业局一直把发展生态建设作为立局之本,通过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开发、利用、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奠定基础,营造环境,使生态文化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是科学经营培育森林资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森林经营上就提出了“大伐区、低强度,伐成熟、保健壮;清病腐、补珍贵,短回归、常产出”的24字方针,经过30多年来的严格管理与合理采伐,目前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材种蓄积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凸显优势。2005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4月正式通过森林认证(FSC)。森林认证的顺利通过,将引领企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走向生态环保、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模式上来,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同年,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不断深入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红松育种、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红松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走在了林业科研的前沿。近年来,局林科所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果梢斑螟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我省大面积推广,确保了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并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作为国家重点良种基地的宏伟种子园,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拥有红松分布区南、中、北亚地带的1 012个家系,实生与无性并举、基因储备最丰富的特点,其红松果林嫁接苗木已成为名牌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首先利用企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长白山大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几年来,自筹资金加大了以国际狩猎场和红松母树林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建设,建成了融森林狩猎、森林木屋、长白山“红松王”“连理树”、原始森林观赏、森林氧吧、碧泉河漂流等项目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2004年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目前整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 000余万元。近期与卡森集团达成合作开发意向,将进一步发掘科学运用山、水、洞、峡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其次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森工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率先开发了森林空气产业。于2010年12月申报注册了吉林森工森林空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制订产品标准等工作。这一产业的确立和发展是保护生态与开发资源理念完美结合的杰作。此外,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有长足发展。2001年我局的红松果仁和黑木耳两项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AA”级认证,并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的保护,红松果仁已成为建局以来第一项享有国家独立知识产权和国家强制执行标准的产品。
(责任编辑: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