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一篇篇千差万别的课文,怎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无疑应该考量三重要素:一是教者基于什么样的视角,是重文本诠释,还是重关键能力;是重教,还是重学;是重教师立场,还是重儿童本位。二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是事无巨细,还是突出重点;是简单重复,还是举一反三。三是进行什么样的语文学习,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还是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是机械式的一问一答,还是在独立面对、独自解决,呈现基础上的百家争鸣。其实,教者视角、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三者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最终融为一体,因为只有在相辅相成中,才能真正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发生。
笔者曾在鼓楼区教研活动中执教《理想的风筝》一课,现以其中“写景”部分的教学片段为例,试从视角、内容、方式等三个维度,初步探寻“让语文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的路径。
苏教版国标本六下《理想的风筝》一课,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苏叔阳深情地回忆刘老师的一篇散文,文本通过对“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等环节的聚焦,把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样的文本主旨之中,作者巧妙地蕴含了三处关于景物的描写,着实打动人心。
细细咀嚼这三处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文章开头这段文字中,作者苏叔阳不仅有选择的义项,“春天、柳枝、连翘花、风筝和白云”等,还有细腻的表达,如“尽情摇摆、举起、吹奏、戏耍”等。透过这种丰富的表达,我们能感受到——这一切都是在写刘老师,都在写自己深情的思念和无限的怀念。这一基于作者又基于文本的视角,理应成为语文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的重要切入点和生长点。
“这里仅仅是在写景吗?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前一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后一个答案自然成了笔者和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欲罢不能,也有不少学生欲言又止、左右徘徊。踊跃者,需要静心思考一番,方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犹豫者,需要安静思虑一番,方能有源自于内心的理解。正因为如此,给予足够的学习时空,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于是,笔者放手让同学们独立、全面地去面对语言、面对文字、面对文本,自主更自由地写下了自己的认识。看到同学们那凝神静思的神情,听到书本上传来沙沙作响的写字声,笔者暗想:最好的学习不过如此!而这一切本身就昭示着,同学们已经在专注学习的过程中了。他们再也不是课堂的匆匆过客,再也不是学习的旁观者与边缘人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接着,再放手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在表达中深化,在倾听中完善。看着同学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一吐为快,能够聆听并接受别人的建议,能够好好完善自己的答案,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最幸福的!
在巡视与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心中早已经确信:同学们都明白这里不仅仅是在写景,更在写人,写那位永远活在作者心中的刘老师。
有的学生说,透过那吹奏着生命之歌的连翘花,仿佛看到了那位身体虽有残疾、却在不懈地追逐着风筝的刘老师。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季节,刘老师是一位生命力旺盛的老师,这样的季节衬托了这样的老师。有的学生说,表面上看这段文字是在写景,其实作者是在写刘老师,更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思念之情。更有学生说,透过这一草一木,我们都能读到作者苏叔阳那份疯长的思念之情!……
在上述的环节中,之所以同学们能够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是因为有同学们独立学习作铺垫的。没有自主、全面的学习,语文学习就不可能在课堂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笔者曾在鼓楼区教研活动中执教《理想的风筝》一课,现以其中“写景”部分的教学片段为例,试从视角、内容、方式等三个维度,初步探寻“让语文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的路径。
苏教版国标本六下《理想的风筝》一课,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苏叔阳深情地回忆刘老师的一篇散文,文本通过对“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等环节的聚焦,把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样的文本主旨之中,作者巧妙地蕴含了三处关于景物的描写,着实打动人心。
细细咀嚼这三处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文章开头这段文字中,作者苏叔阳不仅有选择的义项,“春天、柳枝、连翘花、风筝和白云”等,还有细腻的表达,如“尽情摇摆、举起、吹奏、戏耍”等。透过这种丰富的表达,我们能感受到——这一切都是在写刘老师,都在写自己深情的思念和无限的怀念。这一基于作者又基于文本的视角,理应成为语文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的重要切入点和生长点。
“这里仅仅是在写景吗?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前一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后一个答案自然成了笔者和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欲罢不能,也有不少学生欲言又止、左右徘徊。踊跃者,需要静心思考一番,方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犹豫者,需要安静思虑一番,方能有源自于内心的理解。正因为如此,给予足够的学习时空,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于是,笔者放手让同学们独立、全面地去面对语言、面对文字、面对文本,自主更自由地写下了自己的认识。看到同学们那凝神静思的神情,听到书本上传来沙沙作响的写字声,笔者暗想:最好的学习不过如此!而这一切本身就昭示着,同学们已经在专注学习的过程中了。他们再也不是课堂的匆匆过客,再也不是学习的旁观者与边缘人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接着,再放手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在表达中深化,在倾听中完善。看着同学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一吐为快,能够聆听并接受别人的建议,能够好好完善自己的答案,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最幸福的!
在巡视与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心中早已经确信:同学们都明白这里不仅仅是在写景,更在写人,写那位永远活在作者心中的刘老师。
有的学生说,透过那吹奏着生命之歌的连翘花,仿佛看到了那位身体虽有残疾、却在不懈地追逐着风筝的刘老师。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季节,刘老师是一位生命力旺盛的老师,这样的季节衬托了这样的老师。有的学生说,表面上看这段文字是在写景,其实作者是在写刘老师,更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思念之情。更有学生说,透过这一草一木,我们都能读到作者苏叔阳那份疯长的思念之情!……
在上述的环节中,之所以同学们能够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是因为有同学们独立学习作铺垫的。没有自主、全面的学习,语文学习就不可能在课堂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