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里的副词“不免”,从字面上来看,意思为“免不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并非理想的结果,多用于后一小句,只修饰肯定形式的多音节动词、形容词。”在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免+VP/AP”是一个后续成分,表示结果。既然“不免+VP/AP”是一个后续成分,那么它肯定存在一个先导成分表示原因,这个表示原因的先导成分是不是一定要出现呢?先导成分和后续成分是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又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一、因果关系
上文中说在一个句子中,“不免”前面的成分和后面的成分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这种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显性的因果关系;一种为隐性的因果关系。
(一) 显性的因果关系
所谓显性的因果关系,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我们既可以直接地看见“不免+VP/AP”这个后续性成分所表示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在句子的表面看见“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就是产生结果的原因。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显性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显性因果关系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这种因果关系在句子中可以通过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清楚地显现出来。例如:
(1)因为没结婚,他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不免落后在时代的后面。
(2)鸿渐既然格外卖力,不免也起名利双收的妄想。
(3)由于武侠小说偏重于想象,不免其他方面多流于形式,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多主观,甚至根本就是写自己。
上述例句中我们通过“因为、既然、由于”这些词语,直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免”前面成分和后面成分的前因后果关系。
2.显性因果关系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句子中除了“不免”外,并没有其它突显因果关系的词语,但是前因后果直接出现在句子中。例如:
(4)我走了进去,希望在墙壁上发现什么痕迹,或者随手抓到一些历史的遗留物,可是,尽管我仔细地端详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5)心下暗想了白天酒席上的诸多细节,不免有些小得意,酒便喝得猛了。
例(4)中的“我”希望发现什么,可是什么也没发现,所以有些失望。句子中虽然没有用“因为、由于”等这样的词语将因果关系突显出来,但是表示原因的先导成分也直接出现在句子中。例(5)亦可同理推断。
(二) 隐性的因果关系
所谓隐性的因果关系,就是说“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并没有直接地出现在句子中,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听话人或者读者自己去发现。例如:
(6)他觉得奇怪,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一看标价,他不免有些犹豫。
(7)随后,我又不得不说出武警总部调我的过程,不免谈到了张叔叔。
例(6)中,我们看到“他不免有些犹豫”,句子中并没有说“标价的多少”,但是,我们这里很自然地想到是“标价之高”导致“他的犹豫”。例(7)中“不免谈到张叔叔”的原因也没有直接地说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在武警总部调我的过程中,张叔叔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类句子中,因和果的关系是隐性的,不是同时出现在句子的表面,而是原因出现在句子的字里行间中,需要读者自己理解。
在含有“不免”的语句中,不管这种因果关系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都是以前因后果的形式表现的。
二、结果特点
上文是对因果关系的讨论,无论这种因果关系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考察的,那么“不免+VP/AP”所表示的结果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段将从原因角度进行考察。
(一) 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
1.“不免+VP”表示的结果大多与心理反应有关,有的“不免”后面的成分就直接是一些心理动词或者直接是对心理的一种描写。例如:
(8)走了很久,还没有发现村寨,心中不免有点怅然。
(9)我不免在心里暗暗打鼓:为什么她两天都没有消息呢?
例(8)、例(9)中的“心中怅然”“心里打鼓”很明显都是直接的心理描写。
2.除了上面所说的“不免”后面的成分是一种心理描写之外,还有一些成分就是直接的行为、行动,而这些并不是单纯的行为描写,这些动作大多与心理反应有关。例如:
(10)他是名人,又上下认识人多,他若撒手不管,自己就只有一败涂地的结果了,不免在家骂出许多难听话来。
(11)他企羡之余,不免模仿。
例(10)例(11)中的“骂”“模仿”都是一些刻画行为的动词。虽然是对动作的描写,可是这些动作仍然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表现。例(10)中“他撒手不管,自己就会一败涂地”,这样难堪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动作“骂”。例(11)中的“羡慕”的心理产生相应的行为“模仿”。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行为动作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间接的描写。
因此,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不免+VP/AP”的结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心理描写;一种是通过相关的行为来刻画心理。
(二)从结果的倾向来看
1.《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不免”的解释中提到其结果为不理想的结果。所谓的不理想,就是消极的结果。例如:
(12)两人忙碌坏了脾气,不免争执。
(13)他是名人,又上下认识人多,他若撒手不管,自己就只有一败涂地的结果了,不免在家骂出许多难听话来。
例(12)例(13)中的“争执”“骂出许多难听话”都带有贬义性质或者说消极色彩。
2.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免”后面的许多成分并不带有消极色彩,而是中性的,甚至一些带有积极色彩。例如:
(14)“那么,您觉得谁可能是凶手?”我总不免要把话题引到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15)马先生给我这个好机会,复归旧业,不免见猎心喜,欣然答应。
例(14)中,“引到最关注的问题”,这个VP是中性的,而例(15)中的“见猎心喜,欣然答应”很明显是马先生所希望的结果。
虽然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了“不免+VP/AP”有中性的或者理想的色彩,但是和“不免+VP/AP”表示消极的结果比起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说从结果的倾向来看,“不免+VP/AP”更倾向于表示消极的结果。
三、因果间的关系
在分别讨论完原因和结果后,我们接着要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 顺向和逆向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对“难免”的逻辑联系研究时,用了“顺向”和“逆向”两个概念,本文也借用这两个概念来分析“不免”。我们看到“不免+VP/AP”和它的先导成分之间的关系是顺向的,也就是说由于有了先导成分(原因),必然会产生“不免+VP”(结果),这个结果的产生是顺理成章的。例如:
(16)他年届花甲,渐渐息影舞台,不免有些孤寂惶惑之感。
(17)那个可怜的孩子,小时侯就没了母亲,要是再有个万一……老奶奶想起长子和长媳罹难的惨状,不免一肚子辛酸。
上面的例句中,原因和结果都是在人的意料之中的。
2.所谓逆向,就是说“不免+VP/AP”(结果)不应该是由先导成分(原因)产生的。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此类句子中,都有比较明显的表示转折的一些词语,如“虽然、但、却”等。
(18)他瞒住了他的好友,他的同志和国坤大哥,却仍然不免于逮捕。
(19)温行远对雪儿偶来惊人之语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仍不免一愣,笑开了来。
我们来看例(18),因为他瞒住了很多人,所以他很安全才是应该有的结果,可是“不免于逮捕”和这个原因相逆,也和应该有的结果相反。例(19)可以同理推断。
(二) 前因后果中的主观态度
“不免”虽然被解释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并非理想的结果”,但是由于“不免”是语气副词,使得含有“不免”的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态度,这种主观态度是指说话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结果的出现是情理之中的,自然而然的,是与说话者的预期相一致的(金朝霞,2003)。通过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免”可以与语气副词“自”“自然”连用。例如:
(20)坐在北戴河海滨细软的沙滩上,看着一排排雪白的浪花向我袭来,自然不免想起毛泽东的著名词章。
(21)那些久久萦绕于心的旋律自不免勾起我情感的波动,而中国民歌开始MTV化这一事实本身也不觉间触发了一些遐想。
语气副词“自”“自然”表示的是情理之中、顺其自然的意思,那么,“自”“自然”能和“不免”连用,说明“自”“自然”和“不免”的意义是相通的,“不免”也表示结果是在说话人意料之中的。我们可将一些句子中的“不免”替换为“自然”,发现句子的意思仍然保持不变。例如:
(22)久别重逢,不免有许多话说。
(23)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不免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24)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说。
(25)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自然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24)(25)和(22)(23)相比,句子的意思是基本不变的,“自然”的使用,表示说话者认为“有许多话说”是“久别重逢”顺理成章的结果,“给人疯狂的印象”是“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预期的结果,“自然”在这里可以替换“不免”,说明“不免”在句子中也表示说话者认为这种结果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说“自然”的反义词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人意料”的意思。如果我们将句子中的“不免”换成“竟然”,那么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拿上面的句子为例:
(26)久别重逢,竟然有许多话说。
(27)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竟然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26)(27)换成“竟然”后,句子的意思就不通了,“竟然”表示的是说话者认为结果是意料之外的,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和(22)(23)完全不同,这更证明了“不免”的使用,使得句子带上了说话者认为结果是理所当然的、意料之中的主观态度。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文章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我们解答如下:第一,从原因来看,原因有隐性的和显性的两种,隐性的原因就是“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没有出现在句子中,需要读者或听话人依赖一定的上下文或者语境去推导和领悟。显性的原因就是“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直接出现在句子中。第二,从结果来看,“不免+VP/AP”大多数表示消极的结果,当然也存在表示中性或积极的结果,但是数量很少。这种消极的结果有的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有的是通过相关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第三,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来看,有的原因和结果是顺向的,有的原因和结果是逆向的。这种因果关系中还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说话者认为这种因果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是情理之中的。
附注:本文的语料均来自厦门大学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张 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4]金朝霞.“不免”的隐含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3,(4).
[5]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谷晓恒.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4).
(经 晶,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一、因果关系
上文中说在一个句子中,“不免”前面的成分和后面的成分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这种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显性的因果关系;一种为隐性的因果关系。
(一) 显性的因果关系
所谓显性的因果关系,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我们既可以直接地看见“不免+VP/AP”这个后续性成分所表示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在句子的表面看见“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就是产生结果的原因。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显性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显性因果关系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这种因果关系在句子中可以通过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清楚地显现出来。例如:
(1)因为没结婚,他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不免落后在时代的后面。
(2)鸿渐既然格外卖力,不免也起名利双收的妄想。
(3)由于武侠小说偏重于想象,不免其他方面多流于形式,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多主观,甚至根本就是写自己。
上述例句中我们通过“因为、既然、由于”这些词语,直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免”前面成分和后面成分的前因后果关系。
2.显性因果关系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句子中除了“不免”外,并没有其它突显因果关系的词语,但是前因后果直接出现在句子中。例如:
(4)我走了进去,希望在墙壁上发现什么痕迹,或者随手抓到一些历史的遗留物,可是,尽管我仔细地端详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5)心下暗想了白天酒席上的诸多细节,不免有些小得意,酒便喝得猛了。
例(4)中的“我”希望发现什么,可是什么也没发现,所以有些失望。句子中虽然没有用“因为、由于”等这样的词语将因果关系突显出来,但是表示原因的先导成分也直接出现在句子中。例(5)亦可同理推断。
(二) 隐性的因果关系
所谓隐性的因果关系,就是说“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并没有直接地出现在句子中,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听话人或者读者自己去发现。例如:
(6)他觉得奇怪,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一看标价,他不免有些犹豫。
(7)随后,我又不得不说出武警总部调我的过程,不免谈到了张叔叔。
例(6)中,我们看到“他不免有些犹豫”,句子中并没有说“标价的多少”,但是,我们这里很自然地想到是“标价之高”导致“他的犹豫”。例(7)中“不免谈到张叔叔”的原因也没有直接地说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在武警总部调我的过程中,张叔叔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类句子中,因和果的关系是隐性的,不是同时出现在句子的表面,而是原因出现在句子的字里行间中,需要读者自己理解。
在含有“不免”的语句中,不管这种因果关系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都是以前因后果的形式表现的。
二、结果特点
上文是对因果关系的讨论,无论这种因果关系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考察的,那么“不免+VP/AP”所表示的结果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段将从原因角度进行考察。
(一) 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
1.“不免+VP”表示的结果大多与心理反应有关,有的“不免”后面的成分就直接是一些心理动词或者直接是对心理的一种描写。例如:
(8)走了很久,还没有发现村寨,心中不免有点怅然。
(9)我不免在心里暗暗打鼓:为什么她两天都没有消息呢?
例(8)、例(9)中的“心中怅然”“心里打鼓”很明显都是直接的心理描写。
2.除了上面所说的“不免”后面的成分是一种心理描写之外,还有一些成分就是直接的行为、行动,而这些并不是单纯的行为描写,这些动作大多与心理反应有关。例如:
(10)他是名人,又上下认识人多,他若撒手不管,自己就只有一败涂地的结果了,不免在家骂出许多难听话来。
(11)他企羡之余,不免模仿。
例(10)例(11)中的“骂”“模仿”都是一些刻画行为的动词。虽然是对动作的描写,可是这些动作仍然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表现。例(10)中“他撒手不管,自己就会一败涂地”,这样难堪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动作“骂”。例(11)中的“羡慕”的心理产生相应的行为“模仿”。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行为动作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间接的描写。
因此,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不免+VP/AP”的结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心理描写;一种是通过相关的行为来刻画心理。
(二)从结果的倾向来看
1.《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不免”的解释中提到其结果为不理想的结果。所谓的不理想,就是消极的结果。例如:
(12)两人忙碌坏了脾气,不免争执。
(13)他是名人,又上下认识人多,他若撒手不管,自己就只有一败涂地的结果了,不免在家骂出许多难听话来。
例(12)例(13)中的“争执”“骂出许多难听话”都带有贬义性质或者说消极色彩。
2.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免”后面的许多成分并不带有消极色彩,而是中性的,甚至一些带有积极色彩。例如:
(14)“那么,您觉得谁可能是凶手?”我总不免要把话题引到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15)马先生给我这个好机会,复归旧业,不免见猎心喜,欣然答应。
例(14)中,“引到最关注的问题”,这个VP是中性的,而例(15)中的“见猎心喜,欣然答应”很明显是马先生所希望的结果。
虽然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了“不免+VP/AP”有中性的或者理想的色彩,但是和“不免+VP/AP”表示消极的结果比起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说从结果的倾向来看,“不免+VP/AP”更倾向于表示消极的结果。
三、因果间的关系
在分别讨论完原因和结果后,我们接着要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 顺向和逆向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对“难免”的逻辑联系研究时,用了“顺向”和“逆向”两个概念,本文也借用这两个概念来分析“不免”。我们看到“不免+VP/AP”和它的先导成分之间的关系是顺向的,也就是说由于有了先导成分(原因),必然会产生“不免+VP”(结果),这个结果的产生是顺理成章的。例如:
(16)他年届花甲,渐渐息影舞台,不免有些孤寂惶惑之感。
(17)那个可怜的孩子,小时侯就没了母亲,要是再有个万一……老奶奶想起长子和长媳罹难的惨状,不免一肚子辛酸。
上面的例句中,原因和结果都是在人的意料之中的。
2.所谓逆向,就是说“不免+VP/AP”(结果)不应该是由先导成分(原因)产生的。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此类句子中,都有比较明显的表示转折的一些词语,如“虽然、但、却”等。
(18)他瞒住了他的好友,他的同志和国坤大哥,却仍然不免于逮捕。
(19)温行远对雪儿偶来惊人之语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仍不免一愣,笑开了来。
我们来看例(18),因为他瞒住了很多人,所以他很安全才是应该有的结果,可是“不免于逮捕”和这个原因相逆,也和应该有的结果相反。例(19)可以同理推断。
(二) 前因后果中的主观态度
“不免”虽然被解释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并非理想的结果”,但是由于“不免”是语气副词,使得含有“不免”的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态度,这种主观态度是指说话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结果的出现是情理之中的,自然而然的,是与说话者的预期相一致的(金朝霞,2003)。通过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免”可以与语气副词“自”“自然”连用。例如:
(20)坐在北戴河海滨细软的沙滩上,看着一排排雪白的浪花向我袭来,自然不免想起毛泽东的著名词章。
(21)那些久久萦绕于心的旋律自不免勾起我情感的波动,而中国民歌开始MTV化这一事实本身也不觉间触发了一些遐想。
语气副词“自”“自然”表示的是情理之中、顺其自然的意思,那么,“自”“自然”能和“不免”连用,说明“自”“自然”和“不免”的意义是相通的,“不免”也表示结果是在说话人意料之中的。我们可将一些句子中的“不免”替换为“自然”,发现句子的意思仍然保持不变。例如:
(22)久别重逢,不免有许多话说。
(23)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不免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24)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说。
(25)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自然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24)(25)和(22)(23)相比,句子的意思是基本不变的,“自然”的使用,表示说话者认为“有许多话说”是“久别重逢”顺理成章的结果,“给人疯狂的印象”是“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预期的结果,“自然”在这里可以替换“不免”,说明“不免”在句子中也表示说话者认为这种结果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说“自然”的反义词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人意料”的意思。如果我们将句子中的“不免”换成“竟然”,那么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拿上面的句子为例:
(26)久别重逢,竟然有许多话说。
(27)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竟然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26)(27)换成“竟然”后,句子的意思就不通了,“竟然”表示的是说话者认为结果是意料之外的,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和(22)(23)完全不同,这更证明了“不免”的使用,使得句子带上了说话者认为结果是理所当然的、意料之中的主观态度。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文章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我们解答如下:第一,从原因来看,原因有隐性的和显性的两种,隐性的原因就是“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没有出现在句子中,需要读者或听话人依赖一定的上下文或者语境去推导和领悟。显性的原因就是“不免+VP/AP”的先导成分直接出现在句子中。第二,从结果来看,“不免+VP/AP”大多数表示消极的结果,当然也存在表示中性或积极的结果,但是数量很少。这种消极的结果有的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有的是通过相关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第三,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来看,有的原因和结果是顺向的,有的原因和结果是逆向的。这种因果关系中还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说话者认为这种因果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是情理之中的。
附注:本文的语料均来自厦门大学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张 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4]金朝霞.“不免”的隐含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3,(4).
[5]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谷晓恒.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4).
(经 晶,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