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式下高校思政教师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教师才能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意识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不断升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包含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是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完善体制性平台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背景
随着教育部专家组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教师作为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最大力量,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解,对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认知,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都将深刻影响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
高校思政课是树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重要途径。思政课具有培养学生的全局性观念、辩证性理念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功能,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大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其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教师才能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剖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最早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并且逐渐于21世纪初形成理论自觉。当前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日趋深入,教师基本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日益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受到教育领域专各家学者们普遍关注,不同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阐述。相关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学者都阐述了独具特色的观点和主张。“叶澜对已有研究的归纳,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如霍伊尔、富兰、佩里、罗清水等的理解;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如利特尔的理解;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本文所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作为专业从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意识、专业情感、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教师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意识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不断升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在生涯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剖析
1.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意识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不断升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包含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
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一段时间以来,这已经成为一些高校思政课的一种常态。学生为什么不欢迎,影响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讲课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说教意味浓而学科意味不足。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思想政治理论课照本宣科、仍旧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应付了事,忽视学生所想所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
综上所述,在倡导核心素养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只有实现专业发展,才能才能增强教学吸引力,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意识上的熏陶,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课堂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日常教学实践为载体,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方式的选取与变革等内容进行有效探索。同时,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努力揭示隐藏于这些习惯背后的教学观念及行为是否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需求,从而进一步优化、调整或改进。通过打破常规和学科边界的制度设计,引导教师突破学科局限,不断提高学科整合意识和跨学科合作能力;通过开展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与教师已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关系研究,使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有章可循,进而不断创生核心素养转化落地的新方法。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教师利用“共同体”这个群体场域的活动,通过互动对话、协同创新以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在群体组织中,通过与他人有效互动、协同,通过组织学习的过程,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个人智慧和群体智慧,从而达到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与超越提升。例如组建打破时空限制的QQ教师网络互动平台,主动融入“网络虚拟”群体场域的教师个体,在“集体共享”观念的支持下,通过搭建QQ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教师互动和系统协调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完善体制性平台建设
在国内日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应该对个体自身的专业发展倍加关注,并通過各种方法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外,学校和社会还应该潜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给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性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体系,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所谓体制性平台,是指学校设立的并纳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机构,其职能是其职能都是致力于教师教学学术事务的指导与管理,服务于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完善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以教师群体为主体,定期举办教师发展“沙龙”活动,课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思想启发与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困境,从而为教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为教师提供多平台的网络资源课程,引导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培训,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雪梅.教师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张四方.互助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3:68-7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山东为例”(项目编号“J17ZC140 ”)。
作者简介
韩祥伟(1981—),女,汉族,山东潍坊,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基础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背景
随着教育部专家组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教师作为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最大力量,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解,对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认知,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都将深刻影响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
高校思政课是树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重要途径。思政课具有培养学生的全局性观念、辩证性理念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功能,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大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其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教师才能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剖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最早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并且逐渐于21世纪初形成理论自觉。当前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日趋深入,教师基本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日益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受到教育领域专各家学者们普遍关注,不同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阐述。相关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学者都阐述了独具特色的观点和主张。“叶澜对已有研究的归纳,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如霍伊尔、富兰、佩里、罗清水等的理解;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如利特尔的理解;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本文所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作为专业从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意识、专业情感、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教师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意识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不断升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在生涯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剖析
1.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意识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不断升华、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包含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
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一段时间以来,这已经成为一些高校思政课的一种常态。学生为什么不欢迎,影响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讲课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说教意味浓而学科意味不足。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思想政治理论课照本宣科、仍旧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应付了事,忽视学生所想所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
综上所述,在倡导核心素养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只有实现专业发展,才能才能增强教学吸引力,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意识上的熏陶,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课堂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日常教学实践为载体,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方式的选取与变革等内容进行有效探索。同时,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努力揭示隐藏于这些习惯背后的教学观念及行为是否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需求,从而进一步优化、调整或改进。通过打破常规和学科边界的制度设计,引导教师突破学科局限,不断提高学科整合意识和跨学科合作能力;通过开展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与教师已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关系研究,使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有章可循,进而不断创生核心素养转化落地的新方法。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教师利用“共同体”这个群体场域的活动,通过互动对话、协同创新以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在群体组织中,通过与他人有效互动、协同,通过组织学习的过程,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个人智慧和群体智慧,从而达到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与超越提升。例如组建打破时空限制的QQ教师网络互动平台,主动融入“网络虚拟”群体场域的教师个体,在“集体共享”观念的支持下,通过搭建QQ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教师互动和系统协调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完善体制性平台建设
在国内日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应该对个体自身的专业发展倍加关注,并通過各种方法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外,学校和社会还应该潜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给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性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体系,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所谓体制性平台,是指学校设立的并纳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机构,其职能是其职能都是致力于教师教学学术事务的指导与管理,服务于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完善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以教师群体为主体,定期举办教师发展“沙龙”活动,课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思想启发与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困境,从而为教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为教师提供多平台的网络资源课程,引导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培训,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雪梅.教师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张四方.互助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3:68-7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山东为例”(项目编号“J17ZC140 ”)。
作者简介
韩祥伟(1981—),女,汉族,山东潍坊,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