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作文存在的常见问题,大体上有以下情况:
(一)审题——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1)《摔了一跤》,同样应当仔细推敲“跤”的内涵与外延;还有2005年话题作文“铭记和忘记”,是一组应当辨证理解的词语,但有的考生仅写了“铭记母亲(师长)给予自己的关爱”等单方面的事情;有些考生虽然写到了命题关系双方,也写了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但因为没将二者有机结合地写作,因此,也就不可能对题目进行深化和升华了。
(二)入题——千呼万唤
众所周知,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文章最受读者欢迎,因为在这样一个时间就是效率的时代,谁不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高效、最有用的东西呢?同样的,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铺排叙写得太多而“言不及义”,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就无法展开。这样的开头,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同学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文章会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也要打低分。
(四)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同学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少数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写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将拥有希特勒与蒋介石的思维……”,“我要把爱因斯坦发明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再如,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有的考生从“人要善于玩弄心计”的角度立意,评价王熙凤是有能耐的“新新女性”,这种立意反映出了考生思想认识上极端偏颇;有的考生向往何绅的权势,流露出庸俗的思想;有的考生大肆渲染李白、大禹的艳遇、婚外恋,趣味低俗,粗鄙不堪……由于思想格调不高,甚至错误,不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怎么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呢?
切记:任何创新都不等于不讲“规则”——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编写名人“情事”,语言“求新”≠语言异化。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同学说,我的作文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呀,既没偏题,观点也没错,为什么就是上不了档次呢?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干巴巴的;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这种文章别看800字,一攥没什么了,都是“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材料没有密度,也就难有力度了。
诸如“下雨天送伞、夜里伴读、递上牛奶”这样的场景,正成为中学生作文中随处可见的“常规”细节描写。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格式化“标准”写法:“夜的书桌上,我正在奋笔疾书。就在这个时候,‘吱呀——’房门被推开了。静静地,妈妈来了,正如她静静地走了,摸了摸我的头,留下了一份温热的牛奶……”中学生作文题材同质化非常明显,每次组织作文竞赛,描写亲情和友情总是成为大热门。在最近一次竞赛中,列点击率前20篇的文章竟然有7篇以“亲情”为主题,比例高达35%,排名前两位的《永恒的瞬间》和《爱改变了我》,也毫无悬念是亲情类题材。而在抽样的53份表现深沉母爱的文章中,竟有30多篇展现母亲的“唠叨之爱”,占了60%。另外,细节雷同化也极为突出。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七)形式——千篇一律
考场作文,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合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
(八)拷贝——稍有改动
主要表现是抄袭、套用、仿写等,这样的作文写起来好像省力,但常常是“剑走偏锋”,“风险性”比较大,得分一般在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之间。因此,要杜绝此类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
(九)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同学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象”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十)完篇——虎头蛇尾
有的同学由于没有分配好考试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刹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我们说,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吃亏的。
(十一)卷面——乱涂滥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清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的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你的得分也会大打折扣。近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这可容不得一点闪失啊。
(十二)字数——或多或少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在800——1000字左右,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字数不足;字数过多。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一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也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臃肿的感觉而判低分。
(一)审题——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1)《摔了一跤》,同样应当仔细推敲“跤”的内涵与外延;还有2005年话题作文“铭记和忘记”,是一组应当辨证理解的词语,但有的考生仅写了“铭记母亲(师长)给予自己的关爱”等单方面的事情;有些考生虽然写到了命题关系双方,也写了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但因为没将二者有机结合地写作,因此,也就不可能对题目进行深化和升华了。
(二)入题——千呼万唤
众所周知,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文章最受读者欢迎,因为在这样一个时间就是效率的时代,谁不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高效、最有用的东西呢?同样的,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铺排叙写得太多而“言不及义”,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就无法展开。这样的开头,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同学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文章会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也要打低分。
(四)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同学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少数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写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将拥有希特勒与蒋介石的思维……”,“我要把爱因斯坦发明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再如,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有的考生从“人要善于玩弄心计”的角度立意,评价王熙凤是有能耐的“新新女性”,这种立意反映出了考生思想认识上极端偏颇;有的考生向往何绅的权势,流露出庸俗的思想;有的考生大肆渲染李白、大禹的艳遇、婚外恋,趣味低俗,粗鄙不堪……由于思想格调不高,甚至错误,不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怎么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呢?
切记:任何创新都不等于不讲“规则”——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编写名人“情事”,语言“求新”≠语言异化。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同学说,我的作文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呀,既没偏题,观点也没错,为什么就是上不了档次呢?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干巴巴的;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这种文章别看800字,一攥没什么了,都是“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材料没有密度,也就难有力度了。
诸如“下雨天送伞、夜里伴读、递上牛奶”这样的场景,正成为中学生作文中随处可见的“常规”细节描写。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格式化“标准”写法:“夜的书桌上,我正在奋笔疾书。就在这个时候,‘吱呀——’房门被推开了。静静地,妈妈来了,正如她静静地走了,摸了摸我的头,留下了一份温热的牛奶……”中学生作文题材同质化非常明显,每次组织作文竞赛,描写亲情和友情总是成为大热门。在最近一次竞赛中,列点击率前20篇的文章竟然有7篇以“亲情”为主题,比例高达35%,排名前两位的《永恒的瞬间》和《爱改变了我》,也毫无悬念是亲情类题材。而在抽样的53份表现深沉母爱的文章中,竟有30多篇展现母亲的“唠叨之爱”,占了60%。另外,细节雷同化也极为突出。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七)形式——千篇一律
考场作文,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合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
(八)拷贝——稍有改动
主要表现是抄袭、套用、仿写等,这样的作文写起来好像省力,但常常是“剑走偏锋”,“风险性”比较大,得分一般在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之间。因此,要杜绝此类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
(九)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同学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象”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十)完篇——虎头蛇尾
有的同学由于没有分配好考试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刹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我们说,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吃亏的。
(十一)卷面——乱涂滥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清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的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你的得分也会大打折扣。近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这可容不得一点闪失啊。
(十二)字数——或多或少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在800——1000字左右,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字数不足;字数过多。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一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也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臃肿的感觉而判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