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101-SO3 H/海藻酸复合物对水体中锶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水热法后修饰制备了MIL-101-SO3 H/海藻酸复合球体,采用SEM、EDS、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样品溶液pH为5时M1L-101-SO3 H/海藻酸复合球体对Sr2+的吸附效果良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9.36 mg/g,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对Sr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MIL-101-SO3 H/海藻酸复合球体对于处理放射性废液中的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低频激励源无线输电系统中耦合线圈对传输效率的影响,采用双软件联合仿真方法,给出了电磁耦合线圈不同放置模式情况下的磁场分布以及系统效率、激励源波形与电磁耦合线圈之间的距离关系图.结果显示,无论线圈相对位置如何分布,正弦波和三角波激励源的系统传输效率与线圈位置布置关系较小,且两者传输效率相近,方波激励源下系统传输效率最低.最后,给出采用锂电池PNGV模型作为系统负载时,系统效率随时间变化波形图,使系统充电过程更接近实际充电情况.
以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国内外碳密度研究结果修正后运用InVEST模型Carbon模块估算太行山区的碳储量,划分碳密度在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上的变化梯度,并分析碳储量和碳密度在各梯度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先增后减,25年间碳储量增加约3.73×106 t,碳密度增加约0.27 t·hm-2.(2)研究区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呈“M”型波动式增加,随坡度变陡呈“√”型先减后增,在坡向上平均碳密度阴坡>半阴坡>
设计了一种在近红外太赫兹波段产生电磁响应的超材料器件,该器件单元结构是由全对称的金属四开口谐振环与本征硅衬底组成.通过仿真模拟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与尺寸的金属谐振环,达到想要的谐振效果.分析了表面电场强度与表面电流流向,以便了解电磁响应机理.通过光刻剥离工艺制备出四开口超材料谐振环,并基于光泵浦探测系统研究了太赫兹光谱透射实验样品后的光频谱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入射的太赫兹波电场矢量电场与超材料衬底同一条边平行或垂直时,太赫兹都在1 THz附近,且响应特征相似.这说明了该全对称结构对于入射太赫兹波的极化并不敏
针对多目标云资源调度问题,以优化任务的总完成时间和总执行成本为目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模糊云资源调度模型.利用协方差矩阵能够解决非凸性问题的优势,采取协方差进化策略对种群进行初始化,并提出了一种混合智能优化算法CMA-PSO算法(covariance ma-trix adaptation evolution strateg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MA-PSO),并使用该算法对模糊云资源调度模型进行求解.使用Cloudsim仿真平台随机生成云计算资源调度的数据,
由于地质环境中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直接利用声波探测结果分析地质构造的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基于EMD去噪的煤矿井下地质构造声学探测技术.对采集到的地质声波探测信号进行EMD处理,利用小波变换将分解后的信号转换为不同方向上的向量分量,通过构建参数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优去噪阈值范围,实现对杂波的完整去除,最后通过分析去噪后声波信号的特征,实现对地质构造的判断.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地层位置、构成以及基本属性的准确探测.
针对垂直摄影生产地形图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倾斜摄影方式进行地形图生产的作业方案.首先利用无人机获取多角度倾斜摄影像片,其次利用建模软件进行空三加密和实景三维模型的生产,最后利用裸眼测图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生产.利用外业实地采集的特征检测点对地形图精度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得到本次检测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105米,高程点位误差为±0.154米,精度可以满足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可以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提供有效参考.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中传感器采集信号微弱,边缘化效应严重,介电常数变化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激励模式下的ECT传感器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案在优化了传感器物理参数的同时采用相邻双电极激励模式进行检测,增加了敏感场强度,在一次测量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电容值,有效增加了传感器采集信号数量与采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ECT传感器能有效提高激励信号强度,减弱边缘化效应,改善传感器内部灵敏度矩阵,提高采集信号精度,图像重建质量明显提高.
本文利用热还原法构建Au纳米颗粒修饰的花状MoS2复合材料(Au@MoS2),并对其进行形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投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表征显示,直径为5nm的Au纳米颗粒成功负载在花状MoS2材料上,所制备的样品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利用循环伏安(EIS)和交流阻抗(CV)对Au@MoS2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MoS2电极表具有优秀的电子传递能力和较强的电催化活性,并且可实现对葡萄糖分子的电化学检测.
为了进一步完善团簇Co3 MoS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研究团簇Co3 MoS异构化转化机理,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采用量子化学软件运行及以B3 LYP/Lanl2 dz水平为初始条件,运用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对该团簇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异构化反应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团簇Co3 MoS各异构化反应以正反应方向为主,TS3(2)→1(4)异构化反应最易发生转化,TS2(4)→1(2)转化难度最大,构型1(4)、1(2)、2(4)、2(2)、3(4)、3(2)均可稳定存在;异构化反应3(2)→1(4)
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电化学析氢(HER)催化剂,其中木质素磺酸盐是富含氧和硫的前驱体之一,在热解过程中会引入氧缺陷和硫掺杂到碳晶格中.该文采用一种简单的活化方法制备了木质素磺酸盐基碳(LC).通过HER实验,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证明了LC-750的大量氧缺陷是由氧掺杂引起的.此外,接触角为66.1°的LC-750亲水性最好,有利于促进HER过程中的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