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话今夕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是一个人的财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更有发言权。
  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那段连温饱都难以为继岁月的人,很难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是什么。
  时维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那些经历过改革开放40年风云巨变的人,很多人已轻霜浸过鬓角,一头花白是岁月的痕迹,也是时光的见证。
  ——题记
  1965年,1982年,1984年,2006年……这些时间点,是串起靳育德先生一生的重要节点。其中,属于他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
  靳育德出生在西宁市湟中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是家中长子,他的出生,被长辈们寄予了厚望。
  靳育德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度过的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尽管年少的他聪敏好学,在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那段温饱都难以为继的年月里,他所上的学校也时撤时变,读书路上历尽坎坷。1965年,对于靳育德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同时也是他梦想破碎的一年。那一年,他参加了高考,报的是理科,因为在校成绩优异,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正当他踌躇满志,幻想即将走进高等学府、走向人生崭新道路的时候,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政审不合格,被取消了大学的入学资格。
  生活依然在继续,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幸遭遇而停下脚步。无奈之下,靳育德只好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辗转在西石峡采石场、大柴旦化工厂工作,最后又成为了一名铁路工程局的工人。
  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读过高中的靳育德依然是人们眼中的文化人。当了几年铁路工人后,靳育德因为有一定学识,1978年8月,被调到铁路第三中学当了教师。
  1978年,改革开放犹如注入中华大地的一股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全国各地。恢复高考的讯息不胫而走,当时的人们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看着踊跃报名参加高考的人们,曾经经历过失望的靳育德,虽然满怀壮志,但是他不敢报名,一怕自己的出身问题会继续影响他,二怕领导不同意。为此,他错过了一年年高考的机会。
  1981年年底,靳育德已经三十多岁了,中央电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文科学生,新成立的青海电大开始报名,并设定了录取分数线。听到消息,不能再拖了,靳育德立马报了名,但他所在的学校因师资缺,校领导只同意让他学电大十多门课程中的《现代汉语》一门课,不能学全科。这次,他铆足了劲儿,决不放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电大教务处领导的关心下,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录取为我省首届电大直属班的一名文科学生。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面临着很大的人才缺口。高考恢复后,人们似乎要弥补之前那段荒废的时光,每个人都对学习都抱有极大的热情,那是一段全民学习热情最为高涨的时期。开放的思想和文化,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了外部条件。
  在学生眼里,他是铁三中的一名班主任,还要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在电大,他又是直属班的班长,只要电大没课的时候,他还要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那时,中央电大授课,全是像袁行霈那样全国有名的老师在讲课,听录音,做记录;考试,全是中央电大出题,考卷从北京直接发送,考试管理十分严格。晚上,靳育德除了挑灯学习中央电大的课程、完成作业外,还要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那段时间里,他几乎从未在晚上十二点之前睡過觉。
  1985年,靳育德以优异的成绩从电大毕业。当年,他还被评为我省十名优秀电大毕业生之一,受到了表彰。2000年,当青海电大成立20周年时,他被遴选为历届电大毕业生中的优秀学员,再次受到了学校表彰。
  回忆起那段发愤图强的岁月,靳育德的眼中饱含泪水。是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了他学习的机会,是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了他展翅飞翔的力量。那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真是一段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时期。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有多么的巨大。物质生活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精神文化的变化才是国家崛起的根本。
  在见证人们思想文化不断解放的同时,靳育德也见证了青海农村因改革开放而发生的巨变。
  从西宁到靳育德家乡只有短短三十公里的路途,那时,因为母亲和弟弟们在老家,在铁路学校工作的几年里,他经常往返于西宁和湟中之间。如今的三十公里路途,也许不消半个小时就能到达,但在改革开放前,这短短的三十公里回家路,每次回得都是非常困难。
  那时的路不像现在,是沙路,崎岖不平。有时靳育德骑自行车回家,因为路况不好,回一趟家最少需要三个小时。后来有了班车,但一天只有一趟,虽然终点站离家还有一段路,人多车少,如果稍微晚一点,就搭不上车,只好望车兴叹。靳育德介绍,当时实行的还是小周末制,一周只有周天可以休息。每周一放假,他就得抓紧时间赶往西门口的车站。因为人多车少,能挤到班车上,那全看运气。如今,往来湟中的公交车络绎不绝,这样的巨变,当时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在靳育德的记忆中,改革开放以前,一年到头种庄稼的农民,却一年到头为吃饱肚子而发愁。五荒六月,家里断粮的人家多的是,家里来亲戚,常会看见手端面升东家西家借面的人。家里人辛苦劳作一年后,根本就分不到多少粮食,有时劳作一年后,别说能分到红(钱),甚至还会倒欠社(生产队)。
  1982年,也就是靳育德上了电大的那年,家庭联产承包制正式确立,农村改革的大幕从此拉开,农民的积极性很快便被调动起来,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他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粮食,再也不为吃饱肚子发愁了。1984年年底,靳育德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转机,他从铁三中调到了青海省教育厅工作,承担教育厅机关刊物《青海教育》稿件的编辑工作。
  从铁三中的老师,到青海省教育厅机关刊物《青海教育》的编辑、副主编,再到《青海教育史》《青海教育志》的编纂者和审定者之一,靳育德的一生几乎都与教育紧密相连,他自然也成了改革开放青海教育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变,是靳育德对青海教育发展最深切的感受。学校在变,教师在变,学生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因为经历过,所以他对青海教育之变有着最真实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前,青海的教育与内地相比,除了“落后”外,很难用其他的词儿来形容。不管是学校环境、教育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非常落后。
  建国之初,乡下的学校大多都是由村庙改建而成,如兴海路小学、沈家寨小学等,教室里有神像、有祭祀的敬台,那是常见的事情;就是城内的学校,有的也是占用了庙宇,像西关街小学、玉井巷小学、大同街小学、观门街小学等。不少校舍都是危房,在庙堂里或者廊坊里放几张桌子和几把凳子,那就是学校。
  建国之初,由于教育经费奇缺,乡下一些学校教学用的粉笔和黑板擦都需要学生自制。粉笔一般都是学生们闲暇时将捡来“泥泥石(石膏矿石)”经煅烧、磨粉、调和、搓制、晒干后做成;黑板擦是学生剪下自家的羊毛毡后,再卷成团制成;破教室里的黑板是学生用锅底灰用水调和后刷成,每次值日生只要擦黑板,都会被擦下来的锅底灰弄得一脸黑;那时,学生写作业没有现在装订成册的本子,只能买来珍贵的改山纸或白贡川(纸张),然后自己裁剪装订。
  那时,识字人很少,师资奇缺,多数老师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城市学校中聘用代课教师;农村学校中,民办教师是主要力量,他们除了拿到少得可怜几个钱外,主要依靠生产队划的工分来养活自己。甚至有小学毕业的教小学生,中学毕业的教中学生的现象,教育质量的高低可想而知。
  1984年,靳育德调到了教育厅工作后,曾去过青海许多地方的学校。
  靳育德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多次到一些农村去采访。有次他到化隆,县教育局的领导说:“你到村里找学校,不用打听,房顶上的草长得最高的,那肯定就是学校。”因为一般老百姓家,为防漏雨,房顶一般处理得很干净。唯有学校的房顶是无人问津的,不少校舍都快倒塌了,也没有钱维修和改造。
  当时,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工资很低,加上受“文革”中“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影响,教师职业被人看不起,有人曾讥讽为“娃娃头”。与正式教师相比,民办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更低。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乃立国之本,像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的崛起,都无一例外地都把教育摆在了首位。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985年,中共中央在制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指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4%。”自此,属于教育的春天大跨步向人们走来。各级政府、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在这样的契机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青海的教育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到拆除重建,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校容校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危房,变成了砖木混建的房子,学校里开始植树绿化,学校的环境变美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作为《青海教育》的编辑,靳育德就曾采访和报道过一些典型人物和事迹。
  胡森林是互助县北山一个村庄的普通村民,采金技术是他的擅长,改革开放后,他和家人在大通河畔采金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全国捐资助热潮的推动下,胡森林毅然拿出了十万块钱捐献给了教育事业,成了青海省捐资助学的典型,宋瑞祥省长亲赴北山为他披红挂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十万块钱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涌现出了很多像胡森林一样热心教育发展的人。
  面对师资力量落后的局面,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已经在职的老师们可以通过在职进修的方式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实在不适合当老师的,国家也出台了政策,支持他们转行。为我国基础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民办教师,只要条件符合,也分批全部转正,“民办”成了一个历史的名词。同时,提高了新人职老师的学历条件,初中老师的学历最少要达到大专或中专学历,高中老师,要達到本科学历。由于党和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设施也得到突飞猛进的改善,社会上,老师这个职业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教师职业也逐渐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认识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从十三大报告开始,每一次党的报告都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未动摇,教育经费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从免除农村学费开始,最后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
  面临区域之间教育差距较大的问题,国家的教育经费开始优先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的学生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这些措施都让教育公平有了很大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项项的举措的实施,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其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品质史无前例。
  如今,在青海,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靳育德已很难将现在的学校与七八十年代以前的学校作对比,因为已经无法可比了。
  4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青海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靳育德看到了如日方升的青海教育,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感恩于改革开放,感恩于美好的时代。
  从事了一生教育事业的靳育德从小喜欢文史,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就陆续在报刊和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些文章。2006年从教育厅退休后,他又开始了他退而不休的晚年生活,笔耕不辍,认真做起了青海文史的研究。
  因为父亲在西宁工作的原因,靳育德见证了西宁乃至青海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
  也正是因为对这片热土的喜爱,让靳育德很早就开始喜欢上了地方史的研究。靳育德几乎了解西宁的山山水水,每一条街道衢巷,每一处人文古迹。他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知道西宁是怎样从解放初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
  西宁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悠久城市,可是在多年以前,有些人对西宁的了解还很少。靳育德写这些关于老西宁的风物,就是想提升西宁人们的文化自信,让大家爱家乡,爱西宁,爱青海,提高青海的知名度。
  多年来,靳育德游走于青海很多历史遗迹间,深刻体会到了老百姓对文化的重视。
  早些年,他曾在一处史料上看到,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却藏寺中,有一块珍贵的明代九龙壁。后来,他经过实地走访和考证,写了一篇考证却藏寺九龙壁的稿子,发表在了省内的刊物上。第二次他再到却藏寺时,发现人们已经将原来被牛羊围绕的九龙壁保护妥帖。
  有一次他去五峰寺,看到被誉为“形如举掌”的五峰山被人因取石而惨遭破坏的状况后,愤然写下了《哭泣的五峰山》一文,此后,五峰山开山炸石、破坏景观的现象被制止。
  这是一种思想文化的进步,要是在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代,是绝不会有人关注的。但是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的今天,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址,早已成为人人自觉的事情。
  如今,靳育德已被聘为湟中县首席文化顾问、城中区文史馆名誉馆长、城东区文史专员,在撰写了“河湟三部曲”(《河湟随笔》《河湟杂记》《河湟拾遗》)的基础上,又撰写了《老西宁》系列书,已经正式出版了五本,备受大家喜爱。他说,写这些书和做这些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更加珍惜今日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其他文献
它像一道闪电,突然出现,又倏地消失。她慢慢蹲下身,屏住呼吸,睁大双眼,看向它消失的地方。刚才它猛地从草丛中窜出来时,着实吓了她一大跳——那是一只猫,一只绿色的猫,玻璃弹珠一般的眼睛傲慢地看向她,尾巴像一根绿色的旗杆高高竖起。她还没看它第二眼,它一扭身,消失在草丛中。她等了很久,它都不再出现。微风掠过草尖,发出互相碰撞的轻响。书包在身后滑了一下,她受到巨大的惊吓,尖叫声像花瓶骤然打碎——  她浑身大
期刊
【摘 要】我们要深刻领会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到敏感的政治形势、特殊的生态地位、重要的发展时期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把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措施  森林防火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为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探根究源审计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责任追究rn李金柱副主任说:加强对审计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责任追究,报告的第二部分对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砥砺奋进,在新一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些过去没有取得的成就,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一系列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网,中国港。无数个中国符号汇聚成一股中国风,将中国织成了一个蜘蛛网,让国人更加紧密,更加团结。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一步步迈
期刊
当前,我国风力基建项目中普遍开展的是“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借助MIS系统辅助管理,以项目单位为核心,将项目设计、项目监理、项目施工等环节全面覆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 19% 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 20% 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 ;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 6
期刊
四十年,对于亿万年间形成的地层书页来说,也许仅仅只是几粒尘埃,渺小到很容易被人们忽略。40年,对于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来说,也许仅仅只是一瞬,甚至都来不及被记录。但对一个人来说,四十年就是从少年到中年甚至老年,几乎是一个人的一生。对一门学科来说,四十年就是发展与巨变,就是如日方升,沧海桑田。  1978年至201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改革开放,砥砺前进的40年,生活在那段时期里的每一人,无一例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