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浅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尤其在目前,资源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背景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技服务体系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对理论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但是,科技服务体系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科技服务总体实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未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质量尚需提高,服务能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科技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基于科技部关于科技服务体系的界定,通过对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及归类,构建了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研究对于丰富科技服务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升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的要素
  1.1 科技部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科技服务体系的阐述大多是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或针对科技中介研究出发,较少研究科技服务体系。柳亚林(2003)、张卫东(2011)、张放陶等(2003)分别研究了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科技中介运营管理等;杨酥等(2004)、李金平等(2006)、左振等(2011)探讨了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及措施;王夏阳等则从行业协会方面提出建议。目前学术界或产业界尚未形成关于“科技服务体系”的权威、确切定义,其概念界定大都是在科技中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科技服务体系也因此被简单地认为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01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印发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实行并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科技服务体系是运用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及其人员构成的新型服务体系”。本文根据这一界定,从科技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内容等方面出发,设计如下要素:技术创造者、技术扩散者、技术转化者、政府及相关部门、科技人员要素、资本要素、物力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技术要素、消费者。
  1.2 要素分类和释义
  基于上述要素设计,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筛选,通过客观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经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根据要素特点、内容及主要功能,将其归为3类:组织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
  组织要素作为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科技服务体系最基本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要素决定了整个体系的结构、功能、属性及特点。因此,区分和研究组织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对组织成员、组织内的类群及其相互关系的调节和预测。组织要素主要包括技术创造者、技术扩散者、技术转化者、政府及相关部门。这4个子要素作为整个科技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利用所掌握的各种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将新的科学和技术资源有效地、创造性地转变为科研成果,进而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
  资源要素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R&D成果应用以及科技服务活动中,各相关要素的组合。从内容构成上看,资源要素可分为科技人员要素、资本要素、物力要素。
  环境要素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技术环境等,软环境包括有利于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可以通过组织要素,特别是企业的行为、发展特征和经济效果反映出来。
  2 科技服务体系的构成
  在对科技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分析及归类的基础上,根据三大要素形成相应的三大要素体系,即组织要素服务体系、资源要素服务体系、环境要素服务体系,共同构成科技服务总体系。
  2.1 组织要素服务体系
  组织要素体系由组织要素构成,按照科技转化的路径可依次分为技术创造者、技术扩散者、技术转化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四要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职责的不同,可将组织要素体系分为4个子体系:科技成果研发服务体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企业间协同服务体系、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
  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创造者,是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其主要职责是结合四川省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科技成果研发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技术扩散者,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技术创新实现商业价值,同时对企业供需双方的互动合作生产新技术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主要职责是推进技术支持与推广、技术贸易及评估咨询工作的开展,该要素主要形成了科技推广转移服务体系。
  企业作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各企业间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利益竞争者,为更好地让企业发展,企业间应形成企业间协同服务体系,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实现双赢。
  政府及相关部门,如科技厅(局)、专利局等机构也是组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科技服务体系中的特殊服务者,其主要职责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整合,有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了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这部分组织为科技服务体系中其他性质的组织机构提供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等基础性服务,同时引导其他组织机构行为,协调各子体系之间的关系。
  2.2 资源要素服务体系
  科技资源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R&D成果应用以及科技服务活动中,各种要素的组合。从内容构成上看,通常认为科技资源由5大部分组成,即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组织资源及科技信息资源。本文认为,科技组织资源应被划归到组织要素体系、科技信息资源应划归到环境要素中。因此,结合科技服务体系资源要素主要构成,将其形成体系细分为3类:科技人才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投入服务体系、科技研发设备服务体系。   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对应资源要素中的科技人员要素,旨在为人才的引进、培养提供便利和支持,为科技进步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使优秀的人才能够找到适合的岗位与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
  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主要对应资源要素资本要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应积极开拓科技创新投入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努力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科技研发设备服务体系主要对应资源要素中的物力要素,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实验仪器、设备的购买、管理、升级维护、配件供应、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等与科研设施有关的一系列服务,它是由若干相关设备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设备使用者共同构成的集合体。
  2.3 环境要素服务体系
  组织所处的环境一般包括内外两个方面。科技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与内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能量或信息等各种交换关系。该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外部环境,即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微观环境,是指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环境,如地方政府、体系以外的其他企业、竞争者等。由于本文将其微观环境的各要素归结为组织要素,将基础设施要素纳入资源要素,故此处不再讨论。科技服务体系的环境要素服务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市场发展服务体系、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服务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明确科技服务体系相关机构的法律地位,对其合同关系及法律责任等进行分析;二是制定与完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信货、风险投资等相关政策制度及地方法规条例;三是对科技服务机构管理条例、信誉评估等地方性法规条例进行完善与管理,共同规范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背景,包括市场组成、市场需求、信用程度、竞争激烈程度。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包括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创业环境等。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旨在为信息共享搭建平台。
  综上,组织要素服务体系、资源要素服务体系、环境要素服务体系这三大要素体系共同构成科技服务体系的系统层次模型。
  3 科技服务体系的能力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的目的是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其服务对象是创新活动,尤其是企业创新活动。其服务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成果转化推广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资源要素整合能力等方面。
  3.1 创新能力
  科技服务体系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科技创新服务,其系统本身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失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体系必然瘫痪。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资金流动、信息传播、人员往来的加速,促使科技服务机构在具有全球视角的同时,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创新,推出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服务,才能生存和发展。
  3.2 协同服务合作能力
  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由若干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的要素和子系统构成,体系构建过程中,联合与协同是创新主体间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有机互补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将各类主体有机整合起来,打破行政限制,最大限度发挥协同的作用,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同时利用网络等信息手段,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产要素有序合理流动,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例如通过建立高校、企业与地方协同创新机制,引导高校主动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参与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
  3.3 成果转化及推广能力
  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信息链条出现断层,导致高校及科研院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大量闲置,转化率极低,进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模式构建中,必须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培育,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发展技术中介、资产评估和科技咨询等服务组织,壮大技术中介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中科学、高效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运行机制。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龙头企业等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推广体系。
  3.4 专业化服务能力
  科技服务体系是运用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融资渠道等专业化服务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平台、网络与全球市场、政府构成的新型服务体系。从概念角度出发,只有构成该体系的各主体提高各自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才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
  3.5 资源要素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科技服务体系内部彼此相关却又彼此分离的各组成要素以及各自的职能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该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大数据这一技术支撑工具,全面打造新型服务体系大平台,通过对包含在知识链上的从创造者到使用转化者在内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相关服务,共同营造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创新、实现多赢的局面,推动科技服务产业的升级发展。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科技服务体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将其要素具体归为以下3类,即组织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其次针对每类构成要素,构建相应的要素服务体系,进而形成整个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同时,简要探讨了科技服务体系需具备的多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成果转化推广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资源要素整合能力,这将有利于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的健康运行,对其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自《软科学》2014年第5期,原标题《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分析》)
其他文献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在国际和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预期强劲的宏观形势带动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以多孔性Ni—La0.9Ba0.1Ga0.8Mg0.2O(3-α)为阳极,多孔性Sm0.2Ce0.8O2为阴极,基于质子离子液体(PIL)的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组装成单电池。用交流阻抗法测定质子交换膜在氢气气氛
在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且由于施工过程
摘 要:该文首先介绍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含义与关系;其次分析了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制定岗位说明书、采取适当的考核法、规范考核程序,合理利用考核成果这几方面,提出了绩效考核管理下科研单位创新能力提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绩效 考核 管理 科研单位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21-02  科研单位是我国创
该工程线路全长33.7 km,设24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13座,平均站间距1432 m,最大站间距2182 m。该文介绍了其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岩土工程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摘 要: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材;构建新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17-01  我们知道,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提出问题的能力的人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煤炭工业
摘 要:地面无线传感网络是由电磁波来通信,而水下传感网络是利用声信号建立起来的自组织无线网络。文章详细介绍了两种无线传感网络在通信信道特点、应用的不同分类及节点特点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水下传感网络 信道 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070-02  Comparison of Sensor Networks In
1科技创新支撑要素结构的重组1.1科技创新驱动要素产出效率提高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同创新类型产生不同形式的创新成果,其中,新知识、新意识、新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