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的形势,旧的育人模式与新的德育要求表现出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育重堵轻疏,重形式而轻效果,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知识轻基本理论教育。因此,如何根据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培养,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各类中职学校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是当前中职学校的基本现状。其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偏差明显,经常随意迟到、旷课;不讲究卫生,粗言秽语,破坏公物;抽烟酗酒,打架斗殴,集体意识较差;自以为是,求知欲低下,责任感缺失,沉溺于入网络;自我封闭,固执偏激,忧郁疑虑,亢奋冲动等心理问题突出,法制观念淡薄等等。本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突出德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将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招生和就业上,对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工作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要的作用,看不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就业及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二)德育方法传统化、单一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德育工作还多采用传统方法,就是责之、禁之、压之多,而导之、引之少,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多以说教为主,方法比较僵化,德育效果也就不明显,有时只起到了扬汤止沸的作用,不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内化和践行。
(三)德育工作缺乏个性,没有特色。一是模仿型,自己没有创意,喜欢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照瓢画葫。二是任务型,上边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开展育人,德育工作缺乏长远的打算和统筹安排。三是集体型,经常以集体活动,集体会议、集体讲座牵头,内容单一,形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共性问题,不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与觉悟的个体差异,缺少针对性。
(四)法制意识淡薄,遵纪守法教育力度不足。在对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表示多次接受法制教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每学期有接受法制教育,但难以入心,影响不深。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虽然接受过法制教育,但不信任,对司法机关的办事公正性存在怀疑。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及学校规章制度一般了解,执行也一般,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了解,并能认真执行,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太受其约束。
(五)对网络等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冲击缺乏良策。在当今信息与通信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中职学生会玩电脑、上网是好事,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但网络是柄“双刃剑”,带来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学生上网成瘾,影响了学习,网上不健康的信息,还对其人格健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德育课程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德育方法得不到有效创新。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多元化,但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却一直以传统教材为核心,或象征性地开设一些德育课,课程内容抽象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主要采用课堂灌输或大会、小会说教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被动参与和不参与的现象比比皆是,存在德育工作时效性大打折扣的现象。
(七)全员德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依靠学生管理队伍来开展。德育课教师、专业教师及行政后勤人员参与学生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部分行政后勤人员认为做好服务工作就行了,育人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部分学生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至于如何变堵为疏,如何转化问题生等教育则研究较少。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无法形成合力。
(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学生中存在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情绪加剧、自卑心理严重、人际交往困惑等等。面对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没有按照学生人数比例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没有编印学生心理健康刊物和宣传资料、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没有专项经费保障等,以上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二、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新背景下的职校德育具有时代性和特殊性,如何使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时效性?本人认为:学校要依照实情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走创新之路。
(一)着眼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和改革职校德育工作,培养造就职校德技兼容的人才,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全体教职工都有育人的职责。全体教职工必须向全体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树立新的德育观,学校领导必须做品德高尚的先行者,做以德育人的模范。学生工作人员、德育老师、专业教师必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解决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建立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机制,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和工作艺术。此外,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成长。其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作用,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政治和经济待遇,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德育科研活动,及时编印科研成果,打造德育的工作亮点。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调动学生干部在德育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深入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及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一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内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在开展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内容,是做好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1.德育目标要贴近生活。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而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2.德育内容要源于生活。德育内容更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职校学生不久就将进入社会,他们更多的是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是个大熔炉,我们既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用社会中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来感染影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辩证的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上消极、落后、甚至是丑恶不正常现象,明辨是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德育活动要承载于实际工作。任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只能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一是建立档案制度。记录每位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日标并指导其完成。二是建立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求教育方法。三是建立谈心与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教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教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四是建立小组活动制度。每个德育教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教师组织定期进行交流。教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良好沟通氛围。
(三)以多元化管理为基础,整体构建实施德育的特色。实施德育主要手段是积极探索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群体特点的质量管理,在素质教育活动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实效。陈旧的管理不能适应现代德育教育,探索适应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关键在过程管理,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制度,使素质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职能部门根据相关管理制度,通过组织师生开展检查评比,每日公布,每月总结,使评比结果在与班级考核挂钩的同时,直接与学生的素质评语相结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使学生成长的综合信息实现互通有无。学校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使家长掌握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以求得共同鼓励和教育帮助的效应。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勤俭、劳动、尊老等等情况都会通过家长及时反馈到学校,填补了学生家庭活动素质表现内容。把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下厂实习的表现与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对接,为学校实施学生社会活动素质跟踪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3.重点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德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提高德育质量关键是教师。重视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大力推广实行教师“双量”考核办法,实施教学质量、工作数量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每一名教师对待学生都能努力做到热情关爱,严格管理,公正对待,持之以恒,因人异法,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
4.高度重视对后进学生的多方位教育转化工作。许多经验证明: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发现学生的优点,而不是刻意发现学生的缺点,然后再去批评纠正。尤其是对差生,单纯地批评会带来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力,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的,并不比别人差”,从而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转化教育,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力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改正错误。
5.坚持做好毕业生就业前择业观系列教育。为了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能力,学校结合专业的需要,组织学生直接到厂矿企业进行实习,不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且通过对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等环节的感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树立创业立业的信念。学校在组织实施择业观教学的同时,经常聘请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道德、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思想,认清形势和自我价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踏实走好人生职业第一步。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位一体德育模式,营造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优良环境。中职学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配合,比如创建学校教育(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社会教育(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军训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教育)等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优化中职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加强与学生家庭联系,如采取电话和网络等联系方式,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学在的在校情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去。
(五)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一下子缩短了距离,学生同时接收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也面临着如何取舍信息的考验。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课,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有趣的游戏软件,那现在就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电脑软件设计师,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另外,引导学生谨慎网上交友,避免学生陷入网恋而不能自拔。
总之,德育的出发点,不因是禁锢人,约束人,束缚人,而是发展人。德育的使命是陶冶人生,铸造人格,教给学生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要达到德育的目的,就要知道德育的土壤,养料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德育应该彻底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进入德育,塑造完美人格,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巫定良.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 2001-04.
[2]王彬.加强德育教育,全面提高职校学生的思想素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丁楠.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反思[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作者简介:蒋蔚,桂林技师学校(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办,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德育等课程研究。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是当前中职学校的基本现状。其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偏差明显,经常随意迟到、旷课;不讲究卫生,粗言秽语,破坏公物;抽烟酗酒,打架斗殴,集体意识较差;自以为是,求知欲低下,责任感缺失,沉溺于入网络;自我封闭,固执偏激,忧郁疑虑,亢奋冲动等心理问题突出,法制观念淡薄等等。本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突出德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将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招生和就业上,对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工作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要的作用,看不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就业及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二)德育方法传统化、单一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德育工作还多采用传统方法,就是责之、禁之、压之多,而导之、引之少,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多以说教为主,方法比较僵化,德育效果也就不明显,有时只起到了扬汤止沸的作用,不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内化和践行。
(三)德育工作缺乏个性,没有特色。一是模仿型,自己没有创意,喜欢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照瓢画葫。二是任务型,上边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开展育人,德育工作缺乏长远的打算和统筹安排。三是集体型,经常以集体活动,集体会议、集体讲座牵头,内容单一,形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共性问题,不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与觉悟的个体差异,缺少针对性。
(四)法制意识淡薄,遵纪守法教育力度不足。在对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表示多次接受法制教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每学期有接受法制教育,但难以入心,影响不深。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虽然接受过法制教育,但不信任,对司法机关的办事公正性存在怀疑。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及学校规章制度一般了解,执行也一般,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了解,并能认真执行,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太受其约束。
(五)对网络等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冲击缺乏良策。在当今信息与通信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中职学生会玩电脑、上网是好事,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但网络是柄“双刃剑”,带来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学生上网成瘾,影响了学习,网上不健康的信息,还对其人格健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德育课程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德育方法得不到有效创新。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多元化,但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却一直以传统教材为核心,或象征性地开设一些德育课,课程内容抽象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主要采用课堂灌输或大会、小会说教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被动参与和不参与的现象比比皆是,存在德育工作时效性大打折扣的现象。
(七)全员德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依靠学生管理队伍来开展。德育课教师、专业教师及行政后勤人员参与学生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部分行政后勤人员认为做好服务工作就行了,育人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部分学生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至于如何变堵为疏,如何转化问题生等教育则研究较少。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无法形成合力。
(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学生中存在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情绪加剧、自卑心理严重、人际交往困惑等等。面对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没有按照学生人数比例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没有编印学生心理健康刊物和宣传资料、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没有专项经费保障等,以上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二、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新背景下的职校德育具有时代性和特殊性,如何使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时效性?本人认为:学校要依照实情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走创新之路。
(一)着眼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和改革职校德育工作,培养造就职校德技兼容的人才,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全体教职工都有育人的职责。全体教职工必须向全体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树立新的德育观,学校领导必须做品德高尚的先行者,做以德育人的模范。学生工作人员、德育老师、专业教师必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解决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建立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机制,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和工作艺术。此外,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成长。其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作用,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政治和经济待遇,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德育科研活动,及时编印科研成果,打造德育的工作亮点。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调动学生干部在德育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深入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及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一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内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在开展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内容,是做好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1.德育目标要贴近生活。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而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2.德育内容要源于生活。德育内容更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职校学生不久就将进入社会,他们更多的是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是个大熔炉,我们既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用社会中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来感染影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辩证的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上消极、落后、甚至是丑恶不正常现象,明辨是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德育活动要承载于实际工作。任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只能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一是建立档案制度。记录每位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日标并指导其完成。二是建立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求教育方法。三是建立谈心与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教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教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四是建立小组活动制度。每个德育教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教师组织定期进行交流。教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良好沟通氛围。
(三)以多元化管理为基础,整体构建实施德育的特色。实施德育主要手段是积极探索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群体特点的质量管理,在素质教育活动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实效。陈旧的管理不能适应现代德育教育,探索适应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关键在过程管理,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制度,使素质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职能部门根据相关管理制度,通过组织师生开展检查评比,每日公布,每月总结,使评比结果在与班级考核挂钩的同时,直接与学生的素质评语相结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使学生成长的综合信息实现互通有无。学校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使家长掌握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以求得共同鼓励和教育帮助的效应。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勤俭、劳动、尊老等等情况都会通过家长及时反馈到学校,填补了学生家庭活动素质表现内容。把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下厂实习的表现与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对接,为学校实施学生社会活动素质跟踪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3.重点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德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提高德育质量关键是教师。重视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大力推广实行教师“双量”考核办法,实施教学质量、工作数量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每一名教师对待学生都能努力做到热情关爱,严格管理,公正对待,持之以恒,因人异法,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
4.高度重视对后进学生的多方位教育转化工作。许多经验证明: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发现学生的优点,而不是刻意发现学生的缺点,然后再去批评纠正。尤其是对差生,单纯地批评会带来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力,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的,并不比别人差”,从而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转化教育,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力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改正错误。
5.坚持做好毕业生就业前择业观系列教育。为了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能力,学校结合专业的需要,组织学生直接到厂矿企业进行实习,不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且通过对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等环节的感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树立创业立业的信念。学校在组织实施择业观教学的同时,经常聘请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道德、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思想,认清形势和自我价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踏实走好人生职业第一步。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位一体德育模式,营造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优良环境。中职学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配合,比如创建学校教育(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社会教育(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军训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教育)等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优化中职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加强与学生家庭联系,如采取电话和网络等联系方式,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学在的在校情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去。
(五)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一下子缩短了距离,学生同时接收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也面临着如何取舍信息的考验。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课,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有趣的游戏软件,那现在就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电脑软件设计师,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另外,引导学生谨慎网上交友,避免学生陷入网恋而不能自拔。
总之,德育的出发点,不因是禁锢人,约束人,束缚人,而是发展人。德育的使命是陶冶人生,铸造人格,教给学生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要达到德育的目的,就要知道德育的土壤,养料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德育应该彻底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进入德育,塑造完美人格,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巫定良.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 2001-04.
[2]王彬.加强德育教育,全面提高职校学生的思想素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丁楠.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反思[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作者简介:蒋蔚,桂林技师学校(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办,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德育等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