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甘肃;自学考试;人数下降;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A)—0008—0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又适逢大学和中专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向市场就业转轨,高中和中专毕业生继续升造的要求极为强烈。但当时的高校招生数量仅为同龄人的4%~5%,录取率只有20%~30%。而开放教育只有自学考试这一途径。所以,大批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涌向自学考试。2002年,全国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甘肃省在2002年上、下半年报考人数为127657人和113469人。从2003年起我省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逐年下降,2005年4月与2006年4月相比,我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下降了22.22%。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生源下滑的原因
1. 高校扩招。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率平均为36.3%,当年甘肃省只有21.9%,录取人数为17993人,高校从1996年开始扩招后,200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录取率已经达到54.60%,录取人数达113009人。普通高校扩大招生,导致甘肃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下降,2005年招生计划数高于报名数。这对甘肃省自学考试的生源冲击很大。
2. 自学考试医学类专业停止招生,直接导致报考人数的下滑。统计资料表明:甘肃省医学类专业根据全国考办文件精神,从2002年起不接受新生报考。医学类本、专科专业最后一次报名参加考试的专科专业的考生为7841人,医学类本科专业为2785人,总计为10626人。这部分考生的流失,也是导致自考学历教育报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3.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续多年的大幅度扩大招生、民办高校的发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和广播电视教育的开放,自考的年应考规模和每次应考人数都明显下滑,有些省份的应考人数已跌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低谷。这是自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4. 自学考试制度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自身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考试计划不太稳定,经常变更,有的考生只剩下一门课没有通过,计划变更了,就要增加2~3门课,考生意见很大。专业审批控制太死,不能结合各省的省情。教材版本也经常变更,新开考的专业、招生人数少的专业,教材有时买不上,考试通过率低,考生只有放弃。命题内容太细、太碎,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太少,不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阅卷教师的水平也有差异,存在活题死评的问题,这导致不能将考生实际素质体现在分数上。
5. 我省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工作服务还不到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99%。自考如何抓好农村生源,是自学考试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
二、促进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发展的对策
1. 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转变思想,找“米”下锅。建立政府与教育机构扶持自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我们对1993年~2006年上半年参加自考汉语言文学、法律、计算机信息管理、英语语言文学等6个专业专科和本科考试的考生职业统计发现,其中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有329369人。从而说明鼓励中、小学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参加自考的潜在力量还很大。
2.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高等教育的“立交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与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衔接。自学考试具有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权威性高的优势,它只有在最大范围内整合社会资源,才能有新的突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诞生二十多年来,一直以其难度大、含金量高而著称,同时也拥有了一批熟悉考试的主考队伍与管理人员,这种无形资产对于自考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 积极发展中专学历考试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大趋势。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75.99%。农村的基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农业的深度开发,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就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甘肃广大贫困地区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急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实用型、永久型”的人才,这就向我们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断层。当今沿海发达地区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有一定文化知识、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这就出现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而中职中专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继续推进中职、中专与自考专科衔接工作,努力做好“双证书”的试点工作。在全省中职中专学校推广“双证书”学习制度。为农村及乡镇企业输送大批有文化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大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中等专业自考恰好填补了这一人才培养的断层。巨大的生源优势,是发展中专自考的有利条件之一。
4. 心系考生,热忱服务,大力推进自考工作。加强自学考试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要帮助自考生解除其在学习考试过程中的困难,让他们能全身心地参加考试。
〔中图分类号〕 G7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A)—0008—0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又适逢大学和中专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向市场就业转轨,高中和中专毕业生继续升造的要求极为强烈。但当时的高校招生数量仅为同龄人的4%~5%,录取率只有20%~30%。而开放教育只有自学考试这一途径。所以,大批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涌向自学考试。2002年,全国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甘肃省在2002年上、下半年报考人数为127657人和113469人。从2003年起我省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逐年下降,2005年4月与2006年4月相比,我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下降了22.22%。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生源下滑的原因
1. 高校扩招。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率平均为36.3%,当年甘肃省只有21.9%,录取人数为17993人,高校从1996年开始扩招后,200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录取率已经达到54.60%,录取人数达113009人。普通高校扩大招生,导致甘肃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下降,2005年招生计划数高于报名数。这对甘肃省自学考试的生源冲击很大。
2. 自学考试医学类专业停止招生,直接导致报考人数的下滑。统计资料表明:甘肃省医学类专业根据全国考办文件精神,从2002年起不接受新生报考。医学类本、专科专业最后一次报名参加考试的专科专业的考生为7841人,医学类本科专业为2785人,总计为10626人。这部分考生的流失,也是导致自考学历教育报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3.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续多年的大幅度扩大招生、民办高校的发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和广播电视教育的开放,自考的年应考规模和每次应考人数都明显下滑,有些省份的应考人数已跌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低谷。这是自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4. 自学考试制度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自身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考试计划不太稳定,经常变更,有的考生只剩下一门课没有通过,计划变更了,就要增加2~3门课,考生意见很大。专业审批控制太死,不能结合各省的省情。教材版本也经常变更,新开考的专业、招生人数少的专业,教材有时买不上,考试通过率低,考生只有放弃。命题内容太细、太碎,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太少,不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阅卷教师的水平也有差异,存在活题死评的问题,这导致不能将考生实际素质体现在分数上。
5. 我省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工作服务还不到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99%。自考如何抓好农村生源,是自学考试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
二、促进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发展的对策
1. 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转变思想,找“米”下锅。建立政府与教育机构扶持自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我们对1993年~2006年上半年参加自考汉语言文学、法律、计算机信息管理、英语语言文学等6个专业专科和本科考试的考生职业统计发现,其中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有329369人。从而说明鼓励中、小学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参加自考的潜在力量还很大。
2.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高等教育的“立交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与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衔接。自学考试具有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权威性高的优势,它只有在最大范围内整合社会资源,才能有新的突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诞生二十多年来,一直以其难度大、含金量高而著称,同时也拥有了一批熟悉考试的主考队伍与管理人员,这种无形资产对于自考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 积极发展中专学历考试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大趋势。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75.99%。农村的基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农业的深度开发,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就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甘肃广大贫困地区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急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实用型、永久型”的人才,这就向我们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断层。当今沿海发达地区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有一定文化知识、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这就出现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而中职中专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继续推进中职、中专与自考专科衔接工作,努力做好“双证书”的试点工作。在全省中职中专学校推广“双证书”学习制度。为农村及乡镇企业输送大批有文化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大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中等专业自考恰好填补了这一人才培养的断层。巨大的生源优势,是发展中专自考的有利条件之一。
4. 心系考生,热忱服务,大力推进自考工作。加强自学考试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要帮助自考生解除其在学习考试过程中的困难,让他们能全身心地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