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师生成长的幸福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念解读
  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创校以来,我不断就这两个基本问题追问自己。在追问反思过程中,办学理念逐渐清晰。2014年我最终提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线,共筑师生成长的幸福”这一办学理念。“寻找”,是指学校层面探索提出办学理念的过程,又是指学生成长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适合自己”,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层面,办学思想与学校实际情况及特色项目契合;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成长层面,应关注个体的潜在性和差异性。对于“幸福”,我从“让教师成就职业幸福,让学生度过幸福时光,让家长感受养育幸福”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创校10年来,始终追求创建一所“优质化”学校。在孜孜以求的追寻中,作为一校之长,我深深认识到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是相互滋养、双向建构的过程;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适合·幸福”内核,深入实践,致力建成气氛融洽、平台开阔、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基础坚实、素养丰厚、健康发展的学子,实现办学实践的新提升。
  办学理念的形成
  我校创办于2005年8月,原名公明实验学校,是撤并四所村小新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10.6万平方米,设计规模90个班。现有77个班,其中小学42个班、中学35个班,教职员工297人,在校学生4053人。学校先后获“全国中小学定向运动先进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深圳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是光明新区质量过硬的品牌学校、特色鲜明的窗口学校。
  2010年,学校荣获深圳市办学效益奖。2011年9月,光明新区管委会决定将学校更名为“光明新区实验学校”。2012年10月,深圳市课程改革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学校举行。学校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于创建伊始,就注重发挥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一方面用办学理念指引办学实践,另一方面依据办学实践,不断深化理念内涵。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2005年创校之初,学校将办学理念定位为“宽基础,强素质,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依据学校偏处深圳西部郊区,学生基础薄弱,生源参差不齐的现状特点和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任务而定,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经过数年发展,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素养普遍提高。因此,我对办学理念进行调整,增加了“自反自强,教学相长,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这一表述。“自反自强,教学相长”语出《礼记·学记》,目的在于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2009至2013年,学校定向运动快速发展,不仅普及进课堂,还做到课程化实施。定向运动队先后6次受国家教育部或体育总局委派,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取得突破性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办学特色。在定向比赛中,参赛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在高山密林、河流水泽中探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径,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人成长、一个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回顾办学历程,我校正是因为探寻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得以迅速“崛起”。我们从中得到启示,提炼出一个核心理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线”。于是,在系统梳理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定向运动这一特色项目的文化特征,开创性提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线,共筑师生成长的幸福”办学理念。
  由此,学校形成以师生主动健康发展为本,实现个体成长,感受成长幸福,提升生命质量的主动发展理念,催生了学校教育的新变革。
  课程建设:适合学生,幸福成长
  丰富的课程内容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学生在选择中才能发现什么最适合自己;因此,我提出“多元开放,激励唤醒”的课程建设思路。经过多年探索,现已形成“国家课程”和“个性拓展课程”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致力于构建“绿色课堂”,深化体育艺术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
  构建“绿色课堂”。根据生态教育理念,我校提出构建“绿色课堂”。界定了“绿色课堂”基本内涵——尊重主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张弛有度、活泼灵动的课堂氛围;互动对话、合作共生的教学形式。明确了“绿色课堂”四个注重——注重情景和问题的创设,注重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注重互动和点拨的适时,注重反馈和练习的高效。提炼了“绿色课堂”六个步骤——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性展示、达标测评、总结拓展。
  “绿色课堂”学科建模最成功的是中学英语。高隆芳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融合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理论,最终形成了“享受型英语教学”。它包括“疯狂英语、开心一刻、作业互批、知者先行、名师在线、补读跟踪”六个环节。师生一起享受“教”与“学”的快乐,唤醒了学生自主意识。2015年12月24日,以“享受型英语”为专题的深圳市初中英语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产生很好的辐射效应。
  深化体育艺术教学改革学校提出“两精四会”的培养目标——“四会”是指熟悉两种体育锻炼方式和两种艺术表演形式,“两精”是指在“四会”的基础上精通一种体育锻炼方式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体育教学方面,开足开齐体育课,在九年一体规划,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专项课 普修课 活动课”课程模式。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形体课”,三年级开设“健美操”,四、六年级开设足球课,五、七年级开设定向课,八年级体能,九年级选项,跳绳作为全校各年级课课练的内容。在艺术教学方面,“器乐进课堂、天天有歌声”。三、四年级开设口风琴课,五年级开设排箫课,六年级开设电子琴课。
  开展“四百”活动,即阅读一百个名著或名篇,欣赏、聆听、传唱一百首名曲,观看一百部经典影片,欣赏一百幅名画。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特点,列出书目、曲目,融入音乐、美术课堂;利用橱窗、广播、3D影院等展出、播放,让学生浸润在经典之中。   个性拓展课程的开设,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选择”。我鼓励教师开设个性拓展课,每周二、四第七、八节课授课。现开设体育、艺术、人文、科技四大类58门个性拓展课程,定向运动和科技创新是特色课程。
  定向运动勇立潮头。从2008年起,11次获得广东省定向锦标赛团体冠军,9次获得中国定向锦标赛团体冠军。2013年赴葡萄牙参加世界中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获得男子团体第三名,实现了中国定向运动的历史性重大突破。2015年赴土耳其安塔利亚参加世界中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张曼同学夺得W2SCHOOL组别第六名,成为中国首位荣登世界定向锦标赛领奖台的女子运动员。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中学机器人团队2012年和2013年赴美国参加第十九、二十届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大赛,均获银牌。科技创新团队2012年至2014年连续参加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总决赛,均获得团体金奖及“中国创新型学校”称号;2013年赴德国纽伦堡参加IENA国际发明展,获得2金1银2铜,2016年学生作品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参评再获3金。健美操、播音主持、舞蹈、管乐、合唱、民乐、摄影等丰富多彩的个性拓展课,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师资建设:适合教师,幸福提升
  “让教师成就职业幸福”是办学理念应有之义。建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把教师的幸福提升作为办学高品位追求,在实践中反思重建,打造了升级版的“三级梯度分层培训工程”。
  “青蓝工程”——“2 1”平台 随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我校每年都有大量青年教师入职。他们给学校注入一股清风,但也对教学质量的稳定带来很大挑战。面临这种情况,我校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双向选择,“双导师”制(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班级管理指导教师),签订《“青蓝工程”师徒协议书》,进行“二对一”指导,全程跟进,全面考核,评选“优秀师徒”,纳入奖教奖学表彰。
  “骨干工程”——“1 3”平台 2014年9月,在禹明顾问协调下,我邀请了深圳市中小学各学科12位知名特级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培计划”专家,对我校31名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年“跟岗培训”。“跟岗培训”吸取传统“师徒制”精华,采用“一对三、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既有理论提升、专题讲座,又有合作备课、同课异构。指导教师还依托自己在深圳教育界的广泛影响,带着跟岗教师外出观摩、研讨、交流。
  2015年7月,第一期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圆满结束。同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第四批名师”评选,我校5位老师同时入选。跟岗培训给让他们“破茧成蝶”,用了人生出彩的机会。目前,跟岗培训进入第二期,培训升级到2.0版。
  “名师工程”——“1 N”平台 为激发高级教师职业追求,学校积极筹备组建名师工作室,并抓住新区公共事业局出台《名师工程建设方案》契机,做好保障工作。最先成立的是“高隆芳工作室”。为了给高老师搭建平台,2014年4月组建研究团队,5月工作室揭牌。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的“高隆芳老师工作室”组建以来,出版一本校本教材,带出两位新区骨干教师——刘月红和许冬妮,推广了“享受型英语教学”。目前,学校已有9个名师工作室挂牌。
  “三级梯度分层培训工程”,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拓展了骨干教师的发展空间、激发了相对成熟教师的职业追求,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幸福提升。
  幸福校园建设:适合学校,幸福家园
  我校一方面克服困难,努力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最大便利,另一方面组织多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工生活,努力建设“幸福校园”,积极营造“家园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 我校先后建成师生餐厅、3D影院、健身房、网球场等。在全区教育系统率先实行开放式自助选餐,引入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实现“明厨亮灶”,保证师生吃得健康营养和舒心。
  丰富文体活动 学校与新区文体中心合作进行教师健美操、瑜伽培训。考虑青年教师众多,工会、团委组织多种联谊活动,如3D电影专场、青春舞会、趣味运动等,开展教职工生日系列活动,从而营造出朝气蓬勃、富有趣味、互动交往的和谐氛围。
  解决教师实际困难 考虑青年教师新婚及生小孩等情况,学校尽量安排宿舍给予照顾,对需要接送小孩上幼儿园的双职工,课程安排给予关照。总之,一所学校致力于营造情味十足、暖意融融的氛围非常重要。教师在身心愉悦中,会不断增强归属感。
其他文献
理念解读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现在,很多学校很有名气,求学者甚多,它就是一所好学校吗?适应孩子发展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适应孩子的发展,就不能称之为好学校。好学校应该保持和激发少年时期的自然兴趣和热情,使每名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他成功地做一名合格公民。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为学生提供适性的教育,让学生在适性的环境中,在适性课程、适性课堂、适性德
今年两会期间,几位来自山西的教师呼吁代表委员关注教师职称问题,称“教师职称与工资过多挂钩,导致教师同工不同酬,存在多劳少得、少劳多得的现象。”3个月后,《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近3万名教师参与。54%的教师认为职称评定非常不合理,建议取消;37%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层面需改进与完善;68%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职称评聘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  储朝晖:行政权和学术权要划分恰当  储朝晖,中国教
《狼种》  作者:沈石溪  出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书讲的是一条名叫大灰的狼狗的故事。大灰身体里拥有狼的血统,长着一副狼的模样。它在警犬学校表现出色,却因为外貌像狼惨遭淘汰,只能去马戏团当一名动物演员。在马戏团里,大灰备受冷落,经常遭到哈巴狗们的欺凌和暗算。忍无可忍的大灰跟哈巴狗之间发生了冲突,最后被女主人拴上铁链,戴上嘴罩,剪平指爪。  在一次外出表演的路上,它们意外遭遇了两只云豹。其他动
每当打开教材,面对求知的孩子们,按捺不住的是一种教学探究的欲望。它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由单向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程的教师,笔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道路上,上下求索,致力于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
一、背景介绍  1.教材分析  “寻找身边的修养”是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项目六活动二的第一组文章,这组文章包括《谦让》《欧洲到处静悄悄》《无声的尊重》三篇课文,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已经通过自读课文与讨论交流的方式初步领悟了修养的内涵,赏析了生动的场景描写,体会到文章幽默辛辣的风格。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这节展示课要求学生以微表演的形式向大家讲述整篇文章或其中的精彩片段。  2.教学目标  (1)培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绘和谐社区 织美丽中国梦”社区画展图片亮相四川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之“长征路上看巨变”板块。通过参观图片展,同学们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摄影报道/ 蒲 雨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言:“学校之大,乃谓有文化之谓也。”作为育人之所,学校理所当然地要充溢着高雅浓郁、生生不息的文化氛围和气息。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破解“千校一面”之亟务,它熏陶、影响、决定着全体师生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程度。安徽省霍山文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建设了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炼出适合时代要求办学育人思想
日前,四川省阆中市城北小学第十三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成功落下帷幕。历时一个月的科技节以“科学梦、创新梦、我的梦”为主题,活动内容在保留传统的创新成果竞赛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意实践活动比赛,如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遥控汽车障碍赛、纸桥承重赛、鸡蛋撞地球比赛、降落伞的制作与放飞比赛等。  摄影报道/李建国
我们每天出门前,习惯于站在衣橱大镜子前照一照,自己今天穿的衣服是否搭配恰当、是否穿着得体有老师的气质。这样做,不只是让自己让别人赏心悦目,更是一种礼节,是一种修养,是对别人的尊重。但是我们往往慨叹不怎么会搭配,无论是色彩还是款式,于是我们常常说,我们不缺衣服,但是我们缺少审美。因为小时候没有受过审美教育。我们迫切希望能提高生活品质,即使穿旧衣,也依然很美。所以,生活离不开审美。  一、审美是一种有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正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腰鼓、太极扇、剑术等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成为该区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中,第55中学琥珀名城学校是传统腰鼓特色学校,学校设有腰鼓工作室、鼓文化教室,并编写鼓文化教材,开设腰鼓培训课,把腰鼓文化融入素质教育中。图为该校学生在大课间打腰鼓。  摄影报道/解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