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高校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浅析构建高校实验室的一种方向,主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结合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现状,并对高校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对外交流等几个方面提出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林燕雄(1984-),男,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与计算机中心,助理实验师。(广东揭阳522000)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05-02
“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其中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希望让人感触颇深。高校教育面对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日益变革的社会生产方式,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一直是教育的重点。高校作为科学第一生产力与社会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开拓思路,不断将改革融于发展,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体现。实验室作为高校自身组成的三大主体因素之一,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出人才、出高尖科技成果和服务社会建设的重任。面对社会生产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将学术创新、科学创新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具有实用性且以服务学生技能学习、间接服务社会建设为目标的高校实验室将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重视实验室,积极投入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人、物、制度。作为基础成分——物,即硬件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大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专业的实验人员,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也是空谈而已。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院校,实验室建设中硬件不硬的问题普遍存在,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甚至一些高校实验室不如当地重点高中实验室。归根结底这是经济支持的问题,或者更深入地讲,是重视度不够。从社会大环境来讲,可能是当地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一些地方性学院身处的环境可能经济不好,当地政策在某阶段并不偏向教育,对教育经济支持力度不够而导致学校硬件总体不足;从学校整体来讲,实验室作为教学辅助单位,一直处于教学二线,在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及重学术、轻技术的思维模式中地位尴尬且容易被学校决策层所忽视,随意建造实验室或者经济支持根本不够,导致实验室结构不合理。有的实验室设备不够用或者不能用而有的实验室却建好了又不用,后期维修、保养、更新也跟不上,设备老化,实验质量下降,甚至连验证性实验都无法完成,更谈不上科研和创新,不仅给学校资源造成浪费,更给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阻碍。所以在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学生技能适应社会技术需求的层面上来看,实验室建设必须得到重视,加大实验室投入,并且有规划、有目的地合理建设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的基础前提。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设实验室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前期投入是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础,保证实验室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坚实基础的重要一步。规范协调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实验设备合理有效利用,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实验室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复杂且繁琐的系统管理工程,要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人员管理、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安全卫生等各个方面,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实验室工作有条理地进行。
实验室管理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人的管理。人作为实验室最为活跃的参与因素,包括从学生到专业教师再到实验室人员。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努力建造一支有科学管理思想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本着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先进的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从实验室现有条件中获得知识、锤炼技能。以对人的管理实现对物的管理,在实验室资源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做到用则尽其能、停则护其新、毁则及时淘汰;在实验室资源统计中,做到账、物、卡保持一致,确保每件设备都有入库和使用登记,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专业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作为学生技能的传道者,本身是一种模板、一种表率。培养优秀人才需要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高校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高校教育工作者则是桥梁的建造者。实验技术人员本身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力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实验技术人员在牢固掌握本身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随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并不断更新掌握最新科学技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随时接触最新的技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本身的动态需求,从而在走入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并应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建设。
从事每个行业都有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作为学生的一种表率,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操守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生活态度。实验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做实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也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不良的实验习惯会直接危害学生的个人安全,也会危害到社会安全,如很多高校实验室中实验废气、废水、废渣、废弃物(如电子垃圾、化学有机溶剂、有毒物品)乱排放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室产生的垃圾更是日益威胁人类健康。历史的教训告诉人们,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习惯和严格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势在必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合格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危险品。
四、加强实验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
学生的大学阶段是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阶段,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实验室教学作为区别于课堂知识教学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处理好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有效结合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怎样做好理论与实操的衔接、怎样做好理论向实践的有条理性地过渡,甚至怎样做好新设专业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合理设置,这些都需要实验室人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参与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在一些系部设置和实验室设置分开管理的院校,加强实验室人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避免系部开设的理论教学课程与实验课程脱节的现象,严重的甚至系部开设的实验课程实验室无力承担,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学生有限的大学生活中如果频频出现这种情况更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不符合高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
五、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高校实用性服务型实验室要立足本校建设,兼顾当地人才需求,展望社会发展趋势。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盈利单位,其本身属性决定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之间的合作是在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高校从企业可以直接了解社会需求的最新动向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企业则可以从高校获得所需人才。而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节省高校投资实验室建设的成本,更是给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提供一个重要跳板。学生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慢慢了解走入社会后有别于学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并迎合社会需求,慢慢实现从莘莘学子到社会技能人才的转变。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线,是打破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一步,是高校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
六、改革教育体系,融创新于实践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一直都被放在教育工作始末。相对于实验室教学来说,我们关注科技创新也努力尝试,但是在各种尝试之后回头看看,太多“和泥巴”式的创新方式以创新为目的,为了创新而创新,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否实用,不论是学生课程实践还是教师的项目设置,花费了经费,花费了时间,最后出来的成果却仅仅证明有人在做了并做出来了,但出来什么、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却是不管。不能说完全无用,至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参与者的创新意识,但却忘记了最根本的目的,即创新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让人们在实用与创新这条路上侧重于创新,而忽视了创新与实践的结合,脱离实践的创新成果其实用性可想而知。如此体制下培养的人才即使有技能但未必实用,更何谈服务于社会建设。所以改革教学体制有其必要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注重实践,将实践融于创新,少做、不做无用创新,目的仅仅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的技能有用、做出的成果有用、对社会建设有用。
参考文献:
[1]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
[2]朱素娟,宋晓森.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2).
[3]何雪梅,李书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74-75.
[4]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
[5]虞锦林,刘跃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重在更新办学观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
[6]何邦平,程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3,(3):113-114.
[7]董伟,山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8(12):109-11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林燕雄(1984-),男,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与计算机中心,助理实验师。(广东揭阳522000)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05-02
“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其中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希望让人感触颇深。高校教育面对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日益变革的社会生产方式,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一直是教育的重点。高校作为科学第一生产力与社会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开拓思路,不断将改革融于发展,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体现。实验室作为高校自身组成的三大主体因素之一,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出人才、出高尖科技成果和服务社会建设的重任。面对社会生产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将学术创新、科学创新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具有实用性且以服务学生技能学习、间接服务社会建设为目标的高校实验室将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重视实验室,积极投入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人、物、制度。作为基础成分——物,即硬件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大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专业的实验人员,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也是空谈而已。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院校,实验室建设中硬件不硬的问题普遍存在,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甚至一些高校实验室不如当地重点高中实验室。归根结底这是经济支持的问题,或者更深入地讲,是重视度不够。从社会大环境来讲,可能是当地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一些地方性学院身处的环境可能经济不好,当地政策在某阶段并不偏向教育,对教育经济支持力度不够而导致学校硬件总体不足;从学校整体来讲,实验室作为教学辅助单位,一直处于教学二线,在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及重学术、轻技术的思维模式中地位尴尬且容易被学校决策层所忽视,随意建造实验室或者经济支持根本不够,导致实验室结构不合理。有的实验室设备不够用或者不能用而有的实验室却建好了又不用,后期维修、保养、更新也跟不上,设备老化,实验质量下降,甚至连验证性实验都无法完成,更谈不上科研和创新,不仅给学校资源造成浪费,更给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阻碍。所以在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学生技能适应社会技术需求的层面上来看,实验室建设必须得到重视,加大实验室投入,并且有规划、有目的地合理建设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的基础前提。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设实验室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前期投入是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础,保证实验室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坚实基础的重要一步。规范协调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实验设备合理有效利用,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实验室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复杂且繁琐的系统管理工程,要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人员管理、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安全卫生等各个方面,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实验室工作有条理地进行。
实验室管理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人的管理。人作为实验室最为活跃的参与因素,包括从学生到专业教师再到实验室人员。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努力建造一支有科学管理思想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本着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先进的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从实验室现有条件中获得知识、锤炼技能。以对人的管理实现对物的管理,在实验室资源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做到用则尽其能、停则护其新、毁则及时淘汰;在实验室资源统计中,做到账、物、卡保持一致,确保每件设备都有入库和使用登记,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专业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作为学生技能的传道者,本身是一种模板、一种表率。培养优秀人才需要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高校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高校教育工作者则是桥梁的建造者。实验技术人员本身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力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实验技术人员在牢固掌握本身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随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并不断更新掌握最新科学技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随时接触最新的技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本身的动态需求,从而在走入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并应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建设。
从事每个行业都有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作为学生的一种表率,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操守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生活态度。实验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做实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也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不良的实验习惯会直接危害学生的个人安全,也会危害到社会安全,如很多高校实验室中实验废气、废水、废渣、废弃物(如电子垃圾、化学有机溶剂、有毒物品)乱排放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室产生的垃圾更是日益威胁人类健康。历史的教训告诉人们,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习惯和严格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势在必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合格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危险品。
四、加强实验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
学生的大学阶段是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阶段,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实验室教学作为区别于课堂知识教学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处理好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有效结合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怎样做好理论与实操的衔接、怎样做好理论向实践的有条理性地过渡,甚至怎样做好新设专业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合理设置,这些都需要实验室人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参与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在一些系部设置和实验室设置分开管理的院校,加强实验室人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避免系部开设的理论教学课程与实验课程脱节的现象,严重的甚至系部开设的实验课程实验室无力承担,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学生有限的大学生活中如果频频出现这种情况更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不符合高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
五、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高校实用性服务型实验室要立足本校建设,兼顾当地人才需求,展望社会发展趋势。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盈利单位,其本身属性决定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之间的合作是在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高校从企业可以直接了解社会需求的最新动向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企业则可以从高校获得所需人才。而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节省高校投资实验室建设的成本,更是给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提供一个重要跳板。学生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慢慢了解走入社会后有别于学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并迎合社会需求,慢慢实现从莘莘学子到社会技能人才的转变。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线,是打破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一步,是高校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
六、改革教育体系,融创新于实践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一直都被放在教育工作始末。相对于实验室教学来说,我们关注科技创新也努力尝试,但是在各种尝试之后回头看看,太多“和泥巴”式的创新方式以创新为目的,为了创新而创新,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否实用,不论是学生课程实践还是教师的项目设置,花费了经费,花费了时间,最后出来的成果却仅仅证明有人在做了并做出来了,但出来什么、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却是不管。不能说完全无用,至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参与者的创新意识,但却忘记了最根本的目的,即创新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让人们在实用与创新这条路上侧重于创新,而忽视了创新与实践的结合,脱离实践的创新成果其实用性可想而知。如此体制下培养的人才即使有技能但未必实用,更何谈服务于社会建设。所以改革教学体制有其必要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注重实践,将实践融于创新,少做、不做无用创新,目的仅仅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的技能有用、做出的成果有用、对社会建设有用。
参考文献:
[1]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
[2]朱素娟,宋晓森.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2).
[3]何雪梅,李书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74-75.
[4]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
[5]虞锦林,刘跃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重在更新办学观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
[6]何邦平,程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3,(3):113-114.
[7]董伟,山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8(12):109-110.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