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扫描式粒子治疗患者验证分析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以调强点扫描质子和碳离子技术治疗患者的验证计划测量结果分析,评估现行的计划验证方式的完善性。

方法

通过分析质子和碳离子验证计划的1 734个射束照射记录,验证测量通过的标准是验证计划测量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剂量差异≤3%或距离一致性(distance-to-agreement,DTA)差异≤3 mm,同时满足所有电离室的剂量偏差平均值≤3%,电离室矩阵中24个电离室中有至少22个通过此标准为验证计划通过,测量结果按照不同的测量水箱、测量房间和电离室矩阵测量深度等测量信息分类。

结果

测量结果分类分析显示,验证测量通过率和测量参数存在部分相关性,质子和碳离子总的计划通过率分别为97.7%和91.9%。对于质子射束,验证测量通过率在任意深度都较高,但对于碳离子的验证测量,验证测量通过率会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多数电离室性能稳定,不同水箱,不同治疗机房间验证通过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用三维水箱测量到的点剂量和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的剂量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当电离室矩阵在水中的测量深度>150 mm时,碳离子通过率会略差,可能由于在高剂量跌落的区域,水箱内电离室矩阵摆位的不确定性(左右和深度方向)造成,也可能是TPS散射模型对碳离子在深度>150 mm处剂量贡献评估存在不足造成,此现象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自1996—2017年来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献,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15篇,共计6 332人。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T3水平的
目的探讨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 CPT)辅助CT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脊柱转移瘤质量控制与近期疗效。方法12例原发肿瘤经病理学明确诊断,影像学改变符合脊柱转移瘤特征,患者共有16个病灶。处方剂量(prescribed dose, PD)80 Gy,粒子活度(1.48×107~2.59×107)Bq(0.4~0.7 mCi),CPT辅助CT引导下将植入针按术前计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于磁共振(MRI)指导靶区勾画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放疗科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1例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通过MRI-CT融合技术,在手术前、术后(<72 h)及放疗前,MRI指导下勾画靶区,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用K-M法计算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
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在美国已广泛开展。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及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有明确的指南来加以规范,但是仍有部分医院不能按照指南要求植入粒子,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调研了美国放射性粒子植入相关医疗事件,对美国2002年以来发生的粒子植入医疗事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粒子植入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以防类似事件发生,保障粒子植入术的健
辐射生物剂量学是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辐射生物剂量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为研发新一代剂量计奠定技术基础。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代表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方法,正向自动化、网络化分析发展,相关技术已通过国际和国家性的辐射生物剂量实验室网络辐射扩散。γ-H2AX作为DNA损伤的标志性分子,用于放射损伤剂量估算的研究进展较快,其作为放射损伤分子标志物逐步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共识。在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及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采用6 MV X射线,对大鼠右侧肺照射20 Gy。在观察期间测定CT值。在放疗后第12周,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染色,检测肺组织的纤维化及炎症标的相关蛋白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
目的研究不同弧度胆管内125I粒子链剂量学分布情况。方法在纸上勾画出不同弧度的粒子链模型(弧长=2πr×角度/360),计算弧长为45 mm对应的0°、30°、60°、90°、120°、150°、180°的模型。粒子链模型总长度为45 mm(每枚粒子间距为0 mm)。在粒子链模型向心侧和离心侧的中心点及两端点垂直距离5 mm处画标尺。用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每个弧度模型创建3层图片,模拟直径为8 m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择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 Gy,粒子放射性活度2.22×107 Bq,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胃管,根据肿瘤位置于胃管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粒子,制成粒子胃管。在C臂X射线透视下将其置入到患者食管内肿瘤部位,并随访。结果10例患者125I粒子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