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党中央做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 3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高瞻远瞩,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贫瘠,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我县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但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而且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总体来看,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然不足。部分行政村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科技、文化、娱乐场所、设施缺乏,村民一般没有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
目前我县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以上,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种地粗放经营、打工靠卖苦力,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五) 农村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六)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
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科技文化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
首先,找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型发展;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再次,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培植农业的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为重点,健全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机制。
(三)全面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
真正实行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城补农的经济政策,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部门,建立社会化农业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在公共服务、作物保护与收入安全计划、农技推广、环境保护、贫困地区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该全面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四)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生存状况。
(六)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一要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要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七)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掌舵引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民致富当好“火车头”。 广大农村党员要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并且要始终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作者:山西阳高县环境保护局经济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仲敏主编.投资经济学.
[2]雒鹏飞.公共财政框架下农业综合开放的理性思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3]韩国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农村财政与财务.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 3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高瞻远瞩,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贫瘠,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我县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但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而且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总体来看,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然不足。部分行政村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科技、文化、娱乐场所、设施缺乏,村民一般没有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
目前我县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以上,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种地粗放经营、打工靠卖苦力,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五) 农村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六)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
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科技文化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
首先,找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型发展;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再次,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培植农业的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为重点,健全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机制。
(三)全面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
真正实行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城补农的经济政策,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部门,建立社会化农业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在公共服务、作物保护与收入安全计划、农技推广、环境保护、贫困地区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该全面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四)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生存状况。
(六)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一要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要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七)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掌舵引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民致富当好“火车头”。 广大农村党员要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并且要始终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作者:山西阳高县环境保护局经济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仲敏主编.投资经济学.
[2]雒鹏飞.公共财政框架下农业综合开放的理性思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3]韩国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农村财政与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