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阅读是教师的基本功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教师曾提出,自己重视对于课文的独立阅读,可是怎么也读不出新意来。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就教师一方看,阅读的新意从何而来呢?下面笔者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其一,来自于教师用心阅读,并带入个人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之后,形成的独到思考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义,在人际隔膜和时间流逝中,丧失了很多,这也叫信息耗散。读者参与到阅读对话里,其实也在发现自己,即找到与文本的共鸣点。这就需要思考,哪一个地方让自己的目光留恋了,又为什么让人萦绕心怀?这个阅读带入的经验,很重要。这就是阅读方法,或者教学中需要补偿的知识。
  其二,作者最初写作语境的仿真与反推,即最大可能复原当时之境,当时之人,理解话语之内潜藏的东西,或是一份感情,或是一层深意。这种阅读方法也叫知人论世。这就需要读者能够补偿时代背景知识和创作意图的推测,以及作者的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艺术表达风格。话语的形式,一定与这些复杂的因素形成契合。敏锐的读者,需要在文字的玩味里,丰富对于作者的理解。
  其三,阅读中选择一个不同的视角,或许可以从文章里读出不一样的滋味,有不同的发现。文章是立体化的。从一般文章阅读而言,有语言、结构、内容、主题等不同维度的解剖;而从审美心理上,还可以从情感、意义、文化、文学等不同的视角看待它。另外,还有人善于从文章的生活意义看待,发现写作时代与阅读时代,认知的偏移现象。
  换角度阅读,多维观察和思考,这也是发现文章别样风景的一个策略。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d23ae80102vaz2.html)
其他文献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课题组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围绕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各个学科也忙于推出各自的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  在参加一次思想政治学科教研活动时,笔者了解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要素。这是要培养世
北京市东城区曾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行政区。从基础教育角度看,网格化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让每所中小学都成为优秀学校。近年来,东城区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按照街道行政区域将区内的学校划分为几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配置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不断加强资源统筹,完善相关制度,学区制综合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小学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以
麟游县把轮岗重点放在轮岗人员的规范管理上,推行了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情况月报制度,准确地掌握交流人员的工作情况、交流特色和交流效果。这样,就能够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轮岗是为了推进县域内优质教师校长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各校在抓好交流人员考勤和日常管理的同时,建立交流人员档案和交流工作档案,努力为交流人员搭建学习及施展才华的平台。从2011年以来,有6名校长、130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
静观语文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讲课可谓出神入化,而课后与学生交流,则发现学生会出现一脸茫然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教师就已经将文章给肢解了。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文不迷人人自迷”,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读”这一阅读方法出现了以下问题。  现象一:避重就轻。众所周知,读书的有效方法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知音”,更要做文本的“知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指出: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不应该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圈养”的做法虽然规避了安全风险,但违反了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是因噎废食之举。爱玩、爱活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保证,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运动天性。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大课间或每日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摘自2015年
“文化行”是一种旅行,更是语文课堂向课外延展的最好平台。“人教版”唐诗单元教材中,选入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和《登高》,这三首诗均为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所作。活动定名为“寻找杜甫”,意在通过构建中学生文化地图,寻找诗人的同时,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深层内蕴,寻找诗人的精神,亲身体味那份忧国忧民的壮志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课题策划: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  课题执行:申怡 赵玉娇  实施时间
现代大学在践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孰为核心,孰更为本原?是困扰不少大学发展的问题。最近读了青年学者张学文所著的《大学理性研究》一书,颇有些心得与感悟。  对大学理性的独到见解  “理性”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希腊语“逻各斯”,后成为哲学上广泛使用的术语。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判断、推理等活动;二是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在西方哲学史上,一般把将理性作为思想核心的学说统称为“理性
家庭教育专家、春成家教讲堂创建人杨春成认为:教育的本意是教人从善,即培养孩子善良的本性。所谓培养人的本性,就是从根基上育人。人一旦形成了好的本性,这一生恐怕也坏不到哪去。我们培养孩子的本性,不妨从培养孩子的品位、气质、心灵、性格、胸怀、交往和热心肠等方面着眼。  (2015年11月10日《南宁晚报》)
叶德元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一名“80后”历史教师。2014年,叶德元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他说,他只是“一个有个性的班主任”。他的个性,体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让活动的时间归活动,作业的时间归作业。课堂上的他,教学方法也是“个性”的:一是讲课时力求出彩,使得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期待;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课堂畅所欲言,通过观点交锋,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不抓成绩,抓平衡的班主
拥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用阳光式的工作方式,怀着阳光一样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的“阳光”校长——陈玉霞。这个年轻的女校长用“阳光”的情怀解决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照射进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男孩,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封闭,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了。于是,兄弟两人拿着笤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他们把簸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却没有了。妈妈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