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医理念不一致
实际上,中药带毒、重金属超标问题在中药领域是个老话题。
香港卫生署此前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
但是,朱砂所含“汞”和水银之“汞”是两回事。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认为,汞对人体的毒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存在形式;而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是典型的共价键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溶解度极小,难以在胃中分解被人体吸收进入体内。因此,对朱砂和含朱砂中成药的毒性评价,不能简单套用“汞”的毒性数据来进行折算,应区分药物中含有的是什么形态和价态的汞。将汞毒性套在朱砂身上,是不符合化学原理的。
在此事件之前,华润三九集团生产的治疗偏头疼中药正天丸在英国被认为可能含有毒性,因为正天丸中含有乌头,可能对心脏或者神经系统有毒性。
华润三九集团相关人员表示,正天丸说明书中披露的处方包含的附片为附子的炮制品。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而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附子与乌头入药部位不同。因此,经过炮制后,附子所含乌头类生物碱毒性大大降低。
汉森制药旗下拳头产品四磨汤被曝出含致癌物槟榔,原因则是因为国外2003年有一篇文章,指出长时间咀嚼槟榔的人口腔癌发病率更高,由此而下结论说长期咀嚼槟榔可能诱发口腔癌。事实上,“嚼槟榔”与“槟榔入药”也是有根本区别(详见本期“传统医学”栏目《槟榔:入药致癌无根据》一文)。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中药有毒主要是海外消费者对中药存在误解,西医理念和中医理念不一致。如果单纯地把它们作为一个化学分子看待,那药就成了害人的毒药;如果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看待,它就是治病的良药。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中药临床是否安全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毒性,而是在于临床能否合理应用。
“龙胆泻肝丸事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外国人不懂中医药、不按中医理论辨证,给病人长期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减肥致使一些人肾脏受损。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借机大肆炒作,最终多达70余种中药材遭到株连,酿成了“马兜铃酸事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梁爱华指出,在国内,中药是遵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出问题较少。国外用法不同,没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不能在国外一出问题,遭到禁用,国内就觉得问题不得了。中西药都有不良反应,关键是要合理使用。
中医最著名的、用于急救的“成药三宝”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丸、紫雪丹的配方中都含有朱砂。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被宣布为脑死亡,回国采用中医治疗后逐步恢复了健康,并重返工作岗位;在其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安宫牛黄丸。
古人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离开中医的整体观,不懂辨证论治和君臣佐使,乱用或滥用中药,就容易出问题。诚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中药有毒与无毒,关键是能否对证治疗。只要对证治疗,有毒的也安全。不对证治疗的,无毒的也有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柳长华研究员指出,朱砂等含汞中药引发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将含汞药物作为保健药物,超量、超时使用。中医服药讲究“中病即止”,“有病病受之,无病体受之”,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用药时间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
实际上,中药临床是否安全的关键不在于其自身是否有毒性,而是在于临床能否合理应用。很多毒性药,只要应用得当,通过复方配伍和辨证论治,就能在临床上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药物毒性不仅仅存在于中药与中成药,许多西药对人体脏器也有损伤。比如使用庆大霉素就存在致聋危险与肾损伤的危险,但是在科学用药、保证剂量的前提下,多数药品的毒副作用对人体不构成威胁。”梁爱华说。
钱忠直强调,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上市批准,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吃药一点风险都没有,这样的药是找不到的。而医生根据经验指导患者服药,就可以有效地规避药品风险。
欧美国家用食品标准检测中药
所谓中药“超标”事件,其实是因标准不同、测量方法不同而导致的评价差异。
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东南亚国家、日本在内,对于中药重金属的限量标准,采用的是食品标准。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并不承认中药是药。中药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的,欧美国家采用的是食品标准对中药进行检测。
钱忠直指出,药品并不像食品一样大量地、经常地食用,是短期内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服用。药品重金属的含量,不能简单地用食品的标准来代替,只能是参考。
用食品标准来管中药,限制含重金属中药的使用,导致中医大夫不敢使用,许多有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失传,大大降低了中医的治疗效果。
国际上以某一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中药药材是否有毒,这是欠科学的。
所谓中药“超标”事件,其实是因标准不同、测量方法不同而导致的评价差异。当朱砂做成中成药时,测定其中有毒的游离可溶性汞,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方法均是消解破坏法,其结果是,在破坏和消除了有机物干扰的同时,不溶性的朱砂(HgS)分解成了有毒的Hg2 、Hg 。测定的物质和人们服用的物质不是同一种形态。所以,会得出中成药汞超标几十倍、几百倍的结论。
柳长华认为,中药讲究用药性治病,而西药根据成分治病。中西医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用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本身就是对中医的不尊重。化学测汞采用的是原子吸收法,检测出的是朱砂中所有汞成分,而不仅是游离汞。因此,以此指责中药有毒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中药带毒、重金属超标问题在中药领域是个老话题。
香港卫生署此前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
但是,朱砂所含“汞”和水银之“汞”是两回事。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认为,汞对人体的毒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存在形式;而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是典型的共价键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溶解度极小,难以在胃中分解被人体吸收进入体内。因此,对朱砂和含朱砂中成药的毒性评价,不能简单套用“汞”的毒性数据来进行折算,应区分药物中含有的是什么形态和价态的汞。将汞毒性套在朱砂身上,是不符合化学原理的。
在此事件之前,华润三九集团生产的治疗偏头疼中药正天丸在英国被认为可能含有毒性,因为正天丸中含有乌头,可能对心脏或者神经系统有毒性。
华润三九集团相关人员表示,正天丸说明书中披露的处方包含的附片为附子的炮制品。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而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附子与乌头入药部位不同。因此,经过炮制后,附子所含乌头类生物碱毒性大大降低。
汉森制药旗下拳头产品四磨汤被曝出含致癌物槟榔,原因则是因为国外2003年有一篇文章,指出长时间咀嚼槟榔的人口腔癌发病率更高,由此而下结论说长期咀嚼槟榔可能诱发口腔癌。事实上,“嚼槟榔”与“槟榔入药”也是有根本区别(详见本期“传统医学”栏目《槟榔:入药致癌无根据》一文)。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中药有毒主要是海外消费者对中药存在误解,西医理念和中医理念不一致。如果单纯地把它们作为一个化学分子看待,那药就成了害人的毒药;如果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看待,它就是治病的良药。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中药临床是否安全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毒性,而是在于临床能否合理应用。
“龙胆泻肝丸事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外国人不懂中医药、不按中医理论辨证,给病人长期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减肥致使一些人肾脏受损。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借机大肆炒作,最终多达70余种中药材遭到株连,酿成了“马兜铃酸事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梁爱华指出,在国内,中药是遵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出问题较少。国外用法不同,没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不能在国外一出问题,遭到禁用,国内就觉得问题不得了。中西药都有不良反应,关键是要合理使用。
中医最著名的、用于急救的“成药三宝”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丸、紫雪丹的配方中都含有朱砂。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被宣布为脑死亡,回国采用中医治疗后逐步恢复了健康,并重返工作岗位;在其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安宫牛黄丸。
古人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离开中医的整体观,不懂辨证论治和君臣佐使,乱用或滥用中药,就容易出问题。诚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中药有毒与无毒,关键是能否对证治疗。只要对证治疗,有毒的也安全。不对证治疗的,无毒的也有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柳长华研究员指出,朱砂等含汞中药引发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将含汞药物作为保健药物,超量、超时使用。中医服药讲究“中病即止”,“有病病受之,无病体受之”,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用药时间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
实际上,中药临床是否安全的关键不在于其自身是否有毒性,而是在于临床能否合理应用。很多毒性药,只要应用得当,通过复方配伍和辨证论治,就能在临床上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药物毒性不仅仅存在于中药与中成药,许多西药对人体脏器也有损伤。比如使用庆大霉素就存在致聋危险与肾损伤的危险,但是在科学用药、保证剂量的前提下,多数药品的毒副作用对人体不构成威胁。”梁爱华说。
钱忠直强调,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上市批准,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吃药一点风险都没有,这样的药是找不到的。而医生根据经验指导患者服药,就可以有效地规避药品风险。
欧美国家用食品标准检测中药
所谓中药“超标”事件,其实是因标准不同、测量方法不同而导致的评价差异。
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东南亚国家、日本在内,对于中药重金属的限量标准,采用的是食品标准。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并不承认中药是药。中药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的,欧美国家采用的是食品标准对中药进行检测。
钱忠直指出,药品并不像食品一样大量地、经常地食用,是短期内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服用。药品重金属的含量,不能简单地用食品的标准来代替,只能是参考。
用食品标准来管中药,限制含重金属中药的使用,导致中医大夫不敢使用,许多有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失传,大大降低了中医的治疗效果。
国际上以某一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中药药材是否有毒,这是欠科学的。
所谓中药“超标”事件,其实是因标准不同、测量方法不同而导致的评价差异。当朱砂做成中成药时,测定其中有毒的游离可溶性汞,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方法均是消解破坏法,其结果是,在破坏和消除了有机物干扰的同时,不溶性的朱砂(HgS)分解成了有毒的Hg2 、Hg 。测定的物质和人们服用的物质不是同一种形态。所以,会得出中成药汞超标几十倍、几百倍的结论。
柳长华认为,中药讲究用药性治病,而西药根据成分治病。中西医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用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本身就是对中医的不尊重。化学测汞采用的是原子吸收法,检测出的是朱砂中所有汞成分,而不仅是游离汞。因此,以此指责中药有毒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