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良性胆管狭窄(BBS)指由一系列非恶性肿瘤疾病引起的胆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狭窄.其病因复杂多样,未充分治疗的BBS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胆道镜等,治疗上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手术治疗等措施.目前通过内镜下诊疗BBS成为首选方法,然而目前BBS尚无明确分型,需进一步探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对BBS内镜下诊断及按分型治疗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机 构】
: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西宁810001;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性胆管狭窄(BBS)指由一系列非恶性肿瘤疾病引起的胆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狭窄.其病因复杂多样,未充分治疗的BBS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胆道镜等,治疗上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手术治疗等措施.目前通过内镜下诊疗BBS成为首选方法,然而目前BBS尚无明确分型,需进一步探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对BBS内镜下诊断及按分型治疗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HMBS基因突变而导致酶缺陷的罕见病,急性发作时常危及生命.介绍了AIP的高碳水化合物疗法和静脉输注血红素等传统治疗,以及一些针对病因的新兴疗法,包括酶替代治疗和DNA基因增补、mRNA基因增补、RNAi基因沉默等多个策略的基因治疗.其中基于RNAi基因沉默的药物吉佛西兰(Givosiran)已取得了突破进展,已经应用于临床.未来针对病因的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罕见病治疗的新趋势.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ANGPT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血管生成素在组成上具有同源性,并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NGPTL在糖脂代谢、炎症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疾病谱与代谢、炎症、肿瘤密切相关,现就ANGPTL在NAFL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普遍存在肌肉减少症(MD)和脂肪减少为代表的恶病质状态,既往认为这种状态与营养不良相关.近年来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与ESLD病情进展相关.研究发现MSTN通过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及肌细胞数量等导致MD、恶病质状态;MSTN可以作为HCC的筛查指标、病情进展观察指标.通过MSTN途径干预可能是控制ESLD患者MD、恶病质的有效方法,是预测肝硬化向HCC发展的有效指标.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8例,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4例.参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简明健康状态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与NAFLD关系密切,被认为是NAFLD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归纳了circRNA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指出cirRNA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在NAFL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细胞自噬是机体细胞组织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肝细胞内环境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噬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自噬调节免疫信号传导和防止过度激活的先天免疫反应方面,总结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认为从细胞自噬角度可能揭示AIH的作用机制,为AIH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来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AFLD与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目的 观察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同BRAF基因型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RC晚期接受PD-1/PD-L1单药免疫治疗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分为BRAF突变组(29例)和BRAF野生组(28例).2组患者均予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