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容易忽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美术教学活动。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并融入教学活动。而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的导入活动,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生活化导课方式呢?
一、以生活情境结合课题,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美术教学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想要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成果却并不容易。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蕴含深远的意义,不能只是带学生“玩一玩”,而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美学元素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生活独特的美,提升艺术修养。而想要取得上述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动机,积极以生活中真实的情境结合相关的美术课题,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对《春天的畅想》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制作以“春天带来希望”为题的PPT课件,在课件中,教师可以把早春、仲春和晚春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万物开始偷偷复苏,正是应了韩愈的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就这样开始了;春天到了中间阶段,万物都已惊醒,并且开始争先复苏,天气渐暖;晚春已然出现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绚丽景象。伴随着图片和轻柔的背景音乐,教师还可以进行深情朗诵:春天来了,她把刺骨的寒风赶走了。她来到公园里,拿着颜料染红了桃花,映绿了柳树;她来到小河边,融化了冰块,唤来了小鱼;她来到森林,杜鹃开心地在树上唱起了歌,小熊躺在她怀里吃着甜甜的蜂蜜……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会完全沉浸在春天的温暖怀抱里,对春天充满幻想。这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已经被诱发出来了,接着教师再正式带领学生展开《春天的畅想》这节课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生活细节引入课题,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叛逆心理,很难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只是单纯地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命令学生进入学习活动,虽然可能取得短暂性的表面效果,但并未取得實际性的教学意义。所以,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设计比较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活动,然后顺势引入课题,先让学生觉得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是有意思的,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在对《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logorama》这部动画短片的节选片段,它曾被评为“201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视频只有17分钟,但是却包含了3000多个商标,被网友惊呼“广告植入的最高境界”。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导入就会有极大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观看任务,比如让学生观察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标志,那么学生在观看视频短片的时候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当短片播放完,学生会争先发言,这时课堂氛围就会十分活跃。紧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具深度的问题,如“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看见许许多多的标志,那你们除了认识这些标志的外观之外,了解它们的设计背景和设计理念吗?”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虽然基本没有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却可以促使学生展开探究式的讨论研究,并且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产生强烈的期待感。
三、以生活实例展示课题,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要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展示相关的教学课题,使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促进学生积极动手实践。
例如,在《独特的装扮》这节课中,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面具的内涵和作用,并指导学生学会制作面具。教材中给出的关于“面具”的概念比较简单,其实面具不仅仅是为了在文艺表演或者化装舞会上把表演者的面孔遮住而改变人们特定的形象;面具更可以被看作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那么,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并体会面具的丰富内涵,积极展开实际制作,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展示天水秦腔鸿盛社面具和甘肃民俗活动“社火”的相关图片,并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让学生意识到面具也承载着许多传统文化。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脸谱制作面具。这时学生就会有比较强烈的动手实践的欲望。于是,这节看似简单的面具制作课还拓展出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创设出真实且熟悉的课堂导入活动,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从而取得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
一、以生活情境结合课题,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美术教学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想要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成果却并不容易。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蕴含深远的意义,不能只是带学生“玩一玩”,而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美学元素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生活独特的美,提升艺术修养。而想要取得上述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动机,积极以生活中真实的情境结合相关的美术课题,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对《春天的畅想》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制作以“春天带来希望”为题的PPT课件,在课件中,教师可以把早春、仲春和晚春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万物开始偷偷复苏,正是应了韩愈的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就这样开始了;春天到了中间阶段,万物都已惊醒,并且开始争先复苏,天气渐暖;晚春已然出现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绚丽景象。伴随着图片和轻柔的背景音乐,教师还可以进行深情朗诵:春天来了,她把刺骨的寒风赶走了。她来到公园里,拿着颜料染红了桃花,映绿了柳树;她来到小河边,融化了冰块,唤来了小鱼;她来到森林,杜鹃开心地在树上唱起了歌,小熊躺在她怀里吃着甜甜的蜂蜜……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会完全沉浸在春天的温暖怀抱里,对春天充满幻想。这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已经被诱发出来了,接着教师再正式带领学生展开《春天的畅想》这节课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生活细节引入课题,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叛逆心理,很难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只是单纯地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命令学生进入学习活动,虽然可能取得短暂性的表面效果,但并未取得實际性的教学意义。所以,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设计比较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活动,然后顺势引入课题,先让学生觉得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是有意思的,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在对《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logorama》这部动画短片的节选片段,它曾被评为“201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视频只有17分钟,但是却包含了3000多个商标,被网友惊呼“广告植入的最高境界”。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导入就会有极大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观看任务,比如让学生观察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标志,那么学生在观看视频短片的时候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当短片播放完,学生会争先发言,这时课堂氛围就会十分活跃。紧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具深度的问题,如“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看见许许多多的标志,那你们除了认识这些标志的外观之外,了解它们的设计背景和设计理念吗?”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虽然基本没有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却可以促使学生展开探究式的讨论研究,并且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产生强烈的期待感。
三、以生活实例展示课题,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要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展示相关的教学课题,使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促进学生积极动手实践。
例如,在《独特的装扮》这节课中,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面具的内涵和作用,并指导学生学会制作面具。教材中给出的关于“面具”的概念比较简单,其实面具不仅仅是为了在文艺表演或者化装舞会上把表演者的面孔遮住而改变人们特定的形象;面具更可以被看作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那么,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并体会面具的丰富内涵,积极展开实际制作,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展示天水秦腔鸿盛社面具和甘肃民俗活动“社火”的相关图片,并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让学生意识到面具也承载着许多传统文化。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脸谱制作面具。这时学生就会有比较强烈的动手实践的欲望。于是,这节看似简单的面具制作课还拓展出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创设出真实且熟悉的课堂导入活动,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从而取得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