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组曲《诗意音画》是德沃夏克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在钢琴创作方面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广泛吸收了民族音乐之精华,大胆采用了标题音乐的形式,用钢琴营造了一个不亚于交响乐队的交响效果。本文对上述几点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 《诗意音画》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 德沃夏克创作经历及《诗意音画》创作背景
安东·德沃夏克,捷克著名音乐家,1841年出生于布拉格城边的一个小村。德沃夏克的父亲是一个小旅店的老板,有时候还兼做屠夫。德沃夏克是八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按照当地的习俗,长子是要继承父业的,德沃夏克为此做了两年屠夫的学徒。尽管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与音乐毫无关系,但德沃夏克还是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了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在做屠夫学徒时,德沃夏克遇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安东·里曼,并在其引领下,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风琴和作曲。安东·里曼不但让德沃夏克加入了自己的乐队,还劝服他的父母送他到专门的艺术学校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力劝之下,父母终于决定让德沃夏克去布拉格学习音乐。在布拉格完成学业之后,德沃夏克在当地的一个乐队中演奏中提琴,并开始了自己早期的创作。1873年,德沃夏克的康塔塔作品《颂歌》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获得了大音乐家勃拉姆斯的青睐;勃拉姆斯经常修改他的作品,帮助他提高作曲技巧。到了80年代初,德沃夏克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先后创作了歌剧《顽固的情人》、《德米特里》;交响曲《雅各宾党人》、《G大调交响曲》等,并且开始涉及音乐教育,还获得了剑桥大学的音乐博士学位。1895年,他受聘于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并且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自新大陆交响曲》。晚年,德沃夏克主要从事标题音乐的创作。先后创作了交响诗《水妖》、《正午的女巫》;歌剧《水仙女》、《魔鬼和凯特》等。1904年,因中风,德沃夏克在布拉格的住宅中与世长辞。
德沃夏克在钢琴方面有很多作品,《诗意音画》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它于1889年完成。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德沃夏克的事业已经处于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很多国家都邀请他去演出,写作费用也是越来越高。这些荣誉所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大幅度提升,他在捷克的乡村营造了一所房子,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音乐工作室。这里成了德沃夏克的人间天堂和灵感的源泉,使得他能够最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正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风景,才让德沃夏克有了创作《诗意音画》的最初的冲动。《诗意音画》组曲由13首钢琴曲组成,分别是《黄昏小路》、《嬉戏》、《古堡里》、《春之歌》、《农夫叙事曲》、《幻想曲》、《富丽安特舞曲》、《丑小鬼之舞》、《小夜曲》、《酒神节》、《闲聊》、《英雄的墓碑》、《圣山上》。每一首钢琴曲都有着让人浮想联翩的标题,有的是描绘一片风景,有的是讲述一段故事和传说,有的是展现一段热情的舞蹈。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了德沃夏克以往作品的艰苦挣扎和愤世嫉俗,反而像是森林中一面平静的湖水,偶尔微风吹过,掀起几波涟漪,却又极富生命力。它反映出德沃夏克创作技巧的充分提高和创作心境的成熟。在这部作品中,德沃夏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浪漫中融入了很多古典的因素,并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真诚质朴、淡然悠远的艺术风格。很多钢琴演奏者都把这首作品看作是锻炼自身音乐表达能力的首选之作,演奏成功的标志就在于是否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的画面。
二 《诗意音画》艺术特色赏析
1 民族性特色
所谓艺术作品的民族性特色,是指作品中表现出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等特点,这种民族特性受到民族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的心理素质、思想状态和思想意识。和当时另一位捷克著名的音乐家斯美塔那一样,德沃夏克也是一位钟爱民族文化的爱国音乐家。因为捷克斯洛伐克长期沦为奥匈帝国的殖民地,长期受到压迫,所以他们非常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觉性。同时,由于德沃夏克较早地游历于欧洲各国,后来又到美国发展,使他有条件把外国的音乐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民族作品创作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对捷克民族音乐的一大发展。这种民族性在《诗意音画》中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个是对民族旋律的借鉴和运用,一个是对民族舞蹈的借鉴和运用。
在民族旋律的借鉴和运用上,德沃夏克扎根于民族音乐之中,广泛地吸取了很多民间曲调,但是这种吸取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运用了现在的技法予以了全新的处理。如斯拉夫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三度以内的音程。在斯拉夫民族音乐中,很少出现大音程的跳进来展示较为激烈的情感,整个旋律线相对舒缓,起伏不大。德沃夏克在作品中就继承了这一点。例如在《黄昏小路》中,这是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小乐段,前两句的旋律呈下行的走向,像是一个人在轻声的感叹,感叹这黄昏小路的景色是如此之优美。后两句则使用了颤音的方式,而且小节之间没有空拍,衔接极为紧凑。虽然没有大的旋律起伏,但是依靠着旋律线的走向和紧凑的结构,小音程反而给我们传递出一种轻松和活力。作曲家的乐思完全来自于他对家乡景色的深切喜爱,而这种喜爱用紧凑和小音程以及大量的反复来表现,再为合适不过了,它使整个音乐都充满了质朴的情感。
在对民族舞蹈的借鉴和运用上,德沃夏克直接用舞蹈的名字命名了这一乐章——《富丽安特舞曲》,这是一种快速的、节奏明确而又时刻发生变化的波西米亚舞蹈。它常采用四三拍的节奏,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重音的经常转移。德沃夏克在本段的创作中,首部开始于热烈的气氛,右手是连续的八度的下行,每两拍出现一次节奏重音,让整段音乐充满了热情的氛围,这从他选用的音乐标记——“猛烈的快板中”就可以感觉到。到了中部,音乐有了明显的歌唱性,左手的伴奏开始转为分解的和弦和长琶音,预示着舞会经过了一段激烈之后,人们的情绪慢慢回落,开始逐渐地转为平和。但是这种回落之下,却分明有一种暗示,暗示着新的高潮正在孕育,也即将来临,表现为右手音乐节奏的加快。果然,到了再现部分,右手高声部再现了首部的节奏和音高,并以三连音的形式出现,力度逐渐加强,最后结束在欢乐的、意犹未尽的气氛中。反应出了斯拉夫民族的热情和开朗。这些斯拉夫民族的音乐特点,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本部作品之中,让更多的人都认识和了解了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并且予以了创造性的发展。
2 交响性特色
所谓交响性,是指在复杂的冲突性和对比性的戏剧结构上,产生变化和发展。交响乐就是在交响性的原则上发展起来的,德沃夏克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交响曲,呈现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和色彩纷呈的音色变化。但是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于音乐交响性的表现,并不是只局限于交响乐中,在钢琴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在《诗意音画》中,他在每一首乐曲结构的写作中,都注意运用对比和冲突的构思,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乐曲的矛盾性,使之符合交响乐的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丑小鬼之舞》了。这段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织体的音型呈跳跃式,表现出丑小鬼好动、搞怪的特点。乐曲的首部也是这一特点。然而到了中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时不再是跳跃的节奏,而是变成了连奏,并且富于歌唱性。像是在像我们诉说着什么。这是因为本段要表现丑小鬼深沉忧郁的一面,与前面那种欢快的形象形成对比,这种首部和中部强烈的反差,让丑小鬼的形象变得格外丰满。
又如在《农夫叙事曲》中,德沃夏克用上了戏剧化的创作手法,以突出作品的交响性。在本段中,他用两人谈话的方式来刻画音乐形象。他将左手旋律和右手旋律看作是两个农夫,音高上一个高一个低,力度上一个强一个弱。两个人像是你问我答,十分具有戏剧效果。到了再现部分,作者并没有原搬不动的再现,而是把开始部分中左手的单声部旋律换到了右手,用八度和弦的形式予以呈现。左手则是八度的伴奏,这让音乐形象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如果说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农夫在劳作时的闲谈,那么这时候的两个农夫,已经是在夜晚的篝火舞会中尽情地欢畅了。
再就是对于作品气势和音色的表达。交响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恢弘的气势和丰富的音色,德沃夏克在《诗意音画》中也有这种追求,在《英雄的墓碑》中,作者运用了三行谱表的形式,调动起了钢琴全部的音响色彩。多变的织体、大音程的跳进,都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像是交响乐队在演奏一般,给人以不同的音色听觉效果,作者对于钢琴表现力的高超驾驭力可见一斑。
3 标题性特色
标题性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创作手法,作曲家给每一段音乐都标上一个题目,概括出这段音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让听众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乐思,更快地进入他们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中:因为有了标题,所以听众有了审美指向,并对作品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所以说,这也是作曲家一种自信的表现。《诗意音画》组曲几乎全部都是标题作品,作者想用这种明确的标题来表达自己对于民族和民族音乐的热爱,而每一首作品又都包含着他独特的情思。
《嬉戏》主要描写了作者自己儿时在乡下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作者选用了大调式,节奏稍快,旋律时而跳跃、时而舒缓,给人一种轻快和明朗的感觉。让我们不知不觉得就走进了作者的童年世界。
《春之歌》主要描写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希望景色。整段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紧凑连贯。首先是在大调上进行,引子的旋律由分解和旋构成,呈现出较大的起伏,像是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景色和那舒展的心情。进入主题后,伴奏变为分解和弦,旋律以半音化进行,如果说之前是给我们一个景色概览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向我们分别描绘了。随着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冰雪的消融,大地的复苏,小鸟的欢唱和小树的嫩芽,在结尾时,作者不忘和开头进行呼应,再次感叹春天的到来是多么美好。
酒神节是欧洲的一个传统节日,也叫狄俄尼索斯节,是为了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个节日。《酒神节》描绘了人们庆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欢乐场景。该段采用了复四部的曲式结构,大量地采用跳跃的小音程,节奏较快,以此来表现节日的欢快气氛,四部结构呈排比式排列,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节奏,并且大量地运用跳音、颤音、小琶音等,最大限度地描绘出了劳动人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闲聊》描写的是一群人在劳动之余,坐在一起愉快交谈的情形。这段音乐采用了回旋曲式,表现出一种轻松和诙谐的味道。主部音乐以叙事为主,乐句表现出的都是相同的动机,整个作品旋律和节奏变化不大,暗示出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到了中间部分,开始加入了跳音,节奏也逐渐加快,像是几个人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无拘无束,好不惬意。到了结束部分,音乐回归轻松和悠闲,一场欢快的群聊,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综上所述,德沃夏克虽然以室内乐和交响乐著称,但是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也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意音画》作为德沃夏克在成熟时期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源于本文所阐述的这些艺术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德沃夏克用优美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幅隽美的画面,用民族的音乐语言传达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用多样的音乐手法体现着他深厚的音乐素养和作曲功力。《诗意音画》无疑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尼尔·巴特沃斯:《德沃夏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钱亦平:《一个朴实的捷克音乐家——德沃扎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3] 安东·丘伯尔,杨民望译:《德沃夏克的音乐名作》,《人民音乐》,1954年第3期。
[4] 牛俊峰:《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及其爱国思想》,《音乐天地》,2005年第7期。
作者简介:张金石,男,1969—,齐齐哈尔克山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关键词:德沃夏克 《诗意音画》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 德沃夏克创作经历及《诗意音画》创作背景
安东·德沃夏克,捷克著名音乐家,1841年出生于布拉格城边的一个小村。德沃夏克的父亲是一个小旅店的老板,有时候还兼做屠夫。德沃夏克是八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按照当地的习俗,长子是要继承父业的,德沃夏克为此做了两年屠夫的学徒。尽管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与音乐毫无关系,但德沃夏克还是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了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在做屠夫学徒时,德沃夏克遇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安东·里曼,并在其引领下,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风琴和作曲。安东·里曼不但让德沃夏克加入了自己的乐队,还劝服他的父母送他到专门的艺术学校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力劝之下,父母终于决定让德沃夏克去布拉格学习音乐。在布拉格完成学业之后,德沃夏克在当地的一个乐队中演奏中提琴,并开始了自己早期的创作。1873年,德沃夏克的康塔塔作品《颂歌》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获得了大音乐家勃拉姆斯的青睐;勃拉姆斯经常修改他的作品,帮助他提高作曲技巧。到了80年代初,德沃夏克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先后创作了歌剧《顽固的情人》、《德米特里》;交响曲《雅各宾党人》、《G大调交响曲》等,并且开始涉及音乐教育,还获得了剑桥大学的音乐博士学位。1895年,他受聘于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并且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自新大陆交响曲》。晚年,德沃夏克主要从事标题音乐的创作。先后创作了交响诗《水妖》、《正午的女巫》;歌剧《水仙女》、《魔鬼和凯特》等。1904年,因中风,德沃夏克在布拉格的住宅中与世长辞。
德沃夏克在钢琴方面有很多作品,《诗意音画》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它于1889年完成。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德沃夏克的事业已经处于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很多国家都邀请他去演出,写作费用也是越来越高。这些荣誉所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大幅度提升,他在捷克的乡村营造了一所房子,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音乐工作室。这里成了德沃夏克的人间天堂和灵感的源泉,使得他能够最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正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风景,才让德沃夏克有了创作《诗意音画》的最初的冲动。《诗意音画》组曲由13首钢琴曲组成,分别是《黄昏小路》、《嬉戏》、《古堡里》、《春之歌》、《农夫叙事曲》、《幻想曲》、《富丽安特舞曲》、《丑小鬼之舞》、《小夜曲》、《酒神节》、《闲聊》、《英雄的墓碑》、《圣山上》。每一首钢琴曲都有着让人浮想联翩的标题,有的是描绘一片风景,有的是讲述一段故事和传说,有的是展现一段热情的舞蹈。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了德沃夏克以往作品的艰苦挣扎和愤世嫉俗,反而像是森林中一面平静的湖水,偶尔微风吹过,掀起几波涟漪,却又极富生命力。它反映出德沃夏克创作技巧的充分提高和创作心境的成熟。在这部作品中,德沃夏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浪漫中融入了很多古典的因素,并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真诚质朴、淡然悠远的艺术风格。很多钢琴演奏者都把这首作品看作是锻炼自身音乐表达能力的首选之作,演奏成功的标志就在于是否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的画面。
二 《诗意音画》艺术特色赏析
1 民族性特色
所谓艺术作品的民族性特色,是指作品中表现出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等特点,这种民族特性受到民族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的心理素质、思想状态和思想意识。和当时另一位捷克著名的音乐家斯美塔那一样,德沃夏克也是一位钟爱民族文化的爱国音乐家。因为捷克斯洛伐克长期沦为奥匈帝国的殖民地,长期受到压迫,所以他们非常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觉性。同时,由于德沃夏克较早地游历于欧洲各国,后来又到美国发展,使他有条件把外国的音乐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民族作品创作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对捷克民族音乐的一大发展。这种民族性在《诗意音画》中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个是对民族旋律的借鉴和运用,一个是对民族舞蹈的借鉴和运用。
在民族旋律的借鉴和运用上,德沃夏克扎根于民族音乐之中,广泛地吸取了很多民间曲调,但是这种吸取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运用了现在的技法予以了全新的处理。如斯拉夫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三度以内的音程。在斯拉夫民族音乐中,很少出现大音程的跳进来展示较为激烈的情感,整个旋律线相对舒缓,起伏不大。德沃夏克在作品中就继承了这一点。例如在《黄昏小路》中,这是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小乐段,前两句的旋律呈下行的走向,像是一个人在轻声的感叹,感叹这黄昏小路的景色是如此之优美。后两句则使用了颤音的方式,而且小节之间没有空拍,衔接极为紧凑。虽然没有大的旋律起伏,但是依靠着旋律线的走向和紧凑的结构,小音程反而给我们传递出一种轻松和活力。作曲家的乐思完全来自于他对家乡景色的深切喜爱,而这种喜爱用紧凑和小音程以及大量的反复来表现,再为合适不过了,它使整个音乐都充满了质朴的情感。
在对民族舞蹈的借鉴和运用上,德沃夏克直接用舞蹈的名字命名了这一乐章——《富丽安特舞曲》,这是一种快速的、节奏明确而又时刻发生变化的波西米亚舞蹈。它常采用四三拍的节奏,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重音的经常转移。德沃夏克在本段的创作中,首部开始于热烈的气氛,右手是连续的八度的下行,每两拍出现一次节奏重音,让整段音乐充满了热情的氛围,这从他选用的音乐标记——“猛烈的快板中”就可以感觉到。到了中部,音乐有了明显的歌唱性,左手的伴奏开始转为分解的和弦和长琶音,预示着舞会经过了一段激烈之后,人们的情绪慢慢回落,开始逐渐地转为平和。但是这种回落之下,却分明有一种暗示,暗示着新的高潮正在孕育,也即将来临,表现为右手音乐节奏的加快。果然,到了再现部分,右手高声部再现了首部的节奏和音高,并以三连音的形式出现,力度逐渐加强,最后结束在欢乐的、意犹未尽的气氛中。反应出了斯拉夫民族的热情和开朗。这些斯拉夫民族的音乐特点,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本部作品之中,让更多的人都认识和了解了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并且予以了创造性的发展。
2 交响性特色
所谓交响性,是指在复杂的冲突性和对比性的戏剧结构上,产生变化和发展。交响乐就是在交响性的原则上发展起来的,德沃夏克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交响曲,呈现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和色彩纷呈的音色变化。但是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于音乐交响性的表现,并不是只局限于交响乐中,在钢琴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在《诗意音画》中,他在每一首乐曲结构的写作中,都注意运用对比和冲突的构思,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乐曲的矛盾性,使之符合交响乐的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丑小鬼之舞》了。这段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织体的音型呈跳跃式,表现出丑小鬼好动、搞怪的特点。乐曲的首部也是这一特点。然而到了中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时不再是跳跃的节奏,而是变成了连奏,并且富于歌唱性。像是在像我们诉说着什么。这是因为本段要表现丑小鬼深沉忧郁的一面,与前面那种欢快的形象形成对比,这种首部和中部强烈的反差,让丑小鬼的形象变得格外丰满。
又如在《农夫叙事曲》中,德沃夏克用上了戏剧化的创作手法,以突出作品的交响性。在本段中,他用两人谈话的方式来刻画音乐形象。他将左手旋律和右手旋律看作是两个农夫,音高上一个高一个低,力度上一个强一个弱。两个人像是你问我答,十分具有戏剧效果。到了再现部分,作者并没有原搬不动的再现,而是把开始部分中左手的单声部旋律换到了右手,用八度和弦的形式予以呈现。左手则是八度的伴奏,这让音乐形象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如果说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农夫在劳作时的闲谈,那么这时候的两个农夫,已经是在夜晚的篝火舞会中尽情地欢畅了。
再就是对于作品气势和音色的表达。交响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恢弘的气势和丰富的音色,德沃夏克在《诗意音画》中也有这种追求,在《英雄的墓碑》中,作者运用了三行谱表的形式,调动起了钢琴全部的音响色彩。多变的织体、大音程的跳进,都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像是交响乐队在演奏一般,给人以不同的音色听觉效果,作者对于钢琴表现力的高超驾驭力可见一斑。
3 标题性特色
标题性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创作手法,作曲家给每一段音乐都标上一个题目,概括出这段音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让听众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乐思,更快地进入他们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中:因为有了标题,所以听众有了审美指向,并对作品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所以说,这也是作曲家一种自信的表现。《诗意音画》组曲几乎全部都是标题作品,作者想用这种明确的标题来表达自己对于民族和民族音乐的热爱,而每一首作品又都包含着他独特的情思。
《嬉戏》主要描写了作者自己儿时在乡下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作者选用了大调式,节奏稍快,旋律时而跳跃、时而舒缓,给人一种轻快和明朗的感觉。让我们不知不觉得就走进了作者的童年世界。
《春之歌》主要描写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希望景色。整段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紧凑连贯。首先是在大调上进行,引子的旋律由分解和旋构成,呈现出较大的起伏,像是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景色和那舒展的心情。进入主题后,伴奏变为分解和弦,旋律以半音化进行,如果说之前是给我们一个景色概览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向我们分别描绘了。随着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冰雪的消融,大地的复苏,小鸟的欢唱和小树的嫩芽,在结尾时,作者不忘和开头进行呼应,再次感叹春天的到来是多么美好。
酒神节是欧洲的一个传统节日,也叫狄俄尼索斯节,是为了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个节日。《酒神节》描绘了人们庆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欢乐场景。该段采用了复四部的曲式结构,大量地采用跳跃的小音程,节奏较快,以此来表现节日的欢快气氛,四部结构呈排比式排列,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节奏,并且大量地运用跳音、颤音、小琶音等,最大限度地描绘出了劳动人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闲聊》描写的是一群人在劳动之余,坐在一起愉快交谈的情形。这段音乐采用了回旋曲式,表现出一种轻松和诙谐的味道。主部音乐以叙事为主,乐句表现出的都是相同的动机,整个作品旋律和节奏变化不大,暗示出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到了中间部分,开始加入了跳音,节奏也逐渐加快,像是几个人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无拘无束,好不惬意。到了结束部分,音乐回归轻松和悠闲,一场欢快的群聊,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综上所述,德沃夏克虽然以室内乐和交响乐著称,但是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也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意音画》作为德沃夏克在成熟时期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源于本文所阐述的这些艺术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德沃夏克用优美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幅隽美的画面,用民族的音乐语言传达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用多样的音乐手法体现着他深厚的音乐素养和作曲功力。《诗意音画》无疑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尼尔·巴特沃斯:《德沃夏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钱亦平:《一个朴实的捷克音乐家——德沃扎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3] 安东·丘伯尔,杨民望译:《德沃夏克的音乐名作》,《人民音乐》,1954年第3期。
[4] 牛俊峰:《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及其爱国思想》,《音乐天地》,2005年第7期。
作者简介:张金石,男,1969—,齐齐哈尔克山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