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车是一个缩影,每年从春运的火车上就能看到整个社会的五味杂陈;地铁和公交也是一个缩影,从大家的行为习惯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科技进步。
城市的庞大和拥堵,让人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地铁和公交上,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飞速传播也让这些匆忙赶路的人愿意放慢脚步去获取知识。然而,地铁里和公交上,多数人都只是彼此不打扰对方。他们或低头读书看报,或抬头看车载电视的美食节目,亦或手捧着手机切水果、刷微博、聊微信、看视频。只是三年间早高峰时整个车厢都在看自己报纸或偷看别人报纸的场景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开始带着耳机玩智能手机、iPad等这种掌上移动终端。细看地铁和公交,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学习和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一家人围着电视打发无聊的夜晚的现象已经不在,现在的家庭,电脑、电视、手机、iPad等终端可以让人们自由的选择,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具体来讲,电视因为其自由选择性差,节目转瞬即逝,广告等不可控因素较多等受制,慢慢的从“媒介之王”的地位上跌落了下来。但是“走下神坛”的电视,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勃勃雄心,而是潜心查找自身不足,学会吸收各种高新技术优势,然后产生像IPTV、OTT TV等衍生产品。当然,电视也并不满足只呆在客厅内像家具一样摆设,转而随时随地的伴随人们在路上。
然而,新的掌上移动屏幕无可争议的给车载移动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未来两三年,5-7英寸智能手机和3G/4G流量套餐的平民化来临,以及城市里越来越普及的Wi-Fi无线网络,这种冲击会更为明显。因为,在这个多屏互动的时代,掌上终端越来越成为了动态影像分享体验方式的中心。比起车载移动电视强加给观众的画面信息,人们更愿意接受私密性、可定制性的掌上画面信息。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科技的进步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路上,在这段匆忙的里程和碎片化的时间里,车载移动电视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行人们会不会讨厌并且最终放弃这种媒介形式?掌上移动终端的市场愿景会大到吞掉车载电视的程度吗?这是作为媒介人和广告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回到车载移动电视的定位上来。地铁和公交这种移动的公共空间里的媒介会有特有的定位,总结起来大概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平台、城市应急预警平台、乘客生活资讯平台和企业广告宣传平台”这四大平台。换算成节目形态,就是新闻资讯、应急预警提示、生活资讯服务和广告。作为搭载在公共交通行业上的一种新兴传播文化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电视、电台。但是在公共交通这个空间里,却能更好的发挥出公共大屏的优势。尤其是各种新闻、资讯和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可以将乘客最大限度地纳入舆论宣传的有效范围:紧急的应急预警信息瞬间就可以“强制直达”数百万、数千万人,这是传统广电和网络智能手机根本无法比拟的。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影像无处不在,在多种屏幕互动共存的形势下,谁能真正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还是一个未知数。当年电视机的发明,以其影像和视听效果兼具而成为商家竞相投资的产业,人们对电视的狂热也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很多人预言,电视的出现将预示了以收音机为代表的广播业的死亡。但几十年过去了,广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私家车急剧增多的现在。这种以声音传播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媒介,前途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
现在的手机和iPad不仅仅具有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传统功能,更是兼具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的上传、下载、分享、播放及游戏等新功能。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优势,让它们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科技产品。手机市场这块蛋糕虽然越做越大,但它并不是万能终端。它的出现,也让人类患上了媒介依赖症,在家里看手机、走在路上看手机、朋友聚会餐桌上很多人也是各玩各的手机,这种对于媒介终端的依赖是前所未有的,科技是人类创作的,如果有一天人类成为了科技产品的奴隶,那是有违初衷的。从这一点来看,手机存在的问题已经为它将来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随着科技的发展,掌上移动终端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我们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新的产品,对现在的掌上移动终端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在高科技产品的冲击下,有些终端可能会显得“不合时宜”,但只要做出合理的调整,很可能会得到新一轮的发展。各种终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让它趋利避害,让彼此间共存共赢,共同造福于人类,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终极课题。
城市的庞大和拥堵,让人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地铁和公交上,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飞速传播也让这些匆忙赶路的人愿意放慢脚步去获取知识。然而,地铁里和公交上,多数人都只是彼此不打扰对方。他们或低头读书看报,或抬头看车载电视的美食节目,亦或手捧着手机切水果、刷微博、聊微信、看视频。只是三年间早高峰时整个车厢都在看自己报纸或偷看别人报纸的场景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开始带着耳机玩智能手机、iPad等这种掌上移动终端。细看地铁和公交,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学习和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一家人围着电视打发无聊的夜晚的现象已经不在,现在的家庭,电脑、电视、手机、iPad等终端可以让人们自由的选择,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具体来讲,电视因为其自由选择性差,节目转瞬即逝,广告等不可控因素较多等受制,慢慢的从“媒介之王”的地位上跌落了下来。但是“走下神坛”的电视,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勃勃雄心,而是潜心查找自身不足,学会吸收各种高新技术优势,然后产生像IPTV、OTT TV等衍生产品。当然,电视也并不满足只呆在客厅内像家具一样摆设,转而随时随地的伴随人们在路上。
然而,新的掌上移动屏幕无可争议的给车载移动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未来两三年,5-7英寸智能手机和3G/4G流量套餐的平民化来临,以及城市里越来越普及的Wi-Fi无线网络,这种冲击会更为明显。因为,在这个多屏互动的时代,掌上终端越来越成为了动态影像分享体验方式的中心。比起车载移动电视强加给观众的画面信息,人们更愿意接受私密性、可定制性的掌上画面信息。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科技的进步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路上,在这段匆忙的里程和碎片化的时间里,车载移动电视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行人们会不会讨厌并且最终放弃这种媒介形式?掌上移动终端的市场愿景会大到吞掉车载电视的程度吗?这是作为媒介人和广告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回到车载移动电视的定位上来。地铁和公交这种移动的公共空间里的媒介会有特有的定位,总结起来大概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平台、城市应急预警平台、乘客生活资讯平台和企业广告宣传平台”这四大平台。换算成节目形态,就是新闻资讯、应急预警提示、生活资讯服务和广告。作为搭载在公共交通行业上的一种新兴传播文化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电视、电台。但是在公共交通这个空间里,却能更好的发挥出公共大屏的优势。尤其是各种新闻、资讯和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可以将乘客最大限度地纳入舆论宣传的有效范围:紧急的应急预警信息瞬间就可以“强制直达”数百万、数千万人,这是传统广电和网络智能手机根本无法比拟的。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影像无处不在,在多种屏幕互动共存的形势下,谁能真正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还是一个未知数。当年电视机的发明,以其影像和视听效果兼具而成为商家竞相投资的产业,人们对电视的狂热也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很多人预言,电视的出现将预示了以收音机为代表的广播业的死亡。但几十年过去了,广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私家车急剧增多的现在。这种以声音传播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媒介,前途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
现在的手机和iPad不仅仅具有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传统功能,更是兼具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的上传、下载、分享、播放及游戏等新功能。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优势,让它们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科技产品。手机市场这块蛋糕虽然越做越大,但它并不是万能终端。它的出现,也让人类患上了媒介依赖症,在家里看手机、走在路上看手机、朋友聚会餐桌上很多人也是各玩各的手机,这种对于媒介终端的依赖是前所未有的,科技是人类创作的,如果有一天人类成为了科技产品的奴隶,那是有违初衷的。从这一点来看,手机存在的问题已经为它将来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随着科技的发展,掌上移动终端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我们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新的产品,对现在的掌上移动终端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在高科技产品的冲击下,有些终端可能会显得“不合时宜”,但只要做出合理的调整,很可能会得到新一轮的发展。各种终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让它趋利避害,让彼此间共存共赢,共同造福于人类,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终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