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秋天,乌镇戏剧节已经是第六届啦!
2013年5月9日,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在乌镇拉开了序幕,从那一刻开始,乌镇就“入戏”了。
看戏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烏镇不一样,乌镇戏剧节的策划者之一黄磊曾说,乌镇戏剧节的魅力在于你跑不了,在北京出了剧场你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控制而失去了看戏的心境,但是在乌镇不是,大家讨论的是戏剧,聊的是艺术,走到哪里都是戏,跑都跑不了。参加了六届乌镇戏剧节的孟京辉给我描述了一场月下看剧的场景,他说:“这种时刻好像只有在乌镇有。”而给乌镇设计了四届海报的聂竞竹说:“在乌镇,可以发生任何跟戏剧相关的事。”
十天的时间里大家因为戏剧而聚在一起,十天过后却又各自投身在红尘之中。如果每个人都注定活在现实中,与现实之中的纷扰对抗,那么偶尔有个属于戏剧的乌托邦让你来避难好像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孟京辉这种时刻好像只有在乌镇有
什么是乌镇戏剧节?
孟京辉描述了一个场景,那是今年在水剧场里的一场公益演出,由《狂人日记》改编的《狂人狂人》。“那天晚上我就看到一轮明月升起来,所有的观众就坐在台阶上,满目都是一个特别温馨,悠远的场景,桂花香也飘过来了,清风拂来。我挺感动的,我就觉得月亮像是在看着我们一样,我觉得无比的幸福。那些人可能也看不懂戏,但是他们看到了演员的身影,他们的影子投在墙壁上,灯光打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汗水,他们的汗水在地板上留下了痕迹,然后这些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你说他们看懂了吗?他们真看懂了,他们似乎又没看懂,但是是戏剧的某种情怀和一种真挚的东西,把他们,演员,空气,天气和他们注视的目光连在一起了。我想起那天的月亮洒在树梢上,洒在地上,一群年轻的演员在舞台上舞动,然后一群游客三三两两地坐在台阶上,我很感动,真的很感动。而这种时刻好像只有在乌镇有,其实不用说那么多深刻的东西,具体的东西,其实是虚的。”
好像也不用他再说别的了,你心里有了这个场景,你就懂得了乌镇戏剧节。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盂京辉
Q您的《茶馆》最近在乌镶戏剧节上首演了,为什么会选撵《茶馆》这出戏昵?
A乌镇戏剧节是国际性的艺术节,除了文化上的包容,还有大家近年来的思考和思想在戏剧上艺术上有个体现,我作为艺术总监,我觉得《茶馆》是一个向经典的致敬,又包含了年轻的创作者在现在这个状况下对这个审美和思想的一个思考,我觉得挺合适的,挺符合戏剧节的氛围。而且乌镇戏剧节是一个很重要的戏剧节,除了认真的给戏剧节增加点分量,《茶馆》从体量到关注度到对整个审美的追寻,都挺恰当的,我就把《茶馆》放到戏剧节里了。茶馆我们也排了好长时间,也挺费劲的,一直在想怎么能贴近老舍先生的原著,又有自己的质感。这个你得有度,如果你完全不是了那何必要叫《茶馆》,完全亦步亦趋的做原来的东西,那我们做它干嘛,我们要开启一个新的风景,而新风景开启的信心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始的。
Q乌镇戏剧节的剧目都是您在进行选择,所以有什么选择上的偏好和原则吗?
A我们有一个遴选团队,赖老师作为常任总监,我是艺术总监,我们来配合。我是觉得一个那么古老的镇子,但是有着那么年轻的生命。那么传统的建筑,这种小桥流水,但是又有这种波澜汹涌的视野,我觉得在这里面就能产生一些张力。乌镇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它很有张力,在一个特别古老的地方有特别当代的东西,最关键是有当代的思想跃动,这个是特别不容易的。所以我们选的剧目不局限在一个方面,我们各个方方面面都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剧目。你能在这里面看到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的,怎么看待别人的生活的。所以你也能看到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面对时代,面对着他们自己生存的环境一个认真的思考,这不是一件很清浅的事,大家一乐就完了。所以在乌镇戏剧节你享受着这种湖光山影,小桥流水,美食还有美酒,你就觉得有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一种戏剧内在的张力。有了这个你就觉得特来劲,我也特愿意在这种状态下,既有轻松的东西,又有严肃的东西,总体来讲就是乌镇戏剧节邀请到的剧目都是有价值的。同时,乌镇戏剧节不仅仅是看戏,它要你去参与,像青年竞演,小镇对话还有各种各样的嘉年华,它融入你的生活了,它不仅仅是被动的。在这种种状态下我还挺兴奋的,乌镇戏剧节办了六年了就已经形成这种状态了,挺好的。
Q您最开始是怎么加入到乌镇戏剧节里面的?
A黄磊一召唤我就去了,他说有一个乌镇,还要在这做一戏剧节。我说有场地吗?他就带我来看场地了。然后又听说赖老师已经把好多剧场部弄好了。后来我说有人支持吗?他说整个乌镇文化都来支持。我又问他说那咱们是什么角色?他说艺术家在这里面像天堂一样,像是小孩一样,然后还能挥洒自己,又能把自己的好多理想放在里面。我一听太牛了,就来了。
Q乌镇戏剧节也办了六年了,您觉得乌镇戏剧节有什么变化?
A首先表面上的变化就是戏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国际化了,越来越深入了,而且观众也越来越多了,大多数都是年轻的观众,而且它吸引了很多文化上的注意。内在的变化是我觉得观众越来越好了,就说明是有一批跟着戏剧节成长的观众。然后戏剧节的管理也越来越贴心了,有全世界超一流的服务,款待观众,那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把大家当做亲朋好友的感觉。因为你对戏剧有了感情,等你到了乌镇,乌镇就是你的家,就是你精神上的乐园。有去了三十多个戏剧节的人说乌镇戏剧节是异常厉害的,但是越这样就自然而然有很多问题浮现出来,我们就要做得更加细腻,把这事做得更好。 Q好多人都说在乌镇特容易偶遇熟人,您自己有这种感觉吗?
A我挺多的,平时见不到的朋友,在乌镇都能遇到,就像回到另外一个家一样,大家都在那,有欢笑,有回忆,特来劲,你就觉得这一切的东西部特别有意思,而且这些东西都是跟你结合在一起的。
Q在乌镇看戏和在普通的剧场里看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在乌镇看戏有那种流动的东西和情感在演员和观众之前飘荡,是特别好的。大家可以真正的放飞自己,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进入到他想进入的各种精神世界的空间里。
Q您自己在乌镇戏剧节的日常是什么样的?
A我每天早晨早起,吃完早餐就去游泳,游完泳就开一些技术会议。然后下午就参加一些对谈,对话,晚上看戏,紧接着就去深夜食堂,然后就去黄磊的似水年华酒吧,一直喝酒见好朋友,然后聊天,说剧场的各种技术上的问题,然后就睡觉了,第二天依然这样。时间好像很长,但是一下就过去了,这令人激动又舒服的11天就特别快的过去了。
Q所以每年的乌镇戏剧节,也已经成为您特别期待的一件事了?
A我挺期待的,因为我在那既紧张又放松。对我来讲,虽然大部分的剧目我都去现场看过,但是我在中国重新看,在剧场的一角跟着观众一起看,我还挺过瘾的。
Q您觉得乌镇戏剧节对您有什么改变吗?
A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但是有一件事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乌镇戏剧节对我来说挺重要的。我自己要排戏,要创作,在北京有蜂巢剧场,杭州也有一个杭州蜂巢剧场,然后我们还要巡演,去国外演出,其实事情还挺多的,满满当当的,但是你觉得乌镇戏剧节这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你得浸染在这里面。
聂竞竹在乌镇,可以发生任何跟戏剧相关的事
在为乌镇戏剧节设计了四年海报的设计师聂竞竹眼里,乌镇是一个可以发生任何跟戏剧相关事情的地方,“美好的,悬疑的,恐怖的,爱情的,都是合理的,乌镇是个很奇妙的地方,可以产生很多化学反应”。所以,第一年为乌镇戏剧节设计海报的时候,她设计了一尾巨大的鲸鱼游弋在小桥流水里的场景。巨大的鱼尾与这个小镇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她说“鲸鱼这种东西是不会在小地方出现的,但是我们又有着特别大的梦想,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海报,因为乌镇是一个特别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鲸鱼与小镇,戏剧与古城,当那些看似对立的概念交融在一起时,亦如曾经海报上那条畅游在悠远小镇中的鲸鱼一般,戏剧照进现实的寓言。每年都这么上演在这个如同乌托邦一样的小镇中。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聂竞竹
Q你最开始是怎么加入到乌镇戏剧节的?
A到了第三届的时候我才加入,盂导(孟京辉)那时候开始做乌镇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因为我跟盂导是长期合作的关系,所以那时候孟导就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一起来做乌镇戏剧节的一些设计。当时觉得挺好玩的,就做了。但是对乌镇也没展开那么多丰富的想象,觉得可能跟北京的青戏节是差不多的,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就觉得这个地方的能量太大了。因为乌镇很小,挺聚“气”的一个地方,在那你觉得可以发生任何跟戏剧相关的事,美好的,悬疑的,恐怖的,爱情的,都是合理的,乌镇是个很奇妙的地方,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确实挺好的。
Q你觉得有什么是你到乌镇戏剧节这边才感受到的吗?
A只要你来乌镇,你就会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地方。乌镇戏剧节分好多的大板块,特邀剧目,小镇论坛还有就是青年竞演,青年竞演要求演出的剧目必须得是这个导演未经公演的新作。相当于—个对年轻的导演和演员的孵化计划,有很多特别不错的导演都是从这个平台出来,我觉得这件事特别好。像今天特邀剧目我们邀请了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算事戏剧圈的“祖师爷”了,但是他们这次请的导演是—个20多岁的导演,非常之年轻,但是能量特别巨大。就连这种看1以传统的剧团都在不断地突破传统,给年轻人机会,我想这也是青年竞演在传递的精神。
Q今年乌镇戏剧节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的戏?
A像盂京辉导演的《茶馆》,文章跟齐溪主演的,它整个的舞美也很有特点。还有一个是德国塔利亚剧院的叫《黑暗中的舞者》,是根据比约克主演的那个电影改编的。它还挺特别的,你很少看见戏剧整个是在黑暗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它的多媒体的技术是非常的精准到位的,技术含量特别高,特别严谨,戏剧冲突也做得特别好,因为女主角是—个渐渐失明的状态,它让观众也能感受到女主角的那个状态。李建军导演的一个戏也特别好,叫《大众力学》,里面的很多演员都是素人,但是你能从每个人的话里面感觉出这种特别真诚的对戏剧的爱。
Q所以你是怎么在海报上体现出今年乌镇戏剧节这个“容”的主題的?
A这次的海报上用了很多的圆圈,而且圆圈和圆圈叠在一起也会有新的色彩变化,也代表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和接触。我为什么一直特别喜欢戏剧,是因为它是一个特别综合的艺术,而且从每个剧团身上你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其实他们提供的剧照已经是它们艺术的一种呈现了,只不过是在他们呈现的艺术之上再做一些润色和加工,我看了以后还是觉得挺受启发的,不光是设计这方面,还有艺术这方面也会有很多启发。而且戏剧的表现形式,甚至比纯美术类的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因为它是灯光、艺术、表演融合在—起,所以做戏剧的海报是特别有意思的—件事。 Q有人说在乌镇戏剧节经常会有奇妙的偶遇,你经历过吗?
A大家平时都是只在朋友圈里说话,但是在那边你能遇见活人。乌镇戏剧节其实就相当于每年的—个聚会,在北京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各忙各的,很难聚在一起,但是大家都因为戏剧聚在乌镇,也就自然而然聚上了,这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
Q大家在乌镇里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A我的生活状态还不能跟常人一样,我是那种忙碌型的。因为在乌镇戏剧节每天都有很多场戏,你要是想看戏,你的腿部可以不着地,就从一个剧场跑到另外一个剧场。在乌镇,白天有好看的戏,晚上还有好多酒吧,你可以喝酒,又有美食,在街上溜溜达达还能遇见好朋友。长街宴也特别有意思,在乌镇的小街上摆上无数的桌子,像是流水席一樣。
Q你觉得这些年乌镇戏剧节有什么变化?
A首先戏越来越多了,还有我觉得印象特深的是当时记者采访的时候问过陈向宏主任说觉得乌镇戏剧节对乌镇有什么影响,他说这个变化和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你很难看出来具体变化,但是乌镇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剧社,在这么小的一个镇子里,年轻人愿意自发地成立戏剧社了,愿意去表演了,其实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影响,年轻人愿意接触一些有趣的东西。
Q最开始想到乌镇戏剧节会在国内引起这么好的反响吗?
A其实乌镇戏剧节能做得这么好也是挺超乎预料的,原来大家去戏剧节都是去国外的,像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戏剧节这些。但是其实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一个传统的文化的重镇或者小镇这种感觉,特别有当地的地域特色,像法国阿维尼翁当时是有教皇宫在那边的,相当于有一个政治背景和一个文化的底蕴在那边,都挺有当地的特点。我觉得他们当时做这个也是想嫁接一个戏剧艺术的东西。
我觉得其实叫乌镇,也是把这里当做一个戏剧的乌托邦,在这个十天的时间里,文艺的这些男女们可以寻找到一些自己从来没发现过的东西在乌镇。
Q想起乌镇戏剧节你觉得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什么?
A乌镇的小镇上有好多长长的街,然后我跟盂京辉导演就选了100个戏剧大师,把他们的画像做成了那种条幅挂满了整个街道,在清晨的时候,你走过那条小街的时候就觉得特别舒服,会有一种穿过历史的感觉,跨越了古今中外的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Q你觉得乌镇戏剧节跟别的戏剧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乌镇戏剧节是本土的,中国的,它的核是挺传统的,但是它的表象又是让外国人也很容易接受的。其实我觉得年轻人不是不喜欢那些美好的、传统的东西,但是可能那些传统的东西做得还不是特别精致。我觉得乌镇戏剧节做的就很好,它提供了一个传统的东西,然后又跟当代和年轻人衔接在一起,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Q会不会觉得在那边人跟人的距离近了?
A会,你会不由自主地和好多朋友变得亲近,那个地方确实是会让任何人的距离变近的,这个其实挺难得的,大城市里的人比较疏离,但是到了小地方人和人就会互相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