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肥配施是我国化肥减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究化学氮肥减施并配施有机肥对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及有机肥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物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整合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期间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建立了包含320组相对独立数据的数据库。利用Meta-analysis定量分析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土壤质地、有机肥类型、有机肥施用量、施用频次和施用年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1200,2016YFD0201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肥配施是我国化肥减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究化学氮肥减施并配施有机肥对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及有机肥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物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整合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期间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建立了包含320组相对独立数据的数据库。利用Meta-analysis定量分析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土壤质地、有机肥类型、有机肥施用量、施用频次和施用年限等分类条件下化学氮肥减施并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学氮肥施用相比,配施有机肥显著
其他文献
生态护坡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现代文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生态系统。本文概述了生态护坡相较于传统护坡的优势,总结了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模式,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红蜘蛛在瓜州县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原因,提出了推广抗虫品种、降低虫源基数、实行轮作、保护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和复配剂、结合灌溉施肥等综合防治措施。
为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田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始于1984年的江西红壤性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NPKM1)、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NPKM2)、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NPKM3),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分析了土壤
以胡麻品种陇亚10号为对照,在井泉灌区吊沟村对8个胡麻新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陇亚13号折合产量最高,达2706.2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9.31%,陇亚14号次之,折合产量达2641.6 kg/hm2,较对照增产6.7%。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胡麻新品种陇亚13号适宜在井泉砂田灌区种植。
为研究低山丘陵区域生态用地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转移,以泗水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泗水县的生态用地变化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7年,泗水县生态用地面积变化明显,呈不断减少趋势,共减少3.60×103 hm2,2007—2017年生态用地的总体转移速率远大于1997—2007年间的转移速率,草地的转移面积占比最大,且转出部分大于转入部分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2009—2018年的耕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忻州市综合安全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忻州市14个县(市、区)综合安全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综
目前保护野生动物最常见的措施是就地建立保护区,但保护区的设立会限制农户使用自然资源,影响生计,从而导致保护区周边部分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产生消极态度。基于此,利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专题调研的249份问卷,研究了区内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具有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但也有极少部分人对当前的工作效果不满意,并针对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发展过程中水利条件是非常关键的,近些年不断建设的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但是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很多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严重,尤其是水利管道开挖建设。本文对农业水利工程对生态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帮助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生态化。
解淀粉芽孢杆菌F11对核盘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猕猴桃软腐病菌、烟草炭疽病菌等12种作物病原菌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效果,研究其生物防治机理可为该菌株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混菌法、牛津杯法及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了菌株F11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发酵液3种分离液(菌株发酵液离心分离获得上清液A,上清液A继而进行酸沉淀和甲醇提取分别获得发酵上清液B和胞外代谢物粗提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抑菌特性。混菌法结果表明,菌株F11的抑菌效果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1000倍稀释液对樟树炭疽病菌(Col
根据对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实践,从水肥一体化系统与设备、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规范了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