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促进自主创新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公认的追赶型经济体的成功典范,中国台湾地区在过去的40余年中取得了骄人成就。根据“2013年IMD世界竞争力年报”的评比结果,在60个经济体中,中国台湾地区的世界竞争力排名第11位,不仅高于日本(第24位)及韩国(第22位)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而且也高于中国(第21位)、俄罗斯(第42位)、印度(第40位)、巴西(第51位)和南非(第53位)等金砖国家。同时,根据数十年来各经济体竞争力表现,中国台湾地区也属于“赢家”。因此,通过研究探索中国台湾地区自主创新的特点和其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解和把握。
  一、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着核心战略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中国台湾地区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为了重振地区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台湾当局加大了对创新能力提升的政府主导,力图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从“追赶型”向“领先型”的转变。
  (一)通过大量战略层面的政策、计划和建立高层次的组织机构等方式共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台湾当局为汇聚有限经济资源,积极推动、大力实施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规律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实现本地区竞争实力的跃升。一方面,早在1959年,台湾当局出台的“国家长期科学发展计划”就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指南,并在随后的五十余年中从战略和政策层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计划、方案、条例,试图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导带动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1959年专门成立了以“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主席、“教育部长”为副主席的“台湾长期科学发展计划委员会”。1967年该委员会扩大并重组为“国家科学委员会”,2014年升格为“科技部”;负责规划研究战略与计划、促进基础研究、引导应用研究、改善研究环境、培养和吸引研究人员,以及协调不同“政府”机构所承担的研究工作。
  (二)通过建立台湾当局支持的研究组织和机构,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台湾当局创立于1973年的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对于提升本土创新能力扮演着重要角色。工研院以非营利财团法人的身份,主要从事应用性科技研究,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服务,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根据1979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方案》,其应接受政府委托研究开发,辅导厂商研究开发,加强外界工程学术团体合作,关键性技术引进与推广,协助中小企业研发,针对关键性新技术及新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经济评估,设置小型实验工厂,成立技术转移公司,推动试验及试制服务,积极筹设能源研究所等。2002年制定的《2008策略规划》中,将业务方向调整为“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服务,技术衍生价值”,新定位为创新前瞻科技、育成知识密集型产业、促成知识化服务业、建置产业学院、构筑基础平台、促进永续发展。总体而言,“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促进技术转移与扩散,以及为私人部门无法开展业务的领域搭建市场。2012年,工研院的专利转化率达30.26%,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院一起,被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列为全球最成功的两大研究机构。
  (三)积极推动科学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以发挥创新的先导示范作用
  科学园区不仅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区,更是中国台湾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立于1980年的新竹科学工业园,不仅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科技产业的心脏地带和科技产业水准的标志,也是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更是创立了园区发展的“新竹模式”。新竹科学工业园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台湾当局在园区建设及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一方面,台湾当局在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开发建设方面,台湾经济部和科技委员会承担了新竹园区的开发建设,共投入167亿元新台币用于购置土地、修建厂房和完善生活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价格相对低廉、服务相对便利的公共资源。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台湾当局设立了研究开发基金和研究开发信用担保基金,通过奖励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研究开发;同时,台湾当局还设置了大量科技奖项和科技基金激励园区企业加大R&D的投入和产品创新,每年对创新技术研发计划的资助占到计划总金额的20%以上。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在园区的政策制定、管理与服务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园区发展的30余年,台湾当局制定和颁布了包括《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各方面对园区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运作和管理,并进一步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台湾当局是园区的管理者和园区企业的服务者。新竹科学工业园由台湾科学委员会主管,下设“园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园区规划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经过“科技引进、人才培训”,“科技生根、市场开拓”,“科技突破、产品创新”等发展阶段,新竹科学工业园发挥了良好的先导示范效应,成为台湾地区的创新摇篮。
  (四)利用发布各类实施计划、创建专职部门鼓励产学合作,以提升创新成效
  台湾当局不仅从政策上予以鼓励,为产学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常常通过经费支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以强化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加速提升区域竞争力。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台湾当局早在1954年就颁布了《建教合作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建教合作;并于1955年根据该方案出台了《建教合作实施办法》、《建教合作委员会组织规程》。随后,台湾当局又相继颁布了《加强国民中学技艺建教合作办法》、《专科及职业学校加强推行建教合作训练实施要点》、《延长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国民教育实施计划》以及《高职试办学年学分制学校实施学徒制教学暂行要求》等法规制度,以确保产学合作的顺利开展。1995年10月,台湾当局又通过了《产业人力套案计划》,将《加值产学合作连结创新子计划》列为重要子计划之一;并通过台湾当局的教育部、经济部、国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产学合作(组织营运、智财倍增、育成倍增)促进奖励及补助子计划、人才培育子计划、数据库建置子计划、联展广宣子计划、产学合作研发规划辅导等子计划,以推动产学合作。同时,台湾当局也通过其中央研究院、教育部、经济部、国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创新发展的上中下游,利用构建专职部门、科技计划等方式促进产学合作研究,提升台湾地区的创新能力。   (五)充分利用人才、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能实现从“追赶型”向“领先型”的跃迁,关键在于利用强势的人才政策培养、吸引大批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台湾当局于1964 年召开了第一次人力会议,还专门设立“劳动力资源委员会”负责人力资源规划。1968 成立了“工业职业训练协会”,为企业提供有关职业培训的技术服务,并开始实行“九年国民教育”制度,普及初中教育。上世纪70 年代,台湾当局对高等职业教育着手进行改造,组建本科职业院校,一方面使职业技术学生适应产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借以产业机构来协助职业学校及农工专科学校的教学与发展。21世纪,台湾“行政院”劳委会职业训练局先后三次发布“产业人才投资计划”。2009年底,为推动台湾产业创新,又施行台湾“产业创新条例”,并把推动产业人才资源的发展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另外,台湾当局简化科技人才引进流程,鼓励海外资深专家赴台工作;专门建立海外学人档案,收集保存由台湾去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的工程师和电脑专家资料,随时动员他们回台服务。此外,台湾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励企业加强研发活动。在税收方面,“投资奖励条例”规定,一个企业的研发经费将会从每年应征税中予以减免,购买的研发用途的设备超过2年服务期,允许加快折旧。而且,如果一个企业的研发经费在某个纳税年超过前5年中的最高额度,那么超出部分的20%可在企业当年需要缴纳的税收中扣除。台湾当局还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从1982年开始积极推动创业投资发展,颁布了《风险投资条例》;并先后于1985年和1990年两次出资8亿和16亿元,设立种子基金;而且,从1994年开始允许保险和民间银行开办创投公司。
  二、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台湾地区号称“中小企业王国”,自20世纪80年代,台湾中小企业在高科技产业中大量存在,所占比例相当高,除航空器及其零件业以外,其余均超过90%。根据调查研究,中国台湾制造业部门的本土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小企业更多依赖于本身的研发作为他们本土的技术来源,或者通过模仿、复制以及改良现有产品等反求工程技术。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专注清晰的市场定位、高度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变身隐形冠军。
  为推动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变身“隐形冠军”的过程中,台湾当局从立法保障、融资、创新孵化、组织保障人才供给、中介服务、鼓励研发等多角度推出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具体而言:一是在立法保障方面,台湾地区1991年制订了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基本法——《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目的在于协助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环境,推动互助合作,并辅导其自立成长,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全发展。二是在融资方面,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台湾当局1974年推动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1982年成立“省属行库中小企业辅导中心”,还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目的在于促进具有策略性及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协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在创新孵化方面,为解决中小企业科技研发不足的问题,促进台湾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1996年,中国台湾在“台湾经济事务部”中小企业处的指导与支持下,实施了“孵化器计划”,订立“鼓励公民营机构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要点”,力促中小企业的创新孵化。四是在组织保障人才供给方面,为帮助合适的人才创业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适合人才,台湾当局设立“国家青年辅导委员会”,专门负责辅导和安排回台留学生的就业工作,帮助返回台湾,准备兴办技术产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获得兴办新技术产业所需的贷款、生产用地和其他必要设施等。五是在中介服务方面,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息与技术等问题,台湾当局1955年成立“中华生产力中心”,成为促进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生产力、融合新技术与标准的支撑机构。同时,还通过建立科技研发信息系统和科技人才库信息系统,为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者搭线牵桥,力争将适合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技术转移到中小企业,并为中小企业做决策参考。六是在鼓励研发方面,为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创新技术或产品的研发,1999年台湾当局推出《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计划》,补助中小企业所提出的研发申请案。2002年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提升产业技术及人才培育计划》,目的在于对接大专院校的研发能力和中小企业研发需求,以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研发,补助金额大约为40—50万元新台币,中小企业自行解决25%的研发经费。
  三、结合产业转型突出创新重点领域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适应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台湾当局通过适时调整创新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详尽发展规划等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1973年开展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核能发电厂建设、重化工业建设等在内的《十大建设计划》,为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1979年,宣布重点发展附加值高、能源密集度低的技术密集产业,并将资讯、电子、电机、机械、运输工具等产业确定为策略性工业;将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并选择能源、材料、资讯和自动化为重点发展的科技项目。
  从 1981 年起,台湾当局制定和实施了十年经济建设计划,其目标是以科技升级为前导,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相继通过几次全台科技会议提出了推动能源、材料、信息、自动化、生物技术等“八大重点科技”并制定“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期规划”及“六年中期规划”等,试图从战略和政策层次强调以科学技术发展来推动产业升级。1991年,台湾当局出台的《六年建设计划(1991—1996)》,根据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大,附加值高、技术层次高、污染程度低及能源依存度低等六大原则,挑选出通讯、资源、消费性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宇航和太空、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品与制药、医疗保键、污染防治十大新兴产业以提升技术水平;并在科技方面明确提出的量化目标包括,研究发展经费由1988占GNP的1.22%,将在1996年提高到占GNP的2.2%,每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由1988年的17.8人增加至25人。1995年,台湾当局又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1995—2005)”,该计划长期目标是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终把台湾地区建设成为“科技岛”,并成为制造中心、海运中心、空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与媒体中心等六大中心。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应对世界各国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并纷纷加强对科技的扶持和引导性资金投入以体现国家意志的趋势,台湾当局于1996 年提出设立“国家型”科技计划并于1998 年通过《“国家型”科技计划推动要点》。之后,台湾“国科会”在1998年、1999年陆续推动电信、农业生技、防灾等三项计划,2000年又增生技制药计划,2002年起又陆续新增数字典藏、基因体医学、芯片系统、纳米及数位学习五项计划,共计九项“国家型”科技计划。2002年,台湾当局推出《挑战2008——六年重点发展计划(2002—2007年)》,以“改革积弊,投资未来”来“除弊兴利”,在6年内投入2.65万亿元新台币,发展10项重点计划(E世代人才培育计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国际创新研发基地计划、产业高值化计划、观光培增计划、数位台湾计划、营运总部计划、全岛运输骨干整建计划、水与绿建设计划、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将台湾建成“绿色矽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业产业外移以及其它地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面临世界金融风暴和台湾经济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台湾当局面临如何尽快突破产业结构转型瓶颈的问题。为此,2009年3—5月间,台湾当局陆续推出六大新兴产业,即生物科技、绿色能源、休闲观光、医疗服务、精致农业、文化创意,作为振兴台湾经济的动力;寄望改变ICT产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并改变企业依赖代工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以实现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推出“台湾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观光拔尖领航方案”、“绿色能源产业旭升方案”、“健康照护升值白金方案”、“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而且,自2009年起在“国家型”科技计划的经济类别中推动《能源国家型科技计划》,以整合岛内与能源研究相关的人力与物力,拟定台湾地区的能源科技发展方向与研究内容,希望将台湾地区打造成为能源、经济与自然环境共生的永续社会。同时,为使生技制药与基因体医学两项“国家型”计划后续朝实用方向发展,在2011—2016年,推动“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以期能使前期研发成果进入临床前及初期临床试验,协助建构岛内生技医药研发机制,促成台湾当局实现《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的目标。在2011—2015年,台湾当局推动“智能电子国家型科技计划”以延续“芯片系统国家型科技计划”,重点发展医疗、绿能、4C 等利基型电子技术,着眼于人才培育、前瞻研究、产业推动以及关键技术开发。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报刊书籍繁多,书海茫茫,读不胜读。望“海”兴叹,畏难却步,当然不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地加快接受知识信息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清代学者章学诚谈
从“寒冬”进入“冰冻期”的钢铁行业,正一边承受着改革的阵痛,一边分享着改革的红利。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风险压缩着企业运行的空间;另一方面,市场和环保倒逼钢铁企业升级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止过。重压下的钢铁企业要遵循改革的大逻辑。  “冰冻期”同时也是钢企改革调整的黄金期。化解旧有矛盾和问题,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整合矿业资源、整合多元资产、控股广州联众、“试水”混改……鞍钢集团作
美国人对于任何明确制定好的法律和规则都非常重视,说一不二,严格执行.在明确就读某一学校后,最好尽早了解该州主要法律条文和学校相关规定,并寻求学长学姐的嘱咐和建议.对中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当中应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工程测
澳大利亚签证规定将有一系列调整,包括技术移民配偶加分年龄上限下调、信用卡支付申请费用的手续费上涨等.rn首都领地申请人rn其中一项即将生效的新规是针对首都领地的签证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的深化,各行业也在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创新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员,也将跟随时代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而其中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地位尤为突出,使用范围广,自然有着极大地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幕墙技术;玻璃幕墙;节能设计要点分析  现代建筑中玻璃幕墙的使用越来越广,所以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在我国建筑业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2018年7月31日起,申请者在欧洲、中东和南非办理加拿大签证需要提供生物信息,而在亚洲、亚太区和美国办理,则会从2018年12月31日起.计划包括在2018、2019年实施对移民申请
期刊
洁回家后,仍然对这次不期而遇的邂逅以及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慨万端.她整个人倒在沙发里,双眼紧闭,仿佛是怕刚刚度过的一切悄悄溜走,或被等闲地消磨掉.但这样的确有助
期刊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针对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从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入手,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机关作风建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