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守才从事均陶堆花工作47年,始终以“诚信做人,诚信作品”要求自己。“爱好、勤奋、坚持”,这是李守才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自觉践行。
宜兴均陶是陶都艺苑中的一颗明珠,尤以均釉和堆花两项制作技艺蜚声中外,拥有和紫砂一样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均釉、堆花和紫砂并称为“宜兴三绝”。2014年11月,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性项目。放眼均陶历史,传承、创新铸就了均陶今天的辉煌,一代代均陶艺人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均陶色彩斑瓓的艺术世界,李守才就是其代表。
均陶堆花是大拇指的艺术,借助大拇指的功力为不同造型的作品表面赋予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生动艺术形象的装饰,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李守才1971年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8岁,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加入了宜兴均陶这一传统行业。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他逐步掌握了大拇指“拓、搓、行、捻、揿、琢、撕”等堆贴技法。在师承古艺的同时,他又不囿于传统,矢志创新,在“平贴法”的传统基础上,发展出了“半浮雕堆贴法”、“立体浮雕堆贴法”等新手法,代表作有“凤戏牡丹瓶”、“双狮争球钵”、“鱼欢瓶”等,丰富了传统的均陶贴花技艺,把均陶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新的艺术高度是李守才入门后的人生定位,也是为之追求的目标。令他至今难忘的是1985年,他首次独立承担了为无锡锡惠公园制作陶瓷九龙壁的重任。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体量很大,尽管当时已掌握了各种堆贴技法,“龙”的作品也做过不少,但要完成九龙壁这组大型标志性作品,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为此,他挑灯夜战,翻阅了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以及山西大同九龙壁的图片和资料,经过努力,终于精心构思设计出了图样,这是一组壁长27米、高2.7米、厚1.2厘米,由144块陶板拼接组合而成的巨型作品。按当时的工作量,需要4个人花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最终他一个人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他以惊人的毅力、胆识和速度,采用半浮雕和累雕立体堆贴等创新工艺技法,圆满地完成了这组作品,博得了人们的赞叹。这组大型九龙壁作品成景至今已历经30多个春夏秋冬,但画面仍豪放壮观,九条蛟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显神威,游人们无不驻足品赏,摄影留念。2009年,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五彩霓裳——李守才均陶堆花艺术》个人专著中,他专门撰写了《我的九龙壁》一文,并配上图片,详细介绍了九龙壁的艺术构思和创作经历,这是他引以为豪的、也是最难忘怀的堆花巨作,凝聚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及精湛的贴花技艺。
他创作的每件作品都融入了他的艺术个性及指法特征,都堪称精品。根据不同器形种类、大小设计恰当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应用材质特性和均釉特点,呈现画面主题和艺术语言,这些都是以多年积累的扎实艺术功底为基础的。为拓宽创作思路,李大师还借鉴民间“姊妹”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将剪纸、布饰、木刻、石雕等艺术手法,应用于均陶艺术创作中,并获得了成功。他的创作获得了丰硕的成就,有30余件荣获国家、省和行业陶瓷创新作品评比的金、银、铜等奖项。作品“双龙堆花盆”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一等奖;“龙凤呈祥签筒”、“五龙戏水盆”获银奖;“凤戏牡丹瓶”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等等。有“特艺蟠龙陶台”、“鸟语花香四方明格盆”、“龙腾瓶”、“翔坛”等10余件作品先后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凤戏牡丹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地生辉瓶”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永久收藏;“龙陶板”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他还先后应邀赴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陶艺交流活动或现场演示堆花绝技。他娴熟的个性化技巧被荷兰女王称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神奇的大拇指”在域外一时引起轰动,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1995年,李守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0年,被中国陶瓷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这些荣誉,李守才当之无愧。
多年来,李守才不仅注重艺术实践,还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先后撰写了《均陶堆花技艺探讨》、《均陶堆花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民间艺术启发与均陶堆花的创新》等10多篇专业论文,展现了大师堆花技艺的研究成果和追求工匠精神的心路历程。
李守才大师不仅聚力于自己的创作,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也自觉地承担起均陶复兴的神圣使命。1998年均陶行业陷入低谷,技艺人员纷纷转行到紫砂,全行业技艺人员从300多人最终萎缩只剩50余名。面对这种无奈的局面,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为“均陶的坚守”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李守才均陶堆花特艺工作室”的弟子们没有一人去搞紫砂,就这样他坚持着信念,坚守着阵地。同时他更积极地把精力放在了堆花技艺的传承方面,其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有了优秀的人才群体,才能使均陶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于是带徒授艺成了李守才大师的一大工作内容。带徒过程中,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首先从人品、艺品上言传身教。长年来,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工作室,至晚上6点多才歇工,也要求徒弟严格按作息时间去完成任务。他常教育徒弟:“入门吃这碗饭,不懂要问,徒弟之间要互相交流,业务上要多看陶艺之类的书,在掌握堆花技艺的基础上,要多创新品。”人品、艺品的核心是“诚信”,他把“李守才”3字注册了商标,每件作品都打上了特制的“李守才”印章,用大师的话就是“诚信做人,诚信作品”,使收藏者放心,让仿冒者却步,为弟子们树立了榜样。至今,他已带徒26人,其中女弟子杨俊,现已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陶都十佳女陶艺工作者、无锡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徒弟刘俊,也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工艺美术师、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青年科技英才、宜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另外如吴娟、吴吉,也先后被评为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和宜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传承均陶技艺的中坚力量。现今,他早期的徒弟已另立门户,有的还收了徒弟,从大师算起,可以说已经传承到第三代了。看来李大师的努力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的事业已后继有人,均陶行业的发展也必将大有希望。
宜兴均陶是陶都艺苑中的一颗明珠,尤以均釉和堆花两项制作技艺蜚声中外,拥有和紫砂一样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均釉、堆花和紫砂并称为“宜兴三绝”。2014年11月,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性项目。放眼均陶历史,传承、创新铸就了均陶今天的辉煌,一代代均陶艺人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均陶色彩斑瓓的艺术世界,李守才就是其代表。
均陶堆花是大拇指的艺术,借助大拇指的功力为不同造型的作品表面赋予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生动艺术形象的装饰,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李守才1971年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8岁,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加入了宜兴均陶这一传统行业。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他逐步掌握了大拇指“拓、搓、行、捻、揿、琢、撕”等堆贴技法。在师承古艺的同时,他又不囿于传统,矢志创新,在“平贴法”的传统基础上,发展出了“半浮雕堆贴法”、“立体浮雕堆贴法”等新手法,代表作有“凤戏牡丹瓶”、“双狮争球钵”、“鱼欢瓶”等,丰富了传统的均陶贴花技艺,把均陶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新的艺术高度是李守才入门后的人生定位,也是为之追求的目标。令他至今难忘的是1985年,他首次独立承担了为无锡锡惠公园制作陶瓷九龙壁的重任。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体量很大,尽管当时已掌握了各种堆贴技法,“龙”的作品也做过不少,但要完成九龙壁这组大型标志性作品,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为此,他挑灯夜战,翻阅了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以及山西大同九龙壁的图片和资料,经过努力,终于精心构思设计出了图样,这是一组壁长27米、高2.7米、厚1.2厘米,由144块陶板拼接组合而成的巨型作品。按当时的工作量,需要4个人花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最终他一个人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他以惊人的毅力、胆识和速度,采用半浮雕和累雕立体堆贴等创新工艺技法,圆满地完成了这组作品,博得了人们的赞叹。这组大型九龙壁作品成景至今已历经30多个春夏秋冬,但画面仍豪放壮观,九条蛟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显神威,游人们无不驻足品赏,摄影留念。2009年,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五彩霓裳——李守才均陶堆花艺术》个人专著中,他专门撰写了《我的九龙壁》一文,并配上图片,详细介绍了九龙壁的艺术构思和创作经历,这是他引以为豪的、也是最难忘怀的堆花巨作,凝聚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及精湛的贴花技艺。
他创作的每件作品都融入了他的艺术个性及指法特征,都堪称精品。根据不同器形种类、大小设计恰当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应用材质特性和均釉特点,呈现画面主题和艺术语言,这些都是以多年积累的扎实艺术功底为基础的。为拓宽创作思路,李大师还借鉴民间“姊妹”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将剪纸、布饰、木刻、石雕等艺术手法,应用于均陶艺术创作中,并获得了成功。他的创作获得了丰硕的成就,有30余件荣获国家、省和行业陶瓷创新作品评比的金、银、铜等奖项。作品“双龙堆花盆”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一等奖;“龙凤呈祥签筒”、“五龙戏水盆”获银奖;“凤戏牡丹瓶”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等等。有“特艺蟠龙陶台”、“鸟语花香四方明格盆”、“龙腾瓶”、“翔坛”等10余件作品先后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凤戏牡丹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地生辉瓶”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永久收藏;“龙陶板”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他还先后应邀赴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陶艺交流活动或现场演示堆花绝技。他娴熟的个性化技巧被荷兰女王称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神奇的大拇指”在域外一时引起轰动,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1995年,李守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0年,被中国陶瓷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这些荣誉,李守才当之无愧。
多年来,李守才不仅注重艺术实践,还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先后撰写了《均陶堆花技艺探讨》、《均陶堆花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民间艺术启发与均陶堆花的创新》等10多篇专业论文,展现了大师堆花技艺的研究成果和追求工匠精神的心路历程。
李守才大师不仅聚力于自己的创作,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也自觉地承担起均陶复兴的神圣使命。1998年均陶行业陷入低谷,技艺人员纷纷转行到紫砂,全行业技艺人员从300多人最终萎缩只剩50余名。面对这种无奈的局面,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为“均陶的坚守”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李守才均陶堆花特艺工作室”的弟子们没有一人去搞紫砂,就这样他坚持着信念,坚守着阵地。同时他更积极地把精力放在了堆花技艺的传承方面,其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有了优秀的人才群体,才能使均陶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于是带徒授艺成了李守才大师的一大工作内容。带徒过程中,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首先从人品、艺品上言传身教。长年来,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工作室,至晚上6点多才歇工,也要求徒弟严格按作息时间去完成任务。他常教育徒弟:“入门吃这碗饭,不懂要问,徒弟之间要互相交流,业务上要多看陶艺之类的书,在掌握堆花技艺的基础上,要多创新品。”人品、艺品的核心是“诚信”,他把“李守才”3字注册了商标,每件作品都打上了特制的“李守才”印章,用大师的话就是“诚信做人,诚信作品”,使收藏者放心,让仿冒者却步,为弟子们树立了榜样。至今,他已带徒26人,其中女弟子杨俊,现已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陶都十佳女陶艺工作者、无锡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徒弟刘俊,也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工艺美术师、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青年科技英才、宜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另外如吴娟、吴吉,也先后被评为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和宜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传承均陶技艺的中坚力量。现今,他早期的徒弟已另立门户,有的还收了徒弟,从大师算起,可以说已经传承到第三代了。看来李大师的努力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的事业已后继有人,均陶行业的发展也必将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