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是视听并重是视听时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试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内,各感官获取知识的量远远超过听觉。从心里学角度进行的实验数据表明,视听结合所获取的信息量和信息贮存的巩固度都优于只用单项感官。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造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必要的,科学的。
  一、运用电教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方式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感情、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合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并设置一定的具体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感受,并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他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二十韵》中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关键是要领学生入境。因为情境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主体。从根本上避免“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情境,真正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呢?经过实践发现,电教媒体的利用,是教师创设情境的最佳方式。
  以前,教师也都注意课堂上创设情境,但教学手段非常单一,如只用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或听朗读录音,或借几张静止的画片引学生入境。由于老师频频出示图片,搞得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背离了实用、实效、实惠的原则。想象及感受力强的学生自然好些,但对那些想象及感受力差的同学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弥补了这一缺憾,因为电教媒体能集声、像、情于一体,从而使学生进入那种特定的情境氛围,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二、运用电教媒体是激发情趣的重要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佳的方法莫过于电教媒体的使用,因为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自己发现兴趣的源泉。语文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件,展示精彩的图文,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乐学爱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带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认识过程,完成学习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千姿百态、充满诗情画意的,都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的电教媒体,使学生惊喜、振奋,从而收到“见之动容,闻之动心”的功效。 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一文时,在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了最佳情境基础上,那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岳阳楼美景,那声像并茂的岳阳楼动画和那相关的背景介绍,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他们对本文学习的兴趣,他们初则萌发热爱的感情,继则激发求知的欲望,终则进入徜徉于佳文美景之境,咀嚼品味,乐在其中。这就一改学生那种“要我学”、“我不学”的消极态度,而变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这样,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点得以高度的集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电教媒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信息越来越重视,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通过运用电教媒体,更能快捷、方便地占有日益增多的信息。同理,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电脑这一电教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电脑媒体,有目的地调出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下还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以完善学习内容。这种优势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这都是因为电教媒体的使用,优化了课堂结构,所以,才使学生可以在这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四、电教媒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老师也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就是效果不佳,培养范围也比较狭窄。但在语文新课程的教改试验中,由于电教媒体的运用,大改学生以往学语文的消极被动情绪,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因电教媒体的广泛运用而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图文并茂,声像并茂,信息容量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那兴趣 的闪光点,有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久而久之,自学习惯就会养成,自学能力就会随之得以提高,“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也就会自然得以实现。(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中学)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段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我在听课中发现,多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新的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那么,如何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是要讲究设计的。好的教学设计能体现课文的内在要求和学生的学知规律、认知规律的,做到学路、教路、文路三者统一。既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好。  一、以看促读法 ,也就是直观教学法,对于一些有直观教学模型、教学挂图、或制作幻灯片的课文,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教学《桂林山水
期刊
“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在物理学科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  一、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
期刊
2010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每个人都讲新课改,新课改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还存有困惑,总觉得,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素质下降了,也越来越难教了。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在进行新课改的同时走进了误区,经过几年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现就这几年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要求教
期刊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小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学习效率不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利用政治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的新闻发布、新闻点评一直受学生的欢迎。例如,我在教学初三“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一课时,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不感兴趣。我用FLASH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辽阔的疆域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经济发展的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步转移的。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及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先进地位,后来长灌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转变的完成时期大致在五代和北宋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凡是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
期刊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马斯洛曾这样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也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个性的形成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  一、创
期刊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为适应这一发展历史老师怎样提高自身水平,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国际竞争的要求,本世纪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历史课程改革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新课改的目标能否实现。推进历史课改的当务之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