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匠心慰均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守才从事均陶堆花工作47年,始终以“诚信做人,诚信作品”要求自己。“爱好、勤奋、坚持”,这是李守才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自觉践行。
  宜兴均陶是陶都艺苑中的一颗明珠,尤以均釉和堆花两项制作技艺蜚声中外,拥有和紫砂一样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均釉、堆花和紫砂并称为“宜兴三绝”。2014年11月,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性项目。放眼均陶历史,传承、创新铸就了均陶今天的辉煌,一代代均陶艺人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均陶色彩斑瓓的艺术世界,李守才就是其代表。
  均陶堆花是大拇指的艺术,借助大拇指的功力为不同造型的作品表面赋予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生动艺术形象的装饰,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李守才1971年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8岁,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加入了宜兴均陶这一传统行业。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他逐步掌握了大拇指“拓、搓、行、捻、揿、琢、撕”等堆贴技法。在师承古艺的同时,他又不囿于传统,矢志创新,在“平贴法”的传统基础上,发展出了“半浮雕堆贴法”、“立体浮雕堆贴法”等新手法,代表作有“凤戏牡丹瓶”、“双狮争球钵”、“鱼欢瓶”等,丰富了传统的均陶贴花技艺,把均陶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新的艺术高度是李守才入门后的人生定位,也是为之追求的目标。令他至今难忘的是1985年,他首次独立承担了为无锡锡惠公园制作陶瓷九龙壁的重任。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体量很大,尽管当时已掌握了各种堆贴技法,“龙”的作品也做过不少,但要完成九龙壁这组大型标志性作品,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为此,他挑灯夜战,翻阅了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以及山西大同九龙壁的图片和资料,经过努力,终于精心构思设计出了图样,这是一组壁长27米、高2.7米、厚1.2厘米,由144块陶板拼接组合而成的巨型作品。按当时的工作量,需要4个人花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最终他一个人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他以惊人的毅力、胆识和速度,采用半浮雕和累雕立体堆贴等创新工艺技法,圆满地完成了这组作品,博得了人们的赞叹。这组大型九龙壁作品成景至今已历经30多个春夏秋冬,但画面仍豪放壮观,九条蛟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显神威,游人们无不驻足品赏,摄影留念。2009年,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五彩霓裳——李守才均陶堆花艺术》个人专著中,他专门撰写了《我的九龙壁》一文,并配上图片,详细介绍了九龙壁的艺术构思和创作经历,这是他引以为豪的、也是最难忘怀的堆花巨作,凝聚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及精湛的贴花技艺。
  他创作的每件作品都融入了他的艺术个性及指法特征,都堪称精品。根据不同器形种类、大小设计恰当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应用材质特性和均釉特点,呈现画面主题和艺术语言,这些都是以多年积累的扎实艺术功底为基础的。为拓宽创作思路,李大师还借鉴民间“姊妹”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将剪纸、布饰、木刻、石雕等艺术手法,应用于均陶艺术创作中,并获得了成功。他的创作获得了丰硕的成就,有30余件荣获国家、省和行业陶瓷创新作品评比的金、银、铜等奖项。作品“双龙堆花盆”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一等奖;“龙凤呈祥签筒”、“五龙戏水盆”获银奖;“凤戏牡丹瓶”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等等。有“特艺蟠龙陶台”、“鸟语花香四方明格盆”、“龙腾瓶”、“翔坛”等10余件作品先后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凤戏牡丹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地生辉瓶”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永久收藏;“龙陶板”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他还先后应邀赴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陶艺交流活动或现场演示堆花绝技。他娴熟的个性化技巧被荷兰女王称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神奇的大拇指”在域外一时引起轰动,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1995年,李守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0年,被中国陶瓷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这些荣誉,李守才当之无愧。
  多年来,李守才不仅注重艺术实践,还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先后撰写了《均陶堆花技艺探讨》、《均陶堆花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民间艺术启发与均陶堆花的创新》等10多篇专业论文,展现了大师堆花技艺的研究成果和追求工匠精神的心路历程。
  李守才大师不仅聚力于自己的创作,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也自觉地承担起均陶复兴的神圣使命。1998年均陶行业陷入低谷,技艺人员纷纷转行到紫砂,全行业技艺人员从300多人最终萎缩只剩50余名。面对这种无奈的局面,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为“均陶的坚守”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李守才均陶堆花特艺工作室”的弟子们没有一人去搞紫砂,就这样他坚持着信念,坚守着阵地。同时他更积极地把精力放在了堆花技艺的传承方面,其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有了优秀的人才群体,才能使均陶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于是带徒授艺成了李守才大师的一大工作内容。带徒过程中,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首先从人品、艺品上言传身教。长年来,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工作室,至晚上6点多才歇工,也要求徒弟严格按作息时间去完成任务。他常教育徒弟:“入门吃这碗饭,不懂要问,徒弟之间要互相交流,业务上要多看陶艺之类的书,在掌握堆花技艺的基础上,要多创新品。”人品、艺品的核心是“诚信”,他把“李守才”3字注册了商标,每件作品都打上了特制的“李守才”印章,用大师的话就是“诚信做人,诚信作品”,使收藏者放心,让仿冒者却步,为弟子们树立了榜样。至今,他已带徒26人,其中女弟子杨俊,现已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陶都十佳女陶艺工作者、无锡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徒弟刘俊,也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工艺美术师、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青年科技英才、宜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另外如吴娟、吴吉,也先后被评为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和宜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传承均陶技艺的中坚力量。现今,他早期的徒弟已另立门户,有的还收了徒弟,从大师算起,可以说已经传承到第三代了。看来李大师的努力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的事业已后继有人,均陶行业的发展也必将大有希望。
其他文献
摘 要 画插是置放画卷用的器皿,有方形、圆形、多角形等多种样式。均陶画插插上画卷,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家居装饰品,画插也因此成为文人墨客的“宠儿”。  关键词 羲之爱鵝画插;均陶;寓意  画插属于陈设用品,内可插画卷。明代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画插,多呈筒状;清代的画插样式较多,其中树桩形画插较为典型。这件均陶“羲之爱鹅画插”(见图1)是一款精美的陈设器。  1 均陶“羲之爱鹅画插”的造型及其装饰  均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光素器线条之美与花塑器自然之美的分析研究,运用“加一加”创新法进行设计制作,使“三友壶”上的松、竹、梅的形象更为鲜明,显得品貌生动、品性优越、品位高雅。  关键词 三友壶;几何线条特征;自然形态特征;“加一加”创新法  紫砂壶造型的形态设计基本是以线条构勒轮廓,通过线条的曲直和富有韵律的变化,制作形成多姿多彩、丰富生动的面、体结构。紫砂壶的造型精彩纷呈,历代紫砂艺人毕智穷工,运用传统
期刊
邱永斌 1961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苏省新型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宜兴市政协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首批产业教授,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  编者按:邱永斌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后就一直从事陶瓷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嫣红釉艺术陶瓷、发泡陶瓷、氧化铝基纳米复合陶瓷”等20多项部、省级科研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因独特的成型技法与自由发挥的创作理念,极大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紫砂壶也因不同的创作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把好的紫砂壶,在其设计上能够较好地实现泡茶的功能,体现人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引发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而陶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则是缔结紫砂壶和人们审美情趣关系的无形纽带。  关键词 颂壶;创作理念;紫砂  宜兴紫砂壶随着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其内涵也随着茶文化
期刊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紫砂文化亦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制壶艺人们以一种开放的视角和心态,在保持壶的实用功能基础上,渗透进各种文化元素,书、画、刻、镂、塑等兼容并蓄,同时更将人们喜闻乐见的人文题材植入其中,博采众长以获得内心共鸣,使之真正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中,吉祥文化始终是大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题材,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并且直观预示着人们追求幸福
期刊
宜兴均陶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它通过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技法拍打成型,生坯上釉之后在高温氧化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中仅次于紫砂的第二朵奇葩,它以温润醇厚、朦胧静雅的釉色以及神奇独到、妙手生花的拇指堆贴工艺而蜚声中外。  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均陶大缸,名为龙头荷花缸。此缸是明代初期的一件经典作品,缸口直径1.1m,通高0.85m,饱满周正,造型大气。龙头荷花缸历
期刊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紫砂器皿,到明清两代宜兴紫砂更是有了蓬勃发展。紫砂泥科学上的定义是含铁质粘土类粉砂岩,烧成后的紫砂泥有双层气孔结构,透气性良好又不漏水,自明代饮茶方式由煮茶改为泡茶之后,紫砂壶就以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了饮茶人士的青睐。紫砂壶造型多变,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从外观装饰上来看,主要有“花货”和“光货”之分,花货常常为仿生器型,造型栩栩如生;光货则光洁素雅,但壶
期刊
宜兴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得益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紫砂壶不断繁荣更新,从当地丰厚的人文元素和雅致的生活方式中汲取養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而呈现出独特的文人意蕴,历代相传,成为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紫砂壶之美,在于“形、神、气、态”,由造型表现出精神气质,一名优秀的紫砂艺人必善于塑造形体,以简练大方之形、纯朴典雅之色、安详恬静之态,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精魂。  1 造型——三
期刊
2017年4月20日,由西安市文物局、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承办的“运河陶·丝路情——宜兴当代紫砂茶器巡展”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紫砂茶具、矿料及制壶工具共52件套,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调色盘”、顾绍培的“天龙鼎珠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的“竹露生香壶”、储集泉的“静夜思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顾治培的“六角培
期刊
李守才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均陶)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协-陶瓷艺术专委会副会长  省工美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委  省工藝美术名人、大师评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