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绘画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不可忽视‘‘线’’ 在各个方面的使用,线有无数个,生活中有物体边缘线,轮廓线等等,但这些都是抽象的,是经过人在大脑中加以创造,对生活中的抽象物体进行提炼,才有了现在的线条的变化,无穷无尽,线是作者情感的语言,在绘画中表达,经过漫长的提取淬炼,才有了现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古往今来,画家们对线的提炼和运用倾注了情感,在用线的表达中下了很多功夫,才得以现在的日益完善,是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作,使线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线描艺术 技法 中国画 继承 创新
一、线条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线最早的出现在史前,在陶器,青铜器上得以装饰进行表达,如人面鱼纹彩陶盆,敞口卷唇,盆状,出土于新石器时代,内壁以黑彩线条绘制出的两对人面鱼纹图案,造型奇特怪异,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线条还比较简洁充满质朴感,再到之后的战国出土的帛画,如人物龙凤帛画,线描表达相对成熟,线条酣畅淋漓,用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就是到了先秦时期。通过用线的虚实变化,长短粗细等方法表现物体体积,形态质感等的一种绘画方法就是线描。线描也被称作是白描,线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二、线描的分类
描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的是以笔线勾取物体外轮廓,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了十八种线描技法,称作是‘‘十八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十八描被称作是是人物和花鸟的基本技法。这里说几个较常用的,有游丝描,又称作是高古游丝描,因为他流畅自如,顿起顿收,富有流动性,整个线条延长细密,人物犹如春蚕吐丝,所以又被称之为‘‘春蚕吐丝描’’,例如顾恺之的作品中《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所运用的线条,是典型的游丝描,这种相对于圆滑,舒展的线描方法,适合表现贵族妇人,文人学士的形象。再例如铁线描,刚劲有力,用笔中锋圆劲,起笔转折时,带有回顿转折之意。唐代阎立本的作品《历代帝王图》中,细笔勾勒服饰的描法,转折刚正的下笔,服饰的转折处轻快有力,顿起顿收,有书法遒劲有力之感,都很好的给这幅画增色,铁线描是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此外还有钉头鼠尾描,它的特点是落笔处整个线条像铁钉之头,线条起始呈钉头状,如鼠之尾,如钉之头,一气拖长,简洁有力,如《朝元仙仗图》是北宋宗教画家武宗元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整体画面依次富有变化,复杂重叠的衣褶处理的很好,采用了‘‘铁线描’’的手法勾勒,用笔刚劲凝重,衣褶表现的流动自如,当风飘扬,繁而不乱,看上去有种在空中徐徐而行的感觉,表现力及装饰性都造就了这幅栩栩如生,表情生动传神的名作,描绘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形态特征与身份地位,成功的将帝君庄严,神将威武,和仙女的轻盈瑞丽描绘了出来,画面中由众仙女组成的演凑,好似要跳脱了出来,使画面有了声音,人物头发面部的线条柔和流畅,仙女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纤柔曼妙,如同游丝,与衣纹的铁线描形成对比,井然而不呆板,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线条美,表现出了不同的质感。最后说一个曹衣描,名字听起来很是熟悉,是的,就是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曹衣描是曹衣出水描的簡称。其画佛像衣纹下垂,都呈圆弧状,整个服饰的线条给人感觉以繁琐而又生动的水状,线穿插线粗细有变化,故称“曹衣出水”。因为受到外国艺术文化的影响,线条疏密有变,线条下垂呈圆弧状。还有蚂蝗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等等。
三、线描和西方绘画方式的对比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线描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中国画的技法有勾法、擦法、点法、染法,材料有毛笔,水墨和宣纸。这种特别的工具材料与特定的表现手法,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形式。西方是遵循着追求视觉真实,中国画则延续着原始以线造型方式,重在写实、重在理性,注重形似。在西方绘画中,线条的主要特点在于对物象的客观描绘,利用线的表达来表现造型的准确性。西方线条的特点来源于西方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描绘,可以概括为“写实”。中国更注重通过所画之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哀思等,因此可以概括为“写意’’,五代黄筌《珍禽图》,描绘的各种昆虫、乌龟、鸟等,都是表达了对动植物的喜爱,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都是精工细致,造型精准,也是表达了喜爱之情。这就是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所主张的写意和写实的不同。
四、结语
“线’’是一切基础绘画的开始,对画面细节的处理、空间的结构转折,人物的形象,都是用线条来一一体现的,线条是手绘表现的重要根本,是学习好手绘的第一步,把握多种线条技法是造型和表现所必需的本领。用线打好扎实的底子。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演绎着中国画的昌盛与繁荣和线描的数千年文脉传承,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语言与形式技巧,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立足于线描传承下的现代创新,推陈出新,继承发扬,在这个大融合的时代,虽然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我们可以尊重个性,坚持文化自信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参考文献;
[陈龙海] 中国线性艺术论 武汉[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王申] 论中国人物画中“线”的魅力[J]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08年
作者简介;
左亚飞,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那海峰(通讯作者),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关键词:线描艺术 技法 中国画 继承 创新
一、线条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线最早的出现在史前,在陶器,青铜器上得以装饰进行表达,如人面鱼纹彩陶盆,敞口卷唇,盆状,出土于新石器时代,内壁以黑彩线条绘制出的两对人面鱼纹图案,造型奇特怪异,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线条还比较简洁充满质朴感,再到之后的战国出土的帛画,如人物龙凤帛画,线描表达相对成熟,线条酣畅淋漓,用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就是到了先秦时期。通过用线的虚实变化,长短粗细等方法表现物体体积,形态质感等的一种绘画方法就是线描。线描也被称作是白描,线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二、线描的分类
描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的是以笔线勾取物体外轮廓,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了十八种线描技法,称作是‘‘十八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十八描被称作是是人物和花鸟的基本技法。这里说几个较常用的,有游丝描,又称作是高古游丝描,因为他流畅自如,顿起顿收,富有流动性,整个线条延长细密,人物犹如春蚕吐丝,所以又被称之为‘‘春蚕吐丝描’’,例如顾恺之的作品中《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所运用的线条,是典型的游丝描,这种相对于圆滑,舒展的线描方法,适合表现贵族妇人,文人学士的形象。再例如铁线描,刚劲有力,用笔中锋圆劲,起笔转折时,带有回顿转折之意。唐代阎立本的作品《历代帝王图》中,细笔勾勒服饰的描法,转折刚正的下笔,服饰的转折处轻快有力,顿起顿收,有书法遒劲有力之感,都很好的给这幅画增色,铁线描是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此外还有钉头鼠尾描,它的特点是落笔处整个线条像铁钉之头,线条起始呈钉头状,如鼠之尾,如钉之头,一气拖长,简洁有力,如《朝元仙仗图》是北宋宗教画家武宗元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整体画面依次富有变化,复杂重叠的衣褶处理的很好,采用了‘‘铁线描’’的手法勾勒,用笔刚劲凝重,衣褶表现的流动自如,当风飘扬,繁而不乱,看上去有种在空中徐徐而行的感觉,表现力及装饰性都造就了这幅栩栩如生,表情生动传神的名作,描绘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形态特征与身份地位,成功的将帝君庄严,神将威武,和仙女的轻盈瑞丽描绘了出来,画面中由众仙女组成的演凑,好似要跳脱了出来,使画面有了声音,人物头发面部的线条柔和流畅,仙女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纤柔曼妙,如同游丝,与衣纹的铁线描形成对比,井然而不呆板,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线条美,表现出了不同的质感。最后说一个曹衣描,名字听起来很是熟悉,是的,就是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曹衣描是曹衣出水描的簡称。其画佛像衣纹下垂,都呈圆弧状,整个服饰的线条给人感觉以繁琐而又生动的水状,线穿插线粗细有变化,故称“曹衣出水”。因为受到外国艺术文化的影响,线条疏密有变,线条下垂呈圆弧状。还有蚂蝗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等等。
三、线描和西方绘画方式的对比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线描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中国画的技法有勾法、擦法、点法、染法,材料有毛笔,水墨和宣纸。这种特别的工具材料与特定的表现手法,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形式。西方是遵循着追求视觉真实,中国画则延续着原始以线造型方式,重在写实、重在理性,注重形似。在西方绘画中,线条的主要特点在于对物象的客观描绘,利用线的表达来表现造型的准确性。西方线条的特点来源于西方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描绘,可以概括为“写实”。中国更注重通过所画之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哀思等,因此可以概括为“写意’’,五代黄筌《珍禽图》,描绘的各种昆虫、乌龟、鸟等,都是表达了对动植物的喜爱,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都是精工细致,造型精准,也是表达了喜爱之情。这就是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所主张的写意和写实的不同。
四、结语
“线’’是一切基础绘画的开始,对画面细节的处理、空间的结构转折,人物的形象,都是用线条来一一体现的,线条是手绘表现的重要根本,是学习好手绘的第一步,把握多种线条技法是造型和表现所必需的本领。用线打好扎实的底子。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演绎着中国画的昌盛与繁荣和线描的数千年文脉传承,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语言与形式技巧,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立足于线描传承下的现代创新,推陈出新,继承发扬,在这个大融合的时代,虽然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我们可以尊重个性,坚持文化自信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参考文献;
[陈龙海] 中国线性艺术论 武汉[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王申] 论中国人物画中“线”的魅力[J]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08年
作者简介;
左亚飞,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那海峰(通讯作者),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