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我见过流浪者最多的城市。
有人做过对北京流浪者的统计,他们可以在任意“寄宿地”睡觉,不冷就行——但最受流浪者们欢迎的,还是麦当劳,不仅走到哪儿都有,还能偶尔加个餐。
北京各个角落的麦当劳里,在睡觉之前,流浪者们会仔细搜寻整个餐厅,将顾客吃剩的薯条汉堡仔细吃完——如果有可乐,那今晚就更令人心满意足。
我的熟人中,也有一个流浪者,磊哥。与其他流浪者不同——磊哥从不睡在快餐店,只住美术馆东街24小时的三联书店。他每天凌晨十二点准时“回到”书店,花半小时挑选书籍,然后找一个最舒服的角落躺下,读书直到自己睡着。
我每次来找他,都得给带吃的——因为他只在零点后出现,还不吃快餐,所以我总得找凌晨营业的中餐厅给他打包吃的。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簋街,离得近,凌晨也不打烊——作为一个经常黑白颠倒的夜行者,簋街是我的天堂,一条街全都是我最爱的麻小,而且都能在半夜吃到。但磊哥不吃辣,所以我一般会在东四北大街的北新桥卤煮老店里,给他买点卤煮和火烧。
像我这种夜行者,昼伏夜出,经常得找些凌晨开门的地方吃饭,北新桥卤煮老店,就是常去的一家。凌晨的北新桥卤煮,才是真正的北京卤煮。这家北京开到最晚的卤煮店,每天从开门到凌晨三四点,都坐满了人。但和挤满游客的白天不同,晚上坐在这儿的,都是北京本地的老饕。
我曾在凌晨四点,跟这儿见过一个拎着鸟笼子的大爷——吃了这碗卤煮,就该去遛遛鸟了。
即使到了凌晨,本地人仍然贪恋这口卤煮。
在一次凌晨三点的拼桌里,一个京腔比周庸重很多的大哥,和我聊起了为什么要这么晚来吃卤煮。他说比起白天,店里的气氛和口味全不一样,晚上无论是满座的食客,还是灶上的师傅,对卤煮的要求都不一样——卤煮口味比起白天,会有很微妙的不同。
对于真正的北京老饕来说,凌晨一点以后的北新桥卤煮,才是真正的老味儿卤煮。肥肉多一些,大肠也更厚,稍重的口味,会唤醒因为熬夜而麻木的味觉。
和这家卤煮齐名的,是北四环太平桥下的卤煮脏摊,除了出租车司机和公交司机,一些明星也时有出现,据说王健林也在那吃过两次。凌晨的北京,卤煮也就这么两家,但烤串还是很好找的。我最好的朋友是周庸,我们以前在工体喝酒后,总爱吃一家特别有名的烤串脏摊——之前很火的保利俱乐部,就在这家脏摊的旁边。
脏摊老板李哥,每个熟客都亲切地称他保利老李。
老李和保利俱乐部,有一部分共同顾客,你总能看见一些豪车超跑停在老李的脏摊旁边,不慌不忙撸上几串,然后再慢悠悠开走。
不论什么人,老李都一视同仁——烤什么就吃什么,站在路边吃,不许对老李有任何要求。
后来老李歇业,我和周庸失去了一个酒后吃串的好地方,好在我们迅速又找到了一个。
三里屯,老外最爱的杭州烧烤。这家串棚,从三里屯向南走,在幸福三村四巷的一条小路里。这家店是周庸发现的,他受邀参加一个在三里屯路附近的地库party,喝得有点多,出来透透气,在附近随便转转,就找到了这里。
因为地处三里屯,在这吃串的外国人很多,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串棚远比大董和全聚德的北京烤鸭,更能代表北京。
周庸有个加拿大朋友,叫Daniel,就住在附近。有次我们在这里一起吃串,他说并不觉得北京烤鸭多好吃,而且烤鸭实在是太贵了,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但这个肉串,真是又便宜又好吃!在他眼里,人均300元的大董不如人均50元的脏摊。
我们告诉他,这种地方的肉,质量不能保证,说不定是什么其他动物的肉。Daniel撸了一口腰子:“Who cares?”肉是否为好肉,我们无法判断,因为店主夫妇俩交流的时候,一直在用杭州方言,没法偷听是否有猫腻。
对于我和周庸来说,这儿最大的优点就是离喝酒的地方近,开得还晚。所以,即便周庸每次都要狂擦盘子,我们在喝完酒的午夜,也会经常来这找口食。如果没喝酒,只是单纯想吃串,我们会去北苑中街,北京青年城南门的老杨头烧烤。
老杨头烧烤是北五环的地標性脏摊,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本地的朋友就给我讲过,北五环有个开路虎出烧烤摊,每天早上自己去市场挑肉的老杨头。
每次去老杨头吃烧烤,都要排队拿号,通常是由老杨头的儿子来打开一副扑克牌,发给排队的食客,经我和周庸手的扑克估计也能攒半副了。
老杨头出摊的时间神出鬼没,每天出摊与否,全凭心情决定。最长的一次,消失了一个多月,然后忽然再次出摊了——你只能通过他的朋友圈,判断他每天是否出摊。
周庸有次跟他搭话,问他不出摊时都干什么去了,老杨头脸很硬:“我朋友才能知道。”虽然有老杨头的朋友圈,但并不算是朋友。他在网上的不近人情,和现实里如出一辙——他会在大众点评看自己店铺下面的评论,然后给骂他的人回复。
现在老杨头有了自己的店,还开了分店,招牌的鸡关节和肉筋都不如脏摊时期好吃了,但仍是北京最好吃的烤串之一。
同样变味的还有望京小腰,在九朝会的垃圾堆旁出摊时,每天干到深夜,小腰又辣又香,现在搬到店里后,完全没了当年的味道。除了脏摊,我们晚上工作时,也会吃一些正常的,看起来干净一点的馆子。比如隐藏在三源里小区的Suzumei日料,不熟悉的客人靠导航很难找到,尤其是在深夜。
这家店在北京的外国人圈里很有名——尤其是日本人,7月的一天,我们在他家吃饭,一群日本人坐在隔壁桌,喝地瓜酒,喝着喝着就唱起了歌。
出来时,周庸低声说:“徐哥,比起这种居酒屋,我半夜还是想吃口脏摊的烤串。”我说确实,半夜吃脏摊有种不能言喻的快感,但北京的脏摊慢慢变少了。
如果北京的脏摊逐渐消失,我最舍不得的,一定是西三环的黑哥煎饼。黑哥煎饼味道奇好,却只在十二点后出摊,我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黑哥煎饼的特点是个儿大,量足——咀嚼的时候能感觉到里面有一些干果,让煎饼变得更加香。
我吃过唯一味道相近的煎饼,是西城区仁寿路口附近一白天出的摊儿,叫“白毛煎饼王”,味道跟黑哥特别相近,第一次吃时,还以为是黑哥的亲戚在白天替他出摊儿。
在许多无聊饥饿的夜晚,是黑哥的煎饼拯救了我。周庸也问过我黑哥的事:“你到底知不知道他的秘密?”
我说真不知道:“要是哪天我不做夜行者了,也想出个脏摊,卖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很美好。”
有人做过对北京流浪者的统计,他们可以在任意“寄宿地”睡觉,不冷就行——但最受流浪者们欢迎的,还是麦当劳,不仅走到哪儿都有,还能偶尔加个餐。
北京各个角落的麦当劳里,在睡觉之前,流浪者们会仔细搜寻整个餐厅,将顾客吃剩的薯条汉堡仔细吃完——如果有可乐,那今晚就更令人心满意足。
我的熟人中,也有一个流浪者,磊哥。与其他流浪者不同——磊哥从不睡在快餐店,只住美术馆东街24小时的三联书店。他每天凌晨十二点准时“回到”书店,花半小时挑选书籍,然后找一个最舒服的角落躺下,读书直到自己睡着。
我每次来找他,都得给带吃的——因为他只在零点后出现,还不吃快餐,所以我总得找凌晨营业的中餐厅给他打包吃的。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簋街,离得近,凌晨也不打烊——作为一个经常黑白颠倒的夜行者,簋街是我的天堂,一条街全都是我最爱的麻小,而且都能在半夜吃到。但磊哥不吃辣,所以我一般会在东四北大街的北新桥卤煮老店里,给他买点卤煮和火烧。
像我这种夜行者,昼伏夜出,经常得找些凌晨开门的地方吃饭,北新桥卤煮老店,就是常去的一家。凌晨的北新桥卤煮,才是真正的北京卤煮。这家北京开到最晚的卤煮店,每天从开门到凌晨三四点,都坐满了人。但和挤满游客的白天不同,晚上坐在这儿的,都是北京本地的老饕。
我曾在凌晨四点,跟这儿见过一个拎着鸟笼子的大爷——吃了这碗卤煮,就该去遛遛鸟了。
即使到了凌晨,本地人仍然贪恋这口卤煮。
在一次凌晨三点的拼桌里,一个京腔比周庸重很多的大哥,和我聊起了为什么要这么晚来吃卤煮。他说比起白天,店里的气氛和口味全不一样,晚上无论是满座的食客,还是灶上的师傅,对卤煮的要求都不一样——卤煮口味比起白天,会有很微妙的不同。
对于真正的北京老饕来说,凌晨一点以后的北新桥卤煮,才是真正的老味儿卤煮。肥肉多一些,大肠也更厚,稍重的口味,会唤醒因为熬夜而麻木的味觉。
和这家卤煮齐名的,是北四环太平桥下的卤煮脏摊,除了出租车司机和公交司机,一些明星也时有出现,据说王健林也在那吃过两次。凌晨的北京,卤煮也就这么两家,但烤串还是很好找的。我最好的朋友是周庸,我们以前在工体喝酒后,总爱吃一家特别有名的烤串脏摊——之前很火的保利俱乐部,就在这家脏摊的旁边。
脏摊老板李哥,每个熟客都亲切地称他保利老李。
老李和保利俱乐部,有一部分共同顾客,你总能看见一些豪车超跑停在老李的脏摊旁边,不慌不忙撸上几串,然后再慢悠悠开走。
不论什么人,老李都一视同仁——烤什么就吃什么,站在路边吃,不许对老李有任何要求。
后来老李歇业,我和周庸失去了一个酒后吃串的好地方,好在我们迅速又找到了一个。
三里屯,老外最爱的杭州烧烤。这家串棚,从三里屯向南走,在幸福三村四巷的一条小路里。这家店是周庸发现的,他受邀参加一个在三里屯路附近的地库party,喝得有点多,出来透透气,在附近随便转转,就找到了这里。
因为地处三里屯,在这吃串的外国人很多,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串棚远比大董和全聚德的北京烤鸭,更能代表北京。
周庸有个加拿大朋友,叫Daniel,就住在附近。有次我们在这里一起吃串,他说并不觉得北京烤鸭多好吃,而且烤鸭实在是太贵了,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但这个肉串,真是又便宜又好吃!在他眼里,人均300元的大董不如人均50元的脏摊。
我们告诉他,这种地方的肉,质量不能保证,说不定是什么其他动物的肉。Daniel撸了一口腰子:“Who cares?”肉是否为好肉,我们无法判断,因为店主夫妇俩交流的时候,一直在用杭州方言,没法偷听是否有猫腻。
对于我和周庸来说,这儿最大的优点就是离喝酒的地方近,开得还晚。所以,即便周庸每次都要狂擦盘子,我们在喝完酒的午夜,也会经常来这找口食。如果没喝酒,只是单纯想吃串,我们会去北苑中街,北京青年城南门的老杨头烧烤。
老杨头烧烤是北五环的地標性脏摊,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本地的朋友就给我讲过,北五环有个开路虎出烧烤摊,每天早上自己去市场挑肉的老杨头。
每次去老杨头吃烧烤,都要排队拿号,通常是由老杨头的儿子来打开一副扑克牌,发给排队的食客,经我和周庸手的扑克估计也能攒半副了。
老杨头出摊的时间神出鬼没,每天出摊与否,全凭心情决定。最长的一次,消失了一个多月,然后忽然再次出摊了——你只能通过他的朋友圈,判断他每天是否出摊。
周庸有次跟他搭话,问他不出摊时都干什么去了,老杨头脸很硬:“我朋友才能知道。”虽然有老杨头的朋友圈,但并不算是朋友。他在网上的不近人情,和现实里如出一辙——他会在大众点评看自己店铺下面的评论,然后给骂他的人回复。
现在老杨头有了自己的店,还开了分店,招牌的鸡关节和肉筋都不如脏摊时期好吃了,但仍是北京最好吃的烤串之一。
同样变味的还有望京小腰,在九朝会的垃圾堆旁出摊时,每天干到深夜,小腰又辣又香,现在搬到店里后,完全没了当年的味道。除了脏摊,我们晚上工作时,也会吃一些正常的,看起来干净一点的馆子。比如隐藏在三源里小区的Suzumei日料,不熟悉的客人靠导航很难找到,尤其是在深夜。
这家店在北京的外国人圈里很有名——尤其是日本人,7月的一天,我们在他家吃饭,一群日本人坐在隔壁桌,喝地瓜酒,喝着喝着就唱起了歌。
出来时,周庸低声说:“徐哥,比起这种居酒屋,我半夜还是想吃口脏摊的烤串。”我说确实,半夜吃脏摊有种不能言喻的快感,但北京的脏摊慢慢变少了。
如果北京的脏摊逐渐消失,我最舍不得的,一定是西三环的黑哥煎饼。黑哥煎饼味道奇好,却只在十二点后出摊,我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黑哥煎饼的特点是个儿大,量足——咀嚼的时候能感觉到里面有一些干果,让煎饼变得更加香。
我吃过唯一味道相近的煎饼,是西城区仁寿路口附近一白天出的摊儿,叫“白毛煎饼王”,味道跟黑哥特别相近,第一次吃时,还以为是黑哥的亲戚在白天替他出摊儿。
在许多无聊饥饿的夜晚,是黑哥的煎饼拯救了我。周庸也问过我黑哥的事:“你到底知不知道他的秘密?”
我说真不知道:“要是哪天我不做夜行者了,也想出个脏摊,卖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