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技能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探究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永恒的课题。乡土文化,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承载了一个地域中的文化进程和发展历史,更是代表着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蕴积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当两种迥异性质的东西相碰撞,定会发生巨大、正向的裂变反应。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乡土文化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初步尝试,使学生掌握信息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实现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关键词】初中;乡土文化;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引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即是乡土性的文化,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乡土文化,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它承载了一个地域中的文化发展历程,代表着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蕴积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着人们真实的生活元素,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乡贤人物事件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乡土文化理解,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实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培养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一、巧用乡土文化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巧妙的导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选乡土文化素材导入新课,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其求知欲。
例如,笔者所属乡镇地处大汶口文化时期北坦遗址,是肥城区域文明的发祥地,出土过不少的陶罐陶杯。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五册“畅游3D世界”这一单元时,展示大汶口文化时期出土的陶罐陶杯(利用3D One软件设计、3D打印机打印),成功吸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格外专注,3D One软件的操作技能掌握熟练,在课堂上复原家乡出土文物,使其直观化、具体化,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增强了家乡自豪感。另外,在设计完成陶罐或陶杯后,有的同学将肥城文庙后壁的“风雨竹”石刻以浮雕的样式放到了作品中,制作了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说乡土文化素材导入新课,唤醒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二、课堂融入乡土文化,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触发其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同学们感兴趣的乡土文化的主题或元素,如乡贤文化。“乡贤”是各地有德行、有才能、有作为、有声望,被本地民众所尊重推崇的贤士,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学们在对乡贤文化资料的查找和搜集过程中,去伪存真、精选素材,拉近了与乡土文化的距離,锻炼和培养了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方式,传承了乡贤精神。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二册“网络获取是首先”时,先让学生列举家乡乡贤名士,学生踊跃发言:史圣左丘明、孔子贤徒有子、商圣范蠡、元代第一状元张起岩、抗倭明臣李邦珍、著名诤臣尹庭……这时再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能否列举出他们的生平、故事或学说、事迹呢?此时,学生无语。学生对家乡乡贤只是熟悉姓名,对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故事并不是了解,此时自然引出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并自主探究网络搜索的搜索方法技巧等,在搜索的知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搜索的信息去伪存真、汇总整理。再如,在学习“制作个人简历”时,将教学“制作个人简历”改成“制作地域乡贤名片”。将课前搜集的乡贤名士的资料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呈现,即学习了wps文稿中表格的插入、编辑等课堂知识,也加深了对乡贤名士的了解,重温了他们的成长之路,对照自己应该学习乡贤的哪些方面。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乡贤文化,使学生操作技能提升的同时,增强了信息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三、提取乡土文化内容,建立合作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但现实告诉我们许多问题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世界变小了,分工变细了,合作已是现今社会的大趋势。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帮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其与人合作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六册“Java Web网页开发技术”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欣赏上届学生制作的“肥城古八景”的框架网页,这是一个乡土文化为主题的网页,网页由鸾台月夜、龙沼春霖、孝堂夕照、牛山叠翠、书院秋风等8个页面构成。在学生观察后抛出问题:你们一节课能否做出这样的一个网页吗?学生直摇头,页面太多,完成不了。我们如何才能在一节课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呢?学生自然想到了小组分工协作,小组中的几位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页面,然后通过超链接,完成版面整合。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都想为本组增光添彩,认识到小组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建立起合作意识,感受成功合作的乐趣,增进了同学友谊。
四、借助乡土文化精髓,渗透传统道德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方便、快捷、高效,但也不免有一些负面影响,如青少年中的网瘾、网络犯罪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借助乡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真伪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传统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能的同时,强化了道德品质培养。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二册“设计活动策划方案”时,让学生利用WPS演示文稿制作“孔子贤徒——有子”的电子杂志。有子是春秋时期鲁国肥城人,被后世尊为“四贤十二哲”之一,是学生身边的乡贤榜样,其主要学说有“和为贵”、“孝”道、“藏富于民”、推崇礼义,持守中道等。同学们在搜集、整理、作品制作过程中,势必受到其思想熏陶,从有子的故事中学习其“知礼”、“爱人”、“孝顺”、“讲诚信”等道德思想,学习其正确看待事物,做人做事脚踏实地、厚德载物的优良品质,主动吸收、消化和传承传统道德思想内涵,为学习信息技术提供精神动力。
五、重视课后实践创新,挖掘乡土文化元素
除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结合乡土文化进行学习之外,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在课下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布置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和线索探究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乡土文化内容,自觉进行独立化和深度性的实践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五册“遨游神秘的动画世界”后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本区域的乡土文化,制作出独具特色的Flash动画作品,要求在其中体现出乡土文化的元素和学生个人的审美意识。有的同学就结合当地“泥马渡康王”传说故事,制作了《泥马渡康王》动画作品,将乡土传说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练习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時,即挖掘出乡土文化的内容,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结束语
乡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正如一汪清泉滋润着信息技术课堂,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让乡土文化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化遗产,而是“活”起来、“动”起来的文化生命。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留心身边的乡土文化,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信息技术绽放精彩的同时,助推乡土文化实现当代转化和发展,激发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丁丽红. 信息技术课堂中乡土文化的作用[J]. 中小学电教:下,2017,000(006):21-21.
[2]恽洪英. 浅谈乡土资源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J]. 初中生世界,2016,000(010):76-78.
[3]李玉元. 巧用乡土资源和信息技术,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90-191.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乡土文化;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引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即是乡土性的文化,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乡土文化,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它承载了一个地域中的文化发展历程,代表着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蕴积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着人们真实的生活元素,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乡贤人物事件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乡土文化理解,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实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培养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一、巧用乡土文化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巧妙的导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选乡土文化素材导入新课,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其求知欲。
例如,笔者所属乡镇地处大汶口文化时期北坦遗址,是肥城区域文明的发祥地,出土过不少的陶罐陶杯。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五册“畅游3D世界”这一单元时,展示大汶口文化时期出土的陶罐陶杯(利用3D One软件设计、3D打印机打印),成功吸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格外专注,3D One软件的操作技能掌握熟练,在课堂上复原家乡出土文物,使其直观化、具体化,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增强了家乡自豪感。另外,在设计完成陶罐或陶杯后,有的同学将肥城文庙后壁的“风雨竹”石刻以浮雕的样式放到了作品中,制作了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说乡土文化素材导入新课,唤醒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二、课堂融入乡土文化,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触发其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同学们感兴趣的乡土文化的主题或元素,如乡贤文化。“乡贤”是各地有德行、有才能、有作为、有声望,被本地民众所尊重推崇的贤士,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学们在对乡贤文化资料的查找和搜集过程中,去伪存真、精选素材,拉近了与乡土文化的距離,锻炼和培养了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方式,传承了乡贤精神。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二册“网络获取是首先”时,先让学生列举家乡乡贤名士,学生踊跃发言:史圣左丘明、孔子贤徒有子、商圣范蠡、元代第一状元张起岩、抗倭明臣李邦珍、著名诤臣尹庭……这时再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能否列举出他们的生平、故事或学说、事迹呢?此时,学生无语。学生对家乡乡贤只是熟悉姓名,对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故事并不是了解,此时自然引出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并自主探究网络搜索的搜索方法技巧等,在搜索的知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搜索的信息去伪存真、汇总整理。再如,在学习“制作个人简历”时,将教学“制作个人简历”改成“制作地域乡贤名片”。将课前搜集的乡贤名士的资料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呈现,即学习了wps文稿中表格的插入、编辑等课堂知识,也加深了对乡贤名士的了解,重温了他们的成长之路,对照自己应该学习乡贤的哪些方面。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乡贤文化,使学生操作技能提升的同时,增强了信息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三、提取乡土文化内容,建立合作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但现实告诉我们许多问题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世界变小了,分工变细了,合作已是现今社会的大趋势。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帮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其与人合作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六册“Java Web网页开发技术”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欣赏上届学生制作的“肥城古八景”的框架网页,这是一个乡土文化为主题的网页,网页由鸾台月夜、龙沼春霖、孝堂夕照、牛山叠翠、书院秋风等8个页面构成。在学生观察后抛出问题:你们一节课能否做出这样的一个网页吗?学生直摇头,页面太多,完成不了。我们如何才能在一节课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呢?学生自然想到了小组分工协作,小组中的几位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页面,然后通过超链接,完成版面整合。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都想为本组增光添彩,认识到小组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建立起合作意识,感受成功合作的乐趣,增进了同学友谊。
四、借助乡土文化精髓,渗透传统道德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方便、快捷、高效,但也不免有一些负面影响,如青少年中的网瘾、网络犯罪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借助乡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真伪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传统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能的同时,强化了道德品质培养。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二册“设计活动策划方案”时,让学生利用WPS演示文稿制作“孔子贤徒——有子”的电子杂志。有子是春秋时期鲁国肥城人,被后世尊为“四贤十二哲”之一,是学生身边的乡贤榜样,其主要学说有“和为贵”、“孝”道、“藏富于民”、推崇礼义,持守中道等。同学们在搜集、整理、作品制作过程中,势必受到其思想熏陶,从有子的故事中学习其“知礼”、“爱人”、“孝顺”、“讲诚信”等道德思想,学习其正确看待事物,做人做事脚踏实地、厚德载物的优良品质,主动吸收、消化和传承传统道德思想内涵,为学习信息技术提供精神动力。
五、重视课后实践创新,挖掘乡土文化元素
除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结合乡土文化进行学习之外,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在课下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布置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和线索探究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乡土文化内容,自觉进行独立化和深度性的实践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初中第五册“遨游神秘的动画世界”后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本区域的乡土文化,制作出独具特色的Flash动画作品,要求在其中体现出乡土文化的元素和学生个人的审美意识。有的同学就结合当地“泥马渡康王”传说故事,制作了《泥马渡康王》动画作品,将乡土传说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练习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時,即挖掘出乡土文化的内容,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结束语
乡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正如一汪清泉滋润着信息技术课堂,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让乡土文化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化遗产,而是“活”起来、“动”起来的文化生命。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留心身边的乡土文化,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信息技术绽放精彩的同时,助推乡土文化实现当代转化和发展,激发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丁丽红. 信息技术课堂中乡土文化的作用[J]. 中小学电教:下,2017,000(006):21-21.
[2]恽洪英. 浅谈乡土资源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J]. 初中生世界,2016,000(010):76-78.
[3]李玉元. 巧用乡土资源和信息技术,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90-191.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