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河南省地域特征与经济情况,建议在河南省不同地市、县区设立不同项目的发展基地或者俱乐部,体育和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链,该后备人才链需要河南省政府和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形成政策性法规,同时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的为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前言
  竞技体育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竞技体育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优秀的体育人才,体育后备人才培育被认为是竞技体育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竞技体育领域中后备人才的储备量越大,竞技体育就能持续发展,这将直接影响今后国家竞技体育以及地方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它对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和弘扬城市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对河南省后备人才的研究,将对河南省竞技体育发展以及河南省全民健身有着现实意义。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
   夏书红,李威[1]在从“人才”资源角度浅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有别于一般的人力资源,他们是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能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只有那些喜爱体育运动,并加入到业余训练队伍中常年坚持训练的群体,才能称之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同样,仅仅是进行体育训练的人,还不能称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只能称作为“人才资源”。张贵敏,曹继红[2]在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中,近一步指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深入概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泛指在身体、心理上具有较高水平运动能力的潜质,能接受系统的训练并参与相应的正式竞赛,具有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性的个人。这个概念是目前得到社会普遍承认,是具有较高认可度的概念。
  3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1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一些体育强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己形成固定模式,依托教育系统和社会力量形成一个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完整体系。池建[3]著的《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一书中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往往也是竞技体育强国,他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一套完备的培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体制,这一体制的最大优点就是把体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即能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能根据个人特长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在运动领域表现自己的价值。美国是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全世界有目共睹,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为中心,是美国竞技体育体制最显著的特点。美国的体育主要有专门的社会组织和私人企业,依照1978年颁布的《美国业余体育法》协调业余体育运动工作。竞技体育运动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学校的业余训练来培养后备人才。中学是培养秀运动员的摇篮,大量的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发地开始早期运动训练,为展竞技体育奠定了人才基础。大学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大学校园拥良好的训练设施和高水平的教练员,为大学生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奥运代表团基本上是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体,构成的80%以上的运动员从大学中直接选拔出来。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一、田径运动员刘易斯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体坛天才,都是通过大学阶段的培养,最终步入职业体育,并取得辉煌成绩的。
  德国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俱乐部,它是德国公民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德国的宪法允许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有组织上的自治,确定了“独立”和“自我负责”的基本原则。政府把体育管理的任务交给了社会体育组织来完成,政府最重要的体育政策是经济资助,为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优惠条件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德国体育俱乐部到现在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1997年,德国体育俱乐部达85000个,会员人数增至2500万人,几乎每3个居民就有l人加入了俱乐部。规模较大的业余体育俱乐部,都有青少年部,负责青少年和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开展竞技体育运动。职业体育俱乐部除拥有职业队以外,还有大量的业余爱好者和青少年后备人才。由于职业运动员是十分稀缺的人力资源,俱乐部在引进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有些俱乐部感到难以承受,所以俱乐部非常重视自我培养。一旦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不但可直接吸收到俱乐部的职业队,还可以通过转会的形式转让到其它俱乐部,赚取高额的商业利润。一个职业俱乐部往往有若干支青少年队伍,配有专职的教练员和辅助人员对青少年进行培训。如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除了有1支成年队、2支青年队外,在慕尼黑城市中的许多中小学里,都有少年队和儿童队,每逢周末各校之间进行规模很大的足球比赛。俱乐部有校内、外之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也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但运作模式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相似,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学生到俱乐部参加业余训练,一方面,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一方面,又可把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带回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俱乐部来参加训练。与此同时,选拔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训练。
  英国、日本有共同之处,政府把竞技体育建立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发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韩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由政府(教育和体育部门)、财团、企业联合培养,国民体育振兴公团,为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支付特别奖学金。为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鼓励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韩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免试上大学和免服兵役制。这一制度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几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各自均有其特点,但共同之处是“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并且有较健全的法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证。
  3.2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的更新探索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 “三级训练网”机制下的人才培养体制,以其独特的资源整合优势,确保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超常规发展,为竞技体育的起步、发展与腾飞做出了巨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并暴露出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传统的行政调控方式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时间失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运作活力;忽略基层训练,导致高水平体育人才断层;运动员成材率较低,教练员训练不科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短缺,市场调节能力有限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1986年,原国家体委向国务院报告提出:坚持以学校体育为战略重点。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各地具体条件,坚持以学校为基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训练方式。《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若干年后,高水平运动队(首先是集体项目运动队)大部分寓于城市、行业、企业和院校之中。有条件的省以上优秀运动队试行向学校化过渡。搞好教学与训练的结合、竞技体校实行亦读亦训和学分制、体育奖学金制。同年,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在山东省掖县召开会议,制定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些政策的发布,标志着“体教结合”政策的重大进展和突破。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批准51所院校面向体育招生。1987年月3日,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联合发出《关于著名优秀运动员上大学有关事宜的通知》。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前3名和世界纪录创造者可免试进入高校学习。同时要求学校上好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要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中等学校80%学生要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县一级成立学校体育教研中心或委员会。这一系列举措,开辟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制—“体教结合”。
  4河南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人口大省,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中上游,而竞技体育方面却相对落后。从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为河南省第一次夺得了奥运会金牌后,连续四届奥运会河南省运动员陈中、孙甜甜和贾占波都勇夺金牌,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河南运动员奖牌颗粒无收。不仅仅在奥运赛场上,同时在全运会上也出现了严重滑坡,在刚刚结束的11届全运会上,河南省以7.5金、6.5银、8铜22块奖牌, 在36个代表队里列为奖牌榜第22名,创造了近6届全运会最低成绩,接近了第1届21名的排名。充分说明目前河南省竞技体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不理想,顶尖运动员比较少。纵观河南省在历届全运会成绩发现,河南省在参加的11次全运会里,只有第6、7、8届获得前10名(包括第10名),其余都在10名之后。充分说明了河南省优秀运动员储备量不足,在近16年间没有培养出大量顶级运动员。张文普、杨湛林、雷艳云、刘秀峰[4]等人分别对河南、甘肃、湖南和新疆等省竟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在经济欠发达、竞技体育开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如何解决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一一后备人才的培养。他们认为当前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投入不足、经费短缺、体育设施落后;②人才流失严重;③业余体校出现生存困难;④高水平教练员少。同时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各省实际情况给出一定的对策。谭亚彬[5]等人在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文中认为学校体育依靠自身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5建议
  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培养理念,根据目前我国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纲要,结合河南省地域特征与经济情况,把体育和教育有机结合,在河南省不同地市、县区设立不同项目的发展基地,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链,目前全国上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链属于“断链”,哪一个省能先建立起这个人才培养链,势必对该省的竞技体育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这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链关键环节需要该省政府和该省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形成政策性法规,同是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的为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书红,李威,从“人才”资源角度浅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6:155-156.
  [2] 张贵敏,曹继红,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1-3.
  [3] 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秀锋等,新疆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28)1:18-22.
  [5] 谭亚彬,黎冬梅,赵波,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06(25)5:6-7.
  注:
  本文为政府招标项目: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B252
其他文献
音乐欣赏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采取兴趣导入形式,能够有效拉动学生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动力.文章主要从分析兴趣导入的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挑选何种奶粉喂养孩子,还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一些妈妈们经常给孩子换奶粉,这是错误的,有资料表明,经常换奶粉容易使孩子形成过敏体质。还有一些家长不顾个人经济水平,盲目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奶粉,其实,纯进口奶粉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选择奶粉时不能忽略地域、民族、环境、膳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从外界摄取营养元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适合中国
在当前社会,随着中国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对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教育活动发展的趋势,也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