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出发,对隧道内经常出现的裂缝进行原因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防治
中图分类号: U455.91
1 引言
铁路隧道衬砌在施工中或施工后会因各种原因产生一系列裂缝,对这些裂缝若不进行控制或及时防治,会在以后运营中发生渗水、腐蚀、掉块等病害,增加运营支出,还会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大大缩短整个隧道结构物的使用寿命,给铁路运输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几点比较切合际的防治办法。
2 常见的隧道衬砌裂缝类型
衬砌裂损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移动和衬砌开裂三种类型。
2.1衬砌变形
衬砌变形有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两种。其中横向变形是主要变形,是指衬砌受围岩应力的作用引起拱轴形状的改变,其结果是造成衬砌开裂,严重的可导致部分衬砌侵入限界,甚至引起隧道坍塌。
2.2衬砌移动
衬砌移动是指衬砌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出现转动(倾斜)、平移、上抬(或下沉)等变化。
2.3衬砌开裂
衬砌开裂是指衬砌表面出现裂缝。包括张裂、压溃、错台三种形态。
根据既有病害隧道衬砌裂损情况统计,大多为衬砌开裂,即衬砌裂缝。常见的隧道裂缝有单缝、双缝、环形缝、X形缝、树枝斜缝、龟裂等等。按裂缝走向及其与隧道纵向的相互关系,大致可分为纵向裂缝、环向裂缝、斜向裂缝三种。
3 隧道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
3.1受力条件不利的影响
隧道衬砌开裂的因素很多,从受力的角度分析,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3.1.1隧道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隧道纵向穿过不同力学性质的岩层,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由于衬砌背后回填不对称,以及不同断面的衬砌抗不均匀性变形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隧道纵向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纵向弯矩,产生裂缝,这种由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隧道应力,与隧道的弹性模量成正比,即弹性模量越大,由相同的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隧道内力越大,也越容易引起隧道衬砌的开裂。
对此类裂缝防治措施为:1)松软的围岩基础应在边基施工时进行加强处理,如扩大基础,配筋等,边墙基础灌注之前应清理干净基底稀泥、虚渣;2)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模板台车轨道下的道碴应整平夯实,建议有条件时应隧道铺底超前;3)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3.1.2围岩失稳
该种裂缝较易出现在洞口及浅埋段。由于设计二次衬砌混凝土的结构是按照全断面进行受力计算的。而实际施工是一个相对间隔分步的过程。特别是地质不良地段,施工单位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如遇暴雨、山体滑坡失稳等的临时措施及结构的临时支护措施及早制定。必要时提早申请变更,否则一旦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错位,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在工程实践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3.1.3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要求,就去掉支撑或拆模板,使衬砌混凝土过早受力,造成衬砌开裂。另外在模板台车脱模时,由于模板台车使用时间长,前后端总会有一定的变形,脱模时台车拱部被卡,操作人员为了使台车拱部松动,从而油缸上下来回顶降,由于泵送混凝土时,拱部前端处难以在本组混凝土填满,而脱模时混凝土强度也只有2.5~3.5MPa,因此较易在空洞区形成顶升裂缝。
3.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衬砌裂缝可分为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三种。该类裂缝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但由于各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因此产生的时间及部位也不尽一样。
3.2.1塑性收缩裂缝在隧道施工中较常出现在洞口几组衬砌,特别是中短隧道开挖贯通后,靠近洞门处的衬砌由于空气对流速度大,空气干燥,阳光直射,较易形成此类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刮风天气易于出现,裂缝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产生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塑性状态时,刚开始终凝,而由于天气炎热,阳光直射,刮大风,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尚未有强度,从而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
3.2.2沉降收缩裂缝一般多沿主筋通长方向,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常在浇灌后发生,硬化后停止。裂缝产生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后,骨料颗粒沉落,水泥浆上浮,受到钢筋或埋设件或大骨料的阻挡,而使混凝土互相分离。
3.3温度裂缝
3.3.1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隧道中,衬砌混凝土存在干缩与热胀冷缩,而且由于衬砌外侧围岩阻碍了衬砌的自由胀缩,所以在衬砌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的大小与衬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升降温度、围岩对隧道壁的阻力及隧道长度有关,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增大而增大。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较抗压性能差很多,所以往往能承受升温时产生的巨大压应力,而不能承受降温时产生的较大的拉应力。一旦衬砌内部的拉应力超过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隧道衬砌将发生开裂。这种开裂的发生首先是从隧道的中部开始的。
3.3.2水化热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体积过大,混凝土绝热温度与浇灌温度之差超过一定数值以上而引起的。对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上升很快,又不能从表面及时散出而造成内外很大的温差,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而后期均匀降温冷却时,受到基岩或老混凝土垫层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施工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多在结构中部出现。裂缝为较深或贯穿性的,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铁路隧道衬砌厚度一般在50cm以上时,就要考虑水化热对混凝土衬的影响。
4 隧道衬砌裂缝的处理方法
4.1掺加纤维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混凝土拌制时加入短纤维( 合成纤维或钢纤维)搅拌均匀,按常规方法浇筑成型。由于纤维的存在,可减少混凝土早期坍落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早期微裂缝的开展;减少混凝土干缩;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保护结构钢筋,延缓混凝土碳化速度等。
4.2对于表层性裂缝,不影响结构使用的,可待裂缝停止发展后用装饰性沙浆进行找平抹面,也可用添缝剂进行填缝。
4.3对于深入贯通性裂缝,应对裂缝进行发展观测,如围岩较好地段,裂缝属稳定性裂缝,可以免于处理,在表层沿缝隙凿出整齐的沟槽,再用沙浆进行填槽处理。
4.4对于在软弱及其他不良地质地段的裂缝,经过不良时期检验,如雨季等仍然为稳定的,仍需要对裂缝进行分段打孔注浆,视必要采用暗锚杆进行混凝土连接。裂缝处于发展状态的,一般都需进行返工处理,对于处于发展、但裂缝发展趋于收敛的,也要认真对待,因为一旦进入运营状态,重载高速列车及其他荷载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
参考文献:
[1] 吕国涛. 铁路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裂缝分类和预防措施[J]. 中国建设信息 , 2009,(12)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防治
中图分类号: U455.91
1 引言
铁路隧道衬砌在施工中或施工后会因各种原因产生一系列裂缝,对这些裂缝若不进行控制或及时防治,会在以后运营中发生渗水、腐蚀、掉块等病害,增加运营支出,还会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大大缩短整个隧道结构物的使用寿命,给铁路运输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几点比较切合际的防治办法。
2 常见的隧道衬砌裂缝类型
衬砌裂损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移动和衬砌开裂三种类型。
2.1衬砌变形
衬砌变形有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两种。其中横向变形是主要变形,是指衬砌受围岩应力的作用引起拱轴形状的改变,其结果是造成衬砌开裂,严重的可导致部分衬砌侵入限界,甚至引起隧道坍塌。
2.2衬砌移动
衬砌移动是指衬砌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出现转动(倾斜)、平移、上抬(或下沉)等变化。
2.3衬砌开裂
衬砌开裂是指衬砌表面出现裂缝。包括张裂、压溃、错台三种形态。
根据既有病害隧道衬砌裂损情况统计,大多为衬砌开裂,即衬砌裂缝。常见的隧道裂缝有单缝、双缝、环形缝、X形缝、树枝斜缝、龟裂等等。按裂缝走向及其与隧道纵向的相互关系,大致可分为纵向裂缝、环向裂缝、斜向裂缝三种。
3 隧道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
3.1受力条件不利的影响
隧道衬砌开裂的因素很多,从受力的角度分析,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3.1.1隧道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隧道纵向穿过不同力学性质的岩层,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由于衬砌背后回填不对称,以及不同断面的衬砌抗不均匀性变形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隧道纵向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纵向弯矩,产生裂缝,这种由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隧道应力,与隧道的弹性模量成正比,即弹性模量越大,由相同的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隧道内力越大,也越容易引起隧道衬砌的开裂。
对此类裂缝防治措施为:1)松软的围岩基础应在边基施工时进行加强处理,如扩大基础,配筋等,边墙基础灌注之前应清理干净基底稀泥、虚渣;2)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模板台车轨道下的道碴应整平夯实,建议有条件时应隧道铺底超前;3)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3.1.2围岩失稳
该种裂缝较易出现在洞口及浅埋段。由于设计二次衬砌混凝土的结构是按照全断面进行受力计算的。而实际施工是一个相对间隔分步的过程。特别是地质不良地段,施工单位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如遇暴雨、山体滑坡失稳等的临时措施及结构的临时支护措施及早制定。必要时提早申请变更,否则一旦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错位,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在工程实践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3.1.3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要求,就去掉支撑或拆模板,使衬砌混凝土过早受力,造成衬砌开裂。另外在模板台车脱模时,由于模板台车使用时间长,前后端总会有一定的变形,脱模时台车拱部被卡,操作人员为了使台车拱部松动,从而油缸上下来回顶降,由于泵送混凝土时,拱部前端处难以在本组混凝土填满,而脱模时混凝土强度也只有2.5~3.5MPa,因此较易在空洞区形成顶升裂缝。
3.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衬砌裂缝可分为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三种。该类裂缝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但由于各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因此产生的时间及部位也不尽一样。
3.2.1塑性收缩裂缝在隧道施工中较常出现在洞口几组衬砌,特别是中短隧道开挖贯通后,靠近洞门处的衬砌由于空气对流速度大,空气干燥,阳光直射,较易形成此类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刮风天气易于出现,裂缝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产生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塑性状态时,刚开始终凝,而由于天气炎热,阳光直射,刮大风,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尚未有强度,从而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
3.2.2沉降收缩裂缝一般多沿主筋通长方向,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常在浇灌后发生,硬化后停止。裂缝产生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后,骨料颗粒沉落,水泥浆上浮,受到钢筋或埋设件或大骨料的阻挡,而使混凝土互相分离。
3.3温度裂缝
3.3.1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隧道中,衬砌混凝土存在干缩与热胀冷缩,而且由于衬砌外侧围岩阻碍了衬砌的自由胀缩,所以在衬砌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的大小与衬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升降温度、围岩对隧道壁的阻力及隧道长度有关,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增大而增大。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较抗压性能差很多,所以往往能承受升温时产生的巨大压应力,而不能承受降温时产生的较大的拉应力。一旦衬砌内部的拉应力超过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隧道衬砌将发生开裂。这种开裂的发生首先是从隧道的中部开始的。
3.3.2水化热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体积过大,混凝土绝热温度与浇灌温度之差超过一定数值以上而引起的。对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上升很快,又不能从表面及时散出而造成内外很大的温差,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而后期均匀降温冷却时,受到基岩或老混凝土垫层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施工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多在结构中部出现。裂缝为较深或贯穿性的,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铁路隧道衬砌厚度一般在50cm以上时,就要考虑水化热对混凝土衬的影响。
4 隧道衬砌裂缝的处理方法
4.1掺加纤维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混凝土拌制时加入短纤维( 合成纤维或钢纤维)搅拌均匀,按常规方法浇筑成型。由于纤维的存在,可减少混凝土早期坍落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早期微裂缝的开展;减少混凝土干缩;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保护结构钢筋,延缓混凝土碳化速度等。
4.2对于表层性裂缝,不影响结构使用的,可待裂缝停止发展后用装饰性沙浆进行找平抹面,也可用添缝剂进行填缝。
4.3对于深入贯通性裂缝,应对裂缝进行发展观测,如围岩较好地段,裂缝属稳定性裂缝,可以免于处理,在表层沿缝隙凿出整齐的沟槽,再用沙浆进行填槽处理。
4.4对于在软弱及其他不良地质地段的裂缝,经过不良时期检验,如雨季等仍然为稳定的,仍需要对裂缝进行分段打孔注浆,视必要采用暗锚杆进行混凝土连接。裂缝处于发展状态的,一般都需进行返工处理,对于处于发展、但裂缝发展趋于收敛的,也要认真对待,因为一旦进入运营状态,重载高速列车及其他荷载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
参考文献:
[1] 吕国涛. 铁路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裂缝分类和预防措施[J]. 中国建设信息 ,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