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把科技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开展了大量的科普活动。学生通过科技普及活动体验科学魅力,培养科技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竞赛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通过参与科学研究确立科学思想,提高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开展科技教育
将科技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之中,用课程承载科技教育,已经成为西城区普及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区8个金鹏科技团,16个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均根据学校实际确立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很多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鸦儿胡同小学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开发了校史发展篇、古迹基地篇、环境渗透篇、教学案例篇、道德教育篇等校本课程;白云路小学自1998年参加“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实验项目”开始,始终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师大二附中完成了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第二版)、《数学大视野》、《市场经济知识拓展》、《智能机器人制作》等编写;161中学的校本教材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教育内容;宣师一附小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技主题的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品牌课程,实现了学校“创设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科技教育”的目标。
在组织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中,学校坚持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积极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科技日等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探索“三位一体”科技教育新模式;坚持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学科渗透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使科技活动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整合资源,加强科技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西城区政府督学室明确将科技教育列为督导评价内容,作为评价学校总体指标之一,以有效地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西城区教委在保证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每年拨付专款用于科技活动的开展,同时每年与科委、科协联合表彰在市级科技竞赛和全国性科技竞赛中获奖的辅导教师。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我区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2009年5月,西城区教委、科委、科协联合聘请13位关心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相关科研人员和科技专家,成立了西城区科技教育专家导师团,为西城区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智力支持,这一措施极大提高了科技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我们积极引入人才,挖掘相关学科教师的优势,在一些新的学科,如天文、地理、微生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项目上有所突破。
我们积极利用西城区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资源优势开展科技活动,目前西城区有7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单位纳入到教育教学资源序列。他们挖掘整合、深化课程研究,为学生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天文馆、自然博物馆、郭守敬纪念馆都是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的良好平台。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是关键,我们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
西城区现有专兼职科技教师24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6名。2007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科技学科带头人制度。针对我区科技教师现状,我们与有关教研部门联系,成立专门的校外教育教研室,由专人负责校外教师包括科技教师的继续教育、业余进修等工作,相关科技教师课程评价标准也将开始制定。2010年,西城区率先进行了科技教师培训工作,到今年9月,区内科技教师的培训已经达到了100%。
为充分利用西城区校外名师资源,发挥名师及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同时搭建一个教师间相互学习合作、共同成长的平台,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进而带动我区科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2010年6月,西城区教委成立了以北京市特级教师周又红名字命名的“周又红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由6位导师组成,实行导师培养负责制。名师在成员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途径,规定双方职责及评价办法,每年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工作室以领衔主持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确定一个研究项目,并有相关工作过程及成果显现。
积极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促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创新,每年我区都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教师走出国门,参加国外的科技活动,同时国内同行之间的工作交流也已经成为常态性的工作;一些年轻教师已经开展了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远程联系与交流,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网站、宣武青少年科技馆网站在我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科技教育评价体系
2008年,我们制定了《西城区教委中小学科技实力评估办法》,对各校开展科技活动情况及成绩进行评估。考核评估以全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校外教育单位为对象,对年度内各单位组织参加的市区级学生科技活动的参与情况、获奖成绩,以及各单位自主开发的学生科技活动情况、重大活动、突出贡献等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我们也要求各单位要根据《实力评估办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学校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调整工作重点,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学生科技活动,并注重开发和研究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重视学校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把考核评估工作与开展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进一步开展。
西城区教委、科委、科协已经形成较完善的科技教师表彰机制,每年的科技节集中表彰奖励优秀辅导教师;每两年还要表彰西城区优秀科技园丁;西城区政府每两年表彰西城区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重点抓好科技节,重点培养优长生
在全年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把每年的科技节作为科技教育的常规工作重点来抓,做到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工作形式。科技节期间,我们要求各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科技活动,争取做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积极开展特色科技项目,不断提升科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区青少年科技馆的组织、指导作用,发挥北京市科技金鹏团、市区两级科技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形成我区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活动网络格局。
在科学普及的基础上,我区还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生常年参加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每年有近300名小学生以科技特长生的资格进入初中学习,这些学生是初中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骨干力量。每年我们还尽可能多地选送优秀学生进入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教委“翱翔计划”、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习,这其中大部分学生在北京市创新大赛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西城区科协、西城区教委每两年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少年科学奖”,表彰在全国及国际科技比赛中获奖的学生。
天道酬勤,西城区的科技教育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在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提高的基础上,西城区在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上连续多年取得北京市一等奖总数第一的好成绩。2011年3月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新西城中小学生首次在全市科技竞赛中亮相,我区共获得中学生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18项;在小学生创新成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项,获奖总数和金牌数居全市首位。7月,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西城区共有11支队伍代表北京市参加比赛,共获7项全国一等奖。在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西城区师生再获佳绩,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北京市第八中学柯本勇老师获得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目前,西城区正在打造科技教育的品牌项目——“彩虹行动”。彩虹的七色光芒,寓意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普照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彩虹行动”同时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普及、展示特长架起了桥梁。“彩虹行动”在内容上的不断完善将有力地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校外活动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开展科技教育
将科技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之中,用课程承载科技教育,已经成为西城区普及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区8个金鹏科技团,16个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均根据学校实际确立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很多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鸦儿胡同小学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开发了校史发展篇、古迹基地篇、环境渗透篇、教学案例篇、道德教育篇等校本课程;白云路小学自1998年参加“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实验项目”开始,始终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师大二附中完成了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第二版)、《数学大视野》、《市场经济知识拓展》、《智能机器人制作》等编写;161中学的校本教材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教育内容;宣师一附小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技主题的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品牌课程,实现了学校“创设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科技教育”的目标。
在组织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中,学校坚持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积极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科技日等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探索“三位一体”科技教育新模式;坚持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学科渗透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使科技活动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整合资源,加强科技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西城区政府督学室明确将科技教育列为督导评价内容,作为评价学校总体指标之一,以有效地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西城区教委在保证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每年拨付专款用于科技活动的开展,同时每年与科委、科协联合表彰在市级科技竞赛和全国性科技竞赛中获奖的辅导教师。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我区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2009年5月,西城区教委、科委、科协联合聘请13位关心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相关科研人员和科技专家,成立了西城区科技教育专家导师团,为西城区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智力支持,这一措施极大提高了科技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我们积极引入人才,挖掘相关学科教师的优势,在一些新的学科,如天文、地理、微生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项目上有所突破。
我们积极利用西城区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资源优势开展科技活动,目前西城区有7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单位纳入到教育教学资源序列。他们挖掘整合、深化课程研究,为学生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天文馆、自然博物馆、郭守敬纪念馆都是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的良好平台。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是关键,我们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
西城区现有专兼职科技教师24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6名。2007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科技学科带头人制度。针对我区科技教师现状,我们与有关教研部门联系,成立专门的校外教育教研室,由专人负责校外教师包括科技教师的继续教育、业余进修等工作,相关科技教师课程评价标准也将开始制定。2010年,西城区率先进行了科技教师培训工作,到今年9月,区内科技教师的培训已经达到了100%。
为充分利用西城区校外名师资源,发挥名师及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同时搭建一个教师间相互学习合作、共同成长的平台,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进而带动我区科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2010年6月,西城区教委成立了以北京市特级教师周又红名字命名的“周又红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由6位导师组成,实行导师培养负责制。名师在成员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途径,规定双方职责及评价办法,每年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工作室以领衔主持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确定一个研究项目,并有相关工作过程及成果显现。
积极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促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创新,每年我区都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教师走出国门,参加国外的科技活动,同时国内同行之间的工作交流也已经成为常态性的工作;一些年轻教师已经开展了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远程联系与交流,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网站、宣武青少年科技馆网站在我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科技教育评价体系
2008年,我们制定了《西城区教委中小学科技实力评估办法》,对各校开展科技活动情况及成绩进行评估。考核评估以全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校外教育单位为对象,对年度内各单位组织参加的市区级学生科技活动的参与情况、获奖成绩,以及各单位自主开发的学生科技活动情况、重大活动、突出贡献等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我们也要求各单位要根据《实力评估办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学校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调整工作重点,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学生科技活动,并注重开发和研究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重视学校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把考核评估工作与开展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进一步开展。
西城区教委、科委、科协已经形成较完善的科技教师表彰机制,每年的科技节集中表彰奖励优秀辅导教师;每两年还要表彰西城区优秀科技园丁;西城区政府每两年表彰西城区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重点抓好科技节,重点培养优长生
在全年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把每年的科技节作为科技教育的常规工作重点来抓,做到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工作形式。科技节期间,我们要求各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科技活动,争取做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积极开展特色科技项目,不断提升科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区青少年科技馆的组织、指导作用,发挥北京市科技金鹏团、市区两级科技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形成我区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活动网络格局。
在科学普及的基础上,我区还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生常年参加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每年有近300名小学生以科技特长生的资格进入初中学习,这些学生是初中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骨干力量。每年我们还尽可能多地选送优秀学生进入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教委“翱翔计划”、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习,这其中大部分学生在北京市创新大赛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西城区科协、西城区教委每两年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少年科学奖”,表彰在全国及国际科技比赛中获奖的学生。
天道酬勤,西城区的科技教育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在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提高的基础上,西城区在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上连续多年取得北京市一等奖总数第一的好成绩。2011年3月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新西城中小学生首次在全市科技竞赛中亮相,我区共获得中学生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18项;在小学生创新成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项,获奖总数和金牌数居全市首位。7月,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西城区共有11支队伍代表北京市参加比赛,共获7项全国一等奖。在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西城区师生再获佳绩,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北京市第八中学柯本勇老师获得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目前,西城区正在打造科技教育的品牌项目——“彩虹行动”。彩虹的七色光芒,寓意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普照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彩虹行动”同时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普及、展示特长架起了桥梁。“彩虹行动”在内容上的不断完善将有力地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校外活动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