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大元帝国草原都城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先后建立了三个控制帝国交通、军事、政治与经济、文化的都城——上都、大都和中都。在这三个都城之中,大都即后来的北京,压在今北京城下,难以见到;上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在明清两朝重复利用;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西北15公里,虽使用时间不长,但未被后世扰乱,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就地原封未动的帝都面貌,其结构布局保存完整,时代单一,对于研究元代都城建筑格局、建筑特色非常重要,是研究中国10世纪以来城市发展演化的重要代表。元代都城上承宋金,下启明清,对了解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渊源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元中都于1307年由元武宗海山下诏创建,1311年元仁宗敕令停建,其时宫殿和主体建筑已经完成,至元末废毁。之后 ,除史书中的零星记载外,这座曾经的草原都城长期湮灭,讹传纷纭,遗址更是鲜为人知。1998—200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立项对元中都进行勘察发掘,从而使其面目得以揭露。2012年,张春长等编写的《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后文简称《元中都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受到广泛关注,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这项延续15年的浩繁工程,从立项到报告出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入选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成果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了元中都的位置,为平息争议提供了铁证。
  第二,揭示了元中都布局和核心建筑的重要特征,填补了多项空白:
  1.勘证了元中都宫城、皇城和郭城三城相套的都城建筑格局;
  2.元中都宫城结构特点是南向崇方,体现了对中原古代都城的模仿、继承;
  3.中心大殿“土”字形台基凸显了至尊之位,是全面揭露的元代皇宫“工字殿”的唯一实例,高台建筑体现了天子君临天下的崇高地位,蕴含着“五行”“择中”理念的传统设计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4.宫城南门采用三观过梁式门洞的传统样式,渊源于大都崇天门,但内设碧瓦红墙重门结构的广场是首次发现;
  5.宫城西南角台应为三重子母阙角楼墩台,古云“天子三出阙”,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形式;
  6.皇城南门采用简明牌楼式,与普通城门不同,别具一格,也是元代考古发掘所仅见;
  7.元中都体现了草原帝国都城的鲜明特点,兼具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双重特色,宫城内各类建筑按照通过南、北门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同时又在宫城北部空白地带设立毡帐区。
  第三,深度解析了出土文物的内涵。出土的文物都是体现着崇高建筑等级的艺术珍品,如汉白玉螭首和龙纹角柱,琉璃瓦当、滴水、鸱吻、鸟喙神兽、天马、行什和龙纹方砖等,达到了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完美结合,符合宫廷和营造法式的皇家规格,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成就,代表了元代营建大师的最高技术水平。
  《元中都发掘报告》是在系统区域调查、全面钻探测绘、精确细致发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正规严谨的科学考古发掘报告,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元中都的勘测和发掘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200余页,大16开,结构紧凑合理,内容科学翔实,行文流畅清新,图表系统精确,图版主次分明,尤其是对重要遗迹和文物从多角度拍摄,整体与细部兼顾,便于读者的比对观察。作者在实地考察和翔实记录的基础上,遵循材料客观全面、结论严谨可靠的基本原则,以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相依托,以凝炼而得体的历史诗句点题,图文并茂,不仅概述了元中都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在注释中对与元中都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名词作了详细说明和深入考证,既便于读者的阅读检索,又不影响深入理解,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
  元中都考古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边发掘研究、边保护利用的全新思路,因而发掘、结集、成果转化是同步进行的。2010年,由这部考古报告进行了详细解析的遗存和数千件文物支撑的元中都博物馆开馆,这是我国第一个蒙元历史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单一朝代为主题的博物馆。从鲜为人知的“白城子”,到确认元中都,再到199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跻身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河北省政府公布保护总体规划,最后到2013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成为我省首次入围的文保单位,元中都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都与《元中都发掘报告》的编写进程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报告不愧是实现元中都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更高目标的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元中都发掘报告》是一部高质量的科学考古发掘报告。元中都的发掘及报告的出版是我国城市考古特别是元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资料。笔者相信,这一报告不仅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也将引起其它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都城考古和北方民族历史的研究,并为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其他文献
近期唐山博物馆征集到一件伪满时期的老支票,通过查阅它的历史,发现它不仅见证了唐山乐亭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当年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洲国掠夺东三省资源的见证。  支票为纸质,保存完好,长14.9厘米,宽10.6 厘米(图一)。票面正中及左侧骑缝处隐约可见“益发银行”四字篆书行标。支票文字竖排,从左至右为:  支 票  国币壹仟伍佰圆整」  右开金额务希与此支票交换」支付与持到人是荷」  康德11年1月9
期刊
【关键词】河南禹州;杨庄;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禹州市杨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对其中的M101东汉墓进行了报道。这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以及铜钱,且出土的陶器种类较多,为研究该地区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杨庄墓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的张得乡杨庄村东北处,东北距离禹州市区约5.4公里,东南距省道231线0.34公里,
期刊
【关键词】河北井陉;尹家湾李氏墓;五代前期;井陉窑;注壶  【摘 要】井陉尹家湾五代纪年墓(918)出土的白瓷注壶,为注子向执壶的形态过渡形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可靠标本。由此,为充盈着民族特色、琳琅满目的各色中国古代珍贵瓷质执壶,发现了雏形的准确产生时间和难得初始形态,揭示了器物演进的主要动力是生产与生活功能提高的需要,美观则是第二动力。  1978年,河北井陉县尹家湾五代李氏墓出土了17件瓷器与三
期刊
【关键词】河北;蠡县;王庄;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摘 要】2014年7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蠡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工程蠡县王庄段发现的8座唐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虽早期被盗,但形制多样,随葬品类型丰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墓葬形制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2014年4月,在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
期刊
【关键词】战国;中山国;鼎;铭文;释读  【摘 要】中山王鼎铭文“夫”可读“睿傅御”,意谓燕王哙的智慧在文武百官之上;“于天下之勿矣”一句中的“”当释为“37”,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燕王哙“明察于天下之事”;“克38大邦”之“38”当读作“剔”,训“治”。  1鼎,又称中山王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县中山王一号墓。器物通高51.5厘米,最大径65.8厘米。鼎有盖,盖上附三环纽;鼎身扁圆,中部饰凸
期刊
【关键词】博物馆;美术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观众调查  【摘 要】《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在河北博物院展出期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美术从业者与爱好者。本次展览是河北博物院首次承办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为了了解观众的观展情况,探索本次展览成功举办的经验,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观众调查活动。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今后在博物馆举办美术展览提
期刊
【关键词】北魏;源延伯;墓志;考释  【摘 要】近年在洛阳出土的北魏《源延伯墓志》所载志主的世系、生平与葬地等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作者基于以往所见的该志录文屡见讹误,导致释读困难的情况,对录文重新校对,并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对北魏时期源氏家族兴衰、墓志书写、谥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作者认为该志所载六镇起义时夏州被围、陷于困境的情况,根源于北魏末年滥置州郡这一行为,从中也可以窥见六镇
期刊
【关键字】数字技术;新媒体应用;泛在性博物馆理念;故宫博物院  【摘 要】数字技术、新媒体应用可以使博物馆无处不在,这就是博物馆泛在性理念。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所做的探索为例,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手段为观众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平台,从而发展出新的博物馆模式和相应的交互手段所做出的尝试。泛在性博物馆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改变了博物馆以往庄严肃穆、清冷高峻的形象,拉近了博
期刊
【关键词】明朝;宣平王夫人墓志;吴宽书法;家族历史研究  【摘 要】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发现于河北宣化。志石保存完整,刻工精湛。志文为明代书法家吴宽所书,有一定的书法研究价值。墓志内容记录了明代宣平王朱永及夫人张氏的家族历史,对研究明代宣化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发现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四方台村。自《文物》1995年第6期刊登《河北宣化发现明吴宽书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
期刊
【关键词】河北滦县;明代墓志;许庄;筮仕  【摘 要】明代许庄及其妻周氏墓志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河北滦县,其志文印证了民国《滦县志》关于明永乐元年滦州接受移民的记载,同时也反映出明代一个延续实行的官吏分配制度“筮仕”,为研究明代官吏分配制度以及滦县地方志的编纂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1992年,滦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本县响镇征集到两方明代墓志,志主为许庄及其妻周氏。据调查,这两合墓志出土于上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