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品文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在教师的着意引领下,发挥音乐独有的感染力,挖掘语文与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载体的共性,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音乐有机地整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音乐铺路,情境交融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用音乐来创造气氛、营造氛围,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从课间活动状态中脱离出来,迅速集中注意力;更能通过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音乐渲染,唤起他们已知的知识背景、现实中的切身体验等等,在音乐声中促进他们对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的感性认知,从而为后继的文本品读铺设好一条情境交融的坦途。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师用音乐导入的方式开启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了谁吗?
  3.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生平。
  4.揭题: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离我们而去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这一环节,通过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
  二、音乐配景,音画结合
  语文是通过文字来塑造形象、勾勒景致,然而语言文字的抽象性往往使得学生在想像情境、领悟意蕴中觉得困难;此时,教师单一的讲解和枯燥的分析,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让音乐明快的节奏、起伏的曲调,与直观的画面一起,帮助学生架设起想象的桥梁,在文字、画面与音乐的交汇中,仿佛身临其境其景,获得更为直接、生动和丰富的体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长城和运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这“巨龙”和“绸带”有更为深刻的感知,教师设计了如下过程:
  1.(从地图上找出长江的位置)在作者的眼中,长江变成了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成为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
  2.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到长江的上空去看看这奔涌不息的壮观景象吧!
  3.在《长江之歌》的乐曲声中,教师为学生播放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视频剪辑。
  在壮美的乐曲声中、在一幅幅激昂的视频画面中,学生对于文中“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和“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等语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
  三、音乐辅读,声情并茂
  叶圣陶先生认为:“朗读当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教材中很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这些优秀的文本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通过音乐辅读,使得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使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从而让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泉映月》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盲人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教师设计了如下过程:
  1.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是一首不朽的乐曲。
  2.让我们一边再一次聆听这首感人肺腑的旋律,一边细细地品读文章。(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学生读自己想读的句子)
  3.教师随机点评。
  4.小结: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阿炳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啊!
  通过音乐辅读,在乐曲的催动下让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由此更深切地感受到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
  四、音乐搭桥,文曲贯通
  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是它们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意志的载体。通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音乐的有机整合,精心择选那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时代之音,在两者之间探寻文本的“生发点”,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联想与想象,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生动的画面,并据此进行听音乐品文、练笔等训练,从而架设起音乐与文本之间的桥梁,推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持续发展。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槐乡五月》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中对称句式的描绘和长句短句的错落,教师设计了如下环节:
  1.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你能创作一首歌来赞美槐乡吗?
  2.欣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并出示该歌词,指导学生写歌词的基本要领。
  3.请你创作一首歌《请到我们槐乡来》,分小组合作,一边写一边唱。
  4.集体展示,互评互议。
  通过这种形势新颖的听曲写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槐乡的独特魅力。他们热情高涨,个性张扬:请到我们槐乡来,五月槐花遍地开。槐花香,槐蜜甜,槐乡的人们笑满颜……
  音乐与文本相伴,让语言的魅更加凸显,让音乐的美更加明晰,促进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意蕴悠长!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要让儿童走进活生生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把儿童直接感受的丰富经验与各个学科的术语结合起来,提升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自然界就是一个永远翻不完的教科书,幼儿园的自然角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这里可以使各个学科融会贯通。  很多幼儿园的教室都会在二层或者三层,户外楼梯也是孩子们上下的必经通道,每次孩子们下楼时总喜欢这种顺势而下的放松心情和状态。  自然角创设灵感就来自于这个有梯度且
期刊
【摘 要】  要想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就要使用细节描写。我们在研读小说时一定要注重对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的分析,这样才能深入领会人物性格特征,深入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  【关键词】  细节 形象 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中,小说阅读无疑是最引人深思的,小说所呈现出的社会风情图画、伦理道理观念,乃至于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都在无形之中感染着阅读者的心灵,并且这种感受是一种“润物细无声”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着眼,从中学书法教育这个板块,分析当前中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在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后,提出对当前中学书法教育几个关键点的思考,以期推动书法教育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中学 书法教育  熊秉明先生曾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改革开放30余年来,在人们的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书法,这门荟萃了中华民
期刊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有畏难情绪,学生的情绪也不比教师的少,学生苦于没有资料可写,教师苦于无法确定引导的方向,导致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当中的老大难问题,分析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学生不能说真话,不能说出心里话,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敷衍了事,写出来的都是虚假的事情,虚假的人、事、物,表达的也是比较虚假敷衍的感情,在这样一种假话连篇的写作氛围中,写作只是一种差事,一种向老师交差的任务,怎么
期刊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基础知识,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而对写作的评价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综合判断,好的写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如何提高写作评价水平进行阐述。  一、写作的评价主体由教师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是所有的任课老师中最特别的存在,因为班主任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还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所以班主任不仅身负教育重担,还肩负着整个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班主任不好当,好的班主任更是难当,我认为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懂得权力集中,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权力的下放,该放手时就放手,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更好地进行教学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  小学
期刊
【摘 要】  高三美术班基础弱、复习时间少,要想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名句默写要绝对重视。本文对考试中默写失分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备考对策。  【关键词】  高考语文 美术班 名句默写 对策  高三美术班,因其要专业训练和专业考试,基本要到12月8日之后才能正式进入文化课复习。他们高考文化课复习、任务重,时间少。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因较长时间未接触而遗忘。名句名篇默写是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
期刊
犹记得我在高中里第一次做班主任,那是中途接班,想想都是一部血泪史。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急功近利、眼里容不得沙子,只知道蛮干而不懂得巧干,到最后就是很辛苦付出,却很难俘获学生的心。想起曾经的我,怎一个“傻”字了得?人真的只有接受教训后才能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年复一年的实践中,我觉得离不开“真”和“实”,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反思。  对于一个刚组建的新班级来说,班级建设必须开好头,比如班规班
期刊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也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表达出自己最为“本真”的想法,“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更是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杆;作为学生,也越来越不迎合教师的“虚假”游戏,“以我眼观物,让万物皆著有我之色彩”更成了学生在课堂中追求自我存在的重要价值点。在教师的预设跟不上课
期刊
【摘 要】  文本细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一篇课文中,可进行细读的内容很多,学生可以根据文本的情感恰当选择内容进行细读,通过细读文本去理解课文情感。文本细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运用?本文从细读文本标点,精准感知文本内涵;细读重点词句,找准文本感知通道;细读背景资料,拓展文本理解渠道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  细读文本 细读标点 细读词句 背景细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