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李贺和梵·高,一个是我国唐代的诗人,一个是荷兰十九世纪末的画家,看似毫无关联,但作者在仔细研读其际遇和艺术成就时发现,同样英年早逝的二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李贺和梵·高进行对比,以期有所发现。
关键词:李贺 梵·高 英年早逝 怀才不遇
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县),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字晋肃,曾当过县令。只因“晋肃”之“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肃”与“士”音相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就便托疾辞归,猝于故里,年仅二十七岁。
梵·高(1853-1890),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的先驱,他的作品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潮流,尤其对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有着标杆性的意义。梵·高生前最后几年深受精神疾病困扰,在他三十七岁那年自杀身亡。在梵·高去世之后,他的绘画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被时人列入全球最珍贵的艺术品。
一.不为世所容的际遇
(一)怀才不遇的李贺
唐德宗贞元六年,李贺出生于福昌县昌谷,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是其远祖,但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家道中落。在他的作品里出現的“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等句子,可见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但落实到生活的实处,李贺在诗中表述:“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可见其境遇之悲凉。
李贺长相极有特征,相传他体形细瘦,通眉长爪。但他才思聪颖,擅长“疾书”。贞元十二年,刚刚七岁的李贺,当场挥笔写就《高轩过》一诗,让前来造访的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声名远扬。贞元二十年,十五岁的李贺已名声在外,本该走上考取功名的正道,却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服满三年全期。直到元和五年,李贺在韩愈的举荐下参与进士考试,妒才者又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为其辩解,也无结果,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返回昌谷。
元和六年五月,李贺返回长安,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为官三年间,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元和九年,李贺辞去奉礼郎之职。元和十一年,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二)颠沛流离的梵·高
梵·高于1853年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是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的第一个孩子。8岁的时候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成年后的梵·高辗转流离,做着和绘画无关的工作。直到1880年,他开始临摹米勒作品,这是他绘画生涯的开始。其后,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1882年梵·高开始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这时他与被遗弃的克拉西娜·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1883年梵·高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此间,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1885年梵·高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这一阶段,他开始借鉴日本浮世绘和版画,绘画的色调变得更加明亮。
1886年1月起梵·高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结识了印象派画家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等。1887年受到当代法国艺术运动的影响,绘画色调变得愈来愈明亮;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创作了《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年12月23日梵·高因精神失常,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同年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他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在独立沙龙展出。1889年5月,梵·高进入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治疗,在住院的过程中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
1890年,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梵·高出售了他在世期间售出的唯一一副作品《红色的葡萄园》。7月,在创作了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后,梵·高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1时许停止呼吸。
二.杰出的艺术成就
(一)李贺的艺术成就
李贺,是个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长吉体”诗歌,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后人对他多有赞誉:
杜牧称其“骚之苗裔。”王夫之则言:“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在《诗辨坻》中评价他:“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沈德潜曰:“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薛雪赞之:“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尤益另炷瓣香。”黎简甚至拔高到:“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到了近现代,李贺也不乏拥簇。鲁迅“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毛泽东主席也曾赞“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二)梵高的艺术成就
梵·高,是后印象画派的标杆,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在生活中屡受挫折却仍然热爱生活。他大胆创新,在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画风基础之上,融入印象派在色彩方面的独到之处,并创造性地加入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因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呐喊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梵·高的一生,贫困交加,受尽冷遇,无名无利,爱情亦潦草。但在绘画史上,梵高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形式,并借此表达了深刻的悲剧意识,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这也是他生前寥寥,死后却声名大噪的原因。他善于以环境来抓住对象,重塑他眼中的现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并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甚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画法。 三.李贺与梵·高的比较
为什么李贺与梵·高具有可比性呢?理由如下:
(一)隔空相望的时代异类
李贺,在唐代有“诗鬼”之称。李贺的诗,对外表现出的是绝望和孤独。但他的内心有一座宇宙,他爱思考时间思考死亡。李贺的审美是超越时代的。而李贺本身也是个矛盾体。生来体弱,故而诗里多的是“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的苦闷,但也有“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李贺惯用的手段,是构建意象群,而所表达的是意象群所有的某一特质氛围,很多时候和意象的来历源流关系是不大的。正如周啸天先生的点评:“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一般不用叙写语言联络,不做理性说明,而自成完整意境。”其诗《李凭箜篌引》就是最典型的的例子。李贺的路数,其实和西方唯美主义的理念隔空相似: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大量应用象征手法,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度——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的融汇互通。
梵·高是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是跳脱了当时法国正统画派之外的另类画家,他的绘画不追求精致细腻的素描或笔触,也没有精准的色彩和造型,突出表现的是错位和变形的客观物象与视觉经验。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尝试和创新,个性独特,不流于媚俗。他擅于打破景物的常态,经过重新构造和抽象,抓住其本质,突出直接的感官冲击。具体到画法上,梵·高基于印象派,却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的一些构图和用色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用色专断,下笔果敢;多用鲜艳浓烈的色彩;多用动感的、持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强烈主观情感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
(二)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用时人的眼光来看,李贺与梵·高一生都未曾进入主流浪潮,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李贺在二十七岁时便因病辞世,梵·高更是在三十七岁时选择自杀这一决绝的手段告别人世。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无奈告疾,这样的人生都是充满悲剧色彩,令人唏嘘的。我们常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在长期不得志的情况下,身心的不正常状态反而刺激了他们异于常人的创作才华。
李贺孱弱的身心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弱多病;二是性格怪癖。而相对应的诗歌独特之处在于对死亡的焦虑和审丑的畸美。一生压抑着灵魂的李贺,绝望彻骨,他把整个生命化成了绝望的诗篇。诗人热衷写“鬼诗”,用凄厉的冷色調大量营造“鬼境”。李贺笔下的鬼境,是黑暗、寒冷、神秘和恐怖的,诗人借以表现他在黑暗、冷酷的现实社会中的切身感受,也透露了他对于死亡的猜测、恐惧,有时甚至显露出对于死亡的期待。
梵·高艺术价值最高的的作品多半在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完成,而这段时间正是他的精神状态最低迷、反复发病入院的阶段。在他的画中,浓重强烈的色彩冲突达到极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每一笔的跃动旋转的激情笔触,他笔下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跃于纸面。与此同时,梵·高强烈的情感完全融于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直击每一位观者心灵。
参考文献
[1]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01.
[2]章培恒编.李贺诗歌选译隋唐五代[M].成都:巴蜀书社,1991.
[3]司卫平著.诗鬼李贺长篇历史小说[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4]耿仲琳著.李贺李商隐难诗破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04.
[5]叶葱奇疏注.中国古代名家集李贺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01.
[6]王镛著.梵高[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11.
[7]悦昕编著.梵高疯狂的艺术大师[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2.
[8](荷)梵高著;陶文江,施袁喜译.梵高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7.
[9]余光中著.从徐霞客到梵高[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06.
关键词:李贺 梵·高 英年早逝 怀才不遇
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县),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字晋肃,曾当过县令。只因“晋肃”之“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肃”与“士”音相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就便托疾辞归,猝于故里,年仅二十七岁。
梵·高(1853-1890),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的先驱,他的作品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潮流,尤其对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有着标杆性的意义。梵·高生前最后几年深受精神疾病困扰,在他三十七岁那年自杀身亡。在梵·高去世之后,他的绘画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被时人列入全球最珍贵的艺术品。
一.不为世所容的际遇
(一)怀才不遇的李贺
唐德宗贞元六年,李贺出生于福昌县昌谷,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是其远祖,但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家道中落。在他的作品里出現的“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等句子,可见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但落实到生活的实处,李贺在诗中表述:“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可见其境遇之悲凉。
李贺长相极有特征,相传他体形细瘦,通眉长爪。但他才思聪颖,擅长“疾书”。贞元十二年,刚刚七岁的李贺,当场挥笔写就《高轩过》一诗,让前来造访的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声名远扬。贞元二十年,十五岁的李贺已名声在外,本该走上考取功名的正道,却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服满三年全期。直到元和五年,李贺在韩愈的举荐下参与进士考试,妒才者又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为其辩解,也无结果,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返回昌谷。
元和六年五月,李贺返回长安,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为官三年间,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元和九年,李贺辞去奉礼郎之职。元和十一年,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二)颠沛流离的梵·高
梵·高于1853年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是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的第一个孩子。8岁的时候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成年后的梵·高辗转流离,做着和绘画无关的工作。直到1880年,他开始临摹米勒作品,这是他绘画生涯的开始。其后,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1882年梵·高开始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这时他与被遗弃的克拉西娜·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1883年梵·高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此间,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1885年梵·高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这一阶段,他开始借鉴日本浮世绘和版画,绘画的色调变得更加明亮。
1886年1月起梵·高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结识了印象派画家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等。1887年受到当代法国艺术运动的影响,绘画色调变得愈来愈明亮;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创作了《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年12月23日梵·高因精神失常,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同年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他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在独立沙龙展出。1889年5月,梵·高进入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治疗,在住院的过程中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
1890年,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梵·高出售了他在世期间售出的唯一一副作品《红色的葡萄园》。7月,在创作了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后,梵·高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1时许停止呼吸。
二.杰出的艺术成就
(一)李贺的艺术成就
李贺,是个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长吉体”诗歌,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后人对他多有赞誉:
杜牧称其“骚之苗裔。”王夫之则言:“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在《诗辨坻》中评价他:“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沈德潜曰:“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薛雪赞之:“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尤益另炷瓣香。”黎简甚至拔高到:“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到了近现代,李贺也不乏拥簇。鲁迅“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毛泽东主席也曾赞“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二)梵高的艺术成就
梵·高,是后印象画派的标杆,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在生活中屡受挫折却仍然热爱生活。他大胆创新,在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画风基础之上,融入印象派在色彩方面的独到之处,并创造性地加入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因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呐喊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梵·高的一生,贫困交加,受尽冷遇,无名无利,爱情亦潦草。但在绘画史上,梵高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形式,并借此表达了深刻的悲剧意识,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这也是他生前寥寥,死后却声名大噪的原因。他善于以环境来抓住对象,重塑他眼中的现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并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甚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画法。 三.李贺与梵·高的比较
为什么李贺与梵·高具有可比性呢?理由如下:
(一)隔空相望的时代异类
李贺,在唐代有“诗鬼”之称。李贺的诗,对外表现出的是绝望和孤独。但他的内心有一座宇宙,他爱思考时间思考死亡。李贺的审美是超越时代的。而李贺本身也是个矛盾体。生来体弱,故而诗里多的是“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的苦闷,但也有“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李贺惯用的手段,是构建意象群,而所表达的是意象群所有的某一特质氛围,很多时候和意象的来历源流关系是不大的。正如周啸天先生的点评:“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一般不用叙写语言联络,不做理性说明,而自成完整意境。”其诗《李凭箜篌引》就是最典型的的例子。李贺的路数,其实和西方唯美主义的理念隔空相似: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大量应用象征手法,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度——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的融汇互通。
梵·高是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是跳脱了当时法国正统画派之外的另类画家,他的绘画不追求精致细腻的素描或笔触,也没有精准的色彩和造型,突出表现的是错位和变形的客观物象与视觉经验。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尝试和创新,个性独特,不流于媚俗。他擅于打破景物的常态,经过重新构造和抽象,抓住其本质,突出直接的感官冲击。具体到画法上,梵·高基于印象派,却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的一些构图和用色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用色专断,下笔果敢;多用鲜艳浓烈的色彩;多用动感的、持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强烈主观情感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
(二)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用时人的眼光来看,李贺与梵·高一生都未曾进入主流浪潮,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李贺在二十七岁时便因病辞世,梵·高更是在三十七岁时选择自杀这一决绝的手段告别人世。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无奈告疾,这样的人生都是充满悲剧色彩,令人唏嘘的。我们常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在长期不得志的情况下,身心的不正常状态反而刺激了他们异于常人的创作才华。
李贺孱弱的身心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弱多病;二是性格怪癖。而相对应的诗歌独特之处在于对死亡的焦虑和审丑的畸美。一生压抑着灵魂的李贺,绝望彻骨,他把整个生命化成了绝望的诗篇。诗人热衷写“鬼诗”,用凄厉的冷色調大量营造“鬼境”。李贺笔下的鬼境,是黑暗、寒冷、神秘和恐怖的,诗人借以表现他在黑暗、冷酷的现实社会中的切身感受,也透露了他对于死亡的猜测、恐惧,有时甚至显露出对于死亡的期待。
梵·高艺术价值最高的的作品多半在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完成,而这段时间正是他的精神状态最低迷、反复发病入院的阶段。在他的画中,浓重强烈的色彩冲突达到极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每一笔的跃动旋转的激情笔触,他笔下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跃于纸面。与此同时,梵·高强烈的情感完全融于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直击每一位观者心灵。
参考文献
[1]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01.
[2]章培恒编.李贺诗歌选译隋唐五代[M].成都:巴蜀书社,1991.
[3]司卫平著.诗鬼李贺长篇历史小说[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4]耿仲琳著.李贺李商隐难诗破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04.
[5]叶葱奇疏注.中国古代名家集李贺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01.
[6]王镛著.梵高[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11.
[7]悦昕编著.梵高疯狂的艺术大师[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2.
[8](荷)梵高著;陶文江,施袁喜译.梵高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7.
[9]余光中著.从徐霞客到梵高[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