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①了解雨果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②能够对人性中的“美与丑”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②“泪”和“水”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确实,能够“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能体现雨果的这一名言的章节,《巴黎圣母院》的节选部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出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
2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3 文本研习
3.1 复述小说的内容(书上P31注释①)。
3.2 复述本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伽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后送上刑台、接受鞭刑和受刑后的场面,以及观刑群众、他的养父克洛德、及爱斯梅拉达等对他的态度。
3.3 本文的线索:众人是如何对待在刑台上的伽西莫多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回答。明确:群众——辱骂、诅咒、嘲笑、叫骂,向他扔石子,不给他水喝。
克洛德——逃避、漠不关心
爱斯梅拉达——给水喝
3.4 品人性:
讨论问题:①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群众——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冷酷无情,人性善的一面被遮蔽,人性劣根性暴露无疑。
克洛德——虚伪阴险,狡诈狠毒,伪君子,人性恶的标本,
爱斯梅拉达——(送水行为)不计前仇,美丽善良,人性美的化身。
②伽西莫多喝水前后心理有何变化。
学生找出并朗读文本中相关的句子(伽西莫多三次要喝水的语段)。
群众的辱骂、嘲笑,克洛德的漠不关心,最无助和失望的时候,对人性的美失去希望的时候,当爱斯梅拉达上刑台的时候,伽西莫多表现得非常地愤怒和轻视。
当伽西莫多喝下水的时候。他流下了自责与感激的泪水,他的人性被唤醒了。
总结: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的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4 讨论题目的内涵
题目为何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能否换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请说明理由。师生互动明确:
这是一滴怎样的水?
这又是一滴怎样的眼泪?
的水(美、善良的象征)
的泪(人性复苏、人性美的象征)
眼泪和水都是人性美的象征,特别是眼泪,不仅唤回了伽西莫多沉睡的人性,使他开始向善,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唤醒了人们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为之欢呼,这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
5 小结
人们常说,一滴水中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看到了这滴水感动了伽西莫多,感动了群众,而人只要还有能让他们感动的东西,就是可以救治的人,就是还没有完全丧失人性之善的人,是这滴爱与善的水唤醒了沉睡的人性,而不是残酷的刑罚,不是冷嘲热讽,不是打骂,而是真、善、美、爱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6 拓展延伸
从中世纪的欧洲回到我们现在的中国,在美与丑的看台上,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则故事:
6.1 浙江宁波妙山中学初二(3)班陈吉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晨5点,妙山村还沉浸在梦乡里,陈吉就轻手轻脚地洗漱。5点30分,他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路过学校,继续向南。6点,他到达同学谢斌家门口,敲三下门后,静静地等在门外。大约过5分钟,患重症肌无力症的谢斌扶墙壁踉跄地移到门口,陈吉上前将他抱上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推着自行车向学校走去。路过一家小吃店,陈吉将谢斌从自行车上背下来,两人吃早点。到学校了,他将谢斌从车上背下来,让他扶着一根柱子站着,自己跑着将两人从家里带来的米拿到食堂去蒸饭。然后再返回背起谢斌上教学楼。
上午10点,陈吉背起谢斌,去一楼上厕所。
上午11点,陈吉将谢斌和他的盒饭拿到教室,等谢斌吃完饭,他拿起碗筷奔向水龙头……
背下楼,抱上车……下午5点,放学了,陈吉用自行车将谢斌送到家。
这样的日子,陈吉已经度过了四年。
6.2 四个小学生溺水事件,拷问人性的美与丑。2004年9月11日的四川省简阳市,4个年幼的小学生在天宫水库私自下水,结果相继掉进深水区。顿时,哭声和呼救声在水库上空回荡,他们无助地挣扎。这时候,一个路过的村民最早目睹溺水悲剧的发生,但最终却麻木不仁地一走了之。闻讯赶来的其他村民,不顾个人安危自发下水救人。但为时已晚,4朵鲜艳的生命之花悲怆凋零。人性的丑与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最早看到溺水悲剧的发生的那个人,及时援之以手,4个孩子可能就不会这样全部夭折!
作业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让我们做一次心灵的告白,谈谈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完成一篇有关人性的美与丑的随笔。
①了解雨果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②能够对人性中的“美与丑”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②“泪”和“水”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确实,能够“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能体现雨果的这一名言的章节,《巴黎圣母院》的节选部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出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
2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3 文本研习
3.1 复述小说的内容(书上P31注释①)。
3.2 复述本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伽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后送上刑台、接受鞭刑和受刑后的场面,以及观刑群众、他的养父克洛德、及爱斯梅拉达等对他的态度。
3.3 本文的线索:众人是如何对待在刑台上的伽西莫多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回答。明确:群众——辱骂、诅咒、嘲笑、叫骂,向他扔石子,不给他水喝。
克洛德——逃避、漠不关心
爱斯梅拉达——给水喝
3.4 品人性:
讨论问题:①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群众——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冷酷无情,人性善的一面被遮蔽,人性劣根性暴露无疑。
克洛德——虚伪阴险,狡诈狠毒,伪君子,人性恶的标本,
爱斯梅拉达——(送水行为)不计前仇,美丽善良,人性美的化身。
②伽西莫多喝水前后心理有何变化。
学生找出并朗读文本中相关的句子(伽西莫多三次要喝水的语段)。
群众的辱骂、嘲笑,克洛德的漠不关心,最无助和失望的时候,对人性的美失去希望的时候,当爱斯梅拉达上刑台的时候,伽西莫多表现得非常地愤怒和轻视。
当伽西莫多喝下水的时候。他流下了自责与感激的泪水,他的人性被唤醒了。
总结: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的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4 讨论题目的内涵
题目为何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能否换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请说明理由。师生互动明确:
这是一滴怎样的水?
这又是一滴怎样的眼泪?
的水(美、善良的象征)
的泪(人性复苏、人性美的象征)
眼泪和水都是人性美的象征,特别是眼泪,不仅唤回了伽西莫多沉睡的人性,使他开始向善,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唤醒了人们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为之欢呼,这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
5 小结
人们常说,一滴水中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看到了这滴水感动了伽西莫多,感动了群众,而人只要还有能让他们感动的东西,就是可以救治的人,就是还没有完全丧失人性之善的人,是这滴爱与善的水唤醒了沉睡的人性,而不是残酷的刑罚,不是冷嘲热讽,不是打骂,而是真、善、美、爱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6 拓展延伸
从中世纪的欧洲回到我们现在的中国,在美与丑的看台上,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则故事:
6.1 浙江宁波妙山中学初二(3)班陈吉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晨5点,妙山村还沉浸在梦乡里,陈吉就轻手轻脚地洗漱。5点30分,他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路过学校,继续向南。6点,他到达同学谢斌家门口,敲三下门后,静静地等在门外。大约过5分钟,患重症肌无力症的谢斌扶墙壁踉跄地移到门口,陈吉上前将他抱上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推着自行车向学校走去。路过一家小吃店,陈吉将谢斌从自行车上背下来,两人吃早点。到学校了,他将谢斌从车上背下来,让他扶着一根柱子站着,自己跑着将两人从家里带来的米拿到食堂去蒸饭。然后再返回背起谢斌上教学楼。
上午10点,陈吉背起谢斌,去一楼上厕所。
上午11点,陈吉将谢斌和他的盒饭拿到教室,等谢斌吃完饭,他拿起碗筷奔向水龙头……
背下楼,抱上车……下午5点,放学了,陈吉用自行车将谢斌送到家。
这样的日子,陈吉已经度过了四年。
6.2 四个小学生溺水事件,拷问人性的美与丑。2004年9月11日的四川省简阳市,4个年幼的小学生在天宫水库私自下水,结果相继掉进深水区。顿时,哭声和呼救声在水库上空回荡,他们无助地挣扎。这时候,一个路过的村民最早目睹溺水悲剧的发生,但最终却麻木不仁地一走了之。闻讯赶来的其他村民,不顾个人安危自发下水救人。但为时已晚,4朵鲜艳的生命之花悲怆凋零。人性的丑与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最早看到溺水悲剧的发生的那个人,及时援之以手,4个孩子可能就不会这样全部夭折!
作业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让我们做一次心灵的告白,谈谈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完成一篇有关人性的美与丑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