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圣朝: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首届江淮名医。现任全国灸法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卫生厅学术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出版有《灸治疗法》《图解人体经络使用手册》《中华刺络放血图》《古今医家论灸法》等。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六上午,二、四下午。
据考证,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砭而刺之”可减轻身体疼痛;火被发现和使用以后,人們又学会了“热而熨之”来治病。前者发展为针法,后者则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如今,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蔡圣朝,就是省内知名的针灸专家,他用一根小小的银针,守护着千万患者的健康。
中医世家,师从名师
蔡圣朝出生于典型的“中医世家”,他家从曾祖父起,到祖父辈,再到叔叔、姑姑,以及父亲吴啸群(蔡圣朝随母亲姓),都与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公私合营”后,吴家的老诊所就成了公家的卫生院。在蔡圣朝童年的记忆中,来找父亲看病、拿药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早上,他在中草药浓郁的香味里醒来;夜晚,药碾子“哐哐哐”的声音是他谙熟的催眠曲。
十年浩劫中,一本吴啸群在国民党时期的行医执照被人翻出,吴啸群遂被打成反革命,全家蒙受不白之冤。然而,就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之中,吴啸群毅然要求17岁的蔡圣朝继承自己衣钵。蔡圣朝打心眼里不愿意,可他不敢违抗父命,只好跟着父亲学针灸、熬膏药、背《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汤头歌诀》……
一天,吴啸群刚出门,就有人来请医生,催得很急,蔡圣朝便硬着头皮去了。病人是个农民,去河边挑水的时候闪到腰摔倒,疼得死去活来,不停呻吟着追问:“医生,我的腰是不是断了?”蔡圣朝虽然学过一段时间针灸,可缺乏经验的他哪儿敢直接往伤情严重的腰部扎针?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起《四总穴歌》曾讲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于是他试探着在病人的左腿委中穴下了针。幸运的是,这个病人针感很好,入针时穴位酸胀感明显,针灸后腰痛很快缓解,居然可以坐起来了!
第一次亲手解除病人的痛苦,让“小试银针”的蔡圣朝惊喜而震撼:中医居然这么神奇,医学原来这么有用!就在那一刻,他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1965年,中央发布“626指示”,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蔡圣朝受了一段时间西医培训,学会了肌注、打吊针,正式成为农村第一批“赤脚医生”,他和伙伴们给小孩种牛痘,疟疾盛行时给老百姓发奎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那时农村条件艰苦,药品经常接济不上,他就四处采草药,尽量多使用针灸、按摩等不花钱的治疗手段。
高考恢复后,蔡圣朝看到了深造的曙光,文化基础薄弱的他刻苦自学一年多后,于1978年考上了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刚组建的安徽省针灸医院,侍诊于针灸大师周楣声,出师后他仍跟随周老学习,直到周老去世。
从周楣声老师身上,蔡圣朝学到的不光是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是他做学问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温厚大气。周老一生致力于学术传播,他相信医学知识只有广泛传播才能服务更多人。比如他想改进针灸医疗器械,就跟很多同行讨论交流,有人提醒他:“周老,要是别人根据你的思路先做出来,抢了你的专利怎么办?”周老豁达地说:“不要紧,不管谁先做好,最多获利的都是病人!”蔡圣朝秉承了周老的带徒之风,不藏不掖,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水平能够得到最大的提升。
针灸特别适合治疗老年病
蔡圣朝主任在老年病科坐诊已有20余年,对老年病的特点,他了如指掌。
“从中医上说,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而老年病的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起病隐匿,往往从身体的衰老不知不觉过渡到疾病产生,其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其次,老年人由于神经退化的缘故,发病时身体反应不敏锐,但病程进展特别快。比如心肌梗死,这病搁在年轻人身上,会疼痛难忍,但有的老年患者只是觉得胸闷,还可以自己走来医院看病。然而胸闷可能很快就发展到休克,需要上手术台抢救了。第三是脏器衰退,虚实夹杂。拿肺功能不好来说,这是肺气虚,要‘补’;但同时又伴有气喘、痰浊多,这又是实证,需要‘泄’。既要补又要泄,纯补纯泄都不行。第四是多病相间,缠绵不愈。比如肾功能受损,往往合并有肾性高血压、血管硬化、脑梗等,很多老年人住院时一气查出七八种病,住院证上都写不下!这就要求我们在多种病之间找平衡,治疗要特别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老年病是由于脏器长期受损衰退而形成的,治愈是不可能的,只能带病延年,提高生活质量。在用药上,老人和年轻人也有明显区别,总结起来,是32个字:补勿过偏,谨防壅滞;攻勿过猛,免伤正气;顾护胃气,从本缓图;药量宜小,慎施重创。中医是多靶点治疗,对身体做整体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有的人在治疗期间可能觉得疗效不明显,可停止治疗后却发现身体变健康了!
“而针灸这种疗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影响。长期用药会让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药物依赖性。针灸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将人体功能调节到正常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另外,很多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些作用我们现在还认识不到,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用针灸治疗则无此忧虑。”
那么,针灸治疗哪些病效果最佳呢?
蔡圣朝说:“像脑卒中这类的疾病,会产生偏瘫、语言障碍、二便失禁、吞咽功能不好等症状,西医是没有特效药治疗的,但针灸却往往可以起到奇效。
“还有认知功能障碍。这个病发展到后期就是老年痴呆。我有个病人,是个老太太,以前刚吃过早饭又找吃的,一出门就认不得回家的路,针灸几年后,情况大有改善,认知功能退化变得很慢。
“帕金森的早期治疗。一定要在刚出现症状的时候来针灸,家里有帕金森家族病史的,可以提前针灸做预防,不能等到出现肢体震颤再来。
“骨关节疾病。包括腰、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退行性病变,针灸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情志性疾病。其表现有失眠、早醒、焦虑、忧郁、烦躁等。”
蔡主任说,针灸还可以用于“治未病”,作为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手段。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是艾灸,非常简单易行,但需要长期坚持。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针灸的。比如下列这些人群:情绪过于激烈的人;气血特别虚弱及大病、久病、重病的人;过分饥饿、劳累的人;大泻(腹泻到脱水)、大失血的人;对中医和针灸没有接受能力的人——这就是所谓“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据考证,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砭而刺之”可减轻身体疼痛;火被发现和使用以后,人們又学会了“热而熨之”来治病。前者发展为针法,后者则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如今,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蔡圣朝,就是省内知名的针灸专家,他用一根小小的银针,守护着千万患者的健康。
中医世家,师从名师
蔡圣朝出生于典型的“中医世家”,他家从曾祖父起,到祖父辈,再到叔叔、姑姑,以及父亲吴啸群(蔡圣朝随母亲姓),都与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公私合营”后,吴家的老诊所就成了公家的卫生院。在蔡圣朝童年的记忆中,来找父亲看病、拿药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早上,他在中草药浓郁的香味里醒来;夜晚,药碾子“哐哐哐”的声音是他谙熟的催眠曲。
十年浩劫中,一本吴啸群在国民党时期的行医执照被人翻出,吴啸群遂被打成反革命,全家蒙受不白之冤。然而,就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之中,吴啸群毅然要求17岁的蔡圣朝继承自己衣钵。蔡圣朝打心眼里不愿意,可他不敢违抗父命,只好跟着父亲学针灸、熬膏药、背《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汤头歌诀》……
一天,吴啸群刚出门,就有人来请医生,催得很急,蔡圣朝便硬着头皮去了。病人是个农民,去河边挑水的时候闪到腰摔倒,疼得死去活来,不停呻吟着追问:“医生,我的腰是不是断了?”蔡圣朝虽然学过一段时间针灸,可缺乏经验的他哪儿敢直接往伤情严重的腰部扎针?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起《四总穴歌》曾讲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于是他试探着在病人的左腿委中穴下了针。幸运的是,这个病人针感很好,入针时穴位酸胀感明显,针灸后腰痛很快缓解,居然可以坐起来了!
第一次亲手解除病人的痛苦,让“小试银针”的蔡圣朝惊喜而震撼:中医居然这么神奇,医学原来这么有用!就在那一刻,他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1965年,中央发布“626指示”,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蔡圣朝受了一段时间西医培训,学会了肌注、打吊针,正式成为农村第一批“赤脚医生”,他和伙伴们给小孩种牛痘,疟疾盛行时给老百姓发奎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那时农村条件艰苦,药品经常接济不上,他就四处采草药,尽量多使用针灸、按摩等不花钱的治疗手段。
高考恢复后,蔡圣朝看到了深造的曙光,文化基础薄弱的他刻苦自学一年多后,于1978年考上了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刚组建的安徽省针灸医院,侍诊于针灸大师周楣声,出师后他仍跟随周老学习,直到周老去世。
从周楣声老师身上,蔡圣朝学到的不光是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是他做学问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温厚大气。周老一生致力于学术传播,他相信医学知识只有广泛传播才能服务更多人。比如他想改进针灸医疗器械,就跟很多同行讨论交流,有人提醒他:“周老,要是别人根据你的思路先做出来,抢了你的专利怎么办?”周老豁达地说:“不要紧,不管谁先做好,最多获利的都是病人!”蔡圣朝秉承了周老的带徒之风,不藏不掖,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水平能够得到最大的提升。
针灸特别适合治疗老年病
蔡圣朝主任在老年病科坐诊已有20余年,对老年病的特点,他了如指掌。
“从中医上说,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而老年病的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起病隐匿,往往从身体的衰老不知不觉过渡到疾病产生,其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其次,老年人由于神经退化的缘故,发病时身体反应不敏锐,但病程进展特别快。比如心肌梗死,这病搁在年轻人身上,会疼痛难忍,但有的老年患者只是觉得胸闷,还可以自己走来医院看病。然而胸闷可能很快就发展到休克,需要上手术台抢救了。第三是脏器衰退,虚实夹杂。拿肺功能不好来说,这是肺气虚,要‘补’;但同时又伴有气喘、痰浊多,这又是实证,需要‘泄’。既要补又要泄,纯补纯泄都不行。第四是多病相间,缠绵不愈。比如肾功能受损,往往合并有肾性高血压、血管硬化、脑梗等,很多老年人住院时一气查出七八种病,住院证上都写不下!这就要求我们在多种病之间找平衡,治疗要特别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老年病是由于脏器长期受损衰退而形成的,治愈是不可能的,只能带病延年,提高生活质量。在用药上,老人和年轻人也有明显区别,总结起来,是32个字:补勿过偏,谨防壅滞;攻勿过猛,免伤正气;顾护胃气,从本缓图;药量宜小,慎施重创。中医是多靶点治疗,对身体做整体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有的人在治疗期间可能觉得疗效不明显,可停止治疗后却发现身体变健康了!
“而针灸这种疗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影响。长期用药会让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药物依赖性。针灸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将人体功能调节到正常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另外,很多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些作用我们现在还认识不到,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用针灸治疗则无此忧虑。”
那么,针灸治疗哪些病效果最佳呢?
蔡圣朝说:“像脑卒中这类的疾病,会产生偏瘫、语言障碍、二便失禁、吞咽功能不好等症状,西医是没有特效药治疗的,但针灸却往往可以起到奇效。
“还有认知功能障碍。这个病发展到后期就是老年痴呆。我有个病人,是个老太太,以前刚吃过早饭又找吃的,一出门就认不得回家的路,针灸几年后,情况大有改善,认知功能退化变得很慢。
“帕金森的早期治疗。一定要在刚出现症状的时候来针灸,家里有帕金森家族病史的,可以提前针灸做预防,不能等到出现肢体震颤再来。
“骨关节疾病。包括腰、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退行性病变,针灸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情志性疾病。其表现有失眠、早醒、焦虑、忧郁、烦躁等。”
蔡主任说,针灸还可以用于“治未病”,作为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手段。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是艾灸,非常简单易行,但需要长期坚持。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针灸的。比如下列这些人群:情绪过于激烈的人;气血特别虚弱及大病、久病、重病的人;过分饥饿、劳累的人;大泻(腹泻到脱水)、大失血的人;对中医和针灸没有接受能力的人——这就是所谓“信巫不信医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